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者初心与“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2020-03-02黄相怀

理论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初心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黄相怀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北京 100089)

党的十八大以后,“不忘初心”及其相关话语被置于党的政治理论框架的显著位置,在多个场合、多个层面被反复提及和强调,从而成为党的核心话语之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郑重提出了“不忘初心”这个重大命题,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指出:“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1页。。十九大后不久,他考察了上海和嘉兴,强调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永远奋斗,才能让中国共产党永远年轻。2019年6月至2020年1月,党中央在全党上下分两批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取得了明显成效。由此可以看出,在中国共产党接近百年诞辰之际,郑重提出并反复强调“不忘初心”,强调“千秋大业,百年恰是风华正茂”,是解读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于使命担当的态度的关键,也是对国内外关于中国共产党前途命运的担忧与质疑的正面回应。“不忘初心”虽非中国共产党人的首创话语,但在新时代条件下,我们党对“不忘初心”的科学内涵进行了新阐发、新论述,使其成为了新时代党的领导、党的建设的核心标志。事实上,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党内明确提出和运用“初心”以来,“初心”就不再仅仅局限于一个“词汇”,而是有了性质和意义上的跃迁,逐渐上升为党的政治话语和政治概念(2)宋进、王朝庆:《论中国共产党“不忘初心”命题的出场语境》,《江海学刊》2019年第2期。。

与“初心”使用频率相近的一个词汇乃是“使命”,且两者经常被放在一起使用。近年来,随着一般性的政党理论越来越难以理解和解释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建树和实践成就,随着“使命”一词在中国共产党权威文献中的广泛使用和深入阐发,随着中国学术界自主意识的逐步增强,“使命型政党”作为一个富有学理潜能、饱含政治意蕴、能够打通政治与学术的术语,得到越来越多的研究和关注,并且不少研究成果颇有见地。无疑,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是一个具有强烈使命意识与担当精神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且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阶段都较为出色地履行了自己的使命担当。但是,从“使命”的角度学理性地理解和解释中国共产党,并明确提出“使命型政党”概念,乃是近年来主要是十八大以来才有的事情,当然这也是政党理论对政党实践发展的客观反映。有研究认为,政党类型可以从不同角度进行划分,从是否以高远历史使命为己任的角度来划分,中国共产党是一个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3)李海青:《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江西社会科学》2018年第2期。。应当说,这为更好地理解和解释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提供了一个全新的理论视角。

如果说“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源出的话,那么“不忘初心”与“牢记使命”到底在学理上具有怎样的内在联系呢?我们可以这样认为,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中国共产党人,从基因和血脉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而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又是从哪里来的?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是从他们作为马克思主义者这一理论和政治禀赋而来。这就是说,中国共产党人坚定地以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是在中国大地上忠实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马克思主义者,是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的聪慧而诚挚的学生。追根溯源,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与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实际相结合,孕育生长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具有中国特色、中国化的初心。正是这一禀赋,使其从根本上超越了一般的形而上学意义上的“心灵鸡汤”或“宗教情怀”,从而具有了理论联系实际的伟大品格。由此,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就有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政治归宿。

