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策略研究

2020-03-03马丽玲

江苏科技信息 2020年26期
关键词:传统型转型数字化

马丽玲

(山东省枣庄市峄城区图书馆,山东枣庄277300)

0 引言

伴随21世纪的来临,图书馆事业步入了一个发展的新时期。网络、计算机等融媒体技术的高速发展及其互相交融与渗透,电子出版物、大数据库等数字类信息的不断增长,关于数字图书馆理论与实践的不断突破,日新月异的社会信息需求量和信息产业飞速的发展,构成了21世纪社会信息环境持续变化的重要特点。伴随社会经济的发展,图书馆不能仅仅只作为一个服务性的文化事业,还应成为开发、获得、处理并优化配置信息知识资源的基础产业。计算机科技与通信手段的大量介入,使现代图书馆在职能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变化。与传统型图书馆相较而言,现代图书馆在诸多方面有显著的不同。只有促进由传统型图书馆到数字型图书馆的转型升级,同步加强传统型图书馆的数字建设,才可以更有力地推动图书馆事业的进步。但作为实力并不雄厚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如何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设备进行数字化建设,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1 图书馆主体发展方向:融汇传统型与数字型图书馆的技术

随着数字型图书馆的持续发展,其替换传统型图书馆的声音也逐浪高涨。但我们应当充分意识到传统型图书馆与数字型图书馆,并非是互相对立、排斥、替换的关系,而是一种互相依存、彼此促进发展的关系。这正如同人要用两条腿走路一样。倘若没有传统型图书馆对信息文献进行搜集、加工、整理,数字型图书馆的信息文献资源相对来说就会乏善可陈。相反,倘若没有数字型图书馆来提供信息新技术、新环境,传统型图书馆既有的工作框架、模式也无法突破,有限的馆藏量和传统服务也很难满足新的需求[1]。在载体方面,传统型图书馆与数字型图书馆有着本质不同,但是二者是互相联系的。首先,传统型图书馆和数字型图书馆各有其优缺点。传统图书更适合原著的阅读,符合人们的阅读习惯,但是借阅效率和服务范围受限制,在存储、借阅方面都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数字图书更适合查阅和内容搜索,使用效率极高,但是很多人仍然喜欢纸质的图书。其次,传统型图书馆的编目、分类、馆藏管理、书目查询、资源传递等固有模式和数字型图书馆也是相通的。数字型图书馆诞生与成长的基础,正是传统型图书馆。

传统型图书馆继数字型图书馆诞生后,仍将会有发展。因为它具有许多数字型图书馆所不具备的优势,如信息的直观性、安全性;数字信息所不能反映的文献原始特征等[2]。综合考虑我国目前的整体国民素质和人们一贯以来的阅读习惯等因素。很多人,尤其是年龄处于中年以上的人群,他们更加熟悉或更加本能地优先选择阅读实体文献。中外数字型文献库的涵盖范围、数字型文献借阅、数据的新陈代谢等情况对检索数字文献的满意程度都可能产生影响。由此,在今后较长的一个时期内,完全数字化、虚拟化的图书馆是不太符合实际的。数字型图书馆和传统型图书馆只有做到相互融通,才能更好地发展,成为公共图书馆未来的发展方向。积极适应社会信息化的变革,充分利用各种信息新技术来进行变革与创新,才可以激发公共图书馆的活力和生机。

2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 思想上的片面认识

从1990年以来,海内外的数字型图书馆的研究与发展逐步兴起。中国各类型的图书馆均在主动尝试,积极融入这一潮流。但其中一些中小型图书馆却相应感到迷茫困惑,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急于“上马”,争夺经费、购入设备,积极态度中又不乏盲目的色彩。其二是认为数字化转型是现代化、大型图书馆的任务,对于中小型图书馆而言,解决基本的运营生存问题才是燃眉之急,数字化问题仍距遥远。这两种观点均具有片面性。

2.2 资金匮乏

中国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自身普遍缺乏创造性的造血功能。日常运营的资金要依赖地方财政拨款,许多地方财政能力有限。中小公共图书馆所获事业资金在维持日常馆藏建设方面都无法得到满足,很难挤出多余的经费来兼顾、支持数字化转型。

2.3 缺乏导向引领

“火车跑得快,全靠头来带”。因此,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普遍缺乏导向引领,也是一个重要的问题。以某地级市图书馆系统为例,该市下辖的几个区县级图书馆,发展水平基本仍停留在传统型图书馆的阶段。作为同类型的图书馆,互相之间缺乏先进经验参照。再向上看,该市市级图书馆本身尚未实现数字型转型,也仍处于传统型占主导的阶段。临近的几个地级市,情况也都差不多。对于中小型图书馆系统,笔者曾个人调研过深圳市的区级图书馆以及东莞市图书馆下辖的分馆,其数字型的整体布局与先进程度,可谓令人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但多数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限于财力、机会有限,很少有可能组织起这种集体性的跨区域学习。

2.4 高素养人才匮乏,技术力量薄弱

数字型图书馆的发展建设,既需要图书档案学科的专门知识,又需要计算机、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知识。但实际上,目前多数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从业者知识结构趋于单一、陈旧,缺乏和现代化图书馆相链接的学科知识。所以,很多中小馆在数字化、现代化转型的路途中,在以数据为依托的信息服务中,均凸显着心有余而力不足的特点[3]。

