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教师的多元化角色*
2020-03-02唐晓明
唐晓明
(宁波广播电视大学北仑分校 北仑区社区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800)
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快速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正方兴未艾。《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是推动电大转型于构建终身教育体系、投身于建设学习型社会的战略选择,而电大教师在转型升级发展机遇下,需要从以往单一的学校课堂走向社会课堂,迅速进行身份的重新定位和角色的准确转换,以适应终身教育背景下学习型社会建设和电大转型发展需要。
一、传统电大教师角色定式化现象
广播电视大学自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重任,但很多基层电大,尤其是县级基层电大,主要以学历教育为主,依赖学历教育办学生存和发展,而基层电大教师也主要肩负着学历教育教学和教育管理的重任,因而其角色在多年的电大办学模式运行中,已经逐渐固化并形成定式。
(一)解惑者角色
电大教育教学借助信息技术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形式进行,学生自学为主、教师教导为辅,在“传道、授业、解惑”的教育职责中,电大教师主要承担着“解惑”任务,因为传道、授业的目标达成需要一定时间段的连续的面授课时才能彰显成效,而电大教学的面授时间安排较为短暂,每个学期学生来校上课时间也只是零零散散,学生囿于工作之阻无法专心来校参加面授,学习基本依靠业余时间进行,教师面授在较短时间内无法对课程知识循序渐进规划、毛举缕析讲解,课堂教学计划以解答学生自学期间积累的知识难题为主,因此,电大教师基本角色就是解惑者,解课程知识之惑、解学习方法之惑。
(二)服务者角色
电大教师服务者角色基本围绕教学进行。一是学生管理,主要是组建班集体,以电话、QQ、短信等方式与学生保持沟通和交流,通过“学期初注册报到——学期中面授和网络学习——学期末参加课程考试”这样一条管理线路,维系每学期的班级运行和学生学业进程,而且这种操作形成了固定模式,只要教师在每个环节认真操作,就能保障学生的学习不会出现问题。二是技术服务,主要是学生网络学习的技术支撑和指导,包括网络平台的技术维护和维修、课程教学录制和上传、远程学习模式引导和示范等。在服务者角色中,电大教师需要具备现代信息技术知识和操作能力,而在日常的管理服务中,即使是新教师,也基本能通过一个学期的熟悉和掌握就能运用自如。
(三)桥梁者角色
桥梁就是纽带,是此岸到达彼岸的重要连接线。电大教师的桥梁者角色是充当社会与学校之间的桥梁。电大生源与普通高校的不同点是:电大不是从学校招生,而是从社会招生。保持与社会的紧密联系,维护电大的社会声誉及影响力是电大办学规模持续稳定的重要前提,如此前提下,电大需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学历教育需求,并根据需求对招生作出及时反应,而保持关注的要点在于教师的作用。教师通过自身的人脉关系,如亲朋好友、已经毕业或在读的班级学生等,时刻提醒学校保持与社会之间的联系,并及时发出社会教育需求的信号,确保学校招生工作的有序开展,保障学校的生源稳定和电大事业的规模发展。
二、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教师肩负多元化角色的必要性
自保罗·朗格朗1965年提出“终身教育”这一概念以来,终身教育思潮率先在西方发达国家快速推进,并在上世纪后半叶影响全球。终身教育强调教育过程包括从童年到生命终止,每个人都能在生活、学习、工作中生动地了解世界、了解他人和了解自己。终身教育思潮对电大办学模式变革带来机遇,也给电大教师角色带来启示,电大教师只有肩负多元化角色,才能适应电大转型需要和终身教育发展要求。
(一)投入到电大办学转型升级中是电大教师多元化角色的必然选择