一、共产主义: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理想愿景

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当从马克思主义创始人说起。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最早表露了自己的“初心”,他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工作的职业,那么……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59页。。马克思是这么想的,也是这么做的,他一生的理论和实践活动都是致力于无产阶级和全人类的解放事业。而马克思的初心经由马克思恩格斯长期、持续的理论提炼和升华,经由他们之后的马克思主义者的研究、传播和践行,逐步成为了所有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传入中国后催生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这是当时经过广泛传播和反复比较,又与实际国情相结合才有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人秉持自己的初心,在中国大地上先后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而“志不改、道不变”,传承并沉淀为当今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其间的发展脉络是清晰的,在“道统”上是一脉相承的。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最美好的理想,也是马克思主义者所认定的历史发展不可避免的基本趋势,同时也是马克思主义者始终不渝加以研究探索的主题。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发展规律支配的,是一个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这种规律是内在于历史进程之中的。人类历史发展有着不以人类意志为转移的一般规律,其必然结果就是经由若干阶段,最终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世界各国的共产党人遵循历史辩证法,正以自身的模范行动顺应历史大势,有力推动着这一历史进程。恩格斯指出:“共产主义者不是把某种哲学作为前提,而是把迄今为止的全部历史,特别是这一历史目前在文明各国所造成的实际结果作为前提。”(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72页。中国共产党人之所以能够坚守初心而矢志不渝,就在于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他们从对人类社会实践和历史发展事实的详尽考察中得出了真理性的认识,获得了持久性的动力,从而义无反顾地投身历史发展潮流之中,为推动中国社会乃至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共产主义作为一种社会运动和社会理想,到底能够给中国共产党人带来什么?

首先,共产主义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强烈的理想鼓舞。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3页。可见,自由人联合体是未来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和组织形态。只有在这样一个社会中,广大劳动人民、无产阶级才能彻底摆脱加在自己身上的各种束缚,才会获得真正意义上的自由和解放,从而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才能最终得以实现。这一科学设想并不是幻想中的空中楼阁,而是具有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美好愿景,并且已经具备了现实的推动力量和实现途径,问题在于如何把这种现实力量和途径运用到社会实践之中,这对于中国共产党人无疑是极大的思想指引和精神鼓舞。

其次,共产主义给了中国共产党人恒久的精神动力。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赋予共产党人的是无坚不摧的信仰力量,这种力量深植于共产党人的奋斗历程之中,极其鲜明地体现在共产党人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的过程之中,为共产党人不断创造人间奇迹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撑。“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7)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6年7月2日。这使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艰苦奋斗、一往无前的精神状态,从而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令世人惊叹的中国奇迹。如果没有这种坚守,很难想象一个新型大党、新型大国如何自立于世。

最后,共产主义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崇高的德性品格。共产主义对于中国共产党人而言,是一把至高的衡量党性、心性和人性的尺子,切实发挥着修炼党性、陶冶心性、升华人性的重要作用。而“衡量一名共产党员、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是有客观标准的”,这就是“能否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否吃苦在前、享受在后,能否勤奋工作、廉洁奉公,能否为理想而奋不顾身去拼搏、去奋斗、去献出自己的全部精力乃至生命”(8)习近平:《关于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几个问题》,《求是》2019年第7期。。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要不断涵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道德,筑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实现崇高理想不断提供必要的道德支撑和精神前提。

由此可见,共产主义为中国共产党人提供的理想愿景、精神动力和德性品格,构成了其实现自身历史使命和奋斗目标的动力机制,使得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具有了坚实可靠的动力保障。正如有学者指出的,共产主义学说是无产阶级获得彻底解放的理论体系,是人类社会发展至今最具进步性和革命性的科学理论,“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文明发展到一定高度的科学信仰,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强大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9)王玲玲、何江、谭高顺:《准确理解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共产主义信仰”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研究》2019年第3期。。对此,我们要坚信不疑、充满自信,要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来作出诠释。

更要看到的是,就“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与“使命型政党”的内在关联机制而言,以共产主义理想信念为轴心所形成的理论和话语体系,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在“理想与现实”“当前与长远”“思想与行动”以及“集体与个体”等所有事关社会发展与进步的原则性问题上,都有了比较明确的且得到公认的共识性看法。由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种种现实举措,才能具有最大程度的合理性解释与支撑。世界上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政党,都具有实现本民族现代化和国家富强的强烈愿望乃至更大的目标,但它们的努力之所以止步于某个阶段甚至出现倒退,根本原因在于,它们的意识形态不足以抵御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所带来的侵蚀性后果。经济和社会现代化所带来的价值观念与利益关系的变化,将使得诸如“当前与长远”“集体与个体”等原则性问题彻底浮出水面,而且通常“当前”会压倒“长远”,“个体”会压倒“集体”,从而使得长期性、战略性的目标与愿景就被忽视甚至抛弃了。而牢牢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则使得中国共产党的治国理政以及中国人民向着民族复兴的努力,始终可以保持一种长期战略定力与规划能力,这也是当代中国的一种独特政治资源。

