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科学方法论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
——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论述

2020-03-02张汝金

理论学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总书记防控疫情

张汝金

(山东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00)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辩证思维、历史思维、战略思维、精准思维、法治思维方法,对疫情防控工作的总体要求、目标任务、防治策略等提出明确要求,作出科学分析和理论概括,提供战略指引和战术指导。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指导疫情防控工作实践中的具体应用和丰富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智慧的具体体现,反映了我们党对战胜疫情等重大风险挑战规律认识的深化,为坚决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提供了行动指南,坚定了必胜信心,为世界疫情防控提供了重要支持和借鉴。

一、坚持辩证思维方法,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工作

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情况紧急,防控工作涉及面广,形势复杂。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全盘掌握,又要突出重点、统筹推进。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地而不是静止地、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系统地而不是零散地、普遍联系地而不是单一孤立地观察疫情,分析矛盾,妥善处理局部和全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各种关系,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各项工作,迅速赢得了疫情防控战争的优势和主动。

1.整体谋划,坚持全国一盘棋

坚持矛盾的观点和普遍联系的观点,准确判断疫情性质和发展趋势,提出疫情防控不只是医药卫生问题,而是全方位的工作,是总体战,要统筹各方面力量,形成全面动员、全面部署、全面加强疫情防控的战略格局。

第一,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这是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的重要政治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坚决服从党中央统一指挥、统一协调、统一调度,做到令行禁止。”(1)习近平:《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研究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4期。要求各级党委、政府和领导干部要深刻认识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不移把党中央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第二,增强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疫情防控是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总体性、全局性工作,必须从全局和大局出发认识和思考问题,同时处理好重点防控地区与非重点地区、疫情防控与生产生活、城市防控与农村防控、救治感染患者与医护人员自身防护、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等复杂关系。要坚决服从中央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及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的指挥。各地区各部门采取举措既要考虑本地区本领域防控需要,也要考虑对重点地区以及全国防控的影响。

第三,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疫情防控涉及医药卫生、经济生产、社会稳定、民生保障、交通运输、舆论宣传、科普教育、力量动员等多个领域,需要各方面力量广泛参与。各项工作都要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支持,都要为疫情防控大局、全局服务。

坚持普遍联系和全国一盘棋思想,全面整体系统地谋划“战疫”,正确处理全局与局部、部分与整体、个别与一般的关系,增强工作关联性、原则性、系统性、协同性和预见性,有效避免盲目性、碎片化和各自为政,确保在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下,迅速形成全国上下、党内党外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众志成城、同舟共济的强大“战疫”合力,从而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本质特征,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2.突出重点,抓住主要矛盾聚焦发力

疫情形势瞬息万变,防控工作林林总总。抓住了重点,就抓住了疫情防控的“牛鼻子”。在疫情防控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对立统一规律,全面具体分析矛盾,注意把握好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对各种矛盾做到心中有数,同时又分清主次和轻重缓急,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以此带动其他矛盾的解决。

第一,优先解决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事物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变化起决定和主导作用。善于从千头万绪、纷繁复杂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才能正确确定工作重点、制定科学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方法。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每次讲话和指示批示,都注重全面分析形势、把握矛盾,善于找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突出重点安排部署和推进工作。疫情开始阶段,如何正确认识和处置疫情是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一些人观望、犹豫、迷茫,一些人心存侥幸,不以为然。习近平总书记以政治家的敏锐和战略家的远见提出,必须“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党中央审时度势,迅速部署,全面加强对疫情防控的集中统一领导,使全国人民迅速找到了方向和主心骨,为后续科学“战疫”奠定了思想和组织基础。疫情蔓延阶段,如何统筹力量和资源救助患者、降低病亡率成为困扰大家的突出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明确指出:“尽最大努力挽救更多患者生命是当务之急、重中之重,要加强药物、医疗装备研发和临床救治相结合,切实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在境内疫情趋缓后,如何统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尽快恢复正常生产生活秩序上升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科学精准做好重点地区疫情防控工作、落实外防输入重点任务、加快建立同疫情防控相适应的经济社会运行秩序。疫情防控常态化阶段,降低疫情影响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成为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继续抓紧抓实抓细疫情防控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巩固和拓展疫情防控成效。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