国家开放大学的成立是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为适应新使命、新任务及应对新问题、新挑战而采取的转型战略,标志着广播电视大学系统在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过程中及在致力于教育强国、人力资源强国重任中踏上了新的征程。面对电大转型发展,基层电大迎来了良好的发展机遇,也需要直面教育市场带来的各种挑战,而在这一巨变中,建立在终身教育思潮推动的转型与变革智慧判断和责任审视基础上的角色分析及定位,是电大教师面对电大转型升级而积极主动作出角色跟进的必然选择,否则会被新时代电大办学模式所淘汰。电大转型升级既是变革办学模式、更好地服务社会的战略决策,也是顺应终身教育思潮、推动全民学习的办学任务,而电大教师选择这样任务的前提条件就是自身要具备终身教育理念,要把以往接受过的学校教育看作是人生发展的一个阶段而不是全部,正如保罗·朗格朗所说:“教育和训练的过程并不随学校学习的结束而结束,而是应该贯穿于生命的过程。”[1]也就是说,教师不应仅仅是知识传授者,而自始至终都是学习者,要通过学习挖掘和开发自身潜质,凸显和提升自身价值,以多元化角色投身到电大转型阵地,才能实现终身发展和自我完善。
(二)追求多向性发展是电大教师多元化角色的必要条件
多向性地推动自身的专业发展,把学习作为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把工作作为验证学习的重要量度,不断地满足终身教育背景下不同年龄、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居民的教育愿景,从而立足于电大教育领域并做到游刃有余,这是电大教师在终身教育思潮背景下,基于生命体接受教育的形式、类型、内容而表现出来的多元化样态、多维度方法等特点需要考量的身份选择问题,也是教师多元化角色必须具备的条件。多向性发展体现在角色演变上就是从固化角色走向动态角色。固化角色是职业特有框架下角色的生成和固定,如教师的教书育人、医生的救死扶伤。在终身教育理念下,电大教师的教书育人的角色不再是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教育思潮的涌动而发生改变。一方面,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社会教育需求、公民教育愿景是多样化的,且具有时代性和变动性,每个时代的教育都具有深深的时代印记,而时代印记形成的脉络也就记录着教育需求和愿景变动轨迹,谁也无法预测到下一个年代社会和教育的变化样态;另一方面,电大教育教学在变革中前进,从最初的广播为主的教育教学、到现在的互联网为主的教学辅导,期间的模式变革、技术更新虽是始料未及却也是情理之中,毕竟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无法想象的。
(三)加速社会融入是电大教师多元化角色的未来导向
在终身教育背景下,教师局限在校园一角、专心致志于传统的岗位工作,已经难以适应电大转型升级的需要,只有走进社会、融入社会,才能不负电大转型重任,因为,终身教育面向社会、面向全体公民,教师应积极、主动获得参与机会,在渐进中进行角色适应和承担,在与社会群体和个人的交际中通过知识技能的传授来培养情感、增进友谊,相互获得对方的态度和价值观,逐渐融合成一个互动、互助、互联、互进的共同体。加速融入社会且承担多元化角色的显著特点表现为教师角色的多向性和层次性。多向性侧重于横向角度,教师在履行自身岗位职责的同时,也需要熟悉与终身教育有关联的其它部门和社会机构的基本业务,并在必要的时候参与和承担相关工作;层次性侧重于纵向角度,教师需要在本职工作领域下沉到基层电大和工作站、街道或乡镇成人学校、市民或村民学校等,发挥专业特长为其提供教育服务和指导。充分融入社会各个角落最大功效在于教师在助人、育人的过程中获得不同群体公民受教过程和结果的启迪,为自身今后的工作提供助力,为电大事业发展添砖加瓦。
三、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教师多元化角色转型策略
多元化角色是角色由单一性向多样性变化和发展的角色样态,是角色主体为应对内外环境出现改进或改变而采取的角色变动举措,从而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需要。面对终身教育思潮的快速推进,电大教师有必要主动出击,用多元化角色来应对当前的终身教育发展要求,从而以适应性身份、针对性岗位、实效性行动等服务于学校事业发展需要及终身教育体系构建和学习型社会建设。
(一)加强角色调适,尽快适应转型中的电大事业岗位要求
角色调适是“个体使角色扮演符合社会对其角色规范的要求的过程”,[2]电大教师适应多元化角色转型的基础条件就是准确认识所扮演的角色在终身教育思潮影响下应具有的内涵和特征,了解如何积极主动作为才能消解终身教育思潮冲击下自身角色扮演过程中的杯葛,从而更好地协调处理不同角色以达成自身职业期望和投身电大事业建设。