二、制度批判: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政治自觉

马克思主义本身就是对资本主义根本弊病进行深刻批判和反思的产物。马克思主义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所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科学预见了资本主义制度不可避免地为更高级的社会制度所代替的历史趋势。在社会实践中,资本主导的逻辑必然导致严重的政治社会后果,这是资本主义发展史所反复证明的道理,区别只在于不同国家资产阶级调和社会矛盾的效度不同而已。当代西方社会的种种乱象、乱局,从根本上都归因于资本逻辑,这是一种基因性的缺陷,是西方社会难以根绝的制度性弊病。近代以来,资本以其追逐剩余价值的强大驱动力,推动资本主义逐步发展推进,资本主义按照自己的方式、自己的面貌塑造着整个世界。但是这种塑造既有积极的一面,更有消极的一面,它为人类向着更美好的未来迈进创造了条件,更彰显了人类向着美好未来迈进的必要性。这是因为资本的逐利本性“使资本主义形成了以牺牲资源、环境、生态以及发展中国家利益为代价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了以金融霸权和军事霸权控制世界的统治方式,它加剧了地区发展的不公平性、非均衡性和不可持续性,引发了资本主义制度体系下的结构性、累积性、依附性发展问题”(10)韩庆祥:《为解决人类发展问题贡献“中国理论”——习近平“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东岳论丛》2017年第11期。。这是资本主义发展方式深陷泥潭、难以为继的深层次表现。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和蔓延,不仅暴露了西方国家最隐蔽、最嗜血、最贪婪的生存秘密,同时由于西方国家为缓和国内矛盾所采取的种种举措并不奏效,反而使得其面目更加狰狞更加可憎。由是,此种马克思主义者审视资本主义的姿态和判断,让中国共产党人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促进了中国共产党人在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道路上更加坚定清醒。西方社会所处的困境再次有力证明,资本主义制度本身的内在矛盾是难以通过自身加以克服的,势必长期内嵌于西方国家的发展进程中,直至新的社会条件的出现为彻底解决这一矛盾提供可能。基于此,有些学者认为,当代西方国家正在走向衰退,甚至不少西方研究者也持类似观点,对当代资本主义提出了不少批判性观点。但西方社会要从根本上摆脱困境,唯有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彻底变革。

新冠肺炎疫情在一些西方国家的蔓延以及这些国家在疫情中的表现,进一步击穿了其国家治理底线,彻底暴露了其内在制度本性。从这些国家在疫情防控中所采取的政策举措看,无疑是资本主导的逻辑:那些有钱有势有影响力的群体,总能够得到很好的检测和治疗,而处境不利的中下阶层则无疑是疫情中的最大受害者。更深刻的是,这暴露了资本主义国家长久以来的一个制度性价值取向:建立某种制度机制,使得少部分人长期凌驾于大多数人之上,从而保持社会的运行效率与生机活力。它们在本国国内如此,在全球也是如此。相比之下,中国则极其富有效率地防控疫情,极其富有仁爱之心地救治病患,唱响了“中国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中国人民好”的主旋律。因此,读不懂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就看不懂中国抗疫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同样地,只有读懂了“中国为什么能”,才能够更深刻地看懂“西方国家为什么不能”。疫情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进一步强固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

