自媒体时代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
——以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2020-03-03张静
张 静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浙江 台州 318000)
一、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概述
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要载体,根据思政教育的授课形式和内容,可分为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第二课堂是以第一课堂为前提,针对思想政治教学计划方案进行落实,并且由学校和教师组织所有学生参与的教育活动,是高校思政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1]。如果说第一课堂的作用是解决思政教育中存在的共性问题,那么第二课堂就是解决人才培养中的个性问题,它作为第一课堂的有力补充和重要延续,其作用毋庸置疑。
1.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对于大学生具有显著的育人功能
首先,开展第二课堂,是高校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是实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引导青年学子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有助于社会发展的新时代有志青年。
其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承载着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功能,课堂教学之外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开拓眼界,还能锻炼他们的自主能力,激发创新意识,从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综合素质。
2.自媒体时代下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存在的问题
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育人功能不言而喻,也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但由于它的成效隐性且回报周期较长,加之高校历来比较重视思政教育第一课堂教学,造成了高校管理者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第二课堂建设缺乏足够的认识和重视,投入的精力和财力与第一课堂不可同日而语。且随着“互联网+”思维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形式正经历着悄然变化和挑战,传统形式第二课堂活动开展存在的问题逐渐凸显,例如:学生积极性不高,活动开展覆盖面小,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活动宣传缺乏影响深度和长效性等。
二、自媒体之于高校学生成长成才的不可或缺性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普及和手机移动终端技术的不断变革,自媒体这一新兴媒体以其准入门槛低、传播速度快、形式丰富多样等特点俘获了大众,尤其是高校的青年学生,他们是网络世界的“先锋阵营”,也是网络使用的“主力军”。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8.54亿,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20—29岁网民群体占比最高,达24.6%,学生群体占比最多,为26.0%[2]。新媒体已经融入高校学生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他们通过其获取知识、交流互动、网购出行、创业就业等等。在如今信息碎片化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新闻记者,自媒体势不可挡。
1.自媒体是高校学生表达自我的首选阵地
高校学生接受教育程度高,他们普遍思想活跃、追求个性、勇于表达自我,同时对社会上新生事物的接收能力较强,而以个性化、即时性、去中心化为特征的新媒体恰好迎合了高校学子的这一特征。当网上出现一些新的话题和事件,或者在现实生活中遇到了开心烦恼事,他们首先会通过QQ、微博、微信、微视频等平台表达他们的感受或想法,而不是选择面对面的对父母、朋友或老师表达情感。当然,选择自媒体这一工具作为情感思想的表达阵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不利于人与人的情感交流,却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即时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对于决策者开展何种形式的第二课堂教育以及舆情引导提供了参考依据。
2.自媒体是高校学生获取知识的补充来源
第一课堂是高校学生获取专业知识的主阵地,而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延续和补充,在提升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传统的第二课堂受时间、空间等因素的限制,且形式单一枯燥,缺乏吸引力,使得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多数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参加。自媒体作为第二课堂开展的新载体和新形式,以其活泼生动的语言、立体形象的讲解深受高校学生青睐。他们通过各种平台、公众号等载体获取相关专业知识、了解时事政治、解锁内心疑惑,也积极主动的参与各种讨论和活动,这种形式新颖、互动性强的学习模式不仅较好的扩充了高校学生的知识面,也使得他们开拓眼界,更早的与社会对接,从而利于他们更好地做好人生规划。
