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状调查研究及成因分析

2020-03-03

林区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科研工作外语问卷

杨 颖

(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 外语学院,长春 130052)

引言

高校是教学与科研一体的单位,其科研能力被看作是衡量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志,同时各高校也把科研看作是检验教师水平的重要标准。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着全校的公共外语和专业外语课程教学,但这支教师队伍在科研方面存在着很多问题,是科学研究中的弱势群体,科研倦怠现象普遍存在。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对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倦怠现状进行调查研究,并分析教师科研倦怠的成因[1]。

一、科研倦怠的含义

“科研倦怠”泛指知识分子对科研工作存在倦怠感,因承受不了科研工作的压力表现出的对科研工作的厌倦、逃避甚至是厌恶的心理状态。“倦怠”一词被真正引入学术界是在20世纪70年代。1974年,美国心理学家Freudenberger赋予了“倦怠”一词新的含义:职业倦怠是一种在工作环境下出现的情绪厌倦、怠慢的症状,当工作本身的要求已经超出个体自身所能承受的范围时所出现的筋疲力尽、思绪枯竭的状态。2002年,Maslach & Jackson又将职业倦怠定义为专业服务行业者(教师,护士,社区工作人员等)在工作过程中面对持续的工作压力和不良的人际关系表现出来的工作厌烦、态度消极等综合心理症状,包括三个维度:(1)情绪衰竭(emotional exhaustion),即个体情绪和情感处于极度疲劳中,对工作完全丧失热情。(2)非人性化(depersonalization),表现为个体对他人持有一种麻木、冷漠、否定、消极的态度。(3)低个人成就感(reduced personal accomplishment),表现为个体对自我工作价值和意义的否定。

最近几年,我国的一些学者也开始关注教师的职业倦怠情况。在教师群体中,尤其是高校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人群。高校教师在职业倦怠中最突出的表现就是科研倦怠。高校教师在承担教学任务的同时,也面临着繁重的科研任务。科研倦怠不但直接影响教师个人的专业发展,也影响着高校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专业学习。因此,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倦怠现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研究内容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的调查对象是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外语学院的57名外语教师,其中英语教师47名,德语、韩语和日语小语种教师10名,兼顾了不同性别、年龄、职称、学历和教龄,因而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二)研究总体框架

1.设计调查问卷

本课题借鉴了Maslach的职业倦怠量表和徐富明编制的教师整体工作压力调查表,并根据我校外语教师的实际科研情况进行调整修订,自行编制了一套适合本次研究所用的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问卷调查表。调查问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个人信息状况,包括性别、年龄、教龄、学历、职称、发表论文篇数和主持课题项目数7个项目;第二部分为20个客观选择题,调查教师在科研方面的现状,如科研态度、科研与教学的关系、科研压力、科研投入等等。

2.发放调查问卷

本研究预计发放57份问卷。问卷回收后,先确认问卷是否为有效作答,如果少答或多答,均作为无效问卷处理,最后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收集。

3.教师访谈

为揭示教师科研倦怠的真实原因,本研究邀请10位不同语种、年龄、性别、学历和职称的教师代表进行访谈。访谈过程全程录音并对访谈的全部内容进行了转写,按照访谈问题对教师的回答进行汇总和分类,以获得详尽资料。访谈问题主要包括:教师个人科研现状、教师个人对科研的感受、阻碍教师个人取得科研成果的因素。

4.数据分析

通过问卷和访谈了解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的现状,并针对现状分析其形成原因。

三、研究结果与讨论

由于外语专业的学科特点,高校外语教师既承担了外语学院的专业课程教学,又承担了全校的公共外语课程教学,是高校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高校外语教师人数众多,但科研成果数量并不多,同时普遍质量不高,整体科研状况不尽如人意。笔者通过访谈、问卷调查等多种调查方式广泛搜集数据,分析了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科研成果数量少且质量不高

高校外语教师不单单是教学人员,也是科研工作者,这就要求高校外语教师不但要具备外语专业能力,同时要有超强的科研能力。笔者从科研成果数量和质量两方面入手,对本校外语学院57名专任教师近两年的科研成果进行了统计。整理分析数据发现,我院教师的论文,超过2/3发表于低水平期刊,被核心期刊收入的只有1篇。另外,我院教师主持的科研立项情况也不容乐观,只有1项国家级项目,省级科研项目数量也很少。虽然论文和课题并不能完全反映出我校外语教师的科研现状,但至少从某个方面说明高校中有一部分外语教师已经对科研产生了倦怠感[2]。

