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意义、困境与出路
2020-03-02李文静孔丹丹
李文静,孔丹丹
(亳州学院 经济与管理系,安徽 亳州 236800)
政产学研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在市场引导及政府协助下,将生产、教育、科研按照不同社会分工、在职能与资源优势上进行统一调度,从而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重要举措,对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及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政府统筹、协同与管理的作用没能得到充分发挥,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受到了影响。同时,由于企业在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被削弱,以及企业缺乏对于政产学研视角下人才培养评估机制,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推进困难。所以,高校需不断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尊重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地位,充分发挥政府的统筹、协同育人管理的作用,促进高校大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开展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弥补我国高校重理论、轻实践的短板,提升高校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进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1〕。
1.1 有助于高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既符合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对于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需要,同时也可促进高校学生的能力提升。首先,有助于丰富高校大学生的专业知识。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可运用高校现有的教育资源,还可借助企业、科研机构及政府在专业教学上的资源,从不同角度深入了解学生所学专业知识的相关信息与教学内容,促进高校大学生专业理论知识的丰富及知识结构的完善。其次,高校、企业及相关科研机构可通过自身的专业视角以及实际工作的角度对于教学内容进行解读,加深学生从不同角度对于同一知识信息的解读能力,激发高校学生的创新思维,促进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提升。最后,还可促进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
1.2 有助于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率的提升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只有将科学技术运用于实践,才能将其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我国经济与科技的发展。首先,有助于为我国企业发展提供大量高素质人才。高新科技在实践过程中的推广运用,不仅需大量高素质专业人才对于技术的充分理解,还需企业员工对于新技术的熟练运用。其次,还有助于高新技术反馈模式的建立。我国现有高科技成果转化率有限的原因不仅在于科技成果本身,缺乏有效的科技成果反馈机制也是重要的影响因素。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可提升高校的专业能力及科研实力,能够对投入实验的科研成果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的提升及学生的进一步发展。
1.3 有助于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不仅有助于高校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对于企业的发展及经济效益的提升也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可促进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可以将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科研成果迅速投入生产实践,从而促进企业生产技术的发展以及生产效率的提升,推动企业产品类型与生产技术的更新〔2〕。其次,推动企业产品市场满意度的提升,促进企业的发展。最后,还有助于推动企业生产方式的改变。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预计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落实的时间被缩短,合作企业生产方式的进一步优化以及上市时间的缩短,促进了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以及发展。
1.4 有助于区域经济的跨越发展
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政府政策的支持、企业的发展及大量高素质职业人才。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首先可为相关院校及企业争取一定的政策倾斜,为企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效率的提升及企业的发展。其次,还有助于促进本地区生产方式的优化及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可通过政府统筹协调对部分已成熟的科研成果与技术进行推广,有助于为企业生产发展聚集现有的创新资源,强化企业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地区企业发展转型,促进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2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存在部分问题,具体如下。
2.1 政府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政府作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的倡导者与参与者,可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促进我国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3〕。但在实际开展过程中,首先,政府的协同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没有对现有教学资源进行集中、整合与分配。其次,部分地方政府的政策宣传工作有待进一步提升。政府宣传工作不到位,导致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对于相关政策的了解和理解程度有限,从而影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进一步开展。最后,部分地方政府的经济支持有限,导致经费问题得不到有效解决。
2.2 企业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中的地位被削弱
