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20年(第19卷)第1~6期总目次

2020-03-02

关键词:视域主持人研究

【传播与社会发展】(主持人:李春雷)

晚清民初启蒙民俗思潮的形成与传播

刘 颖(1.06)

南极老人星崇拜下的寿星图像传播及其民俗意蕴

程波涛,孙丽媛(1.12)

淮河流域祭灶民俗的演绎与传播——以安徽省阜阳市油坊村为中心的考察

马 梅,李冷月(1.19)

国际金融规则构建中的政府(国家)话语权角力

刘小燕,罗诗婷(3.47)

《现代电影与有产阶级》:意识形态批评的萌芽与“祛幻”/“制幻”的分歧

田亦洲(3.61)

叙事传播:范式、理论及在新闻传播研究中的分析策略应用

刘蒙之(5.63)

饭圈女孩的流量战争:数据劳动、情感消费与新自由主义

童 祁(5.72)

【后人类纪:突破与界限】(主持人:程广云)

人类突破死亡界限的生命伦理学思考

许秋晨,程广云(1.28)

虚拟现实:真实感与想象力

王玉玊(1.35)

丘奇-图灵机器人如何跨越恐怖谷

薛少华(1.42)

【灾害风险与公共安全】(主持人:童 星、周利敏)

兼具常态与非常态的应急管理

童 星(2.06)

中国应急管理制度创新的方向、路径及其保障

高小平(2.16)

安全情报视域下安全管理模式探讨

吴超,吴林(2.25)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及其重要作用

胡象明(4.39)

风险制造与风险规避: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人为因素及交互作用——基于新冠肺炎早期疫情的分析

张乐(4.47)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协同治理研究

陈安,陈樱花(4.59)

【理论中的文学】(主持人:徐 亮)

作为写作事件的后理论——论从德里达到后理论的学理进路

刘 阳(2.34)

实用主义的智慧与团结的诗学

汤拥华(2.44)

理论与误读:哈罗德·布鲁姆VS保罗·德曼

于嘉龙(2.55)

【当代科幻中的人机关系】(主持人:程 林)

社会化:我国科幻电影的机器人想象

黄鸣奋(2.64)

后人类语境中的人机关系——以《爱、死亡与机器人》为例

李莹莹(2.70)

后人类语境中智能机器人的生活世界问题——兼以科幻作品《两百岁变成人》为例

许栋梁(2.77)

【教育部名栏·廉政论坛】(主持人:卢汉桥)

新时代反腐倡廉政策传播优化路径探论

肖生福,郑伟训(2.85)

网民眼中的政府反腐败——基于网络爬虫和结构主题模型的分析(2012—2017)

郑崇明(2.91)

地方政策俘获的发生机理与防治对策——基于典型案例的一项研究

袁柏顺(6.93)

集体腐败的破解路径:基于博弈论的模型分析

宋 伟(6.100)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营商环境廉洁秩序的建立与维系——基于全球治理观的分析

刘 琳,曹美晴(6.105)

【后人类语境中的身体研究】(主持人:王晓华)

身体界线的历史演进与后人类的建构趋向——凯瑟琳·海勒的后人类思想研究

刘慧姝(3.20)

后人类纪语境中的身体美学问题

简圣宇(3.30)

人工智能影像与后人类身体

王坤宇(3.38)

【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典问题笔谈】(主持人:孟庆澍)

越位之思:中国现当代文学原典问题刍议

孟庆澍(3.68)

现当代文学原典教学的思与行

马 兵(3.73)

如何应对现当代小说原典阅读中的代际经验壁垒

姚晓雷(3.78)

论现代中国的“文学”与“文学教育”

哈迎飞(3.83)

【流行文化研究】(主持人:马 钊)

“灰皮书”模式的重启与终结:1980年代西学译著的出版管理

康 凌(3.90)

流行电影及1980年代初期的新电影文化——以《神秘的大佛》为例

杨 莉(3.99)

【电影理论批评的中国学派】(主持人:饶曙光)

论当代中国主流电影的历史叙述

贾磊磊(3.110)

抒情传统与诗性正义:共同体美学视域下的中国电影叙事伦理

饶曙光,刘晓希(3.116)

从情节剧到文艺片:20世纪50年代香港粤语片的中国化改编

易莲媛(3.122)

【中国现代诗人文献专题】(主持人:易彬教授)

《“蝗灾”》及其他——穆旦散文译文拾遗

解志熙(5.06)

全集、作家形象与文献阀域——关于吴兴华文献整理的学术考察

易 彬,谢 龙(5.11)

严肃的文学与完成的自我——由三篇集外文略谈冯至“关怀的诗学”

陈 越(5.25)

彭燕郊与新时期诗坛的“消息”——从一本油印诗集说起

陈 璐(5.32)

【阿多诺与批判理论研究专题】(主持人:赵 勇)

介入

特奥多尔·W.阿多诺 著 ,赵 勇 译, 赵天舒 校(6.06)

