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全人教育” 丰盈完美人生
2020-03-02李玉杰
李玉杰
(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
本溪市明山区联丰小学是一座有着50 多年发展历史的学校。近几年,学校在借鉴国内外先进的办学理念和经验的基础上,开启了“全人教育”理念下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人教育”整合了“以社会为本”与“以人为本”两种教育观点,以培养完整的个体为目标,强调教育范畴的整体性、全面性,培养学生健全的心灵、健美的体魄、发展的潜能。学校的办学目标是全员发展,品格优秀;全人发展,品质卓越;全面发展,品位高雅。致力于培养人性向善、生活向美、学习向真、能力向上的现代优秀“全人”。
一、抓实德育工作,突显“全人教育”核心
学生的成长是其素质全面发展的过程,教育是发展,不是挑选,更不是淘汰。教育要对生命负责。我们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不断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为此,我们抓住课程改革的契机,盘活校内外资源,“大育化小,小微大作”,构建了有特色、可操作、显实效的“微德育”育人模式,突显“全人教育”的核心。
(一)聚焦细节,让德育“贴地”而行
我们从小微问题着手,关注学生的日常生活,把立德树人的目标细化到每一节课、每一次活动、每一个细节当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到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使德育成为实实在在的、接地气的载体,力争把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落到实处。我们根据《小学生守则》《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联丰小学校园一日常规》,并结合学生自身的特点和认知发展的规律,从细节入手,合理制定了小学阶段“安全”“卫生”“文明礼仪”“健康生活”四大板块的好习惯和行为规范。
这些行为规范,具体、细致、易于遵守。学校通过校园红领巾广播站、主题班会、家长会、升旗仪式、制作宣传栏等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宣传教育,同时还录制了“联丰小学学生礼仪操”,将其作为学生入学的校本教材使用,以此引导学生将好习惯牢记于心,外化于形。
(二)聚力课堂,让德育课程无处不在
我们根据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教学目标,努力挖掘各学科中的德育素材,将各学科进行整合,以歌唱、绘画、舞蹈、朗诵、游戏、书法等形式对国学经典、诗词美文等进行精彩演绎,并研发了符合校情学情的校本课程,聚力课堂教学,让德育素材无处不在,全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们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从学生的认知出发,化整为零,以“微”入手,在德育课程文化建设方面做了深入的探究与实践。目前,学校成功构建了“入学课程、品格课程、诵读课程、仪式课程、巧手课程、劳动课程、节日课程、毕业课程、社团课程、家长课程”等十大德育课程体系。
二、提升教师素养,夯实“全人教育”根基
育人先育师,要培养出“全人”学生,就要有“全人”教师。联丰小学一直以“德智双馨”为教师的核心素养,高标准打造优秀教师团队。
(一)师德为先,以人为本
师能是发展之本,师德是教育之魂,高尚的师德是提高师能的前提。联丰小学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教育的重要内容,将其贯穿于培养、培训和管理的全过程。在对教师的管理中,我校实行人性化管理措施,挖掘教师潜力,提高管理过程中教师的参与度。在制度制订、执行中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吸纳教师的建议意见,提高教师遵守制度的自觉性。联丰小学教师以良好的人格魅力,较高的个人修养深得学生及家长的喜爱。
(二)课题牵动,助力发展
优质的教师资源是一所学校得到认可的保障,是学校办学目标得以实现的基石。多年来,我们一直重视教师队伍的梯度建设,学校从过去的“师带徒”“一领二扶三放飞”“教师目标定位工程”“教师专业化发展”“实施有效教学,打造高效课堂”到现在的“打造生本核心课堂,提高核心素养”等一系列课题研究的开展,使教师在教育理论、专业知识、专业能力、研究能力等发面都有了长足的进步。教师的发展,促进了学生的发展,学校的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
(三)名师引领,资源共享
联丰小学是本溪市区域校际协作体示范校,联丰教育集团的龙头校。学校不断整合学科资源,立足“全人教育”,为学校的每一位教师制定有针对性的、适合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从“单科教师”逐渐成长为“全科教师”,使其具备“全人教师”的能力和素养。
近几年,我校教师在联丰教育集团内交流频繁,优秀师资不断输出,新教师和后调入教师不断进入。因此,新教师的培训和后调入教师的培养是我们面临的难题。对此,学校充分发挥名师效应,把省市区骨干教师、名师等中坚力量安排到各个年级组,发挥他们的优势,老带新,强扶弱,带动整个团队共同提高。