1.缕析专业个性。调适角色最重要的前提是分析自身专业个性,发现自身专业与终身教育背景下工作领域之间的间隙和力度。一是自我解剖专业能力。专业能力是个体从事现有岗位工作而具备的能力总和,如专业知识、个体素质、综合能力等。教师在角色调适前需要全面认识自我、准确评价自我,才能为角色转变打下基础。二是自我判定人格特质。人格特质是个体特有的较为稳定而独特的行为方式,如工作特质、人际关系特质、性格和情绪特质等,只有准确判定自身人格特质才能发现是否具备从事某项工作的条件。三是分析自身的职业适应性。重点是从个体知识力、价值观、兴趣度等方面深入分析自身与职业之间的匹配关系。个体知识力是自身从事职业的专业水平应该需要适应和达成的程度,价值观是自身对从事职业及自身行为的总体评价,兴趣度是自身认识所从事职业的心理倾向。只有多维度地缕析自身的专业个性,才能准确判断出终身教育对教师角色挑战应该具有的心理准备。
2.拓宽角色视野。角色视野是角色性能可以胜任的空间范围。在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教师原有的角色地位、内容和功能等已经无法适应新的岗位特点,故步自封或者原地踏步势必会被时代所淘汰、被转型升级后的电大事业所淘汰,因此,电大教师需要从原有的角色境界中走出来,以便更好地适应电大转型升级后的岗位要求。基于此,电大教师应该在两个方面进行升华。一是增强角色功能,有力发挥自身角色在学校事业发展中的作用,走向自我完善和自我实现,“自我实现不仅是一种终极状态,而且是随时随刻、点点滴滴地实现个人潜能的过程。……自我实现意味着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3]从而在学校转型事业中凸显自身的价值和地位。二是提高角色能力,从知识结构、专业技能方面充实自己,确保在直面各种挑战时能做到有底气、有实力。
3.增强职业自信。首先,要具有高尚的职业理想,要把从事电大教育事业作为最高追求,要热爱自己从事的事业,致力把平凡的岗位当作不平凡的追求。其次,要具有坚定的职业信念,要对自己从事的电大事业具有坚定不移的态度、矢志不渝的努力,要坚信能在任何情况下都能毫不动摇地为之奋斗。最后,要具有良好的职业品质,要忠诚自己的事业、爱岗敬业,具备较强的职业主动性、积极性、坚韧性,把职业的追求和工作的快乐结合在一起,“自我的追求和主动的意愿以其最低的份量而存在于工作的快乐中,没有这种快乐,个人最终就是瘫痪的。”[4]因此,对当前和未来职业工作中的快乐的维持,是增强职业自信的根本所在。虽然直面终身教育思潮,教师面对当前和未来会有诸多挑战,但只要教师有较高的职业自信,就能突破困境、变压力为动力、变挑战为鞭策,从而以饱满的精神、昂扬的斗志投入到电大转型发展事业中。
(二)进行角色定位,准确找到自身新的身份样态
定位是指“在对工件进行加工或测量时,使之取得正确的位置的过程”。[5]对当前的电大教师而言,角色定位就是准确认识终身教育思潮的内涵和特征,结合自身的专业特点和职业品质,对过去肩负的角色进行分析和修正,立足正确的视角来认识角色身份。
1.教育者视角。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在传统电大学历教育领域的传授任务也仅限于自身的学科领域,而在终身教育思潮推动下,电大教师作为教育者,需要面向社会、面向大众,突破本学科的专业框架,走向更为广阔的教育领域,才能使电大办学更好地服务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一是知识传播者,教师要能持续学习、博览群书,要根据社会和公民的多样化的教育需求,传播爱国教育知识、科学文化知识、专业技能知识等,让终身教育在服务不同群体、不同需求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二是课程建设者,这里的课程是指终身教育领域的各类课程,教师可以发挥本学科领域课程建设的经验和特长,开展终身教育课程建设和教材编制,建设的基本原则是通俗性、适用性,使课程面向的学习者能会学会用。三是心理辅导者,主要是为社区具有心理障碍或者寻求心理辅导的人员提供心理卫生、学习困难、职业困惑等方面的心理咨询和各种辅导。终身教育是具有广泛意义的教育,既不归于某种教育类型,也不是某种教育形式,因此,教师作为教育者的角色定位也需要随着终身教育思潮的推动而与时共进。