3.自媒体是高校学生互动交友的社交工具
高校中传统的沟通模式大都以师生、生生面对面交流为主,辅以短信、QQ等媒介交流,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和5G网络时代的到来,各类新媒体工具层出不穷,以微信、微博、抖音等为代表的新媒体已成为现代社会人们不可或缺的社交工具。每位学生拥有至少2—3种社交工具,每天在社交网络上花费的时间不少于2小时,丰富生动的表情包、新颖独特的互动方式,让一些内向的学生跨越了沟通障碍,在线上找到了归属感和愉悦感。然而不可否认的是过于便利的交流方式加上青年学生的自制力较差导致课堂上玩手机这一现象频发,给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各高校应对此问题也是绞尽脑汁出台了很多对策。
4.自媒体是高校学生创新创业的试水空间
大学生是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群体之一。在高等学校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积极引导、鼓励青年学生自主创业,不仅有利于根植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实践能力,也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3]。在这个“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人们对互联网工具以及互联网思维的使用逐渐觉醒,使得互联网从单纯的娱乐和社交转向成为创业的一种工具,由此催生了一大批新业态,如微商、直播、共享单车等。而依托互联网成长起来的自媒体则为高校创业者提供了良好契机和广阔平台,创业者们可以通过自媒体平台获取相关创业资讯,精准掌握市场信息,分析研判抢占创业先机。也可以依托自媒体平台直接开展创业就业,如进行自媒体运营、做微商、开直播等。高校也可借助自媒体开展第二课堂“双创”理论教育和实践活动,厚植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总之,借力互联网自媒体平台开展“轻资产化”创业,其投入成本小、运转灵活方便、风险程度低等优势成为了高校学生创业试水的首选。
我国总共与14个国家接壤,是世界上陆上邻国最多的国家。周边外交对我国的发展大局和外交大局具有无可替代的战略意义。中南半岛不仅是同我国有着深厚历史渊源的近邻,也是关系到我国维护边疆、能源、经济和文化安全的关键地区,还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节点。借助文化外交的平台巩固和拓展我国与中南半岛的交往合作则是增进双方理解互信的重要步骤。而针对这一过程中所出现的对象国行为差异等问题,我国接下来的文化外交措施还有诸多有待改进之处。
三、高校自媒体平台运作现状分析: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众所周知,微信是当下年轻人使用人数最多、范围最广的社交工具,而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自媒体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第二课堂建设开创了新局面。《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首次将网络教育纳入“十大育人体系”,而高校微信平台的兴起与发展正是切中了新时代青年学生的成长规律,它既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的重要工具和平台,也是校园信息传播和师生互联的主要载体[4]。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台州职业技术学院”为校级官方公众平台,承载着校园官方信息的传递和发布,也是师生联系的桥梁,获2018—2019年全国职业院校官微百强,位居全国第60位,浙江省第5位。根据清博大数据显示,我校公众号估值为¥577W+,全年阅读总量为75W+,年度最热文章阅读量突破7W+,应该说在高职院校公众号中具有一定代表性,因此本文通过对此公众号运行现状的分析,拓展高校在“互联网+”思维下自媒体对提升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探究。
1.优势与机遇:自媒体平台拓宽了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服务形式与范围
相较于传统以说教为主的第二课堂教育,微信公众号所呈现的第二课堂内容更加多元化、趣味化、简洁化和即时化,学生们在这里不仅能掌握与学习生活息息相关的资讯,也能获取促进个人成长成才的“秘籍”。笔者总结发现,我校微信公众号有以下优势:一是信息覆盖面广。学校通过全方位、立体式的打造新媒体宣传阵营,在微信公众号上营造了良好的第二课堂学习空间,推送的文章涵盖党建文化、时事政治、校园活动、先进典型等多种内容。二是形式新颖多样。推送的文章不局限于文字的呈现,更是包含了图片、语音、视频、动画、投票等互动形式,图文并茂、声光共现的推文样态深受学生们喜爱。三是传播效力强。微信的转发、点赞功能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推文的传播效力,也提升了第二课堂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如学生参与度较高的校园活动“十佳歌手”、“迎新晚会”、军训、志愿活动等推文就受到了学生们的广泛关注和转发点赞,阅读和点赞量都居高不下。
2.困境与挑战:自媒体平台在现实运作中弱化了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的教育性
