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合发展理念下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基于辽阳市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现状的思考

2020-03-03欧阳国亮

理论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辽阳民间故事口头

欧阳国亮

辽宁是民间文化艺术大省,有一大批国家级和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资源十分丰富。在2018年由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开展的“2018-2020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评选过程中,辽宁就有6地入选,其数量位居全国前列。〔1〕辽宁的文化底蕴及文化活力由此可见一斑。在璀璨的辽宁民间文化艺术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于口头文化资源,即通过口头形式予以展示的艺术资源,例如民间故事、神话传说、秧歌、二人转、戏曲等等。口头文化资源不仅仅具有观赏价值,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社会经济价值。在文化自信大背景下,辽宁如何开发利用这些资源,实现其融合发展,进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本文拟以东北地区建城最早、民间口头文化资源丰富的辽阳为例,探讨目前开发利用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而透视融合发展理念下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和利用的若干策略思路。

一、“融合发展”的基本内涵

融合发展是指不同领域和要素之间相互渗透、相互交叉,最终实现融为一体的一种发展理念,它是社会发展的重要规律之一。〔2〕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十分重视“融合发展”,在多个场合深刻阐述了融合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2016年2月,习近平同志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并强调融合发展的关键在于融为一体、合二为一;〔3〕2016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调研国防、军事现代化建设如何深深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这一问题时强调“要加快形成军民融合发展的新格局”;〔4〕2018年在博鳌亚洲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同志在主旨演讲中指出“推进互联互通、加快融合发展成为促进共同繁荣发展的必然选择”;〔5〕2019年1月,习近平同志在《告台湾同胞书》发表40周年纪念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深化两岸融合发展,夯实和平统一基础”。不难看出,融合发展理念对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融合发展实际上为社会生产生活中的各个方面提供了基本的发展思路,即强调交叉融合,从中求创新、求突破。融合发展大体上有三类融合方式:一是跨行业融合,即不同的行业之间相互融合交叉,例如不同学科的融合、不同产业的融合等;二是跨要素融合,即不同生产要素相互交叉融合,例如生产、销售、服务融合;三是跨地区融合,即不同地区相互交叉融合,例如跨地区产业融合等。当然再细分的话还会有很多种融合方式,其外延也会有相应的拓展,但其内涵本质不会改变。对于口头文化资源而言,我们认为融合发展主要是强调不同地区口头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不同具体形态口头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以及不同开发途径口头文化资源的融合发展。

二、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现状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

根据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的有关界定,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就是指将这些资源进行调查、收集与整理,使其发挥资源的基本属性,为社会生产生活服务。〔6〕笔者2016年受中国语言资源保护中心和辽宁省语委的委托,承担了辽阳市语言资源调查保护工作,我们用了将近一年的时间对该市的语言资源进行了调查和收集。在过去的三年间,我们通过调查走访当地民间组织(例如辽阳乡土文化研究会)、政府机构(辽阳市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和当地语言工作者、民间文艺工作者等,对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梳理。

1.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构成

辽阳地处辽宁省的中部,是东北地区最早建立的城市,努尔哈赤曾在此建东京城并短暂将其作为国都使用,近代又有不同地区和民族的人口在这里汇集和融合。特殊的历史人文背景造就了辽宁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7〕正因如此,国家语委和中国语言资源保护研究中心将辽阳的语言资源列入了辽宁省首批保护对象之中。综观辽阳境内的口头文化资源,大致可以分为三大类:

民间故事。民间故事是辽阳最具代表性的口头文化资源,这些故事基本上都是唐代至清代流传至今的与辽阳有关的各类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具体篇目我们无法统计,但我们从当地保存的一些资料中可以大致参考:1989年,辽阳民间文艺协会以收集上来的各区县的故事资料为基础,将其编撰成一本近60万字的 《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辽阳市卷》。1998年,当地文艺工作者丁一、王吉川和曲流在《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辽阳市卷》的基础上,精挑细选,先后编辑出《辽阳风物传说》《辽阳人物传说》两本书。其中,《辽阳风物传说》收录了79则民间故事,《辽阳人物传说》收录了81则故事,两本书将近40万字。从中我们可以窥见辽阳民间故事数量之多。这与辽阳的三大历史背景有关:一是唐太宗李世民率军东征高句丽,李世民及薛平贵等人在此留下了相关事迹,然后被后人演化为各种传说甚至神话;二是努尔哈赤曾将辽阳作为都城,并在此建立东京城,在辽阳产生了许多与之相关的故事;三是近代辽阳名人众多,留下的名人轶事也多。总的来看,辽阳的民间故事不但数量多,在省内的影响也很大,《辽阳王尔烈民间传说》就被列入辽宁省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二人转。辽阳二人转源于辽阳的地秧歌,属于“南浪派”风格。总体上看辽阳的二人转与其他地区的二人转区别不大,但依旧有自己的一些特点:以舞见长,讲究稳中求浪,同时戏剧性十足,演戏不扮人物装,只靠两个演员转来转去、跳进跳出、分包赶角。目前辽阳的二人转在当地农村广泛流传,曲目众多,影响较大。辽阳也成为辽宁二人转的代表地之一。