2.管理者视角。在终身教育背景下,公民的不同年龄、不同职业、不同需求等导致教育形式和内容也呈现丰富多彩的格局,在这种情形下,电大教师从管理者视角定位多种角色,才能使丰富多彩的格局真正实现开花结果。首先,做好项目设计师。衡量教育项目优劣的重要指标是受众的教育成效,教师要根据受众的需求和兴趣进行项目设计,从内容、形式、载体、时间等方面进行全面考量,使项目能在实践中尽可能地贴近受众。其次,做好活动组织者。在终身教育形势下,各类教育活动形式多样、层出不穷,既有提升个人素质的教育培训,也有愉悦身心的娱乐活动。教师需要根据活动内容和类型进行针对性地组织开展,如教育培训要注重组织性和纪律性,娱乐活动要注重秩序和氛围。最后,做好评估分析员。评估分析是判定各类教育活动对受众是否产生积极影响和是否具有社会成效的重要手段。教师在组织管理各类项目活动中,需要及时整理分析,必要时采用跟踪调研的方式,对活动的后续效应和影响作出评估分析,以确保各类活动有效、有用、有价值地运行。
3.服务者视角。终身教育是“为每个人提供自由塑造自己的生活和参与社会发展的手段”,[6]从广义层面看就是服务教育,既是为个人获得更好生活服务,也是为各类活动有序开展服务。电大教师在秉持服务理念过程中,至少需要担任三类角色。一是技术指导者,主要为学习者的学习提供技术服务和指导,而当下的技术服务和指导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主,教师需要掌握的技术内容包括计算机和电信技术结合而形成的声音、图像、文字、数字及传感等信息的获取、加工、处理、传播和使用,这样才能在终身教育技术指导中得心应手。二是资源整合者。终身教育的开展离不开社会资源的支撑,而很多基层成校和社区学习中心,往往在各类活动开展中缺少必需的教育资源,电大教师此时应该利用好开放教育办学中积累的社会经验和资源并进行整合,使不同的教育活动获得相应的资源服务。三是人才开发者。基层成校和社区学习中心囿于区域和社会网络的局限,有的活动开展受到人才的限制。电大教师可以根据其需求,进行人才开发和牵引,为基层成校和社区学习中心建立一支稳定的、专业化的人才队伍。
(三)肩负职责,投身于电大转型发展中
定位好多元化角色是当前终身教育背景下电大教师能继续胜任岗位工作、继续投身于电大事业发展的唯一选择,教师应根据终身教育理念的发展变化和电大教育事业的发展需求,迅速进行角色定位和转换,肩负起电大人的职责,为电大转型发展奉献一己之力。
1.找准定位,明确自身的角色。教师要秉持终身教育理念,在电大转型升级过程中,根据学校办学方向、办学任务、路径和举措等指南,从自身专业个性、工作特长、能力潜质等方面,全面自我剖析,准确定位角色。准确定位需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畏首畏尾,对电大转型和终身教育思潮产生恐惧心理,不敢越雷池一步。二是急躁冒进,无视自身的专业特点和工作特长,急于接受任何角色。这两个极端都是脱离实际的做法,不仅对自身的发展不利,而且对学校办学转型发展助益较低。因此,电大教师必须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找准定位,才能“演好”自己的角色,才能不负韶华,有所作为。
2.确立目标,勇于承担角色责任。教师在电大转型发展中定位好自身的角色后,应该确立好工作目标,目标就是导向,在目标的牵引下,个体的潜质就能得到很好的发掘,个体的才能就会得到充分运用,而形成的良性循环的结果就是学校办学成效更加显著,因为每个教师都能在自身的角色担当中为达成自己定下的目标孜孜追求、不断进取,所以能够整体上推动学校事业的可持续发展进程。不过,在确立目标时,教师要围绕定位的角色制订需要一定努力才能完成的、较为清晰的目标指数,“困难的目标比容易的目标能带来更高的个体绩效,具体的目标比没有目标或笼统的目标能带来更高的绩效”,[7]但同时要脚踏实地,切勿好高骛远,否则欲速则不达。
3.创新进取,助力电大转型发展。囿于传统固化的办学模式,有些电大教师在直面终身教育背景下的电大办学转型时,也许很难在短时间内进行角色蜕变。但电大教师都经过专业性的高等教育学习,在学习方法、学习精神、学习品行等方面都具有自身的风格和特色,所以,只要静下心、沉下身再学习、再起步,创新工作路径、变革工作方法、更新工作内容,迅速融入到终身教育思潮中,为电大转型发展尽己所能、尽己之力,就会在学校办学和个人事业发展中有所为、有作为,助力电大办学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
电大转型发展实践已经开展多年。各校在推进工作中,创造性地进行模式创新和改革,成效显著。电大教师在电大转型发展中,应始终秉持终身教育思想,要把学习作为胜任现有工作的重要举措,在不断提升专业能力、拓展专业视野的同时,更好地应对电大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只有这样才能彰显自身的角色在学校事业发展和学习型社会建设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