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教学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优势与策略

2020-03-02

辽宁教育 2020年21期
关键词:线下活动数学

张 菁

(福建省厦门实验小学)

学习能力是终身教育的基础,数学教师的任务不单纯是教数学,还要引导学生经历学习数学的过程,掌握学习数学的方法,建构自主、个性化的学习方式。线下教学中,教师以面授的形式开展教学,对学生课堂学习能力培养研究直接、深入。线上教学,隔屏相授,隔屏相授,看似颠覆,实则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目标更为明确。那么在空间、距离、方式、结构等条件产生了变化后,数学教学如何实现这一目标呢?

一、借优势,弥补线下教学不足

线下教学课程发生在校内,教学活动是从上课铃声响起的时候开始的,教师关注的是学生在一节课里的学习情况。受到时间的限制,线下教学中,课堂上的每次发言,常常是只有一个学生能做出回答,各种教学活动的开展也都有时间的要求;受到空间的限制,线下教学中,集体观摩式的演示、展示、解释仍然是课堂上常用的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但确实又是大班教学难以避开的问题。

教师若能掌握线上教学的特点,就能够较好地弥补线下教学的这些不足。使用线上教学平台上课,当一个问题抛出之后,往往在短时间内很容易就能得到很多学生的文字或语音回答,教学参与面得到了扩展,学生互相学习的频次也增加了。线上教学中,操作与探索类的数学活动可以在家中取材,实现了“人人有工具,人人都能动手”的目标;而对重难点部分讲解的微课,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还可以自由选取观看,这样就使得个性化学习随时都可以进行。

教师要利用好线上学习的优势,拓展教学时空,打通“一节课”的边界,丰富学生的学习活动,指导学生实现更加个性化的自主学习,为培养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搭建更好的平台。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五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三)”单元教学,其意在着重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很多时候,学生识别空间图形靠的是直觉。从直觉到能力,直观不可缺。线下教学中受条件的限制,实物直观的素材往往不够。而线上教学中,学生可以在家里找到丰富的素材,如积木、魔方、自制正方体等,可以充分地经历摆、看、对比、想象、抽象等活动。教师可以提供给学生开放性的素材,如给出一个、两个或三个角度的视图,引导学生先想象,再借助拍照,把摆出的几何体上传,以起到更好地对比和辨析作用。

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投票等即时反馈功能,迅速掌握学情,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指导。在“俯视图给出正方体块数想象几何体”的环节,可以利用3D动画演示,展示由平面到立体、由立体到平面的反复转化过程。这样学生近距离观看,能够深度感悟并促进内化。

二、巧分拣,激活个体学习效能

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指出:“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学习者已经知道了什么。”学习从本质上来说是学生对知识的加工过程。数字化时代,我们拥有大量的资源,但教师应该找准学生的认知起点,给学生提供的学习材料和学习资源应是适合的、有效的、优化的,是能促进学生知识加工的、能激活学生的个体学习效能的。

在物流中,有分拣这样的一个步骤。分拣是将物品按品种、出入库先后顺序进行分门别类地堆放的作业,这是完善送货、支持送货的准备性工作。在线上教学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也需要教师分拣出匠心独具的能力培养“资源包”,以完善和支持学生的知识加工过程。为什么要做分拣?线下教学时,我们以课时为单位,学习能力的培养搭乘的是课时教材内容这辆“便车”,因此是零散的、孤立的、单薄的。线上教学中,教师可以给学生更多的优质资源,通过整理与分类,形成“资源包”,按类型、水平层级等进行推送,让学习能力的培养由点状变为线状,由“教师把控式”变为“学生自主式”。

以培养学生的数感,提升学习能力为例。《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将培养数感作为重要的目标之一,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脱离实际、脱离生活,要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和体验现实问题。数感的培养,估数、估量和估算都是重要的教学内容。线上教学中,可以加强这部分内容的体系整合和生活融合。估数和估量,可以将资源分拣为“生活问题包”“实践活动包”“方法指导包”“挑战闯关包”等;估算,可以将资源分拣为“生活问题包”“策略指导包”“自主练习包”“数学文化包”等。我们还可以在“资源包”中放入动画故事、探究和活动指导单、实践记录单、方法指导微课、操作范例视频、典型练习册等。

资源的选用和分拣,有利于教师指导学生开展适合于个体发展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意识、灵活选取资源,开展学习活动。而这种活动并不是盲目的,而是形成序列化的,符合学生学习能力特征的。

