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公路隧道生态型洞门设计

2020-03-02杜岳DUYue

价值工程 2020年35期
关键词:洞门生态型洞口

杜岳DU Yue

(中交公路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北京100088)

0 引言

近年来,国家在公路工程方面的投入日渐增多,尤其是为满足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在这些地方的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日渐增多。山区公路工程建设时,由于地质地形条件非常复杂,隧道建设是必然的,与普通路段相比,隧道设计、建设的难度系数较高,不仅需要考虑隧道结构的合理性,还需要适当提升隧道的美感和艺术价值。现阶段的公路事业发展中,人们对隧道的生态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隧道洞门设计方面,更是要积极因素生态设计的理念,形成生态型洞门。

1 隧道洞门设计构思原则

1.1 环境和意境相结合的原则

在公路隧道中,洞门是其中的关键构成要素,多处于丛林或者岩石壁中,有些隧道洞门具有依山傍水的特性,因此,隧道洞门所处的环境条件是非常独特的,这就要求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始终坚持环境与意境相结合的原则,使得隧道洞门不仅能够满足结构性要求,还能够与周边环境相协调。比如,以某铁路隧道洞门为例,在该隧道洞口处有各种的树木和花草,洞前有河流,在设计的过程中,为了避免山上落石对行车安全所造成的影响,综合对比以后,将洞门设计为轻型悬臂支撑棚洞,在整个铁路隧道中形成了独特的景观。因此,环境与意境的结合能够在满足隧道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提升隧道的美学和艺术价值。

1.2 协调与主从有别的原则

公路隧道的建设中,隧道周边环境是客观存在的,设计者在设计的过程中,只能在已有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在隧道洞门设计中,要始终坚持协调和主从有别的原则,实现对隧道洞门周边环境的有效利用,形成洞门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景观效果。如果要满足这一原则下的设计要求,必须要有效选择恰当的结构形态,使得最终的隧道洞门兼顾结构性、生态性因素。比如,如果隧道洞门处于山体横坡较陡的位置,在设计时如果选用的是对称的柱墙式结构,将难以与周边的环境保持协调性,或者选定的洞门位置不佳,都会导致隧道洞门缺乏美感[1]。

1.3 平衡与稳定原则

隧道洞口设计方面,平衡与稳定原则是从结构优化的角度来进行设计的,设计人员需遵照平衡性与稳定性的要求下,进行适当的结构优化。从平衡的角度,主要是绝对对称法可以保障平衡,使得洞门的形态是协调的,具有美感的,当然,也可以通过人为的手段,将各种要素组合在一起来保持整体平衡。从我国公路隧道来看,多分布在山体、树木、道路和挡墙中,再加上隧道洞门结构的特殊性,使得隧道的平衡在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然因素所决定的,因此,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不仅需要从自然协调的角度出发,更是要考虑整体的平衡性。

2 洞口型式设计

2.1 洞口型式的选择

现阶段的很多公路隧道洞口设计的过程中,人们非常关注对力学性因素的考虑,以需求结构的稳定性,在景观、美学方面的考虑相对较少。在我国的很多公路工程隧道中,洞口多采用的是端墙式或者翼墙式,而使用最多的就是混凝土或者砌石,结构和材料组合下,所形成的隧道洞门毫无美感,给司机和乘客造成了一定的视觉压迫,甚至在隧道洞门建设施工时,可能会破坏原有的地理条件。因此,正是由于人们已经意识到了这一问题,生态型洞口设计成为了当前及未来的主要方向。

隧道洞口的功能主要包含以下方面:①基本的结构支撑作用,隧道洞口下可以有效对背后的压力起到一定的支撑作用,保持围岩的稳定性,最大程度上减小道路受到落石等的危害;②安全作用,在隧洞洞口存在明、暗差异,通过洞口建设,可以缓和这种差异性,使得人们不至于在通过隧道时存在明显的眩晕感,提高视觉舒适度,保障行车安全;③景观作用,与周边环境相配合,形成良好的隧道景观[2]。

在隧道洞口的设计方面,如果从景观作用的角度出发,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着重考虑道路使用者的心理因素,使得最终的设计能够为道路使用者提供良好的体验。隧道洞口施工的过程中,往往涉及了隧道开挖作业,开挖作业的实施势必破坏了周边的环境,洞门在隧道中是比较特殊的结构,为坡面挡墙或者突出构筑物,对于区域内的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如果从景观设计的角度来进行隧道洞口设计,就需要充分考虑隧道洞口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

