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问题与对策

2020-03-03房书帆

林区教学 2020年9期
关键词:主客体话语权教育者

房书帆,丁 成

(石河子大学 学生处,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一、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

从主客体关系的视角出发,探讨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内涵。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界定

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要素包括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对高校来说,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是教育者,包括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主要组织者、教师及辅导员,客体是受教育者即大学生,二者之间是“教与学”的固定关系。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思想政治教育者拥有丰富的知识和资源,掌握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导权和话语权。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体,受教育者必须按照学校的要求接受思想政治教育。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决定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的主客体关系。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本质

话语权是指话语主体借助一定中介因素产生的权利,它包含语言和权力,话语权产生的过程中,必然有地位不同的主客体双方,主体主动施加话语权,处于主导和控制的优势地位,而客体被动接受话语权力,处于被主导和被控制的劣势地位[1]。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是主客体关系,其中教育者处于主导和控制地位,受教育者处于被主导和被控制地位,二者之间的话语往往是传递与接收而非民主的沟通交流。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本质上是高校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话语形成的一种具有规定性的话语权,这种话语权主要体现为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中,教育者主体向受教育者客体单向地、线性地传递思想政治教育话语而形成的一种话语主导力、思想塑造力和价值引领力[2]。

(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也逐渐延伸到网络空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出现了新发展和新特征。

1.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历史演变

网络的发展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个崭新的网络社会空间,一个由现实社会和网络社会相互交融而形成的新空间[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是指在网络社会空间兴起的意识形态实践活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仍然离不开“教与学”双方,其主客体与线下思想政治教育主客体相比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但是由于网络空间形式和形态的不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关系在新的发展环境中呈现出新的特征。由于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任何人在网络空间中都能以主体的身份参与互动交流,因此网络思想政治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不再是固定的主客体关系,而是交互性的主客体关系[4]。

相比于现实社会空间里的思想政治教育,网络社会空间里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交往环境更加开放和虚拟,受教育者可以主动借助网络手段获取更多表达权和话语权,主体性不断提升,主客体关系也随之变化。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的环境主要有三类:

一是教育者利用网络技术,在校园网络空间中打造师生互动交流的平台。教育者通过建立学校各类网站,向学生宣传新闻、提供服务、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进而开展正面的思想教育和舆论引导。教育者对相关信息内容进行把关和传播,仍然处于主体地位。受教育者也可以在网站上对相关内容进行评论和回复,而不是一味地被动接受,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本质上仍然是主客体的关系。

二是大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需求在网络空间建立的交往场所。此时学生创造和传播网络话语,摆脱客体地位成为主体。教育者相对而言成为客体参与其中,仍然可以有效融入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施加影响。

三是第三方通过网络空间构建的“公共论坛”。此场所用户群体数量大、流动快,用户群体虚拟化,相比于教育者主体和受教育者主体的网络交往场所,此场所主客体关系长期处于不稳定的变化状态。

网络社会空间中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依存、相互影响,二者不再是固定的“教与学”关系,而是处于不断变化之中,呈现出交互性的主客体关系,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也在这种双向互动的主客体关系中生成。

2.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特征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由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网络话语权相互交织而成,体现为一种思想塑造力,或者说是价值方向的内在引领力,其本质特征如下:

一是价值引领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本质上都是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都是指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特殊话语的传递与分享,增强大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引领大学生价值方向,坚定理想信念,从而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巩固其话语地位。

二是双向互动性。一方面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教育双方之间由固定的主客体关系,转化为双向互动的主客体关系,其话语权由教育双方的话语权相互交织而成,也具有双向互动性。另一方面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既包括网络空间中的话语权,也包括现实空间中的话语权,是两种空间的话语权相互交织、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一种综合话语权。

三是共享性。在网络空间,人人都享有获取信息和知识的权利,同样也享有语言表达的权利,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获取相关信息和知识,也可以将相关信息和知识通过网络平台互相分享传递给对方。教育双方不仅可以共享浅层次的信息和知识,还可以实现共享高层次的价值意义[5]。也就是说,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不仅传递和分享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更是一种共享的价值引领。

二、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难

传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被动地接受教师的讲述,师生之间缺少互动交流,学生主体地位丧失,教育效果不佳。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突出,接受教育的渠道更加丰富,接受的信息更加广泛,导致教师的主导地位下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难以发挥;学生思维活跃,借助各类网络平台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学生特点难以把握,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欠缺;学生从网络中获取的知识较为分散,不成体系,掌握的思想政治知识不够系统和完整,学生水平参差不齐。根据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面临的困难如下:

(一)网络思想政治话语影响力不强

网络的开放性和虚拟性,使海量信息充斥网络。大学生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极易受到网络不良信息的影响。网络中许多内容为了博人眼球而断章取义甚至颠倒黑白,容易误导大学生,进而阻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网络中西方文化打着“民主和人权”的口号,虚构和宣传西方文化,蛊惑大学生盲目崇洋媚外,甚至否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削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引领作用;各类文化思潮充斥网络,主流精英文化失落,网民感性大于理性,虚无主义、功利主义、拜金主义盛行,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舆论环境,对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提出挑战,许多大学生受错误思潮影响,行为浮躁、金钱至上,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困难和挑战。

(二)网络思想政治平台吸引力不足

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对话平台缺乏吸引力。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可以参与发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从而增强思想交流,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活力。从网络思想政治对话平台覆盖广度来看,微信、微博、新闻客户端、易班和各类文化产品的推出吸引了广大学生的关注,这些平台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在引领学生思想、优化学生服务、了解学生思想动态等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但学生较少真正阅读平台推出的内容,即使阅读也是敷衍了事,较少思考。但是抖音、快手、B站等短视频平台,由于较高的娱乐性而受到广大学生的追捧和青睐,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在这些平台覆盖较少,关注度不够。从覆盖深度来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对话平台各有千秋,总体来看,用户黏度不够,师生之间交流互动不足,平台之间实时联系不足,网络思想政治对话平台吸引力不足。

