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针疗法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临床疗效及对患者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

2020-03-03陈明海纪雨蒙

河北中医 2020年12期
关键词:头针缺血性疗法

陈明海 顾 伟 徐 渊 周 琪 纪雨蒙

(安徽省阜阳市妇女儿童医院康复科,安徽 阜阳 236000)

在我国,每年新增卒中患者高达200万,患病率约为400~700人/10万人,死亡率高达80~140人/10万人,该病以高发病率和高致残率为特点,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隐形杀手[1]。据统计,有70%~80%的卒中患者存在认知功能、运动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恢复期后仅有40%的患者完全康复[2]。中医学认为,卒中患者后遗症病位在脑,病机关键为气虚血瘀,脉络阻塞,临床治疗以通络活血为治则[3]。头针是在中医针灸、现代解剖学、生物全息论等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微刺系统治疗方法,有助于改善脑组织代谢,恢复脑功能。作业疗法则是一种康复训练,广泛应用于残疾、运动功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中。本研究采用头针联合常规药物、作业疗法、体针及治疗缺血性卒中恢复期40例,并与常规药物、作业疗法、体针治疗40例对照,观察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结果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08—2020-03本院康复科收治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观察组40例,男20例,女20例;年龄31~79岁,平均(60.25±6.12)岁;病程15~91 d,平均(46.15±10.58)d;发病部位:小脑梗死5例(左侧1例,右侧4例),基底节区梗死21例(右侧12例,左侧9例),腔隙性梗死14例(右侧8例,左侧6例);患肢:左侧19例,右侧21例;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7例,原发性高血压5例,高脂血症12例。对照组40例,男21例,女19例;年龄34~78岁,平均(59.67±6.32)岁;病程15~92 d,平均(47.33±13.24)d;发病部位:小脑梗死4例(左侧1例,右侧3例),基底节区梗死23例(右侧12例,左侧11例),腔隙性梗死13例(右侧7例,左侧6例);患肢:左侧18例,右侧22例;基础疾病:2型糖尿病6例,原发性高血压7例,高脂血症10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病例选择

1.2.1 诊断标准 西医诊断参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经CT或MRI确诊为缺血性卒中;中医诊断参照《中风病诊断及疗效评定标准(试行)》[5],辨证为肝肾阴虚证,主症:偏瘫,神识昏蒙,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次症:头痛,晕眩,饮水发呛,目偏不瞬,共济失调;舌脉:舌淡苔白,脉沉细数。符合2个主症或1个主症伴随2个次症以上即可诊断。

1.2.2 纳入标准 ①符合缺血性卒中西医诊断标准,经脑部CT等影像学检查确诊,且属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病程2周~6个月;②符合中医诊断标准中肝肾阴虚证;③本研究经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患者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2.3 排除标准 ①经CT等影像学诊断为大面积脑梗死、严重脑疝;②合并肝、肾、内分泌等系统原发病患者;③开颅手术后存在意识障碍者;④由外伤、心脏病、肿瘤等引发卒中者;⑤妊娠期、哺乳期妇女;⑥合并严重影响下肢运动、感觉性疾病,如皮肤病、关节炎、帕金森病等。

1.2.4 剔除标准 中途退出研究或失访者。

1.3 治疗方法

1.3.1 对照组 采用常规药物、作业疗法和体针。

1.3.1.1 常规药物 治疗期间服用常规药物控制血糖、血压、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营养脑神经,改善脑循环。

1.3.1.2 作业疗法 患者在康复治疗师帮助下,进行肢体功能运动训练,每次40~50 min,具体内容:①上肢控制能力训练。按照正确的姿势、准确度、速度、适应性、耐力的顺序,进行由近到远、由简单到复杂的次序进行训练。②关节活动的训练。利用磨砂板、方盒、圆球等道具对患者手指、手臂功能进行训练。③精细动作训练。主要是对患者眼手协调度进行训练,利用瓶体、镶嵌作业等方式进行。 每周6次,共治疗4周。

1.3.1.3 体针 取穴:水沟、风池(双侧)、三阴交(双侧)、足三里(双侧)。加减:上肢不遂加患侧肩髃、曲池、手三里、合谷;下肢不遂加患侧环跳、风市、阳陵泉、阴陵泉;语言功能障碍,加金津玉液。采用华佗牌0.25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常规刺入,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捻转1~2 min,留针30 min。每周 6次,共治疗4周。

1.3.2 观察组 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取穴:顶中线(即百会穴至前顶穴)、脑梗死侧顶颞前斜线(即从前顶穴至悬厘穴)、双侧顶颞后斜线(即百会穴至曲鬓穴)。操作:选用华佗牌0.30 mm×40 mm一次性针灸针,常规消毒后,顶中线由前顶穴向百会穴透刺,顶颞前斜线从前顶穴至悬厘穴透刺,顶颞后斜线从百会穴至曲鬓穴透刺,针体与头皮呈20°快速进针,然后斜刺至帽状腱膜下肌层为度,指下有吸针感,均采用抽提法,反复运针10遍,约2 min,之后每10 min行针1次,留针2 h出针。头针留针期间行作业疗法治疗。

