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用于股骨上段骨折的麻醉效果观察及对心率血压影响分析

2020-03-02吕文静

健康大视野 2020年1期
关键词:腰丛

吕文静

【摘 要】目的:就股骨上端骨折手术的麻醉方法应用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神经麻醉的临床效果以及实际应用价值。方法:现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治疗就诊的92例股骨上端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实施腰硬联合麻醉,观察组采取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比两组患者的麻醉效果、效用时间以及疼痛评分等临床资料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两组患者起效时间与完善时间无明显区别,观察组患者运动阻滞持续时间和感觉神经阻滞持续时间由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VAS(视觉模拟评分)数据结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相较于常规麻醉方法临床效果好,能够在保证手术麻醉要求的情况下,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内在影响,降低其他潜在风险,尤其是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有一定积极意义,建议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关键词】股骨上段骨折;神经阻滞麻醉;腰丛-坐骨神经

【中图分类号】R61【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019(2020)01--01

股骨上端骨折手术是常见的腿部外科手术,如果处理不好,很容易让患者腿部失去响应的功能,并且股骨上端骨折的痛感在一般情况下属于剧烈疼痛,因此在手术过程中需要确保患者骨折部位的麻醉效果,以确保手术能够正常进行。由于局部麻醉属于神经性麻醉,为了减少对患者身体机能的伤害,要优化麻醉方法,确认良好的麻醉方案[1]。文章基于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的麻醉效果展开论述,现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治疗就诊的92例股骨上端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探讨临床疗效和实际应用价值,内容如下。

1 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现将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来我院治疗就诊的92例股骨上端骨折患者作为调查对象,按照患者的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46例。对照组患者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范围在35-76岁,平均年龄58.6±3.5岁,平均体重在61.2±5.8kg。观察组患者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范围在32-78岁,平均年龄54.4±5.7岁,平均体重在59.7±7.1kg。所有患者受伤程度不等,均要进行股骨上端手术并进行麻醉,无肝、肾功能障碍、受伤部位无感染、无神经性功能疾病、无麻醉药物过敏;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次研究目的,同意参与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手术前都进行详尽的手术解释,告知其风险和手术必要性,对患者及其家属做好心理健康指导,科普病症和相关医学常识,确保患者术前遵循医嘱,做好术前准备。

对照组患者在手术时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在腰部硬磨外进行穿刺,放置麻醉针,并进行回抽,确保无意外情况之后注入11mg0.75%的罗哌卡因注射液和1ml的0.9%氯化钠,取出腰麻针,插入导管,控制阻滞平面[2]。观察组患者取侧卧位,让患肢处于向上的位置,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取患者两髂棘连线与脊柱的交点位置向手术侧约5cm左右的部位作为腰丛穿刺点[3]。调整神经刺激仪的脉宽、脉冲频率、刺激电流,之后行穿刺至患者的皮下组织,缓慢接近腰丛,观察患者的刺激反应,回抽无血后注射5ml的0.9%利多卡因,等待短暂时间确认患者无排斥反应后诸如20ml混合液(0.25%罗哌卡因+0.9%利多卡因),控制阻滞平面[4]。

1.3 统计学分析

统计学分析采用 SPSS20.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分析,计量数据以表示,组间数据予以t检验,计数数据以%描述,予以 检验。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后起效时间12.2±3.0min,完善时间28.1±4.2min,持续时间210.5±75.2min,观察组患者神经阻滞麻醉后起效时间11.8±2.3min,完善时间27.4±4.5min,持续时间180.5±68.7min,观察组患者麻醉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为3.4±1.5,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为1.5±0.8,观察组患者恢复效果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股骨上端骨折在临床上一般需要合适的麻醉方式来缓解疼痛,保证手术的开展。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能够促进患者血液循环和呼吸状态,保证神经功能,并且在麻醉时,穿刺,进针都有较好的临床实践操作效果,在保证手术麻醉要求、降低患者疼痛程度的同时,有利于后续患者的预后护理[5]。

总而言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方法相較于常规麻醉方法临床效果好,能够在保证手术麻醉要求的情况下,减少对患者身体的内在影响,降低其他潜在风险,尤其是患者的血液循环和呼吸有一定积极意义,建议在临床应用上推广。

参考文献:

陆英,李光才,肖旭.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9,23(16):2266-2267.

解孝颖.超声引导下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老年下肢骨科手术中的效果评价[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9,3(11):137-138.

蒋超,庄青.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内固定术中的应用观察[J].内蒙古医科大学学报,2019,41(02):178-180+186.

周丽丹,余昌.腰丛复合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及预后的影响[J].外科研究与新技术,2019,8(01):36-39.

牛黎利.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与腰硬联合麻醉用于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手术的效果比较[J].临床医学,2019,39(03):19-21.

猜你喜欢

腰丛
右美托咪定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对胫腓骨骨折病人镇静效果及苏醒质量的影响观察
股骨上段骨折采用腰丛-坐骨神经联合阻滞麻醉的临床探析
超声引导下穿刺定位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麻醉在高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腰硬联合麻醉和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高龄患者股骨头置换术中的效果对比
全麻联合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术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超声引导腰丛—坐骨神经阻滞在老年患者单侧下肢手术中的应用效果
超声联合神经刺激仪定位腰丛—坐骨神经阻滞用于危重患者下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