从历史逻辑看,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道路,不仅源于自身的现实国情和历史任务,与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在当时所展现出的欣欣向荣态势也有很大关系,更与资本主义弊病在当时的极大暴露有直接关系。社会主义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对立物出场的,而科学社会主义是在科学批判资本主义的前提下形成发展起来的。马克思指出:“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取决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1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2页。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探索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的有效方法与途径,最终成功开辟出一条适合自身特点的发展道路,实现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习近平指出:“一个国家实行什么样的主义,关键要看这个主义能否解决这个国家面临的历史性课题。”(1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3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破解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基本问题,并将引领社会主义中国走向繁荣富强和全面现代化。确切说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孕育生成的历史逻辑在于:经济社会发展落后的国家,基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指导,基于东方文明古国的悠久智慧,基于对西方现代文明成果的借鉴吸收,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的过程中,向着未来理想社会目标进发。这条道路是本质上不同于资本主义道路的新型现代化道路,其不仅以鲜明的中国特色造福于中国,而且以独特的中国智慧贡献于世界。

习近平指出:“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一场社会革命要取得最终胜利,往往需要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13)《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59页。作为忠实的马克思主义者,中国共产党人要做的是一以贯之地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在汲取来路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摒弃老路、警惕邪路、勇开新路,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向新的更高的境界。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体现了这种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理论魅力和实践威力,推动中国发生着新的巨变,呈现出勃勃生机和美好前景。实践充分表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人间奇迹的根本途径,是造福中国、惠及世界的正确道路,因而也是践行初心使命的根本道路。

三、人民中心: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价值追求

为谁服务、为谁谋利是一个政党的根本性问题。毛泽东指出:“共产党是为民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本身决无私利可图。”(14)《毛泽东选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809页。邓小平指出:“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就是靠用坚定的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15)《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190页。习近平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6)《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8年版,第22、3页。习近平还特别指出,要着力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党的十九大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作为新时代党的治国理政基本方略之一郑重提出。由此我们可以看出,站在人民立场之上,为民服务、为民谋利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根本的政治立场和价值追求。马克思主义者之所以是无私无畏的,最为根本的一条就在于他们是站在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之上的,有了人民群众这个力量之源,有了人民群众这个价值重心,就能够不断披荆斩棘,开创事业新辉煌。这一鲜明的价值取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践行初心以强大的道义力量。因此我们可以说,“捍卫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建构,为中国人民谋幸福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中的一条主线,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使命与政治主题”(17)祝黄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9年第6期。。由此,“人民中心”与“使命型政党”的内在关联在于:

首先,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血脉基因。马克思主义创始人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1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页。这从理论根源上阐明了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运动的根本立场和人民向度。鲜明的人民性是共产主义运动、无产阶级运动的本质特征,是马克思主义产生以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一条红线。中国共产党人就是为维护和实现人民利益而生的,近百年来无论风云变幻、世事变迁都不曾动摇、不曾懈怠,始终走在为人民谋利益的大路上。正是在此意义上,习近平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19)《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年版,第40页。。

其次,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际行动。为了维护、实现和发展人民利益,我们党在不同历史阶段殚精竭虑、艰苦奋斗,作出了为世人所称颂的模范行动。在革命年代,我们党致力于彻底改造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建立一个服务于绝大多数人的全新的社会制度体系;在建设年代,我们党着力探索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致力于实现基于人民利益的“四个现代化”;在改革年代,我们党成功开辟、持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努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致力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作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和伟大社会革命的推动者,中国共产党人既强调经济基础的决定作用,也十分重视上层建筑的巨大反作用,甚至认为上层建筑有时能起到决定性作用。正是基于对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深刻认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不断调整生产关系、完善上层建筑,不断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向前推进,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社会全面进步、人的全面发展,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创造更好的条件。

最后,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确立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依靠。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推动者。坚持唯物史观这一基本观点,使得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强调紧紧依靠人民共同创造幸福生活,在共享发展中维护和实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正是秉承这些根本理论判断和基本价值立场,中国共产党人在前进道路上不断从人民群众中寻找发展动力,并获得了广大人民群众源源不断的力量支持,尤其是在面对重大风险挑战的时候,广大人民群众之中所迸发出的磅礴力量,是任何艰难险阻都阻挡不住的。人民群众是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最大底气,有人民群众作为根本支持力量,中国共产党人将在践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过程中,更加义无反顾、充满斗志、一往无前。