第二,统筹兼顾,带动其他矛盾解决。事物是矛盾统一体,矛盾的作用是相互的。强调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并不是不顾其他矛盾和矛盾的其他方面。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解决不好同样会影响主要矛盾的解决。所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统筹兼顾,既要注重总体谋划,又要注重牵住“牛鼻子”。既要讲两点论,又要讲重点论。在具体防控中,强调要加强武汉、湖北、北京等重点地区、高风险地区和重点人群防控,同时强调非重点地区、中低风险地区和普通人群防控;强调抓好疫患救治和重点隔离的同时,统筹推进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防护、市场供给保障、舆论引导、社会力量组织动员、社会稳定等各项工作;强调在加强疫情防控的同时,统筹推进复工复产、稳就业、农业生产、保障基本民生、稳外贸外资、脱贫攻坚等各项工作。

坚持突出重点、统筹兼顾,既突出了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的作用,为疫情防控工作找到了突破口,确保把主要精力和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用到最需要的地方和环节,又不忽视次要矛盾和矛盾的次要方面,既避免了本末倒置、眉毛胡子一把抓,又避免了顾此失彼、一叶障目,有助于克服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教条主义、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3.与时偕行,因应施策

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和策略只有随着实践发展而及时调整才能科学有效。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展的观点,密切跟踪、及时分析疫情发展和防控形势变化,顺势而动,因时而化,及时调整应对策略,使疫情防控工作更具针对性、时效性。

疫情变动不居,不同阶段、不同地区情况各异,决定了响应级别和防控策略必须随着实践发展而及时调整。如果对不同地区采取“一刀切”,在不同阶段采用“一个方”的做法,势必阻碍经济社会秩序恢复,甚至导致疫情防控前功尽弃。因此,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2)《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 研究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重点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3月19日。在空间上,根据不同地区风险情况划分低、中、高不同风险等级,根据不同风险等级分区提出防控对策。要求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在时间上,准确把握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的阶段性变化,因时因势调整工作着力点和应对举措。要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符合条件的地区要适时下调响应级别并实行动态调整。实践基础上的认识深化、理论创新和策略调整,确保了防控工作的针对性、时效性,避免了机械主义和形而上学。

二、坚持历史思维方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

历史唯物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原则,系统、具体、历史地分析我国社会运动及其发展规律,洞察疫情发展趋势,在深化认识中不断把握规律、积极运用规律,推动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两手抓、两不误、双胜利。

1.坚持基本矛盾分析法,统筹疫情防控和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既对立又统一,既共存又斗争,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这一矛盾运动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3)习近平:《坚持历史唯物主义不断开辟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求是》2020年第2期。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灵活运用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原理,把经济社会发展和疫情防控紧密结合起来,把疫情防控作为整个社会工作的组成部分,作为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具体表现,科学判断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顶层设计、整体谋划、统筹推进。

疫情初始,习近平总书记就强调:要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保持生产生活平稳有序,避免因确诊病例增多、生活物资供应紧张等引发群众恐慌,带来次生“灾害”。并区分不同情况,提出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的具体策略和要求。疫情特别严重的地区要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其他地区要在做好防控工作的同时统筹抓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要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在全力以赴抓好疫情防控同时,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工作力度,落实“六保”任务,努力完成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任务。随着疫情形势发展,进一步指出:“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加大力度”(4)《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 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4月9日。。

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对立统一的高度分析疫情,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体现了历史和现实、实践和认识的逻辑统一,为我们在特殊时期积极主动作为、从容应对大考,提供了理论指导和实践遵循。

2.坚持物质生产是社会生活基础的观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

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是衡量社会发展的带有根本性的标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这一点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

第一,抓疫情防控不能放弃经济社会发展。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显而易见,但疫情不可能长期存在,发展始终是社会的主题。经济不发展,无法为“战疫”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无法实现既定目标任务。严峻的疫情形势下,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坚持生产力标准,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要求统筹二者关系,坚决完成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不能有缓一缓、等一等的思想。

第二,正确认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方法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用辩证思维和发展的眼光分析问题:“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对于经济发展的总体形势,肯定基本面和向好趋势:“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5)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对于危和机的关系,强调矛盾的对立统一和依存转化:“危和机总是同生并存的,克服了危即是机。”(6)《习近平在浙江考察时强调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奋力实现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人民日报》2020年4月2日。实践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入分析,全面权衡,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从眼前的危机、眼前的困难中捕捉和创造机遇。

