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难点与对策解析
2020-03-02陈正芳CHENZhengfang
陈正芳CHEN Zheng-fang
(厦门市湖里区审计事务中心,厦门361006)
0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速度的提升和规模的扩大,政府实施了更多的公共财政资金项目,公共管理所涉及的领域范围更加广泛。这既需要对政府的资金使用绩效进行详细准确的审计,这样才能确保资金能够创造最大的效益和价值。目前,由于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时间尚短,在具体工作开展过程中还存在着较多的问题与不足,从而导致该项工作依然具有较大的改进和提升空间,这样才能更好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
1 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重要性
1.1 适应政府职能要求
在我国,地方政府拥有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权限,是政府用以维护社会经济平稳快速发展的重要方法和手段,一直以来,政府对财政资金的使用和管理是公民广泛关注的事情。政府所具备的财政资金管理能力、态度和实践表现,将直接决定着财政资金的管理效果的好快,进一步涉及到政府“为民人服务”宗旨的贯彻落实以及政府的形象。因此,开展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可以有效的促进政府行政服务能力和形象的提升,为打造廉洁型政府、高效型政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与保障。
1.2 构建国家法理体系
近年来,党和国家对财政预算工作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并重点强调要通过绩效管理工作的扎实开展来作为提升财政预算水平的有力抓手。针对当前我国社会经济的转型升级,财税体制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此背景下,政府的公共资源使用的效率和效果如何,则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这就需要审计部门来更好地发挥“防火墙”的职能作用,对政府在公共资源管理过程中存在着的风险和问题全面细致地查找出来,这样才能更好地改进和提升,从而为国家现代化治理体系的建设和完善打下坚实基础。
1.3 实现人权充分保障
党的十八大以来,权利的制约和监督是党中央密切关注的问题。这些年,政府在保障民生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为促进社会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公民的权利也得到了切实的尊重。公民在行使自身权利参与到公共事务中来的过程中,必然会将关注的重点放在政府的履职、公共资源管理等事务上来。这样一来,审计部门对政府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所开展的审计与监督,一方面不仅能有效促进政府资财政资金管理水平的提升,另一方面则可以更好地保障公民的监督权,切实实现权力在阳光下运行的目标。
2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难点
2.1 制度建设待于完善
目前,各级审计部门所开展的政府绩效审核工作依然采用以往传统的模式流程,审计方法和内容并没有根据政府行政管理职能的转变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审计结果缺乏科学性和可靠性。首先,地方政府下属部门数量较多,在财政使用中的功能、用途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就导致新的时期,对政府财政资金管理和使用所开展的审计工作会更加复杂。与此同时,政府对公共财政的使用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使用的目的主要是创造应有的社会效益。而社会效益是一个很难用数据来进行评估,并且有的财政投资项目甚至需要经过很长一段时间后才能见效益,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审计结果的客观性和准确性。另外,很多审计部门所采用的设计模式,属于事后监督类型,没有将风险的预防进行前置,这就导致公共财政使用管理中的风险和隐患无法得到积极有效的应对和防范。
2.2 审计队伍亟需构建
由于在新时期审计工作的难度和要求越来越高,这就需要审计队伍具备更加优秀的专业能力经验和完整的知识结构。审计工作人员除了要具备优秀的财务、审计方面的能力经验以外,还需要对政府工作的运行管理机制有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为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高质量、高标准开展打下良好基础。但是在很多地方的审计部门,主要是从事财务专业的学习研究,不具备跨专业知识、跨部门协调等综合能力素质,导致审计范围和内容的不合理,以及信息沟通不畅通,从而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顺利开展。
2.3 审计监督需要推进
