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绘本阅读的三个环节及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2020-03-02吴红梅

辽宁教育 2020年17期
关键词:汤姆绘本思维能力

吴红梅

(江苏省海安市实验小学)

《义务教育英语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指出:“语言既是交流的工具,又是思维的工具,英语课程承担着培养学生英语基本素养和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任务。”思维能力是人通过大脑进行分析、综合、判断、推理而对事物进行全面深入认识的能力。对英语学科而言,教师要结合英语语言本身的特点和英语学习的过程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观当下的英语教学,教师比较侧重于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的培养,学生没有充足的时间对文本内容进行深刻理解与思考,其思维能力得不到有效提升。教师怎样在课堂教学中帮助学生实现语言素养与思维能力的同步提升呢?笔者以《攀登英语阅读系列》中Iwant to move.的绘本教学为例,阐述如何在绘本阅读的三个环节中提升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

一、读前环节:激活思维

读前环节是学生学习绘本的准备阶段,这一阶段的学习目的在于唤醒学生头脑中已有的图式,为其充分获取和输出文本信息、建构知识和提高能力做好铺垫。教师要围绕绘本的内容设计教学活动,特别是要充分依托绘本的封面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形成阅读期待,让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

(一)对接知识,触发思维

教师不仅要激发学生语言学习的兴趣,还要通过教学对话与问题设计调动他们原有的知识储备,让输入的新信息对接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激活其思维。教学片段如下。

T:What animalsdo Ilike?Can you guess?

S:You like pandas.

T:I like pandas,because they’re very cute.What animalsdo you like?Why?

S:Ilike birds,because they’re very beautiful.

T:We like so many animals.Where do they live?

S:Birdslive in the tree/mountain/forest.

T:Then what about rabbits?

S:Rabbitslive in the grass/field.

T:Yes.And rabbits usually dig holes in the grass.They’re called“burrows”.

教师从学生既熟悉又喜爱的小动物导入,引导学生说一说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及喜欢原因。这样的语言训练既与主题内容密切相关,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随后,教学话题由学生喜爱的小动物转到动物的居所,自然过渡到本课的学习,不仅为下面的学习进行了铺垫,还使学生通过对话交流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二)看图猜文,引发思考

对文本内容进行预测和验证是阅读的重要部分,是读者在阅读理解中一种自觉的参与性心理活动。封面和文本图片蕴含了大量的信息,教师在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图片时,可以引导他们结合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对文本背景和内容进行预测;学生在学习中验证自己的猜测,获知文本大意,形成清晰的脉络。这样的猜测与验证,不仅能够促使学生自觉参与,还能引发其积极思考。教学片段如下。

T:From the conversation we know living at home iswarm,happy and great.But look at the cover,little Tom issad.If you are Tom,what do you want to do?

S:Iwant to make new friends.

S:Iwant abrother to play with me.

S:Iwant to play outside.

T:What does Tom want to do in the story?Let’sread the picturesand find.

S:He wantsto move.

T:Yes,he wantsto move.(呈现课题)Thisisthe title of the book.

教师出示绘本封面,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是汤姆,并猜测“汤姆想干什么呢”。学生的想象充分延伸,带着疑问再看无字图片,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了解故事大意,为后面深入理解绘本做好了准备。

二、读中环节:发展思维

这一阶段是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提升语言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的重要环节。教师可以通过核心问题的引领、人物角色的扮演以及故事场景的体验等方式,引导学生在理解绘本故事内容的基础上积极探究故事内涵,在深度思考中有更多的学习收获。

(一)设计分析性问题,让思维走向多维

有效的课堂提问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和学习进步。教师可以根据文本内容设计分析性问题,启发学生运用自己的知识经验进行分析与思考。同时,学生看问题的角度和态度不同,教师可以在此过程中拓展他们思维的宽度。教学片断如下。

T:Why does Tom want to move?If you are Tom,where do you want to live?

S:Tom never swims in the water,he wants to swim.So if I am Tom,Iwant to live in the beach.

S:Tom always live in the burrow.He only sees the oil and grass.It’s so boring.So Tom wants to see farther.So I want to live in the mountain.

S:Tom only lives with his parents,he feels so lonely.I think he wants to make friends.Because friends make us happy.So if I am Tom,I want to live in the forest.

S:Baby likes eating.Tom is a little rabbit.So I think he likes delicious food.So if I am Tom,I want to live in the city.Because he can eat a lot of delicious food.

