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与对策

2020-03-03王文彬

理论界 2020年2期
关键词:遗产地英译辽宁省

王文彬

中国是世界遗产大国,自1985年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至2019年7月,共有55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数量位居全球首位,其中世界文化遗产总量达到37项。随着国际旅游业进入文化旅游新时期,这些世界文化遗产正以其独特的魅力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关注和青睐。作为公认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文化遗产资源,世界文化遗产是优质旅游资源的象征,蕴含着国际化的品牌宣传效应。〔1〕辽宁省是东北亚地区重要的旅游目的地,拥有丰富的人文资源和文化底蕴。迄今为止,已有六处重要古迹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包括葫芦岛九门口水上长城、沈阳故宫、沈阳清福陵、沈阳清昭陵、抚顺清永陵、本溪五女山山城。此外,锦州义县奉国寺大雄宝殿、朝阳市的牛河梁遗址、葫芦岛兴城市的兴城城墙分别作为“辽代木构建筑”“红山文化遗址”以及“中国明清城墙”的子项目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这些文化遗产无疑是代表辽宁地域特色、体现辽宁厚重的历史文化的名片。无论是为了在“后申遗时代”打造国际化文旅品牌,还是助力“申遗”以提升预备项目的国际知名度和影响力,外宣英译都是其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本文拟在网络查证、文献检索和实地调研的基础上,对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进行概括性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与建议。

一、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

为深入了解世界文化遗产外宣的英译现状,课题组首先通过网络查证,了解辽宁省各个世界文化遗产地官方网站英文版的设置情况。同时借助文献检索,对相关的公开出版物和研究成果进行调查。此外,还分赴各个文化遗产地进行实地调研,通过拍照和录像的方式对其中的双语牌示、折页、门票、宣传册等进行广泛收集,真实记录语言事实,之后对这些视觉数据进行人工筛选,转化为文字形式,获得充分而有效的语料。由此得出三点发现:

其一,世界文化遗产地官方网站对应的英文版尚未完全建立,网络外宣有待进一步开拓。只有少数世界文化遗产地的官方网站设置了英文版,比如沈阳故宫博物院的官网(http://www.sypm.org.cn/)有简体中文、繁体中文、英语和日语四种版本,但英文版网站提供的信息非常有限;九门口水上长城的官网(http://www.jmksscc.com/)仅对“景区风光”“著名绝景”“四季特色”“地质地貌”这几个栏目名称配备英译文。而其余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以及辽宁省文化和旅游厅官网(http://whly.ln.gov.cn/),均没有相应的英文网页。实际上,有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尚未建立中文版官网,设置英文网站更是任重而道远。

其二,公开出版的外宣类书籍数量相对较少,相关外宣英译研究成果寥寥无几。通过对当前国内外网络购书平台发布的数据信息进行统计,共发现五部中英对照的图书、画册和图录:《沈阳故宫》(佟悦,辽宁民族出版社,2008年);《长城》(宋存洋,黄山书社,2012年)(其中有一章节介绍九门口长城)。值得一提的是,查到的有关牛河梁遗址的中英双语书籍有三部:《牛河梁遗址》(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朝阳文化局,学苑出版社,2004年); 《牛河梁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朝阳市牛河梁遗址管理处,2014年); 《德辅典藏》(王冬力,辽宁教育出版社,2019年)。此外,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尚未引起学界的重视,相比之下,北京、甘肃、陕西、安徽、福建、重庆等地的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都有学术论文见诸中国知网。

其三,世界文化遗产地现有的各类牌示、印刷品等英译的数量尚可,但整体质量良莠不齐。大多数世界文化遗产地都配有中英对照的牌示、导览图、门票、折页、宣传册、文物展品名称,有的遗址博物馆,比如牛河梁遗址博物馆,亦可见全部一、二级标题以及一级标题下的说明文字已配有英文翻译。然而,对各世界文化遗产地现有的英译文进行细致的分析,笔者发现其中存在诸多语言问题,体现在语相、词汇、句式和语篇各个层面,比如大小写不规范、标点误用、拼写错误、选词不当、词性误用、句法错误、语义不明、缺少衔接,等等。这些违反目的语规范或惯例的现象在各个世界文化遗产地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大大折损了外宣的力度。限于篇幅,仅以采集于沈阳故宫的两则译文为例。例1:沈阳故宫以多民族风格的宫苑建筑和独具特色的清宫珍藏蜚声中外。原译是The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Museum is well known for its multiraci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precious imperial art works of the Qing dynasty.原译文有两个主要问题:首先是代词its使用不当,its会让目的语读者认为宫苑建筑和清宫珍藏属于博物馆,而事实上它们属于国家所有。根据语境,这句话强调的是沈阳故宫的闻名之处在于它所展现的建筑风格和展览的藏品,并不是强调它们的归属对象,所以应该把its改为the,并在句子最后附加定语从句that it has on display以使语义更加明晰化;其次是“多民族”译为multiracial,该词容易让目的语读者联想起西方社会中白人、黑人、黄种人等不同种族,应选用multicultural或multinational比较得当。据此,原译可改为The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Museum is well-known for the multicultural architectural features and precious imperial art works of the Qing Dynasty that it has on display.例2:沈阳故宫博物院是名闻遐迩的清代历史、艺术性质的博物馆,收藏文物十万余件。这些珍贵的文物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反映了清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生活、宗教、工艺等诸多方面的面貌与成就。原译是The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Museum as a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art museum,it collects over one hundred thousa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these precious works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values,that reflects the political,military,economy,culture,daily life,religions and crafts of the Qing dynasty.该译文主要在句式结构方面存在问题。第一个分句不完整,缺少谓语,应将as改为is,构成主系表结构;第二、三、四分句均为完整的句子,却用逗号彼此连接,结构冗长且松散,属于典型的流水句,有悖于英语的句法规范,可以使用非谓语动词、合理断句、定语从句等手段对原译文句式结构进行重组,使之符合英语句法常规,结构更为紧凑,凸显主要信息。拟改译为The Shenyang Imperial Palace Museum is a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art museum,showcasing over 100,000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relics.These precious items have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and artistic values,which reflect the political,military,economy,culture,daily life,religions and crafts of the Qing Dynasty.除了语言问题频现之外,现有译文还存在“一名多译”的问题。清前历史遗存是辽宁世界文化遗产的主要特色之一,在相关外宣资料中经常出现清代皇室成员、王公大臣等历史人物的名字。人名的翻译一般遵照“名从主人”的原则,一个人名对应一个英语译名。然而调研发现,一些重要的历史人物的名字存在多种译文。例如“努尔哈赤”的译名在清福陵的门票和牌示解说上分别是Nurhachi和Nu’erhachi,而沈阳故宫牌示解说上却成了Nurhaci,应统一为Nurhachi。“皇太极”也有Huangtaiji和Huang Taiji两种译名,应统一为Huangtaiji。“一名多译”不仅限于人名,遗产景观的译名有时也出现这个问题,比如五女山山城中的“五女山”有三种译文:Wunu Mountain,Wunv Mountain,Wunv Shan Mountain,应该使用“女”字正确的拼音形式,统一为Wunü Mountain,并且在该译名首次出现时附加必要的注释,即Wunü Mountain(Mountain of Five Women),以利于目的语读者理解其具体含义。