台州职业技术学院微信公众号在呈现稳步上升态势的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内部短板和外部挑战,具体来说:一是负责新媒体运营的老师和学生均为工科专业背景,而非科班出身,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平台的更好发展;二是网络世界鱼龙混杂,各类自媒体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抢占流量,青年学子在面对海量信息时难免顾此失彼,导致对学院公众号的关注度降低。三是新媒体的“微”语言风格虽言简意赅、幽默风趣且利于传播,但这种走马观花式的“碎片化”阅读在一定程度上有悖于思想政治教育严谨严肃的内在要求,削弱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性。
四、自媒体平台与高校思政教育第二课堂融合发展的路径分析
2016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曾指出,我们要用好新媒体新技术使得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活起来,促进传统思政教育同新媒体新技术的深度融合,紧跟时代步伐、时事变化、因势利导,这样才能使我们的思政教育更具时代感和艺术感[5]。习总书记的这一论述为高校思政工作者就如何应用好自媒体平台推进第二课堂建设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方向指引。
据统计,微博在2009年兴起,高校开通官方微博是在2012年前后;微信在2011年走入大众视野,高校大范围开通官方公众号是在2014年;抖音在2016年上线,部分高校在2018年底开通官方抖音号。由此可见,面对互联网浪潮的风起云涌,高校不是以一个积极探索者的姿态出现,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大势所趋、形势所迫。因此,高校的顶层设计者首先要主动研究新媒体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了解新媒体、研究新媒体、运用新媒体,只有从战略高度提升自媒体在思政教育第二课堂中的地位,才能真正实现自媒体与第二课堂的深度融合,发挥自媒体在第二课堂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的作用。其次要做大做强官方新媒体平台,牢牢把握主流意识形态话语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师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中国梦的早日实现提供肥沃的思想政治教育土壤。
2.制作优质内容,挖掘亮点热点
高校自媒体平台要成为第二课堂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手段,并获得学生群体稳定长久的关注度,优质的内容是关键。高校新媒体负责人首先要有一定的新闻敏感性,紧跟社会热点,提取好的素材或直接或再加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其次要善于发现校园内的亮点,跟“受众”紧密相关的人和事才是他们最关心和最具影响的,要深入挖掘师生先进事迹,提炼专业特色,这些都是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和载体。再次,语言风格要贴近新媒体传播特点。当前不少高校的自媒体内容形式几乎与传统媒体无异,内容照搬照抄学校网页,形式以文字为主,在这个“娱乐至上”的时代怎么能吸引年轻人?因此,新媒体工作者要了解新媒体语言风格,多以图文并茂、生动活泼、诙谐幽默的推文形态吸引用户。
3.培养特长人才,提升媒介素养
这里所说的特长人才包括两类人员:一是从事高校新媒体运营的专业人员,另一类则是在新媒体上具有影响力的人物。众所周知,当前大多数高校负责新媒体运营人员组成为宣传干事(二级学院以辅导员为主)+学生,他们并非科班出身,教师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和第二课堂建设方面虽有优势,但缺乏新媒体运营经验;且辅导员们因为工作轮岗,学生团队刚上手就面临实习毕业等问题,导致新媒体运营队伍极其不稳定,没有深入的探索研究,更别谈经验的积累,种种原因导致了高校新媒体在做大做强的道路上阻力重重。鉴于此,高校应建立专门的新媒体运营团队,招募专业人才,开展新媒体运营专题培训,形成新媒体联盟,提升媒介素养。另外,要发掘鼓励有影响力的教师开展网络思政教育,他们的文章效果可能抵得上几堂思政课,比如:南航徐川、清华辅导员毕啸天、“仍然在路上”的曲建武教授,他们都通过个人新媒体平台对学生进行思想上的洗礼,其文章以情动人、以理服人,动辄上万的点击量说明了关注度之高、影响力之广,实现了第二课堂教育“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效果。
4.增强舆情管控,强化正面引导
高校是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西方敌对势力进行渗透分化,传播其意识形态、思想文化和社会思潮的重点领域[6]。当前,网络上鱼龙混杂也不可避免地在自媒体中存在,由于缺乏传统的信息“把关人”角色,自媒体运营商常常采用“炒作焦虑”和“配置毒鸡汤”的方式散播不良思想和观点,很多思想观念包着科学和现代的外衣却蒙昧无知,贻害青年大学生;有些自媒体信息包含一些低俗的快餐信息和广告,甚至暗藏陷阱的网络贷;更有些内外部敌对势力利用自媒体“传播随意化、阅读快餐化、思考简单化”的特点,对青少年进行意识形态、政治体制、价值观念的思想灌输和文化渗透。价值观尚在形成阶段的高校学生容易受到此类信息的侵扰,甚至由于缺乏辨别能力构成犯罪,高校利用自媒体平台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压力和挑战也来自于此。因此,高校要加强对自媒体的舆情管控,建立网络舆情监督引导机制,组建一支敏感度高、反应迅速、引导力强的舆情监测队伍,形成师生两条战线的快速反馈联动机制,对不利于开展第二课堂教育的自媒体给与坚决抵制,妥善处理不良事件的舆论引导工作,牢牢占领第二课堂思政教育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动权和领导权,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共同构建风清气正的自媒体思政教育第二课堂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