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研究

2020-03-02王淑梅

辽宁科技学院学报 2020年6期
关键词:源语言英语翻译语料

王淑梅

(泉州纺织服装职业学院 公共基础部,福建省 石狮市 362700)

自从有了语言活动,人类便注意到了翻译工作的价值,这项工作属于跨文化和跨交际的社会行为,因此除了通常所认为的语言活动特征以外,它更加体现出了思维活动、认知行为的特征。翻译人员需在翻译期间,运用解码形式来获得输入语相关信息,再以认知整合与体验为基础,将输入信息解码为输出语言,在此期间,译者自身的翻译行为,将给语言的重塑带来重要影响,特别是对于中英这两种语系差距较大的语言更是如此。为了保证翻译的效果,使翻译过程能够接近于客观实证描述,语料库翻译的研究应运而生,从而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研究范式和研究学科,基于语料库的翻译属于语料库语言学的必然产物,对于翻译学的导向价值值得重视。

1 语料库翻译及翻译的显化隐化

1.1 语料库翻译

按照王寅《翻译的隐转喻学“以英语电影名汉译为例”》等著述所引资料,可以认为,Mona Baker的《语料库语言学与翻译研究:启示与运用》是最早进行语料库翻译研究的作品,据此可得出结论:语料库翻译是以语料库为基础,给翻译语料与真实双语语料提供相关研究内容,然后按合适的理论分析、数据统计等诸多形式,并参考翻译学与语言学,以及相关文化理论知识来对翻译本质内容进行系统分析,深入探讨翻译过程与现象等内容〔1〕。这一过程,因采用了优势的语料库技术,所以很多真实文本成了重点研究对象,译文文本与源语文本的统计与分析也就有了充分基础。

1.2 翻译的显化隐化

显化又可名之为外显化、明晰化,重点是利用显著的形式对目标文本内的源信息内容进行表述,与此同时,在实际翻译工作中,译者可能会适当添加连接词、解释性短语等,这样将会让译文具有更强的易解性特点,逻辑上也将得到强化,以此保证译文的易于理解。Darbelnet、Vinay等人提出了显化的概念,在概念描述中十分生动地说明了这一点,指出原语语意通常会以隐含形式潜藏于文本之内,为了加强译语的表现效果,便要在译语即目标语中增添一些与全文有逻辑关系的推断性信息,这就是翻译显化的内涵〔2〕。

与显化相反的做法便是隐化,也就是基于目标语言的规范,对原文语言进行一定程度的内隐化,这一现象往往表现为目标语文本的概括、连接词的删除等形式,以此忽略源语言的部分成分。

按照德国翻译理论家Justa Holz Mantari的说法,翻译理论中包括显性与隐性翻译两种形式,前者的目的在于帮助读者了解译本,后者的目的在于完整保持原文功能及流畅度。

2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应用价值

对源语言的恰当而准确翻译,可以使语言表达趋向于准确和客观,达到理想的表达效果。通常来讲,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应用,具有下述四个方面的价值。

2.1 交流支持

语料库是语料库语言学研究的重要基础资源,同时也可以在经验主义语言研究方法方面提供内容支持,考虑到这一点,则如果事件不能得到准确证明,或者是无法直接表明语言使用者的态度,便可借助语料库中恰当的翻译形式解决这一问题,这对交际双方而言,将起到一定程度的缓冲作用。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各项交流变得日益频繁,显化与隐化的恰当应用,将让交流变得和睦和融洽,有助于交流双方的共同利益维护。而在严肃文学作品、科技类文献的翻译中,显化和隐化的恰当应用,同样有助于对源语言的充分理解〔3〕。

2.2 自我保护

按照语料语种,语料库可以划分为单语(Monolingual)、双语(Bilingual)、多语(Multilingual)等类型,而若依语料采集单位进行区别,语料库又有语篇、语句、短语等类型,这些类型及具体应用,可使语言翻译能够在恰当的时机进行显化或者隐化调整,有效加强交流活动过程中的自我保护,使难以控制的突变处在合理范围之内,从而有效体现语言使用者的身份、责任,例如在进行跨文化商务活动时,如何将广告用语用第二语言表现出来,完全对等于源语言的做法,便显然不如显化或隐化翻译更具有自我保护效果。