中国共产党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政治自觉和理论自觉中,蕴藏着一个莫大的政治智慧,那就是自周代以来就有的“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的思维方式。如果说中国共产党所要追求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如同“天”一样,是一种天道般的客观规律的话,那么落实和践行这种天道,则要依托于、体现于“民”身上,通俗来说就是“老百姓是天”。而正是这样一种政治智慧或者政治理念,使得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所追求的,不再是把人民群众当作实现政党任务的工具和手段,而是当作实现政党任务的主体与目的,而这就自然而然地衍生出了中国共产党与中国人民之间生死与共、水乳交融的生命共同体关系。同时,也正是这样一种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的认定,使得中国共产党能够勇于坚持真理、修正错误,从而不犯错或者少犯错,即便有了错误也能够及时纠正。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向人民负责,为人民的利益而勇于坚持真理,勇于修正错误。他曾指出:“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如果有了错误,定要改正,这就叫向人民负责。”(20)《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128页。

四、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智慧源泉

恩格斯曾经指出:“我们党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第10页。这个科学的世界观,就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者是无私无畏的,因为他们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掌握了作为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及其中国化创新成果,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践行初心以卓越的实践智慧。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论,为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践行初心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基础和方法论来源。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要学习掌握世界统一于物质、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坚持从客观实际出发制定政策、推动工作(2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79页。;要学习掌握认识和实践辩证关系的原理,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23)《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281页。,等等。事实上,马克思主义者十分注重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注重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注重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注重用新的认识指导新的实践,注重用实践检验认识的正确性,并在这种统一和互动中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科学理论和方法是中国共产党人破解现实难题、完成历史使命、实现奋斗目标的智慧源泉。按照列宁的话来说,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24)《列宁专题文集·论马克思主义》,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页。。中国共产党人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进代表,科学地运用了这一“伟大的认识工具”,在伟大的自我革命和社会革命之中迎来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飞跃。从历史的角度看,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连同它的一整套思想体系、制度体系和话语体系,已经深深地与当代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人们的生产生活融为了一体。从这个角度讲,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的智慧,既是马克思主义的智慧也是中国人民的智慧。如果不能够使得马克思主义的伟大旗帜在当代中国上空高高飘扬,向世人展示某种鲜明的态度,则无异于在精神武装上搞自我解除,无异于在现实行动中搞自掘坟墓。其实,从现实中看,马克思主义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成果中关于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的重要论述,关于马克思主义者如何因应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重要论述,关于如何从文化和价值观方面对人民群众进行满足和引导的重要论述,以及关于共产党领导的国家制度与治理体系的重要论述、关于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治国理政的原则要求等重要论述等等,无不都从理论和政治上支撑着当代中国。当代中国发展的卓越成就在资本主义的理论框架中是找不到地位和成就感的,只有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殿堂中,当代中国的发展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认可与提升。进一步看,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种种批判,至今仍然是深刻的,这就从另外的层面为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足的理由与信心,当代中国也由此充满思想上的主动和精神上的乐观,这也是一笔难得的财富。

因此,中国共产党人要造福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伟业,一刻也离不开科学的理论指导。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品质与现实性诉求,使得中华民族命运和中国社会发展与这种理论息息相关,这种理论因而也就成为推动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不断解答时代课题的最重要理论来源和话语资源。由此,马克思主义之于当代中国实际的重大意义在于,只有借助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视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出场的历史必然性和现实可行性才能得到最恰切的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总体战略方向与战略努力以及在实现现代化过程中所进行的种种考量才能够得到最合理的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所需要的高远视野与执着定力才能够得到最大程度的供给。因此我们可以说,科学理论是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履行使命的指路明灯,是中国共产党人创造奇迹、开创历史的思想引领,是中国人民见证中国奇迹、期盼更好生活的精神密码。在新时代条件下,这一指路明灯、思想引领和精神密码,就是堪称21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它以极其丰富的理论内涵,极其饱满的人民情怀,极其强烈的使命担当,成为指导新时代中国发展进步的马克思主义最新成果。在这一思想指引下,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两个百年”目标中坚定前行。