1.4 观察指标 ①2组临床疗效。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6]评价疗效。基本恢复:治疗后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90%;进步: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46%~90%;稍进步: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18%~45%;无变化:NIHSS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减少≤17%或增加。有效率=(痊愈例数+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②2组治疗前后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MMSE)、Barthel指数(BI)评分。MoCA量表[7]针对患者认知能力进行评估,采用累计加分,共计30分,分数越高则认知功能越好。MMSE评分[8]主要是针对患者定向、记忆、回忆、语言、计算、视空间等项目进行评估,满分30分,得分越低表示智力受损越严重。BI[9]是包含洗澡、穿衣、上下楼等10项日常生活条目,根据患者需要帮助的程度进行评估,总分100分,分数越高表示日常生活能力越强。③2组治疗前后脑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治疗前后应用飞利浦 iU22智能超声检查系统(探头S5-1,频率3~5 MHz)检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最大峰值(Vs)、平均流速(Vm)、血管阻力指数(RI)。④2组治疗前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抽取清晨空腹肘静脉血3 mL,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IF)和C反应蛋白(CRP)水平,试剂盒由湛江安度斯生物有限公司提供,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⑤2组治疗不良反应。观察2组治疗后头晕、呕吐、失眠等不良反应情况。

2 结 果

2.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由表1可见,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疗效相当。

2.2 2组治疗前后MoCA、MMSE、BI评分比较 见表2。

由表2可见,治疗后2组MoCA、MMSE、BI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提高(P<0.05),且观察组MoCA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2组治疗后MMSE、B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组治疗前后MoCA、MMSE、BI评分比较 分,

2.3 2组治疗前后大脑中动脉Vs、Vm、RI比较 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Vs、Vm、RI比较

由表3可见,治疗后2组Vs、Vm均较本组治疗前增快(P<0.05),R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Vs、Vm均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RI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4 2组治疗前后IL-6、MIF、CRP水平比较 见表4。

表4 2组治疗前后IL-6、MIF、CRP水平比较

由表4可见,治疗后2组血清IL-6、MIF、CRP水平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血清IL-6、MIF、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0.05),

2.5 2组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0.00%(4/40)、2.5%(1/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缺血性卒中临床治疗常采用西医药物治疗及中医传统针刺及头针等综合治疗,可获得一定疗效。针刺作为中医治疗的特色疗法,多项研究证明头针在改善缺血性卒中患者脑部微循环方面,疗效独特[10]。本研究体针选用足三里调和气血、补虚;风池、水沟醒脑开窍;三阴交滋阴潜阳,健脾益血,配足三里活血化瘀。头针法取穴方便规范,操作简单、安全,便于长时间留针,留针时不影响其肢体活动,方便行作业疗法治疗。选穴与脑的功能区在体表投影有密切关系,不仅可以改善脑部血流量和微循环,调节大脑神经的兴奋性,还可促进脑坏死区域建立新的侧支循环,改善患者认知功能。本研究结果表明,2组总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2组疗效相当。观察组治疗后Mo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而MMSE、BI评分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头针疗法可以显著提高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认知功能,而对智力及日常生活能力改善不明显,考虑其原因与头针改善脑部血流量和微循环的作用有关。

脑部的血液供应主要来源于颈内动脉、椎基底动脉,卒中常发生于大脑中动脉,与脑血流动力学、血液流变学指标以及血管结构均有关联。本研究通过比较2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发现,观察组治疗后大脑中动脉Vs、Vm及RI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与张红利等[11]的研究结论一致,证明头针通过刺激督脉,可使气血上行,改善头部供血。

动脉粥样硬化会引发慢性炎症反应,卒中患者体内炎症因子MIF水平升高。研究指出[12]高浓度的MIF损害病灶区神经元,进一步加重病情,影响其预后。此外,在炎性反应刺激下,卒中患者体内hs-CRP水平急剧升高,继而损伤血管内皮细胞,同时通过刺激单核细胞释放IL-6、肿瘤坏死因子等物质,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加重引起神经损伤。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血清IL-6、MIF、CRP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头针法治疗可显著降低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考虑为头针通过刺激脑部功能区改善区域微循环,加速代谢,从而降低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观察结果还表明,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头针疗法不会增加不良反应。

综上所述,选用头针联合常规药物、作业疗法、体针治疗的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可以显著提高其认知功能,改善脑血流动力学及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安全性较高。但由于本研究治疗时间和随访时间较短,有待进一步延长治疗时间,观察头针对缺血性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中远期疗效,并深入探讨其作用机制。

猜你喜欢

头针缺血性疗法
基于“乙癸同源”理论辨治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Rejection therapy 拒绝疗法
探讨头针联合体针对失眠患者的作用
杜蛭丸对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针灸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应用
头针结合多功能神经康复诊疗系统治疗小儿脑瘫语言障碍42例
头针配合逍遥散加减治疗纤维肌痛综合征疗效观察
头针配合张力平衡针法治疗中风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2)
仙鹿活骨丸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实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