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背景下“口腔正畸学”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
2020-03-03叶之慧杨东红
叶之慧,赵 刚,杨东红
(佳木斯大学,黑龙江佳木斯154007)
0 引言
“口腔正畸学”是口腔医学专业课程之一,它在口腔各学科中是实践性最强、内容最抽象的,其学科内容是研究牙齿和颌面部牙槽、骨骼畸形的发病因素、预防矫治、诊断分型和治疗[1]。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专业课程设置仍沿袭传统以学科为中心的“三段式”教育模式(普通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2]。学科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系统性较强,作为专业课教师在以往的教学中主要针对理论知识和相关专业操作的传授和培养忽视思政教育,这一教学现状影响专业课思政教育功能的发挥和价值观的形成。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医学模式的逐渐转变,传统的医学教育模式已经远远不能适应信息时代新知识技术所带来的巨大冲击[3-4]。大力发展高等教育信息化,将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合,是高等教育发展与改革的必然趋势[5-6]。
2020年春季学期,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让我们的生活和学习都变得和以往不一样。为了疫情防控的需要,更是为了同学们的健康,新学期开始了同学们并没有返回校园,佳木斯大学遵照教育部和黑龙江省教育厅“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的原则开展线上教学。“口腔正畸学”教研室以此为契机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方法,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的教学模式,在讲授专业课知识确保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还进行了教学改革,将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知识体系有机融合,建立了科学合理的考评体系,可以为口腔医学专业其他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1 线上教学技术培训
佳木斯大学口腔医学院在接到2020年春季学期开展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根据实际情况第一时间制定线上教学预案,召开教学视频会议,要求各教研室做好线上教学的准备工作,合理安排教学内容,保证教学质量。科教科安排专人就智慧教学软件的学习进行管理协调,并建立专门微信群,组织各学科开学第一课的任课教师进行线上教学试讲,并就线上教学及智慧教学软件使用时遇到的问题、心得体会进行交流,并将之与本教研室各位教师传达交流,力求线上教学能够顺利进行。在开学第一课之前将学生与本学期有授课任务的教师召集在一起建立微信群,方便各位教师与学生进行课前沟通、课上实时反馈、课后答疑解惑,学院也可以在第一时间掌握教学各个环节进行的情况。
口腔医学院正畸教研室本学期承担2016级口腔医学专业本科生“口腔正畸学”教学任务,共有64学时。接到线上教学的通知后,教研室多次组织全体教师就智慧软件的培训、教学内容及教学模式调整、课程思政的深化引领等方面进行研讨。制定了“智慧树”为主要线上教学平台、“腾讯课堂”为备用平台同时在线,一名主讲教师授课、一名备讲教师预备,教学秘书跟随教学的“双平台、双教师、专人负责”的教学模式应对线上授课时可能出现的问题。同时与学生建立微信群、软件平台班级群,指导学生下载智慧教学软件及使用,保证教师与学生的实时沟通;提前进行软件测试,任课教师每节课前至少提前20分钟登录软件平台,提前开始与学生进行沟通、测试PPT课件、麦克风,确保线上教学顺畅。
2 更新教学模式
为了应对线上教学,正畸教研室及时调整教学模式,将原来的以理论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更改为学生提前预习、教师重点讲解,通过在线答疑等互动方式让学生学起来、学进去、学有成效。通过“口腔正畸学”教学的各个环节使学生了解“口腔正畸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牙颌畸形的防治与早期矫治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熟练掌握询问病史、口腔检查、辅助检查、病历书写等各项基本技能;具备独立承担常见错颌畸形的诊断治疗工作的能力;了解一些较重要的现代理论和现代诊疗技术,为进入临床实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课前任课教师提前一周在智慧教学平台发布电子版教材、讲义、讲解视频、链接、课前思考题等丰富的学习资料并布置课前思考题,科教科负责线上教学老师和任课教师会在教学平台的班级群和微信群提醒同学提前预习,让学生在课前自主安排时间进行学习,提前了解每一章节的主要知识点,同时也会通过“智慧树”软件教师版查看同学们课前预习情况,对于未按时完成预习任务的同学发布提醒进行督促。
课中利用签到、投票、答疑等软件平台提供的功能,合理安排时间和使用频率,调动学生的参与感及学习兴趣,让学生积极参与到直播教学中,从而保证教学效果。口腔正畸学教研室教师的做法是在开课前10分钟开始“签到”,在开课20分钟左右开始反复利用“投票”“抢答”功能让学生回忆之前讲过的知识点,在课程结束前10~15分钟开启“课堂答疑”,收集学生对本节课有疑问的知识点并进行讲解,在课堂即将结束的时候再次进行“签到”。利用“讲解-互动-讲解-互动-讲解”这样的方式让学生一直集中精神在课堂中,进而保障直播教学的课堂效果。