五、知行合一:中国共产党之为“使命型政党”的实践生成

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首要的基本观点。马克思指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导致神秘主义的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解决。”(2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01页。对于实践的重要性,如何强调都不为过。中国共产党人履行历史使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实践中不断生成和发展的。实践论给了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以坚持真理、修正错误的世界观基础,为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提供了方法论遵循。中国共产党人依然走在新的长征路上,未来的路依然充满荆棘艰险,但只要中国共产党人守望初心,脚踏实地,稳中求进,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够继续书写新的时代辉煌。

进而言之,这一实践逻辑是事物发展辩证特性的必然表现。唯物辩证法认为:“一切产生出来的东西,都注定要灭亡。”(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426页。“除了永恒变化着的、永恒运动着的物质及其运动和变化的规律以外,再没有什么永恒的东西了。”(2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22、426页。这意味着,用永恒发展的眼光来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变革现存的不合时宜的社会制度,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从而不断推动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者的崇高历史使命。诚如马克思恩格斯所言:“对实践的唯物主义者即共产主义者来说,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2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06页。基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和事物发展的辩证法,马克思指出:“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2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27、506页。。亦如恩格斯所言:“历史同认识一样,永远不会在人类的一种完美的理想状态中最终结束;完美的社会、完美的‘国家’是只有在幻想中才能存在的东西;相反,一切依次更替的历史状态都只是人类社会由低级到高级的无穷发展进程中的暂时阶段。”(3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70页。由社会革命的视野进行观察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所进行的革命、建设以及改革开放,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在实现初心和使命中所推进的伟大社会革命的根本举措,并且这些历史阶段还具有内在的承接性,即前一个历史阶段为后一个历史阶段奠定前提和基础,后一个历史阶段完善发展并发扬光大前一个历史阶段的成就。这种内在的一致性可以说在人类社会发展历史中都是罕见的。

对中国共产党人来说,“知行合一”在某种程度上意味着,在中国共产党的理想追求与现实行动之间存在一座实践生成之“桥”。这座“桥”一方面联通理想理念与理论要求,从而从规定性与期待性的角度给予中国共产党人的现实行动以规范性和价值性的力量,使得他们能够冲破种种社会成见,进入某种超凡入圣的境界,并由此对社会产生巨大的引领与示范作用;另一方面还联通着现实条件与具体时空背景,从而从现实可行性的角度支撑着中国共产党人思想理论要求的实现。“知行合一”的精髓要义,既不在于使得现实迁就理论,也不在于使得理论迁就现实,而在于在理论与现实之间建构起一种充满唯物辩证智慧的思维架构,在这种架构的指导下推动中国共产党的事业向前发展。因此,实事求是其实就是“知行合一”逻辑的最强表达,也是最基本要求。如果说“初心”与“使命”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话,那么“知行合一”就是联通二者的最重要的粘合剂。

总之,“吾道一以贯之”。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政治自觉,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价值追求,始终坚持科学理论的正确指导,始终坚持理论与实际结合的实践智慧,这里面深刻蕴含着中国共产党人践行初心使命的内在机理。一言以蔽之,正是由于结合了中国的具体国情与实际,马克思主义者的初心才有机转变为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这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的实现,又必然要求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历史的使命。初心和使命存在着内在不可分割的联系,二者之间的这种传导关系,就是“使命型政党”的理论逻辑。

猜你喜欢

初心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
《庆祝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颂
中国共产党何以拥有强大的群众组织力?
中国共产党100岁啦
永远的初心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
马克思主义穿起了中国的粗布短袄
论“不忘初心”
十八而志 不忘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