二、改进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现状的对策与建议

上述情况表明,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仍处于起步阶段,网络外宣平台尚未充分建立,学界对其重视和关注远远不够,现有的译文也存在诸多问题。那么如何使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更为系统和规范呢?本文认为,应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

一是政府职能部门要提高对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重要性的认识,发挥主导作用,加大监管力度。世界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主要表现之一,涵盖了“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及遗址”,〔2〕承载着民族的文化自信,其价值不仅仅在于促进文化遗产地的经济发展,更是推动不同文明交流互鉴的宝贵资源。因此,文旅主管部门应该对世界文化遗产外宣工作形成前瞻性和长远性规划,树立起在更广阔的空间里传播本地历史文化的精品意识和形象意识,从政策、资金、人力等方面提供必要的支持,组织专家统一编写体现辽宁地域特色的世界文化遗产双语版出版物,加强对遗产地翻译质量的监督和管理。

二是世界文化遗产地管理者要拥有国际视野,不断完善双语解说系统,加强外宣网络平台的建设。世界文化遗产不仅要保护和利用,更要展示遗产背后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彰显中国独特的文化软实力。〔3〕因此,管理者要对构建双语解说系统的每个环节予以国际化考量。不仅要在自导式解说系统翻译招标时,选择有资质的翻译公司或专职译员开展合作,还要聘请专家对现有的英译质量进行综合性评估,匡正译文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同时,联合高校、科研机构,共同加强双语甚至多语种官方网站建设,积极利用微博、微信、抖音等自媒体进行英文传播,切实发挥互联网在世界文化遗产全球化宣介中的重要作用。

三是译者要掌握外宣翻译的理论和方法,充分了解翻译所涉及的世界文化遗产项目。作为翻译行为的具体实施者,译者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4〕在翻译过程中,译者要明确外宣翻译的目的和文本特性,遵循“内外有别”的原则,充分考虑东西方思维方式、社会背景、审美习惯、价值观等方面的差异,“优化选用各种翻译策略和方法”,〔5〕以目的语受众听得懂、愿意听的方式传译出源语的信息内容,跨越文化隔阂,架起沟通的桥梁。同时,要对世界文化遗产加深了解,具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储备,必要时要请教历史学、考古学、文化学、民俗学等领域的专家或者亲自开展田野调查。

四是学界要提升对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的关注度。“辽宁世界文化遗产旅游目的地在辽宁旅游业中占据重要地位,但目前学界对其关注和研究较少。”〔6〕在外宣英译研究方面,与其他省市相比,无论在深度上还是广度上都颇显不足。这需要相关专家和学者,尤其是辽宁省内的有识之士,对此开展更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通过多重视角的介入,营造出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研究的学术氛围,为改变现状和解决问题贡献智库力量,提供智力支撑。

三、结语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7〕在世界文化遗产对外传播的过程中,外宣英译扮演着基础性角色。当前,辽宁省作为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正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建设开放合作新高地,逐步形成大宣传、大文化、大发展的新格局,而这一过程必然需要语言服务和语言保障。这样的现实背景,无疑对辽宁省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的质量和数量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政府相关部门、遗产地管理者、译者和学界多方联动和共同努力,才能真正解决世界文化遗产外宣英译存在的种种问题,助力打造世界著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吸引更多潜在的海外游客前来领略辽宁悠长深厚的地域文化,推动中外文明的交流互鉴。

猜你喜欢

遗产地英译辽宁省
图解辽宁省第十三次党代会报告
摘要英译
中国世界遗产地保护与旅游需求关系
要目英译
要目英译
申遗重要俦;じ重要
辽宁省各级工会收看十九大开幕会
话语分析角度看公示语的英译及翻译对策
世界自然遗产地监测评价研究进展
薄熙来:辞别地方另有任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