第三,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发展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疫情防控、疫患救治、基本民生保障等,都离不开物质生产活动,离不开经济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全面推进复工复产达产,恢复正常经济社会秩序,培育壮大新的增长点增长极,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7)《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抓紧抓实抓细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4月18日。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坚决打好三大攻坚战,加大“六稳”“六保”工作力度,维护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创造性地坚持和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前所未有的疫情冲击下,始终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紧紧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和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毫不放松抓好疫情防控的同时,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和实施力度,更加灵活地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扩大居民消费、合理增加公共消费,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抓好农业和畜牧水产,加强国际经贸合作,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等等,打出一套政策和举措组合拳,千方百计促进复工复产,消弱疫情冲击、降低疫情影响,为战胜疫情、完成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物质基础。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全国上下多方发力,化解复杂矛盾,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经济社会运行逐步趋于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加快恢复,应对疫情催生并推动许多新产业新业态快速发展,我国经济表现出巨大韧性和强大生命力。抗疫的严峻斗争充分表明,我们有科学理论指导,有雄厚物质技术基础和强大供给能力、修复能力,任何情况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都充满信心和底气。

3.坚持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观点,紧紧依靠人民战胜疫情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遵循这一观点,我们党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关于疫情防控的正确主张和战略策略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为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

第一,战胜疫情的力量和信心来自人民。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习近平总书记在同波兰总统杜达通电话时指出:“战胜这次疫情,给我们力量和信心的是中国人民”。“人民才是真正的英雄。只要紧紧依靠人民,我们就一定能够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一开始就把疫情防控定位为“人民战争”,强调疫情防控是一场保卫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严峻斗争(8)《习近平在北京市调研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强调以更坚定的信心更顽强的意志更果断的措施 坚决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人民日报》2020年2月11日。。鲜明的人民立场和理念赢得了全体人民的理解和衷心拥护。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冲锋在前、顽强拼搏,广大医务工作者义无反顾、日夜奋战,人民解放军指战员闻令而动、敢打硬仗,广大人民群众众志成城、守望相助,广大公安干警、疾控工作人员、社区工作人员等坚守岗位、日夜值守,广大新闻工作者不畏艰险、深入一线,广大志愿者等真诚奉献、不辞辛劳,……正是14亿人民同舟共济、顽强斗争、无私奉献,使我们以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控制住疫情,并推动经济社会朝着正确方向和既定目标前进。

第二,联防联控、群防群治是战胜疫情的根本方法。人民群众是“战疫”的主体。信赖群众、依靠群众,充分调动群众自觉性、积极性、主动性,是战胜疫情的根本之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充分发动人民群众,提高群众自我服务、自我防护能力。必须提高治理能力,充分调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积极性。要紧紧抓住基层和社区防控关键,广泛动员、组织、凝聚群众,全面落实联防联控措施,构筑起群防群控的严密体系。

第三,一切为了群众是检验疫情防控工作成效的试金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9)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12月27日。“战疫”中,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采取的一切防控措施都首先考虑尽最大努力防止更多群众被感染,尽最大可能挽救更多患者生命。习近平总书记不畏风险,身先士卒冲在一线,了解群众诉求,回应群众关切,倾听群众意见,依靠群众完善政策措施,深入细致做好群众基本生活保障工作,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加强群众心理疏导,尤其关心困难群众和民生保障。强调要充分考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密切监测市场供需和价格动态,保障米面粮油、肉禽蛋奶等生活必需品供应,畅通“最后一公里”。“对因疫情防控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特困人员、残疾人等特殊群体,要落实包保联系人,加强走访探视,及时提供必要帮助”(10)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6期。。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要探索建立特殊群体、特定疾病医药费豁免制度,有针对性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历史唯物主义立场,把党的群众路线真正贯彻落实到疫情防控全过程,凸显了人民至上的鲜明价值取向,体现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使命和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为民情怀。

三、坚持精准思维方法,科学防控精准施策

精准思维方法,从哲学上说,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就是正确认识和反映事物本质和内在规律,科学分析事物和矛盾,并准确到位解决矛盾的方法。精准思维是马克思主义实事求是根本原则和方法的必然要求,是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的基本理念和重要方法。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实事求是、精准施策作为疫情防控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从疫情产生、发展、变化的客观实际出发研究问题、找准症结,按照规律精细谋划、细致部署、精准施策,找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生产生活秩序恢复”之间的平衡关系,确保了疫情防控工作层层深入、扎实高效、有序推进。