2.2 生态型洞口设计方案

以碓窝梁隧道巴中端洞口设计为例,在设计工作中,“早进洞、晚出洞”是指导思想,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边坡和仰坡开挖高度有所降低,使用的是浆砌片石或者混凝土,无法实现对周边的绿化,处于生态性因素的考虑,在该隧道洞门设计方面,采用了以下的优化方式:将端墙沿着隧道的纵向设置成台阶形状,这一设计方式下,墙面的平均坡度变缓,也就使得端墙抗倾覆稳定性有所增强,对于提升洞门的结构稳定性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每级端墙台阶位置,都应该设置一组用腐殖土回填的种植槽,在该种植槽内种植灌木、攀援类植物,通过这一方式来使得洞门端墙外墙具有良好的理化效果,使得洞门可以与周边的整体环境相协调[3]。

3 生态型墙式洞门施工要点

3.1 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不利条件

3.1.1 隧道洞口位于偏压、浅埋段

隧道洞口设计时,地形地貌是最大的限制性因素,在很多的隧道路段,偏压与浅埋的情况较为普遍,而隧道的马蹄形结构下,可能是由于在整个隧道的设计过程中,受到地质岩层、地形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使得在隧道的结构两边,呈现出负载不对称的情况,此时,偏压和浅埋将是无法避免的,而这一现象对隧道施工的干扰性是非常大的,如果在隧道施工时的方法应用不当,开挖支护不及时,都可能会诱发严重的工程事故。

3.1.2 地下水、地表水的影响

隧道洞口多建立在山凹、沟谷等比较特殊的地方,这些区域内存在地下水与地表水的汇集,地质构造复杂。后续的施工作业开展时,地质条件极易影响正常的施工作业,因此,这就要求在隧道洞口的设计过程中,要注意对洞口位置的选择,尽量避开山凹和山谷处,以减小地下水、地表水对施工的干扰,必要情况下还需要进行排水设施的建设。

3.2 主要施工工序

生态型墙式洞口的施工流程非常复杂,包含了以下环节:前期的施工准备、危石的清理和地表的处理、洞口截排水、边仰坡开挖与支护、套拱和超前管棚设计、暗挖进洞、明洞施工、洞门模板安装、洞门混凝土浇筑、模板拆除、拱墙背后回填、洞口排水设施、坡面和种植槽的绿化施工。

3.3 施工要点

在实际的施工作业开展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的施工要点:①根据具体的施工要求,来进行洞口施工时间的科学安排,在雨季和严寒季节,严禁施工;②及时清除边仰坡以上可能存在危险的表土和危石;③在边、仰坡坡顶开挖线5m 以上的位置,要进行洞外截水沟的设计,保持排水的通畅性;④洞口边仰坡的开挖施工时,要始终遵循自上而下的逐级原则,并在边仰坡加固施工作业完成以后,做好相应的防护处理;⑤仰坡施工的过程中,应尽量达到“零开挖”的施工目的,以通过这一施工方式来避免对洞口周边环境所造成的影响,因为如果存在开挖施工作业,可能会影响边仰坡的稳定性,引起严重的工程事故;⑥分离式隧道或者小净距隧道左右洞之间存在仰坡坡脚,在施工时要尽量保留,这一方式下,满足了安全性的要求,可以使得正面山体始终保持稳定性,且不会对周边的环境产生任何的破坏,使得左右洞相邻洞口之间不存在污染空气的窜流[4]。

3.4 监控测量和地质预报

隧道施工地段的地质地形条件非常复杂,施工时伴随着很大的安全风险,如果要保障公路隧道洞口施工的安全性,在施工时,同样需要做好监控量测和地质预报,只有在测量的基础上,才能够制定切实可行的施工组织计划,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方案的可行性。监控量测是由第三方来完成的,在施工建设的过程中,除了要严格根据施工组织设计来履行施工职责,还需要充分做好施工监理工作。如果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出现了工程变更的情况,必须要由监理工程师审核通过。监控、测量和操作都应该严格根据施工设计、技术规范来进行。地质预报是由专业人员来完成的,地质工作人员在施工过程中要密切关注围岩开挖等情况,通过先进的检测技术,来掌握施工前方的地质条件,最大程度上保障施工作业的高效开展。

3.5 注意环境方面的问题

生态型洞口施工建设时,对于生态效益的关注度非常高,在实际的施工建设过程中,需尽量减少都周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还可以采取相应的生物措施,来保障施工的效果,比如,可以采用边坡植被保护、排水设计等方式。隧道钻洞施工作业开展的过程中,可以选用湿法、通风和除尘相结合的方式,通过这些方式来有效减少洞口的环境污染。

4 结语

公路隧道洞门作为隧道工程的重点施工路段,其在整个的设计过程中,需重点考虑结构受力、环境等综合性的因素,保障洞口设计的科学性。生态型洞口施工建设时,要求无论是在设计和施工过程中,都需要注重生态性因素的考察,以最大程度上避免施工对周边环境造成的不利影响,使得隧道洞口可以与周边环境相协调。

猜你喜欢

洞门生态型洞口
多元策略的生态型游客中心
Agg Hab生态型聚合栖地
番茄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
徐国琳
高寒地区隧道洞口段排水系统改进措施与建议
大灰狼找兔子
悟空做算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