2.3 准确表达

英语翻译的显化与隐化,因为有语料库内容和理论的支持,所以能够在准确表达方面具有较好表现,语料库的发展经历了前期,第一代,第二代和第三代的变化,不同时期语料库都有适应于大众传播媒体和使用者需求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其具有准确表达的支持功能,当前,翻译者应当使二次呈现的信息真实有效,不背离于源语言的内涵及主旨,而这就要求译者做好充分的准备,在第三代语料库的支持下,使两种语言保持总体统一,尤其可注意到因不同语言的语法、词汇、使用习惯区别,完全对译几乎无法实现情况,突出语料库的显化与隐化的应用做法,这将对准确表达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

3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平衡思路

在明确语料库视野下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应用价值之后,我们还需要对二者相互平衡的思路进行探讨,也就是指出在进行语言翻译时,两种译法的应用趋势,即怎样在恰当的时机应用显化或者隐化方式的问题。前面已经提及,显化又可名之为外显化、明晰化,重点是利用显著的形式对目标文本内的源信息内容进行表述,它能够把源语言文本中没有明确提及的内容阐述出来,让信息内容变得更加清晰,便于读者、听者进行理解〔4〕。对于显化做法而言,其主要力量来源于译者个人动因与语言文化差异,译者个人动因主要指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因自身文化背景、语言文化知识、翻译风格、翻译策略而出现的显化翻译倾向;语言文化差异主要指两种语言之间天然存在的文化差异需要显化策略的支持,这两种来源均可以理解,且有益于译文价值的提升,因此笔者同样认为,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显化的翻译是有巨大价值的,它的潜在功能要明显优于隐化的翻译。

举例来讲:He didn’t want that to happen again,not this time at least;if they were play-acting he would act along with them.中译一:那种事绝对不能再发生了,至少这一次不能重演;如果这是一场喜剧,那他就要坚持到底。中译二:那样的事不能再发生了,最起码在这一次应避免重蹈覆辙;如果这是一场喜剧,那我就要奉陪到底。两种翻译方式,都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显化处理,其中第二种方式更具个人风格,奉陪到底的说法,让原句中的人物情绪淋漓尽致的表现出来,是比较成功的翻译策略。

当然,承认显化翻译的巨大价值,并不能说明隐性翻译的一无是处,恰恰相反,通过基于语料库的隐性翻译实践分析,可以发现,在多种翻译场景之下,很多逻辑语义关系都并非是以显性形式表现出来的,而是通常包含在特定的隐性词、句、语法及篇章结构之中,且表达的效果同样比较理想。因此我们可以认为:在翻译过程之中,译者需要做到对隐性翻译策略的恰当把握,并准确阐明语言之中的隐性逻辑关系,从而让译文更符合目标语言使用者的习惯。

4 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举例

英语翻译的显化与隐化过程使用语料库是非常必要的,尤其运用其天然优势技术,能轻松获得很多丰富而真实的语料,这给显性翻译提供分析与对比的支持,使多个文本或多位译者间的共通研究成为可能,这将比较充分地验证翻译显化的真实性与必要性。现分别举例说明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具体做法。

4.1 显化

前面已经述及:重点是利用显著的形式对目标文本内的源信息内容进行表述,为了突出这一特征,翻译过程中要对源语言进行语法、逻辑等方面的真实意思再度创作,考虑到中英两种语言的区别,这种再度创作的意义更加值得重视。