童谣。童谣就是儿童使用的一些短歌或者顺口溜,辽阳当地流传有大量的童谣,有的童谣流传年代久远,成为当地的特色文化名片。当地文化工作者王吉川曾在辽阳各区县收集童谣1650首,数目之多令人叹服。辽阳的童谣在农村地区目前仍大量存在,在城里已经不太常见。

除了上述三类外,辽阳也有若干具有地方特色的京剧和评剧,他们连同民间故事、二人转和童谣,构成了辽阳丰富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

2.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存在的问题

(1)原始资料发掘整理不够充分,制约品牌效应的形成

尽管辽阳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数量庞大,但目前对原始资料的发掘和整理仍十分有限。例如民间故事目前主要是当地民间机构或个人在收集,用于收集的经费短缺,已经编撰成稿的《辽阳风物传说》《辽阳人物传说》《王尔烈传说》《罕王传说》等图书也因经费问题一直未能公开出版发行,只能作为内部资料加以赠阅。又如童谣这种正在消失的口头文化资源,辽阳如今依然有十分可观的数量,但对其进行发掘和整理却很少。口头文化资源的开发和利用,第一步就是必须对这些资源的原始材料进行发掘整理,积累大量原始素材,建立文化档案。缺少这一环,必然会影响到其价值的发挥,从而制约品牌效应的形成。

(2)缺乏与现代媒体的整合,导致资源传播力不足

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是数据化的时代。借助现代媒体手段传播口头文化资源是国内外很多地方的常见做法,因为这是最有效的文化传播手段,例如将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制作成短视频、小视频或其他音像,然后通过特定媒体加以传播,从而进行宣传推广。〔8〕目前辽阳在这方面还存在若干不足,表现为:一是没有对当地口头文化资源进行必要的采集摄录,也即没有建立基础的音像资源库存;二是当地媒体对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缺乏深度的报道,没有将当地代表性的口头文化资源加以推介,多媒体传播平台建设也不足。这些因素综合起来制约了当地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有效传播。

(3)口头文化资源缺乏活力,导致传承后劲不足

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要注重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可持续问题,即能够实现资源的传承与发展。〔9〕目前辽阳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同很多其他地方一样,面临着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资源活力下降带来传承危机。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传承人老龄化严重。以辽阳最负盛名的民间故事为例,当地的传承人大多已步入耄耋之年,中年人能一口气讲二十个以上民间故事的已经十分少见,至于致力于收集、整理、传承当地故事的人则更少。二是口头文化资源受众面缩小。当地的口头文化资源大部分依然处于内部表演和交流的现状,尚未找准与其他行业交叉融合的切入点,年轻人也不太喜欢这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在老龄化危机和受众面缩小的双重作用下,当地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缺乏活力。如果政府不及时进行必要的干预,若干年后这些民间故事连同这些非物质文化传承一同消失,文化遗失的后果将十分严重。

除上述问题外,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还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域资源整合不足的问题。笔者曾前往辽阳市下面的辽阳县、灯塔市、宏伟区、白塔区、太子河区等地调研。总的来看,各地倾向于整理本辖区的口头文化资源,缺乏必要的跨区域合作,这就制约了资源开发合力的形成。辽阳存在的这些问题实际上具有一定的普遍性,在辽宁其他地方也存在。但也正是因为这些问题的存在,才使我们认识到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开发的潜力。

三、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融合开发的基本策略

透过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目前存在的若干不足,我们实际上窥视了辽宁有关领域的现状。针对这些问题,融合发展作为一种发展理念和思路,对辽阳乃至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开发利用有着深刻的启示价值。

1.加大对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调查、整理、研究力度,助推区域品牌文化形成

针对民间口头文化资源整理不够充分导致品牌效应不够突出这一现状:首先,辽宁文保单位及各地政府要组织专业人员加快口头文化资源的调查、发掘与整理,特别是要运用多媒体手段对各地代表性的口头文化资源进行录音录像,分门别类地建立声像档案,使之成为可永久留存的数字文化遗产。其次,对民间那些已经整理成型的资料,要安排经费优先出版发行。像辽阳的民间文化研究机构目前已经整理出《王尔烈传说》等多部著作,这些著作都是打印成型甚至已经是内部发行过的资料,政府部门应当联系省内出版机构助其出版。同时,要及时地把调查整理好的各类文献资源、音像资料分批次进行知识产权登记或出版。再次,要积极与省内乃至国内高校的文化研究机构开展学术研究工作,把当地的口头文化资源当作学术资源进行宣传推广,例如联合举办“辽阳民间故事学术研讨会”“辽宁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学术研讨会”等。有条件的还应当联合学术机构积极将本地口头文化资源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以此带动资源的深度开发和利用。