1.直面矛盾,坚持问题导向

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坚持精准思维,必须首先正确认识矛盾、找准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谋篇布局、推进工作,都是从问题入手,从不回避矛盾,而是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直面矛盾,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客观性,并运用矛盾相辅相成的特性,在解决矛盾的过程中推动事物发展。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时刻跟踪疫情蔓延形势和防控工作进展情况,听汇报、搞调研、分析疫情发展,及时发现疫情防控战略策略、体制机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等方面的重大问题和重点疫区防控、有关药品和物资供给保障、医护人员安全防护、企业复工复产、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加强与世卫组织和其他国家地区抗疫合作等等一系列疫情防控和生产生活具体问题,并针对性提出解决方案,推动妥善解决,体现了鲜明的问题意识与问题导向。

2.尊重规律,坚持科学施治

新冠病毒属于未知领域,传播途径复杂,蔓延迅速,防控针对性、专业性强,光靠团结和干劲解决不了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同疾病较量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科学技术,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11)《习近平在北京考察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工作时强调协同推进新冠肺炎防控科研攻关 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提供科技支撑》,《人民日报》2020年3月3日。

第一,疫情防控要坚持科学决策、科学指导、科学治理。从制定“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方针,到推动防控举措精准落实;从及时全面公开透明地发布疫情信息,到利用多渠道、全媒体普及防控科学知识;从发布“防控指南”,到心理疏导和干预;从重点地区重点人群隔离,到迅速建立以基层社区为基础的“网格化管理”机制,形成全民抗疫局面;从明确“应收尽收”“早诊早治”“集中收治”和“中西医结合”等诊疗方针,到不断优化救治方案、防控方案等,无不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的决策、精准的指导和高效的治理,使疫情防控自始至终走在科学有序发展的正确轨道上,为战胜疫情赢得了最佳机会和最大主动。

第二,战胜疫情需要科技支撑。在历次重要会议研究部署疫情防控工作和到北京、军事医学研究院、清华大学医学院等地调研,习近平总书记都强调战胜疫病离不开科技支撑,要综合多学科力量开展科研攻关,加强传染源、致病机理等理论研究,加大药品和疫苗研发,加强病例分析和经验推广,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等方法支撑疫情防控工作等。

第三,战胜疫情要精准施策。因地制宜、因时而化,是“战疫”取胜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立足地区差异、人群特点和疫情变化,提出分层分类指导和分区分级精准施策的要求。对接触者隔离、病患救治、医疗物资供应、复工复产、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等工作,提倡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对症下药、辨证施治,不搞一刀切、简单化。强调“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要分区分级制定差异化防控策略”(1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8、4页。,要“采取差异化策略,适时启动分区分级、分类分时、有条件的复工复产”(13)习近平:《在湖北省考察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时的讲话》,《求是》2020年第6期。。“湖北省和武汉市要继续集中力量做好重症病例科学精准救治,……各地要抓好无症状感染者精准防控”(14)《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运行形势 研究部署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全面推进复工复产工作》,《人民日报》2020月4月9日。。要“有针对性地加强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举措,不断巩固防控战果”(15)《分析国内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 研究部署完善常态化疫情防控举措 研究确定支持湖北省经济社会发展一揽子政策》,《人民日报》2020年4月30日。。这些都体现了客观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确保了疫情防控的精准性和有效性。

3.注重效果,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疫情防控能否取得最终胜利,关键看能否在落实上细致到位。这既是对党员干部作风和能力的考验,也是对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最关键的问题就是把落实工作抓实抓细。”(16)《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面对疫情迅速蔓延的突发情况,面对复工复产后可能反弹的新形势,面对疫情输入压力日益增大的新问题,面对全球经济受疫情影响整体下滑的不利局面,只喊口号、下文件、做虚功解决不了问题,必须撸起袖子、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必须把党中央决策部署真正落细落小,把疫情防控工作真正做实做好。必须摒弃“不拘小节”的思维习惯和自由散慢的工作作风,在每一个细节每一项工作上都科学严谨、一丝不苟,都坚决果敢、雷厉风行,都严格标准、严格程序。必须克服等靠思想和虎头蛇尾现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拼劲,分层级理清影响落实的问题,一个一个去解决,不获全胜决不收兵。