比如在语法显化方面,因为中文和英文的语法习惯差别很大,所以在英译或者汉译过程中,需要尽可能同目标语言特点相吻合,实际操作中,时态、助词和代词等变化,都可以成为显化的策略。我们仅以时态显化为例说明这个问题,比如承上启下这个汉语词汇,其中的“承”字突出了对过往事情的总结,而“启”字突出来对未来事情的展望,因此它的译语一定会涉及到时态问题,汉语时态不以动词来表达,而是利用时间副词进行呈现,在翻译时,译者便应当注意到对动词的应用显化问题,使这一词汇更容易为英语读者所接受,明白“承”字与“启”字的含义是什么〔5〕。而像“……以来的五年,是……极不平凡的五年”一句,把这句话译为英语,将变为“The five years since..., have been a truly remarkable five years...”,由于需要指出时间上的变化,因此译文需要采取现在完成时的语法,而不是只片面地将“是”这个中文词汇对等翻译为英语词汇“is”。

再比如在逻辑显化方面,我们都知道汉语并不会刻意应用过多的逻辑词,读者或者听者了解逻辑关系,是需要分析句子具体含义的,与之相比,英文逻辑则有对应的连接词进行表现。对于一些需要准确表达的科技类、政治类文本,翻译过程中有必要注意二者的逻辑形式区别,比如“……有效推进,……大幅下降”这种汉语表达方式,便需要以“...has been significantly strengthened,leading to marked improvements...”这种英文形式表达出来,只有这样,读者才能了解,正是因为有了前面的措施,才会发生后面的结果,“leading to”的应用使译语的逻辑关系变得更符合英语语言习惯。

4.2 隐化

笔者认为,基于语料库的英语翻译显化与隐化策略中,语料库在显化方面更容易发挥出潜在价值,而显化确实也会让翻译内容显现出更准确、便捷的一面,但隐化的灵活交流、自我保护乃至准确表达功能同样值得重视〔6〕。为此,译者需要在恰当时机,通过多种形式,做出语言的隐化转换。

比如并列语句的共同前提词汇省略是常见做法,比如把中国政府工作报告中的“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一句,译为英语“implement the Party’s basic theory,line,and policy”,汉语中的“基本”一词反复出现,是汉语的表达习惯,进行英译时,只译出一次“basic”,其余的则隐去,这样并不影响意思的准确表达,而且具有较强的灵活性。

再者,省去范畴词的隐化做法也值得注意,像汉语中经常有的“水平、方法、问题、情况”等词汇,在译为英语时,是完全可以隐去且并不影响意思表达的,像“……为什么人的问题,是……的试金石”一句,可将“问题”一词隐去,译为“...is determined by those whom they serve”。

除此以外,还可以采取形式的隐化策略,这一策略重点针对语料库中大量的源语言特有俗语,比如汉语中的“行百里者半九十”一句,当译为英语时,可直接变成“The last leg of a journey marks the halfway point”,将原句中的“百里”、“九十”隐去,译文中不出现这两个数字,充分说明了两种语言一一对应机械翻译的不可行与不必要,也说明了隐化翻译的价值。

5 结语

在开展翻译活动时,译者常会面临语言的模糊化问题,如何对此类语言进行恰当的隐化及显化翻译,使之能够在不同场景之下发挥出更好的表达效果,是非常值得探讨的一个问题。在语料库的支持之下,这一问题的研究具有全新的思路,即语义及语用会因语料库的丰富性而展现出更多的可能性,使用时可视需要恰当应用显化与隐化的内容及形式,使语义内涵更加接近于理想的需求,从而既保证语言表达具有客观性与准确性特点,又能达到较好的表达效果,使基于语言交流的各项活动顺利进行。

猜你喜欢

源语言英语翻译语料
基于归一化点向互信息的低资源平行语料过滤方法*
翻译转换理论指导下的石油英语翻译
英语翻译中跨文化视角转换及翻译技巧探讨
中国谚语VS英语翻译
评《科技英语翻译》(书评)
林巍《知识与智慧》英译分析
浅析日语口译译员素质
以口译实例谈双语知识的必要性
《苗防备览》中的湘西语料
从目的论角度看《红高粱》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