从冥府到故乡“还要多久”:批判理论的旅行和苦难——纪念特奥多尔·W.阿多诺逝世50周年

塞缪尔·韦伯 著,高竞闻 译,姜皓月 校(6.19)

启蒙:西方世界的宏大叙事——以康德、阿多诺和霍克海默、布朗肖为例

阿兰·米隆 著,赵天舒 译(6.28)

“精神分析只不过是夸大其辞”——弗洛伊德与法兰克福学派

马丁·杰伊 著,耿弘明 译(6.34)

阿多诺与音乐唯名论

马丁·杰伊 著,丛子钰 译(6.47)

【性别视角下的当代视觉文化研究】(主持人:张 颖)

无声的叛逆:近年国产青春片中的少女形象与性别叙事

周舒燕(6.58)

花木兰与Fa Mulan:性别、国族与中国故事再阐释

白玫佳黛(6.67)

爆米花女超人:重思当代美国主流电影中的赛博女英雄

张 颖(6.74)

青年网络短视频女权行动的策略与“不稳定性”研究

侯丽娴(6.82)

【亲社会行为研究】

小学生利他行为倾向问卷的编制

曹 瑞,张海霞(1.49)

父母婚姻冲突与青少年亲社会行为:学校参与的中介与亲子关系的调节效应

路 红,郭 蕾,梁 俏,等(1.57)

社会公正感对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及其理论探讨

石 荣,贡 喆,刘 昌(1.65)

【传播学与文化研究】

作为“他者”的病毒:关于新冠肺炎隐喻的话语分析

丁建新,杨 荟(4.107)

人类语词共同体:新冠疫期的网络热词分析

徐新建(4.113)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网络舆情与社会情绪

陈国战(4.130)

【经济与社会研究】

培育贫困户脱贫内生动力的本土经验与路径——以杨浪村“三扶三转”为例

谢治菊,肖鸿禹(5.80)

创新人才与区域产业协同发展研究:现状与动态——基于CSSCI期刊的文献计量分析

汤欢文,赵锐锃(5.90)

民族共同体建构视域下的爱国主义精神价值

朱 锦,李 征,詹小美(5.100)

【创伤与灾害研究】

在记忆与遗忘之间:作为一种集体记忆的瘟疫——以1918年大流感为例

王 蜜(5.106)

医疗社会史视野下的晚清疫情治理研究——以《中国丛报》(Chinese Repository,1832-1851)为中心

庄 新(5.112)

海因《有父亲的幸运儿》中的创伤叙事

潘 艳(5.121)

【哲学 社会学 管理学】

康德宏观视角下的时间与历史

刘凤娟(1.74)

朱谦之历史哲学探索的心路历程

程 潮(1.82)

城市老旧小区适老化微更新的政策创新研究

丁魁礼,贺 静(1.109)

场景危机感知对商场火灾中公众应对行为的影响研究

顾鑫炳,刘 明,陈雨欣,等(1.117)

重思中国社会科学的本土化理想

任剑涛(3.05)

疫情下的认知、伦理与科学

王冠中等(4.05)

论风险社会生成中的人类中心主义

张康之(4.29)

心理学视域下的公共决策偏误探析

马 桑(6.112)

差异与互适:行为公共管理的演进脉络

邓 崧(6.118)

【法学】

多元一体化:法治人才培养的实现机制——基于改革开放40年法学教育的经验总结

蒋银华(1.88)

财产权的后人类信用时代:从去自然化到去人化

黄竞欧(1.103)

论全国人大会期规则的不周延性及其克服——关于修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议事规则》第二条的立法建议

张卓明,施竹婧(4.70)

应急行政视域下公民基本权利限制分析

赵莹莹(4.78)

【文学 语言学 历史学 艺术】

紊乱的批评何以引导客观的历史阐释——与旷新年教授商榷

姚新勇(2.101)

近体诗中的隐喻思维和诗歌语法

张 璐(2.109)

《乐记》美育思想及其当代价值探究

莫其逊,刘文昭(2.115)

中亚大博弈中的坎巨提问题探源

李 强,纪宗安(2.121)

新冠肺炎疫情下语言应急与服务的实践及思考

屈哨兵等(4.19)

论“疫情文学”及其社会启蒙价值

张光芒(4.86)

现当代文学灾害叙事的伦理维度

周 惠(4.93)

传染病灾难片的反类型叙事及叙事伦理

杨晓林,孙蔚青(4.101)

作为修辞之艺的《忏悔录》

肖 剑(5.38)

乔叟生平的空间批评

陆 扬(5.45)

生态翻译学视域下中国饮食文化负载词翻译研究——以《世说新语》英译本为例

蒋晓萍,罗 云(5.54)

猜你喜欢

视域主持人研究
对戊戍维新派思想家心路历程的思考——以“启蒙自我循环”为视域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主持人语
“一带一路”视域下我国冰球赛事提升与塑造
主持人语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主持人语
主持人语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