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和实现路径

2020-03-03王永鹏

林区教学 2020年8期
关键词:爱国主义精神时代

李 浩,王永鹏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南京 210044)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爱国主义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核心,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自强不息的精神纽带。”爱国主义也是激励中国人民不断取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奇迹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爱国主义热情不断高涨,但是如何引导国民理性爱国、文明爱国、自觉爱国是一个时代课题。

一、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爱国主义教育,从理论和实践层面作出了一系列部署,在《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集中阐释了爱国主义教育的丰富内涵。爱国主义教育是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把中华民族的精神内核用形式多样的方式、平台、载体浸润在每一个中国人的内心,对全体公民进行爱国主义熏陶和教育,实现爱国主义行为自觉的社会实践活动。

1.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是我们党和人民行动的指南,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指导思想。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要加强理论学习,夯实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积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及时补“钙”,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融会贯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一生的真情投入、一辈子的顽强奋斗来体现爱国主义情怀,让爱国主义的伟大旗帜始终在心中高高飘扬!”[1]全体公民应该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头脑。

2.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2]要聚焦为国家改革发展创新进步作出重大贡献的杰出人物,他们都是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在基层走出来的普通群众,但是他们身上不屈不挠、为人民服务、不怕牺牲不怕苦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新中国成立70年来,涌现出一批又一批具有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模范代表,有初心不改60多年来带领群众艰苦奋斗的农村先进模范申纪兰;有舍生忘死、英勇杀敌,60多年来永葆英雄本色,激励官兵矢志奋斗的李延年;有研究发现青蒿素,60多年来致力于中医药研究实践,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巨大贡献的屠呦呦;有50多年来致力于杂交水稻技术的研究,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巨大贡献的袁隆平。

3.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爱国主义不仅仅是爱祖国的大好河山、文物古迹、古老文明以及传统文化等,更要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的高度统一,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同社会主义制度。爱国主义教育是中华文明长久不衰的重要原因,中华文明是四大古文明中唯一存续的古文明,我们要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国际接轨,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

二、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在逻辑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整体,内容和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完善,但不变的是其内在逻辑,从中国人民的奋斗史中凝练其历史逻辑;从马克思恩格斯的理论研究中升华其理论逻辑;从新中国成立以来的实际需要中发现其实践逻辑。

1.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逻辑

纵观中华民族五千年的历史,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的思想基础,是中华儿女共同的根。其实,一部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有“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与国家共进退的爱国情怀;有“先天下之忧而忧”把自己一生奉献国家,为人民幸福出力的远大政治抱负;有“苟利社稷,死生以之”把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放在首位,不怕牺牲自己生命的忘我情怀。

近代以来,面临西方列强的欺辱,中华儿女站起来,拿起手中的武器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建立了新中国。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改革开放以后,党把国家的发展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根除束缚经济发展的桎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和各项事业的全面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继续推动社会改革,人民有了更好的教育、医疗、生活条件等,更好地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推动了人的全面发展。历史表明,不管是在逆境中还是顺境中,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激励中华儿女勇往直前、夺取胜利的精神武器。

2.爱国主义教育的理论逻辑

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开始了对中国肆无忌惮地侵略和掠夺,中国人民面临“三座大山”的压迫,“中国靠谁来领导”“中国该走什么样的道路”“中国何去何从”成为那个时期仁人志士思考的主题,产生了拯救中国的思想和理论。“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社会的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在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追求民族独立和发展进步的历史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3]正是一批知识分子的觉醒,经过五四运动的洗礼,马克思主义传入了中国。

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爱国主义教育始终是我们的精神武器,其理论逻辑就是“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社会主义不是一句空话,是以人民幸福利益为根本目的,是人类社会发展中必然经历的一个发展阶段,其终极目标是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而中国共产党是带领中国人民走上富裕道路的中坚力量,始终代表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爱国主义教育的历史。因此,在新时代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就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爱国和爱党、爱社会主义高度统一”。

3.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逻辑

中华民族的历史就是一部奋斗史、爱国史。爱国主义教育从来就不是一句空话,它是具体的、现实的,需要落实在社会实践活动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争朝夕,不负韶华。”今天中国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是中国人民辛勤劳动和无私奋斗的结果。

新时代,青年一代有新的责任、担当和使命,要继续发扬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以实际行动回馈国家和人民,做一个奋斗者、实干家、追梦人。今天,我们比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更需要中国人的脚踏实地、砥砺前行,爱国主义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三、爱国主义教育的实现路径

1.丰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

“互联网+”时代,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需要借助不同的载体,充分运用各种平台和资源,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环境,实现国家的繁荣富强和人民的幸福生活。首先,建设挖掘一批爱国主义教育实践基地。通过挖掘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资源,依托于红色资源和革命资源,让群众走进基层、走进红色、走进革命,发扬老一辈革命家“吃馍馍啃咸菜打算盘搞原子弹”的精神,通过实践体验和读物展览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其次,注重仪式礼仪教育。仪式礼仪是人们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累积起来的对外表现的符号,是信仰的象征和文化的形式[4]。要采取多层次、立体式、全覆盖的方式方法,将家国情怀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感恩教育浸润在日常的仪式礼仪中,例如开展“我和我的祖国”“同升国旗、同唱国歌”活动,少先队员、团员、党员的宣誓仪式等。再次,利用重大节日组织纪念活动。在重大节日期间开展形式多样的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可以更好地厚植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情怀,例如新中国成立70周年国庆阅兵仪式,“我和我的祖国”文章、摄影和短视频征集活动,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仪式等,让人们缅怀先烈、面向未来,激发爱国主义热情,凝聚砥砺前行之力。

2.营造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

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激励、引导全社会广泛自觉参与到爱国主义教育中,运用报刊影视广播、手机APP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宣传活动,营造浓厚的爱国主义教育氛围。首先,根据群众的喜好,分年龄段、有所侧重地开展人们喜爱的爱国主义教育活动,例如文艺表演进基层进农村进社区,“我和我的祖国”快闪短视频比赛等。其次,发挥典型模范的引领作用。在各行各业推出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的代表,拍成电视剧电影,编入教科书,在全社会营造一种“处处向模范代表”看齐的氛围,例如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颁授仪式,诠释中国“女排精神”的电影《中国女排》的拍摄等。再次,创作更多优秀文艺作品。新时代的文艺作品应更加反映群众、反映现实,讴歌党、讴歌人民、讴歌英雄,文艺创作者应该深入劳动人民当中,挖掘素材,创作出更多优秀作品,激励人们不负韶华,艰苦奋斗。

3.加强对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的事业,这项事业的组织领导者是各级党委和政府。各级组织要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和热情,与群众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新时代的爱国主义教育融入精神文明建设中、学雷锋志愿服务中、美好生活广场舞中,让爱国主义教育在基层落地生根。爱国主义教育是思想的洗礼、精神的熏陶,容不得半点儿虚假,要讲究实效和真实,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要反对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有特定的内涵、逻辑和路径,它关系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中国人民的幸福安康。因此,新时代要不断丰富爱国主义教育的实践载体,营造爱国主义教育的浓厚氛围,加强对爱国主义教育的组织领导,使爱国主义教育取得实质性效果。

猜你喜欢

爱国主义精神时代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在疫情大考中彰显爱国主义力量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拿出精神
e时代
e时代
e时代
爱国主义教育
爱国主义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