2.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架构立体的传播路径,增强口头文化资源的传播力

辽阳民间口头文化资源丰富,然而不容忽视的是这些资源目前尚缺乏与现代媒体的融合,致使资源传播力度不够。这客观上要求有关部门应当基于“融媒体”理念,借助现代媒体技术架构立体化的传播路径。在移动互联时代,任何一种单一的媒体都难以起到独挡一面的作用,只有融合发展才是生存之道。例如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以及自媒体的兴起,电视台不再是仅仅依靠电视传递节目,它们还在立足传统播送方式的基础上研发客户端、注册自媒体账号、开通各类订阅号等,以此进行立体传播。鉴于此,文保及政府部门要基于建立的口头文化资源声像档案,打造反映当地文化艺术的电视节目,并通过微信公众号、微博、头条号、新视频手段(抖音、快手等)等予以推送,使传统的广播电视同时新的自媒体结合起来,为口头文化资源的传播推广打造一个多维立体的传播路径,增强口头文化资源的传播力。

3.找准交叉融合的切入点,焕发口头文化资源的生机活力以增强传承后劲

传承人老龄化、受众面太小是造成口头文化资源活力不足的主要原因。要解决这一问题,关键就是要基于“融合发展”理念,将口头文化资源与其他行业融合来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要找准口头文化资源与影视艺术、文化旅游等行业的切入点,搭建能让民间口头文化传承人展示的舞台,通过建立“以老带新”的政策保障机制助其培育新传承人。这一方面辽宁早有成功的探索,例如辽宁民间艺人将二人转同小品以及电视剧结合,打造了众多表演舞台和系列电视剧,不但输出了文化,而且还培养了一大批艺术新人。另一方面,要瞄准社会需求,加快民间口头文化资源与公益事业的融合,扩大受众群体,增强资源的生命力。例如辽阳的童谣,长期以来在儿童间流传和使用,起到了宣传文明、普及常识的作用。教育部门可以选取有典型意义的童谣编撰成儿童读物或幼儿识字教材,或改编成普及交通安全、提倡健康生活、树立文明新风的“新童谣”,使其成为公益文化的一部分。总之,只有千方百计促进口头文化资源与其他行业的交叉融合,才能让旧资源焕发出新活力,才能使它们在历史的发展潮流中不被遗忘。

除上述策略外,也要注重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开发。有时某种口头文化资源的分布往往是跨地区的,例如鞍山、抚顺、辽阳、铁岭都有二人转。不同地区的同一种口头文化资源可能各有优势,如果每个地区只开发自己辖区内的资源,不顾及整体利益,必然会导致形成不了合力,产生不了聚集效应。就辽宁而言,存在共同资源的县市,要基于口头文化资源的共同属性建立联合工作机制,打破口头文化资源的地区界限,做到跨地区融合开发,寻找不同地区的“共同利益区”。在这一方面,国内有很好的范例参照——2017年北京、天津、河北、山东等八省市共同开发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最终申遗成功。这种思路对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具有很好借鉴价值,例如辽阳的民间故事闻名遐迩,而沈阳和鞍山的民间故事也是百花争艳。这些地方的政府部门应当建立协同机制,在资源的调查、整理、摄录、保护、申遗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实现资源的跨区域整合,实现更高层次的开发和利用。

四、结语

进入新世纪以来,对民间的口头文化进行传承和保护,不再是民间的呼吁,而是逐渐上升为国家的意志。2006年,我国成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旨在保护、宣传、交流、推广非物质文化成果,其中就包括口头文化资源。2015年,教育部、国家语委决定自当年起启动中国语言资源保护工程,在全国范围开展以语言资源调查、保存、展示和开发利用等为核心的各项工作,这一工程简称为“语保”工程。该工程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寻找各地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进行录音录像,并转写成文本永久留存。从那时起,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得到了最大范围和最大程度的调查和记录。根据教育部和国家语委的安排部署,截止2019年年底,辽宁已经完成了16个城市语言资源的调查和记录摄录工作,各地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梳理和保存,成绩喜人。沐浴着国家政策的春风,辽宁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迎来了新机,也注入了新的动力。辽宁应当抓住时机,加快各地民间口头文化资源的整合,将这些资源同旅游资源、自然资源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开发,推进不同要素资源的融合。同时也要加强与省文化旅游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门的通力合作,架构民间口头文化资源开发利用的渠道,使这些资源的传承保护同开发利用结合起来,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为增强辽宁的文化自信、打造“文化辽宁”做基础性和示范性探索。

猜你喜欢

辽阳民间故事口头
说说民间故事
民间故事为什么感动人
辽阳雷锋纪念馆
如何写口头通知
口头传统所叙述的土尔扈特迁徙史
漫话民间故事
漫话民间故事
口头传统新传承人的自我认同与社会认同
——新一代江格尔奇为例
辽阳冮官屯窑址的调查与发掘
辽阳有个西藏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