线上教学对于师生来说还是一个新事物,授课教师和学生都需要一个从适应到熟悉、再到熟练应用的过程,目前线上教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智慧教学软件有一些功能还未开发、开发后应用还有一定问题,例如语音交流互动、画图、在PPT课件中插入视频动画、鼠标指示箭头等,授课教师有一些内容就不容易表达出来,学生理解就有一些困难。为了克服线上教学的劣势,提高线上教学质量,口腔正畸学教研室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课后管理:(1)授课教师课后通过线上教学平台发布作业、阶段性测试、进行批阅、检查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情况;(2)通过平台的统计分析功能查看学生课前学习任务完成情况、出勤情况、课堂参与情况、课后作业完成及成绩等情况;(3)在教学平台和微信群收集学生对线上教学的意见和建议并开展辅导答疑,及时调整授课形式和内容,保证教学质量。
3 努力提高自身业务水平,积极开展课程思政教学改革
医学生是未来的医务工作者,将要承担起救死扶伤、维护人类健康的神圣使命,这就注定了医学生不只需要具备渊博的医学知识和精湛的临床技能,更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的医学人文精神。因此在口腔医学专业课中开展“课程思政”以提高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综合素质是非常必要的[7-9]。
口腔正畸学教研室自2019年3月起组织全体教师参加了龙江高教大讲堂系列讲座、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思维专项培训、医学教育大讲堂、杏林佳医教学技能讲座、金课建设与课堂革命等专题培训,通过业务学习提高教师自身的德育意识和德育能力,并就如何开展课程思政多次进行研讨。在教学大纲和教案中加入课程思政目标,用“有意义的学习目标”进行课程教学设计,让学生通过线上线下学习掌握口腔正畸学基础知识,增强理解和学习能力,锻炼临床应用技能,学会用创造性的思维考虑问题,将医学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与自己的学习生活经历融合,考虑其与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培养科学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
20年春季学期,教师在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中,结合正畸学课程教学内容实际,科学整合教学内容,深入挖掘口腔正畸学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内容,精心研究设计课程教学的各个环节,明确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入点、教学方法和载体途径,结合疫情时政讲好医学故事,进行生命教育,认识生命价值、强化医德教育、提升使命意识,引导学生关心患者、心系社会,激励医学生勇挑重担,为祖国医疗事业发展贡献力量。
4 构建客观的考核考评制度
“口腔正畸学”期末成绩采用形成性考核与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过程培养,其中形成性成绩占30%,终结性成绩占70%。形成性评价是对学生学习过程中不同阶段、各种学习活动效果的评价,配合终结性评价,可相对全面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
“口腔正畸学”形成性评价在内容设计上注重形式多样化,考核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包括计分作业、阶段性测试、课堂评价和实践操作能力,其中计分作业占10%、课堂评价占10%、阶段测试占5%、实验课操作成绩占5%。记分作业总计10分,成绩以上交作业完成情况统计。理论课每2学时布置记分作业一次,实验课每个实验布置记分作业一次。学生在课后根据所学内容及自己理解和见解完成作业,课后在平台提交,由任课教师批阅作业同时留下评语。课堂评价理论课和实验课总计10分,以学生考勤、课堂表现、爱国精神、医学人文精神等计分。教师不定时抽取学生出勤情况,并相应记录,对无故缺勤及违反课堂纪律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扣分。阶段性测试总计5分,以每月为一阶段考查学生对上一阶段授课内容的掌握情况,授课教师能及时了解学生对本课程学习的程度,及时调整授课进度和授课方式。实验课操作成绩总计5分,以实验课学生操作能力记分。教师依据学生实际操作的熟练程度、爱伤意识、职业道德、团队协作能力等给予不同分数。30分的形成性评价成绩既注重考核学生的理解、应用、综合判断、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又注重考核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技能、综合分析使用、想象与创造等能力。此外,还将思政教育融入作业、论坛发言、阶段性测试、课上表现、期末笔答的试卷中等多种渠道,全方位、多角度地检验思政育人效果。
在新冠疫情背景下高校开展教学工作迎来了巨大的挑战,同时也为推进教学改革、更新教学模式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佳木斯大学口腔正畸学教研室开展了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各位任课教师精心设计教学各个环节,在确保课程体系完整性的基础上,实现思政元素与医学专业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把专业课程的隐性教育与思政课程的显性教育结合起来,将爱国精神、爱岗敬业、恪尽职守、救死扶伤等优秀品质与理论课同向同行,通过实践探索取得了一些经验和体会为提高教育质量提供了实践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