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关键步骤,对于高校学生职业素养及专业实践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首先,企业与合作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沟通存在问题。部分企业在与高校和科研就够的沟通仅停留在浅层面上,对于高校以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目标方面的沟通较少,导致部分企业与高校人才培养方案不能一脉相承,影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质量,不利于高校大学生的全面发展〔4〕。其次,部分企业管理模式松散。过分宽松的管理模式不仅会影响企业的工作效率,对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其成长和发展都会产生消极影响,不利于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最后,企业的科技孵化机制有待进一步改善。作为产教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的科研成果孵化助理,部分企业对于科研成果的反馈不及时,反馈报告与意见笼统模糊,不利于科研成果的进一步改进,对高校大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2.3 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匹配度较低
首先,高校的科研成果与市场需求差距较大。部分高校及科研机构在工作开展之前与企业沟通不足,导致高校科研成果与市场贴合不紧密,无法满足企业的实际需求,阻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其次,部分高校与企业在育人理念、指导思想及具体的人才培养路径上存在较大分歧。部分高校学生在高校接受的理论教学与在企业接受的实际指导存在较大出入,导致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效率与质量受到影响,不利于高校学生专业能力的提升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最后,高校科研成果与企业需求不匹配。部分科研机构与企业在科研项目确定之前的市场调研不够充分,加之科研机构与高校对于企业的需求及高校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与科研能力错误估计,导致高校科研成果的研究周期被延长,影响了高校科研成果投入生产的时间,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实际科研水平的提升。
2.4 缺乏科学有效的监督考评机制
首先,高校缺乏对学生的评价机制,不利于高校学生发现自身的问题。其次,缺乏对院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科学评价与监督机制,导致高校与企业及科研机构并不能找到与自身实力及目标相一致的合作伙伴,影响了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及企业经济效益的提升。最后,缺乏对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有效监督机制,对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形式主义问题无法进行有效监督,导致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率低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效率降低,不利于高校大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及全面发展〔5〕。
3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改进策略
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要充分发挥政府、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等部分的综合力量,集中发挥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及推动生产发展等方面的功能,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顺利推进。
3.1 充分发挥政府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中的作用
政府要明确自身的地位与作用,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营造良好的环境,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与效果的提升。首先,政府要加强对培养应用型人才重要性与优势的宣传,提升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参与热情,加强相关单位对于这一项目内涵、作用及指导思想的理解,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6〕。其次,政府要充分发挥协调统筹作用,对高校的人才培养优势、企业的实践教学能力、科研机构的科研项目以及科研优势进行了解与统筹,并鼓励其达成意向与合作,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最后,政府还可通过加大对于创新基金的投入及财政补贴,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共同申报项目,三者加强配合与协作,推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效率的提升。
3.2 强化企业在政产学研协同育人工作机制中的作用
企业作为政产学研协同育人视角下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主体之一,首先,应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保证其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在人才培养目标、方式及理念上的一致性,深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效果,促进高校大学生对于所学知识理解程度的加深及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提高〔7〕。其次,企业需进一步改善自身管理模式老套的问题,不断提升企业对高校学生求知欲及学习积极性的激励,鼓励高校学生主动学习、动手实践探索,促进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最后,企业还要不断优化科研成果孵化机制,将高校与科研机构的研究成果迅速投入生产实践并给予准确的反馈和意见,促进高校学生科研能力的提升及企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
3.3 加强校企沟通,提升高校科研项目与企业需求的匹配度
由于政产学研协同育人的开展涉及多个主体,需要高效的沟通机制促进各方面工作效率的不断提升。首先,高校要完善现有的校企沟通机制〔8〕。高校与企业作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人才培养计划与理念需高度一致。校企沟通机制的建设可有效促进高校学生课堂表现与实践表现的有效结合,促进高校学生的进一步发展。其次,高校与科研机构在科研项目开展之前要加强市场调查,对科研项目的实用性及对于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开展提出明确的实施步骤,促进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最后,高校及科研机构还要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强化高校大学生的科研实践锻炼,准确把握高校大学生的科研实践水平,缩短科研成果的研究周期,促进高校科研成果投入生产的时间,推动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发展〔9〕。
3.4 建立科学有效的监测评估机制
首先,高校要建立科学严密的学生评价机制,对高校学生的表现进行科学全面的评价。其次,在政府的带领下,高校要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对于企业、高校及科研机构的教学资源、育人理念、人才培养能力及教学实力进行综合评估,进而鼓励高校、企业与科研机构找到与自身教学实力与教学理念相符合的合作伙伴,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质量的提升〔10〕。最后,高校还要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对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工作开展进行监督与考察,形成相互监督的氛围,为高校应用型人才培养营造良好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