教师根据绘本内容设计小兔子为什么不想住在洞里,它想搬到哪里去等问题,引导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汤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思考可能的原因。学生在生活经历与知识背景等方面存在差异,教师可以鼓励他们立足于这样的差异提出不同的见解,让思维打开,同时融入自己的独立思考。

(二)设计角色扮演活动,让思维走向深刻

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对学生的语言能力进行培养,并倡导体验、实践、参与、合作与交流的学习方式。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模拟真实的场景,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将自己和故事中的人物进行置换,在表演时融入人物的人格、情感、内心冲突等,以此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同时,通过角色扮演时的观察与思考等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提升。教学片段如下。

T:Tom leaves the birds,then he sees a spider What happens?Please read Page 8-10 and find Why does Tom leave again?

S:He can’t live in the web.

T:Why can’t he live in the web? Let’s act this part.Two studentsa group,act thispart,you can create ascript.

(学生小组合作创编剧本)

T:Which group can show us?

S:Miss Wu,I can’t move.I don’t like living in the burrow.

S:The web is not a good home.I will be very hungry.

这部分的文字只有3句话,配图也很简单。怎样从简单的文字与配图中引导学生体会和感受小兔子汤姆的心情变化呢?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来引导其进行小组合作,根据文字和图片内容创编剧本进行表演。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能够自主创编语言和动作进行表演,可以让他们更深层次地感受到小兔子汤姆的心情变化,同时对绘本故事内容的理解也更加深刻。

(三)设计场景体验活动,促进思维与情感融合

对文本故事的学习不能仅仅停留在内容表面,教师要引导学生走进文本,体会故事中蕴含的情感。所以,我们要根据文本内容设计相应的故事场景让学生体验,使他们在对话文本的同时对话故事人物,体会人物的感受,与其情感产生一定的同频共振,这也是高阶思维中对学生情感培养的要求与体现。教学片段如下。

T:It’s dark and it’s raining hard.Tom is cold,scared and lonely.So he’s crying.What does he say?Let’s listen.“Dad,Mum!I want to go home.I miss my burrow very much!”Can you read it?

(用三个越来越大字号的句子出示汤姆说的话,要求学生在暴风雨的配乐声中齐读。)

借助暴风雨的配乐,引导学生一遍遍读汤姆的话,以字号的变大不断强化学生的情感认知。通过这种风雨交加的场景体验,学生可以深刻地体会到汤姆的孤独无助以及对家人的思念,从而走进文本,达到与故事人物“同命运、共风雨”的阅读境界。

三、读后环节:发散思维

读后环节的问题设计非常重要,这些问题的答案不能直接在故事内容中进行显现,要通过问题的引领让学生对故事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并且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深入的思考。

实践证明,社会是个大讲堂,导游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要有相当的实践经历,要经过良好条件下的反复训练,而且,有很多不能在书本上表达的经验,必须要经过现场体会,揣摩,不是讲师通过口授和演示所能表达出来的。所以,学校要把讲堂延伸到更真实、更贴近社会的地方,在一些景点建立实力基地,或者实行校企合作,只用企业提供的场地和设施,邀请有丰富经验的资深导游到现场讲解。或者跟一些旅行社进行深度合作,包括跟团实习,跟着有经验的导游学习等,形成产学结合的方式,更有效地培养职业导游人才。

(一)在开放性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教师要寻找教材中的思维发散点,给予学生更多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引导其结合语言点从多角度分析问题。绘本故事大多给读者留有想象空间,教师可以设计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更多的可能性结果,培养其发散性思维。教学片段如下。

T:Can Tom take care of himself?

S:No.

T:When you meet problems,what will you do?

S:I will hide in the forest.When the eagle goes away,I’ll make my home again.

S:Iwill put wood on the web,then it isabed.

S:I won’t live in the grass.I’ll make a stone house.Then I can live in it.

T:Yes,when we meet problems,we should think hard and try to solve the problems.

开放性的问题没有标准答案,这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跳出文本的限制,打破思维惯势。学生把自己想象成汤姆,提出个性化的解决策略与方法。同时,通过教师与学生的互动交流,学生也能够根据他人的评价来审视自己的回答,进而发展其思维能力。

(二)在综合性问题中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对于综合性问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知识经验与绘本内容等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并且猜想可能的结论,帮助学生从已知推测未知,让思维从单一走向多维。教学片段如下。

T:Does Tom want to move again?

S:No,because he knowshishome isthe best.

S:Yes.I think when Tom grows up,he can take care of himself,then he will move to a new home again.

学生并没有囿于文本固有的内容,他们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做出推断:随着汤姆长大,依然会离开家去重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新家。学生的推断不是随意为之,是他们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有效整合,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的理解和分析得出的新结论。在读后环节,通过综合性问题可以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同时也让课堂在生成中更为精彩。

综上,绘本故事的教学不能因为其形象性与直观性的特点而忽略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在绘本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要落实学生语言能力的提升与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发展其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汤姆绘本思维能力
绘本
绘本
培养思维能力
绘本
培养思维能力
贪吃的汤姆
掉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