三、善整合,改变自主学习方式

“整合”一词是当下课程改革推进中的关键词。线下教学中,很多教师积极探索单元整合教学,而突出学习能力培养的线上教学,也应当将整合的思想融入其中,让教学基于学生多样的现实起点,突显数学知识的结构性,加强学习的整体性,改变学习方式,提升学习能力。但是“整合”这件事并不容易,如果只是把相关知识放入一节课中,这是浅表的做法,打通相关知识点的内核才是重组的关键。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中,“除法”的学习是重要的教学内容,教材中分为三个单元进行学习,分别是“表内除法(一)”“表内除法(二)”和“有余数的除法”。“表内除法(一)”和“表内除法(二)”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9 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有余数的除法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有余数除法的计算、解决实际问题。这些内容是表内除法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鉴于有余数的除法与表内除法的这种密切联系,修订后的教材将这三个单元都放在了二年级下册,我们可以抓住“除法就是分一分”这一内核含义,对这三个单元再做一次“分一分”的活动联结,让学生的学习在充分地操作和比照中展开,让其对知识的理解更有连贯性。

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如下操作活动:活动一,通过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实例建立“平均分”概念。活动二,在“平均分”概念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和各部分名称,并将分的过程和除法算式各部分建立一一对应的关系。活动三,在无法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实例(均分后有剩余)中引出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活动四,将分的过程和有余数除法算式各部分建立一一对应关系。活动五,在各种各样实物分一分的活动中,通过比照进一步理解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活动六,在操作中用除法解决问题。以上活动中出现的分一分的实物数量应控制在30 以内,主要是强化切实可行的操作活动。在活动中,要用大量而丰富的直观经验,帮助学生从实际意义上真正理解平均分和平均分后有剩余的情况,为后续的从直观到抽象做充分地铺垫,使学生的自主学习从认识除法到认识有余数的除法一气呵成。这三个单元其余内容的教学,可以重组为两部分:一是用2~9的口诀求商,二是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不具体赘述。

将教学内容进行领域内的整合,打破单元边界,用知识点的内核串联单元活动,放大了认知背景,整合出了“结构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变化,促进了学生学习方式的变化。

四、精设计,达成能力培养目标

北京师范大学张志勇教授指出:“从线下教学的指导学生学习到线上教学的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断然不是将线下教学照搬到了线上。”线上教学视角下,教师的课程观和课程意识都发生了变化,教学形态也随之发生变化,我们需要重构教学流程。指导学生如何去学习,不是从一节网课开始的,而是先于网课,又不止于网课。所以,教学流程就应从一节课延展到课前活动的设计和课后活动的设计中,整体构建能力培养框架,全面促进目标达成。

课前学习活动的设计,要使用导学单,抓住关键能力培养的目标,提出几个自主学习的核心问题,指导学生从阅读书本、观察生活、独立思考、记录问题开始进入学习,描绘先学后教的学习轨迹。课中的学习,要抛出精简的、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尝试自主解决的机会,这是对导学情况的一种反馈,由此能发现学生实际存在的学习困难并及时在线答疑解惑,需要时还可以适时使用微课或直播演示讲解;要加强师生与生生间的对话,选择合适的问题和形式,如投票、语音抢答、文字发言等,提高数学交流的参与度,适时使用禁言功能,聚焦问题,引导学生学习会表达和倾听,提高数学交流的有效度;要引导学生关注即时数据反馈(完成率、答题正确率等),自我检视学习成效,及时调整学习状态。课后的延伸,更注重的是不同层级学生的能力发展,要指导学生以录制说理视频、绘制电子版思维导图、动手实验验证、网络查找资料等多种形式,经历数学知识的“再创造”过程,并用他们自己擅长的方式表达对数学的理解。

如果说我们在线下教学中更多地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那么对线上教学的探索,让我们的关注点更多地聚焦于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上。通过在教学实践中的积极探索和深入思考,我运用如上四种策略,切实对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起到了积极有效的作用。在后疫情时代,我们回头进行线上教学中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讨论,是相信这些探索和思考会在未来产生积极的作用。疫情一定会过去,未来教育的模式,必然是线上与线下、校内与校外,多时空与多方式的多重融合。

猜你喜欢

线下活动数学
“六小”活动
“活动随手拍”
行动不便者,也要多活动
COZMINE线下集合店
传统线下与直销模式孰强孰弱?这家动保企业是这样看的
从“偶然”的疫情大爆发到“必然”的线下线上教学结合
三八节,省妇联推出十大系列活动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密室逃生”线下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