(二)科研信心缺失

近几年,各高校开始陆续实行竞争上岗和绩效考核。在岗位聘任和职称评定中,科研所占比重逐年加大。许多高校外语教师为了完成职称评定和考核任务,开始积极主动地投入科研活动中,一方面申报各级各类项目,另一方面撰写论文。但因为外语学科的特点和局限性,经常是申报项目屡屡失败,论文投稿石沉大海。久而久之,一部分教师对科研失去了信心。

(三)科研成就感偏低

高校外语教师承担着教学和科研双重任务,由于在科研工作中没有获得太多成果,时间长了,不但对科研工作丧失了热情,而且也影响了自身在教学工作中的情绪。许多外语教师在个人职称评定中因为科研量化分数少而评不上高级职称,所以认为自己的教学再出色,也没有什么意义。

(四)科研团队不健全

一直以来,教师不论是撰写论文或是申报课题,从最开始拟定题目,再到收集材料、分析数据,直至最后形成研究报告和论文,基本都是由主持人一人完成。课题组成员只是挂名而已,并没有真正参与其中,科研团队不健全是许多院校都面临的问题。

四、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形成的原因

从对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现状的分析来看,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象普遍存在,这不但影响了教师个人科研素质的提高,也影响了高校外语教学质量的提升。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笔者概括了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一)科研意识不强,缺乏科研氛围

科研意识是指对本学科的现状和发展前景了如指掌,并时刻站在学科领域的发展前沿。目前,大多数高校外语教师科研意识薄弱,认为只要把自己的教学工作做好即可,科研工作并不是必须要做的。他们很少会主动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去,有部分教师甚至认为搞科研就是为了评职称,只要评上职称了,就没必要再搞科研了。事实上,科研是高校外语教师必须承担的工作,和教学工作同等重要,但科研比教学工作更具挑战性,难度更大。许多教师虽然已经认识到科研工作的重要性,但由于科研经验不足,科研能力不够,所以一直逃避科研工作。长此以往,外语学科缺乏浓厚的科研氛围,外语教师觉得本学科没什么可研究,没什么论文好写[3],最终导致外语教师无法学习到本学科的先进理论,无法了解最新即时的学术动态。在各种想法的综合作用下,产生了科研倦怠。

(二)教学任务繁重,科研精力不足

外语是高校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课程,教师需求量较大,但由于近几年高校扩招,学生数量猛增,导致外语教师力量不足,工作量加大,平均每位教师的周学时都超过了10学时,有的学校教师平均周学时甚至超过了16学时,所以外语教师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花在了备课、上课和批改作业上,很难再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用于科研,导致科研倦怠问题的出现。

(三)科研素质偏低,知识结构缺失

造成高校外语教师科研素质不高的原因有很多,但主要的是教师自身原因。教师自身没有终身学习的意识,不愿意投入时间和精力在科学研究上,有的教师认为只要做好教学工作就行,有的教师在申报科研项目和发表论文时受到挫败便对科研失去了信心[4]。此外,学校往往一味地要求教师完成各种科研任务、教学任务,却很少为教师提供学习培训的平台。学校为教师提供外出进修学习的机会和学术交流的机会也很少,极大地影响了教师科研素质的提高。

(四)外语学科的自身特点

外语学科在申报课题和发表论文方面,和理工科相比难度较大,即使和其他文科学科相比,也处于弱势地位。因此,外语学科的局限性使教师在科研工作中遇到了较大阻碍,尤其对公共外语教师而言,很难将所教课程与科研联系起来。突破外语学科自身的局限性,走出一条适合高校外语教师的科研之路是解决问题的当务之急[5]。

结束语

高校外语教师科研倦怠现象普遍存在,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高校外语教师作为高等教育的主要承载者,不但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储备,还应具备过硬的科研能力。所以,高校外语教师要不断发现自身科研倦怠的原因,提高科研素质,增强科研信心,争做合格的新时代科研型高校教师[6]。

猜你喜欢

科研工作外语问卷
“海南乡村振兴与数字治理实验室” 辐射带动我校科研工作
西安航空学院第二届科研工作会议召开
外语教育:“高大上”+“接地气”
问卷网
大山教你学外语
大山教你学外语
高等艺术院校科研工作研究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实现党校科研工作“四个服务”目标的几点思考——以昌吉回族自治州党校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