(三)网络思想政治话语特性不突出

观察涉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公众号,对其内容进行分析,大部分文章已经越来越贴近青年大学生的话语习惯,但仍然具有理论性强、语言不够接地气和忽视受众心理的特点。许多公众号内容直接引述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导致话语理论性强,缺少深入浅出的解读,作为青年阅读的文章难免显得枯燥。语气不够接地气是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话语大多为教材话语,较少考虑教育话语的对话性,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的主体性不强,教育效果不明显。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是青年学生,因此要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进行话语传播,充分考虑受众的心理特点、接受习惯和现实需求,而现实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设计和开展往往未能围绕解决受众的实际问题,网络思想政治话语传播影响有限。

(四)网络思想政治话语隐性表达较少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过程中,教师大多采用显性表达,话语方式通常是教师讲述。而新时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受众群体接受习惯更加多元化,直白的大道理无法引领青年人活跃的思维,显性表达难以进入受众的心理,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无法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网络思想政治话语应该采用润物细无声的方式,从触动人心的故事、视频、文化等形式着手,潜移默化地感染学生,让他们从内心认同,从故事中感悟道理,这样更容易达到教育目的。

(五)青年大学生网络素养不高

青年大学生心智尚未成熟,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在阅读网络信息时难以正确领悟网络平台中的内容,难以辨别良莠不齐的信息,容易被错误思想误导或蛊惑,从而作出错误的价值判断。青年大学生自制力不足,容易沉溺网络,难以约束自己的网络行为,有些大学生善于网络发声,但少有正能量的言论,主动在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发声亮剑的不多。另外,青年大学生安全意识不强,容易在网上泄露个人信息,加之单纯善良,容易上当受骗,使高校一度成为网络电信诈骗的重灾区。

三、新时代加强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对策

(一)健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法律法规

随着信息化和网络化的发展,各类文化和层出不穷的信息冲击着人们的头脑,人们的思想呈现多元化的趋势,思维也越来越跳跃。为确保高校网络思想政治的话语权,必须完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法律法规。高校也应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建立科学完善的管理制度,约束和管理全体师生的网络言行,切实引领主流价值观,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二)提高教育者的网络话语引导地位

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学生主体地位得以提升,师生、生生之间实现了平等交流,教师主导地位相对弱化,难以有效引导广大学生科学合理地使用网络话语权。因此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必须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素养和网络话语技能,强化教师主导地位。首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认识到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的重要性,深入了解网络空间并研究网络环境中学生的价值观和兴趣爱好,结合新时代学生特点开展教学。其次,建立一支拥有扎实专业知识和一定新媒体技术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话语技能,加强对网络舆情的监控,密切关注网络用户的思想动态及舆论导向,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话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6]。最后,在网络这样一个开放的空间中,教育者要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融入学生群体之中,与学生平等交流沟通,了解学生思想动态,创建和谐的教育环境,在交流互动中引领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三)优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

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互动平台不仅可以保证师生之间的良好沟通,还可以通过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规章制度来规范师生的言行,从而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许多高校应用的易班、微博、微信官方公众号等网络平台,或多或少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要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平台的建设,增加资金投入,完善易班、微信公众号、主题网站或高校官方论坛、贴吧等,并对各网络平台进行规范管理。网络空间中充斥着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网络后台运行管理人员需要及时监控和管理信息,确保信息的有效性和可信度,保障网络平台的安全稳定运行。对社会上的暴力、失德等热点问题要及时公开探讨,提高大学生的警惕性和思想认知[7]。高校应打造专业知识扎实和网络技术熟练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团队,积极培养网络意见领袖,引导网络舆论向健康、良性的方向发展。为加强师生沟通交流,还应制定平台信息反馈制度,使学生能够将遇到的问题反馈给老师,并及时得以解决,从而牢牢掌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四)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吸引力

教师应与时俱进,创新语言表达形式,采用沟通交流的话语方式进行思想政治课教学,提高学生接受度和参与度,同时也不可忽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本身的内容和时代性[8]。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单纯讲述难免枯燥,思想政治教师应结合多种多样的网络话语表达形式,利用视频、图片、动画等多种方式传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除此之外,还应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事例增强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说服力,在潜移默化中传授思想观点,使思想政治教育接地气,触动学生内心。思想政治教师要用充满感情的语言与学生平等交流,拉近师生距离,使学生在情感上产生共鸣和认同,促使教师更好地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真正做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

(五)丰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不断丰富其话语内容,以适应复杂的网络环境。教师应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及时针对社会热点事件和问题发表正确言论,以多种形式传播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知识,引导正确的舆论方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教师还应学习网络流行语,创新语言表达形式,将新素材、新思想引入思想政治教育中,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的时代感和吸引力[9]。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应更加“接地气”,贴近、融入大学生日常生活,使思想政治理论知识指导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切实解决大学生的现实困难。

通过对高校思想政治话语权和高校网络思想政治话语权的阐释,探讨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教育双方主客体关系的新发展和新特点,结合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分析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解决策略,以期加强新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猜你喜欢

主客体话语权教育者
张慧萍:做有情怀、有温度的教育者
《甲·宣》——文明记忆的主客体交互表达
新中国成立初期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主客体关系的特点与当代启示
中国如何争夺LNG市场话语权
浅析“物我本相因”
与两位美国音乐教育者的对话——记于“2015中国音乐教育大会”
应提升贫困群众话语权
“社会共治”中的话语权争夺战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之管见
被春天取消了话语权以后 [四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