同时,学校还多次邀请教研员和专家到校进行指导,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名家讲座共享、培训资源共享,使教师掌握专业的、前沿的教育信息,提高教育的敏锐度和精准度。
三、构建课程体系与模式,丰富“全人教育”内涵
课程是教学的基础,学校课程要有深度,要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我们本着民主开放、平等对话、自主创新的原则,构建了全人课程体系,着眼未来,为儿童未来发展奠基。
(一)精心设计课程体系
学校分学段分学科成立了教师“读写绘”项目组、“英语乐园”项目组、“数学+”项目组、综合实践项目组等,各项目组教师根据组别进行项目研制、理论研修、素材筛选、外出考察、课堂实践、总结提炼。他们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思考,在思考中实践,在实践中提升,在此基础上构建课程体系。
我们将三级课程体系整合后分为三大课程领域,即智慧增长类课程、人格涵养类课程和艺体提升类课程,每个分支派生出如下若干体验性课程及参与性子课程。
智慧增长类课程:学校严格按照国家课程计划要求,以国家必修课程、辽宁省地方课程为核心课程,开设语文、数学、英语、道德与法治、科学、体育、音乐、美术、书法、信息技术、综合实践、地方课程等基础课程,每周26~30课时。
人格涵养类课程:根据教育学基本理论,将人格涵养类课程分为德育体验、校节体验、仪式体验、科技体验、实践体验等几种类型,并对其结构进行了详细的分解。
艺体提升类课程:艺体提升类课程分为美术提升、音乐提升、体育提升、活动拓展等几种类型,并建立了六大基地和三十多个社团。
目前,我校已开发三大类近二十种各具特色的校本课程,打造出富于创新的校本课程群,丰富了“全人教育”的内涵,使学生不知不觉间成长为全面而有个性的“全人”。
(二)精准打造课堂教学模式
课堂是课程实施的主战场。联丰人在思考学校课程建设发展方向的同时,不断探索课堂教学模式。我们根据“以完善学生的人格成长,促进学生的智慧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一核心目标,创设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的生本核心课堂,探索形成了“11225”教学模式,即“一个核心、一种形态、两条主线、两种平台、五个环节”。
一个核心:以“创新+合作”作为学生培养的核心,强调学科教学的特殊性和普通性,围绕核心素养体系的整体性,深化学科核心素养的独特性,让学生在三维目标的达成中,关键能力得以提升,必备品格得以涵养。
一种形态:以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活动为基本形态,将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选取科学、高效的教与学的活动形式,将核心素养的发展常态化。
两条主线:以任务和组织为主线,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任务主要指课堂教学的基本流程,前置到课前预习、资料收集与整理,后置到课后巩固延伸、创新性实践活动等,它是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途径;组织主要指教师教与学生学的基本形式,分解为教师教授、学生自主、小组合作等学习活动,它是达成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基本手段。任务与组织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穿插融合,全面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两种平台: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为基础平台,关注学生学科素养的培养和发展;以校本课程为提升平台,丰富和完善学校课程和学生社会实践活动项目,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学生项目学习效果,为学生提供课程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在选择中认识自我、发展潜力、学会面对困难和挫折,发展学生的个性。
五个基本环节:预习矫正(前置任务)—创设情境(明确任务)—自主合作(强化任务)—展示反馈(评价任务)—课外拓展(延伸任务)。
教育的核心是人,在此理念下,学校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堂中发展学生天赋、气质、兴趣、思维、情感等方面的潜质,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
四、创新美育工作,促进“全人教育”发展
美育包罗万象,不仅包括道德美育、艺术美育,还包括社会美育、自然美育、科学美育等,只有将这些内容整合起来,才能实现“提高学生审美与人文素质”,实现“以德树人”“以知育智”“以动育体”等目标。
多年来,我们创新开展美育工作,将美育理念贯穿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主要表现为校园环境建设立足一个“雅”字,美育教师培养着眼一个“修”字,课程改革突出一个“实”字,课外活动着重一个“精”字。学校通过美育工作,为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搭建最为合适的平台,实现了从环境育美向课程育美、活动育美、人文育美的转化,促进了学生艺术素养的全面提升。
(一)环境育美
校园环境是美育最直接、最有效的载体,以艺术化的视觉冲击开启学生美的意识。如校园正门设计了“向阳光、向上长”的主题文化墙,在校园围墙上以手工彩绘的形式设计了艺术化的体育运动项目,给学生积极阳光的校园生活以美的暗示,激发学生内心愉悦的情感。