审计部门所做出的审计结果是评价干部履职能力和效果的主要依据,能够不同程度的影响到干部的前途。该项工作的特殊性导致了其很难得到扎实有效的推进,有些地方政府出于保护干部、维护干部利益的考虑,往往给审计部门“施压”,从而导致审计工作的开展流于表面、支差应付。另一方面,我国的审计部门属于双重领导体制,地方政府对本级审计部门的考核拥有较大的发言权和决定权,这就无法保证审计工作的独立开展,在受到外部条件干扰的影响下,做出不符合科学、真实等要求的设计结果。
2.4 信息技术应用不够广泛
目前,信息技术在审计部门的工作开展中未得到广泛的普及和应用,从而影响了政府绩效审计工作的开展效率和质量。例如,有的审计部门未建立完善的审计数据库,无法为审计工作提供准确高效的信息保障;有的审计部门在审计工作开展实践中,未采取大数据理念和方法,导致对数据信息的分析结果不全面、不深刻等。由于缺乏先进可靠的信息技术的支持,为审计结果的真实性和客观性造成的不利影响。
3 我国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难点应对策略
3.1 完善制度建设
一方面,要围绕着财政资金管理绩效建立完善合理的绩效审计制度体系,明确不同业务工作的审计重点。特别是要注重对资金使用项目的前提调查论证和监督反馈、校正评估等研究,实现审计工作以点带面,切实促进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另一方面,明确绩效审计的标准。绩效标准是衡量资金使用成本和效益的重要依据,同样也是审计部门履行审计程序、编制审计结果的重要依据。因此,必须要建立规范统一的审计标准,并且还要对审计的内容和项目种类进行细化,为不同特点和类型的资金使用项目审计提供合理明确的依据,全面满足审计工作的需要。例如,政府实施的公益性投资项目,不仅要建立完善的经济效益指标,还要建立科学合理的社会效益指标,这样才能对此类项目的做出客观准确的审计。
3.2 构建审计队伍
首先,审计部门应当树立复合型人才建设培养观念。通过培训和人才引进等方式,来完善审计队伍的知识结构,也可以采取挂职锻炼的方法,为审计工作人员提供一个实践观察学习的平台,以促进其对政府的运行机制有一个详细准确的了解。这样才能将自身的审计业务知识与审计实践相结合,以此来充分保证审计结果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其次,充分发挥外部审计力量的作用,让其在各自的职能范围内给予审计工作最大的支持和配合,这样一来,就能够最大化的运用审计工作资源,让审计工作获得广泛的支持和认可,从而有效排除审计工作的干扰与阻碍。再者,还要大力鼓励和倡导审计人员在政府绩效审计工作中运用大数据理念和技术,广泛深入的挖掘信息数据的价值,提升审计工作的分析质量,开发和运用先进的审计专业软件,这样才能为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提供更为有力的保障。
3.3 推进审计监督
审计部门要切实转变工作观念,以政府部门绩效审计为有力抓手,来有效推动传统审计模式向“风险导向”、“成本与效益分析导向”审计模式的升级转变,切实实现审计关口的前置。在推进审计监督工作的开展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问题:第一,加强对立项审计的重视程度,特别是那些存在较大的难度,确实却具有重大影响的资金使用项目,例如:精准扶贫项目、隐形债务项目、环境保护项目等,必须要严谨认真的开展审计,这样才能够为提升政府的决策水平提供可靠保障。第二,加强对专项审计的重视程度。如开展财务收支专项调查等,这样可以督促和引导政府部门提升监督意识,在资金使用项目的决策实施中,充分考虑到审计方面的风险和隐患。第三,审计独立客观与成果运用相互融合。一方面,审计部门要维护自身履职的独立性和客观性,另一方面提高审计成果运用,为促进政府的高效畅通运行创造有利的支持条件,让审计成果得到更好的维护。
3.4 推广应用信息技术
地方政府有多个职能部门组成,不同的部门有着不同的职责,并且这些部门在不同的时期和政策下所开展的项目在特点、功能上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差异性。为了促进政府依法依规的行使财政资金使用管理职能,建立完善准确的审计数据库就显得极为重要。一方面,设计部门定期对审计对象的信息数据库进行采集分析,及时掌握后者在财务管理情况、行政办公情况、公共资源投资情况等方面的情况,这样可以有效地避免审计工作的盲目性,提升审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确保审计工作的有针对性。另一方面,建立信息库,为审计部门采集信息创造了充分的便利,可以有效地防止审计对象的误导和干扰,为审计人员的全身心投入到审计工作中来排除了大量的干扰,为政府的财政管理水平的提升提供有价值的意见参考。另外,审计信息库的建立,使得审计部门能够及时地了解公共资源投资和公共事业等方面的动态信息,为政府财政管理行为的合法合规提供有效的参考和建议,从而帮助政府切实完成由事后审计向事前审计和全过程审计模式的提升和转变。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虽然我国的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开展时间尚短,但是在党和国家的大力关注和支持下,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成果。随着我国法律制度、审计体系、审计方法手段等日益完善,我国的地方政府绩效审计工作必然能够获得快速的提升和进步,为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与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