3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字化转型的策略

3.1 建设健全自动化管理系统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首先应建立自己的局域网,以期实现图书购入、编目、流通、刊物管理的自动化,令读者通过使用计算机来查询本馆的馆藏书目,搜寻所需要的文献图书资源。而后,逐步拓展系统的功能与规模,渐次从局域网迈入广域网及国际网络,为数字化转型打好基础。

3.2 加强对特藏数据库资源建设的重视

发展数字型图书馆,数字型资源建设是重要条件。脱离了数字型资源建设,数字型图书馆的发展就如同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做好公共资源馆藏化及馆藏资源数据化,是数字型资源建设的根基。依据不同馆的特点,创建特色性馆藏,搭建区域性的文献资源体系。特色馆藏资源的数字型建设为数字型图书馆建设的重要项目,对于中小型图书馆来说,加强特色数据库建设应作为一个重点,即根据本馆的现实环境,将人无我有、人有我强、特征出彩作为基调[4]。与此同步,还应当坚持完整性与系统性的原则,从目录及二次文献的引导到全文图声、动态影像的全范围建库。

3.3 采取全面合作的路径,实现资源共享

中小型公共图书馆数字型建设最佳的途径,就是采取全面合作的路径,实现资源共享。原因在于:(1)在网络状态下,当一个图书馆的数字型信息资源可以经由互联网为读者提供服务时,其他图书馆如果重复拥有这类资源,也许就是一种浪费,而一个馆的数字型资源倘若仅供本馆使用,也无法凸显出数字型建设的优势所在。(2)在数字型建设过程中,各馆联动配合、共享资源,中小型图书馆将成为最大受益者。这一方面,美国的大学图书馆成了典范。他们的图书数量虽然比较宽裕,但他们十分注重资源共享,他们以系统、地区甚至全国为单位,各馆之间达成馆际互借协议。如Marshall University图书馆参考咨询部每月处理的馆际互借记录就有上千条。数字型图书馆是一个跨越部门、行业、地区的系统性工程,唯有通力合作、联动共建,才可以形成合力。超大规模的海量资源库群建设,仅仅依靠少数图书馆是不够的,要依靠各个系统、行业、地区的大量图书馆参与其中,方可实现。

3.4 变革传统服务框架,拓宽服务领域

读者服务是图书馆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未来图书馆的读者服务将发展成馆员主动探索读者的科研项目,同时搜集相关的文献信息为其服务,所以传统的服务方式必须改变。譬如,利用网络、大数据等,为读者提供网络文献资源查阅、馆际互通、读者教育培训、信息导航等服务。为企业提供产品更新、市场调研资料、申请专利、代译外文材料等服务。为党政部门、经济机构提供智库信息等方面的服务[5]。仍处于数字型建设浪潮中的中小型公共图书馆要从现有的实际出发,规划信息服务的发展战略。面对读者调研、市场调查、定题服务、编制大数据等信息服务,均可放手尝试、构建特色。

3.5 加强对先进地区中小型图书馆的学习与借鉴

凡事树立榜样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针对中小型公共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问题,亦是同样。以笔者自身为例,在笔者自身调研了一些先进地区图书馆之前,对数字型图书馆的概念也是模棱两可,甚至可以说是空空如也。在实地考察了深圳市、区级图书馆系统,武汉市、区级图书馆系统以及东莞市图书馆下辖分馆后,对于数字型图书馆的转型才渐渐产生概念。不仅如此,通过他们的总分馆系统、馆际流通系统,实地体验了在不同馆借书还书的过程。这只是其中一例。由此来看,确立一个先进的榜样,学习考察、提升追赶是关键的一步。自身数字型转型比较滞后的中小型图书馆,可以根据自身的需要,多组织一些针对先进地区中小型图书馆的学习考察,开阔视野、学懂悟透。有条件的,也可以与一些先进的中小型图书馆结对子,组建帮扶关系,有利于更好地学习与借鉴数字型转型的先进经验。

3.6 人力资源建设是数字型建设的要点

人力资源,即图书馆的专业管理人员与后备人才力量,成为建设数字型图书馆的要点。数字型图书馆的建设与进步离不开高素养的人才。数字型图书馆的工作,要求从业者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与学历,需要具有跨领域知识结构的人才,例如计算机科学、数据分析、数字型图书馆运营、知识产权等领域的人才。图书馆只有引进、培育出这类高素养人才,才能更好地保障数字型图书馆的运营。首先,要注重对现有人员信息素养的培育,突出图书馆网络、数字信息两个方面的专业技术教育,使其跟进信息现代化的步伐。其次,不惜气力引进一批有关计算机科学、大数据分析领域的人才,有条件的更可配备知识产权领域的人才,为图书馆的数字化转型奠定人力资源方面的基础。

4 结语

数字化转型已是中小型公共图书馆前行的必由之路。唯有借助自身优势,抢抓机遇,量力而为,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主动开展各类工作,方能拥有更明亮的前景。

猜你喜欢

传统型转型数字化
改进型弹性支承块式无砟轨道几何形位研究
借助信息技术,让家庭教育从“传统型”走向“现代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清代州县文簿册报制度:对中国传统行政特点的透视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高校传统型与俱乐部型体育教学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