我校的楼层文化也充满了艺术魅力。中国传统书法的线条、墨色、结字、气韵等充分彰显古今书法家的文化、生活乃至生命气息与哲学追求;非物质文化遗产剪纸艺术、版画艺术、二十四节气等的有效传承,让学生目之所及都能够感受到美的熏陶,从而在学生稚嫩的心田种下一枚美的种子,使学生在岁月的呵护下成为幸福美好的人。
各班以创设“温馨教室”为契机,在班级内设立了图书角、展示台等区域,并以“一班一地一特色”为主题建设教室文化及厅廊文化。学生选取感兴趣的国家,通过了解这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艺术等,亲自动手设计、布置走廊展板,班班不同,个性特色鲜明。整洁美丽又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环境,突显了我校的办学特色,为学生创设了浓厚的文化氛围,让学生在耳濡目染中受到艺术的熏陶。
(二)课程育美
我们非常重视国家美育课程的实施。学校保质保量地开齐开足美育课程,切实做到符合体育艺术“2+1”的要求。我们要让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的美的鉴赏能力,让他们在课程中体验美、欣赏美。我们探索并实践基于学生特长发展的“扬长课程”,先后开设了戏曲、版画、软笔书法、声乐、舞蹈、乐器等系列课程,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选择,用优质课程开启学生的艺术之旅。
第一,优化教学。学校的“扬长课程”每班定员定额,聚焦学生差异,促使学生全面而富有个性地发展。学校关注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使学生享受到优质的教育;学校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为学生的特长发展提供平台和机遇。
第二,走班换课。学生可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和兴趣愿望自主选择课程,按照自己“私人订制”的课表上课。走班换课更加关注学生自身成长中的差异性,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第三,主题式学习。在国家课程的基础上,学校进行了校本化课程的规划与设计,开设潜能性课程,增加拓展性课程。这些课程打破学科之间的壁垒,让学生从不同学科角度研究同一主题,让个性化的教与学充分落地,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充分发展。
第四,个性化发展。学校课程包括人文社科、数学、体育与健康、艺术与生活等不同领域,同时开展社会服务、传统文化、研学旅行等活动,丰富学生的校内外生活,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三)活动育美
我们充分挖掘校内外一切可以利用的教育资源,建立版画基地、戏曲基地、象棋基地、国画基地、竞技基地、机器人基地等六大基地;建立剪纸社、国学社、戏剧社、舞蹈社、书法社、牡丹社、联丰诗社、文学社、废宝创意社、围棋社、篮球社、足球社、WER 机器人创客社、创意编程社团等30 个社团。以此为依托,开展美育活动。
学校每年有六大校园节日,为所有学生搭建展示特长的平台。三月科技节,四月读书节,五月艺术节,九月体育节,十月英语节,十一月数学节,不同校园节日有不同的活动,精彩纷呈。学校鼓励学生利用节假日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鼓励他们到社会大课堂中获取知识,拓宽视野。
“以全人之美,育全面之人”,联丰教师不断挖掘本地文化资源,让学生享有更丰厚的精神给养,为儿童未来奠基,给成长无限可能。
五、提升信息化水平,助力“全人教育”落实
学校立足课改,紧抓培训,突显信息化引领作用。学校组织教师开展内容丰富、形式新颖、地点灵活的多元信息化培训,如手机APP在线学习、新课程网络直播培训、网络平台回放培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案例分享、计算机网络教室课件制作、资源应用专题培训等。学校的录播中心,集课例、微课录制、校园电视台、会议网络直播于一体,供师生使用。
学校的WER 教育机器人、人工智能创造栗、Scratch 创意编程、3D 打印创客社团,已经培养了优秀创客近千人。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技能的提升,更重视学生道德品行、意志品质、沟通表达、自理自立等方面的培养。
在日常学习中,教师利用网络及教学软件组织学生开展21 天读诗词、99 天学礼仪、152 天百遍论语诵读、45 天声律启蒙等线上线下拓展活动。学生在拓展活动中懂得了什么是坚持,什么是坚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从规范器材管理到小组协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大胆表达,创新思考,勇于担当,懂得礼让,乐于分享。教师定期把学生课堂作品及表现的视频发到群里,让家长及时了解学生的课堂学习状态;每天分享家庭教育知识,调动家长与教师一起学习成长,融通理念,形成教育合力。
从学生成长中,我们总结出“文明尊重,谦虚礼让,团结协作,互助向上,认真严谨,探索创新,不骄不馁,自立自强”32 字联丰创客精神,使学生更有目标,更有行动力。
经过两年多的实践与探索,“全人教育”理念已根植于联丰人的心中,联丰学子享受着成长的幸福,联丰教师享受着成功的快乐。践行“全人教育”是一项常抓不懈的工作,我们将一直致力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