四、坚持战略思维方法,统筹疫情防控的战略和战术

“战略问题是一个政党、一个国家的根本性问题”(17)习近平:《在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胜仗首先要有正确战略策略。”(18)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8、4页。而正确战略策略来自科学的战略思维。所谓战略思维,就是善于从政治上认识和判断形势、观察和处理问题,善于在变化中把握事物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善于见微知著,善于从全局谋一域,善于紧跟形势谋大事。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统揽全局,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观察、思考和处理问题,作出一系列战略判断,提出一揽子战略措施,展现了重大危机面前成熟的政治谋略、恢宏的领袖气度和强大的战略定力。

1.审时度势,准确判断形势

科学准确地认识事物、判断形势是提出正确战略策略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不断深化疫情防控工作规律性认识,及时研判疫情形势,提出防控策略。疫情之初,总书记就指出:“这次新冠肺炎疫情,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我国发生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对我们来说,这是一次危机,也是一次大考。”(19)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24日。“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直接关系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经济社会大局稳定,也事关我国对外开放”(20)《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立足国际国内大局,从历史与现实结合的角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对疫情的性质、特点、发展趋势、影响等作出科学判断,为整个防控工作定了基调、指明了方向,为我们采取系列措施提供了遵循。湖北和武汉是遭受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地区,习近平总书记敏锐指出:“湖北和武汉的疫情防控,不仅事关一省一城,更关乎全国大局。”(21)《在湖北最艰难的时期搭把手、拉一把》,《人民日报》2020年3月13日。作出“武汉胜则湖北胜,湖北胜则全国胜”的战略判断,把武汉和湖北的疫情防控作为重中之重,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明确要求,强调采取更加严格、更有针对性、更加有效管用的措施,把疫情扩散势头遏制住。党中央果断要求湖北对人员外流实施全面严格管控,显示了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处置重大突发公共危机的战略远见。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和政治局常委会议,强调湖北和武汉疫情防控事关全局,稳住了湖北疫情就稳定了全国大局,要求坚决打好湖北保卫战、武汉保卫战,并举全国之力支援武汉和湖北。在没有疫苗和特效药的情况下,对“重灾区”实施“封城”“停运”,果断采取最全面、最严格、最彻底的防控举措,成为阻断病毒大面积扩散、迅速遏制疫情在全国蔓延的最关键因素。实践证明,中央对武汉、湖北和全国疫情形势的分析判断,以及之后随着疫情发展作出的一系列战略策略调整,都是科学准确的,采取的措施都是及时有效的。

2.科学谋划,灵活运用战略战术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区分层次、对象和时段,灵活运用战略战术是“战疫”胜利的重要保证。在全国层面和整体防控战略上,提出16字的总要求,明确“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总目标,并依法将新冠肺炎纳入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措施严格管理。把坚持全国一盘棋、统筹各方面力量支持疫情防控作为重要保障。在具体防控策略上,把提高收治率和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和病亡率作为突出任务来抓,提出“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防控要求和“集中患者、集中专家、集中资源、集中救治”的救治要求。把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作为关键着力点,把武汉和湖北作为全国主战场和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提出“内防扩散、外防输出”的明确要求,对其他省份加强分类指导,对风险级别和防控策略实行动态调整。在常态化条件下,及时提出“把重点放在外防输入、内防反弹上来”的策略,并对精准防控和复工复产作出细致安排。

在处理疫情防控和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的关系上,提出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疫情防控物质保障、关系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要争取两手抓、双胜利。把疫情防控与国家安全结合起来,强调重大传染病和生物安全风险是事关国家安全和发展、事关社会大局稳定的重大风险挑战。要把生物安全作为国家总体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平时和战时结合、预防和应急结合、科研和救治防控结合,加强疫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科研攻关体系和能力建设。强调加强战略谋划和前瞻布局,完善疫情防控预警预测机制,及时有效捕获信息,及时采取应对举措,等等。灵活的战略战术,既有助于把握大局大势,又有助于解决具体问题,既增强了防控工作预见性、前瞻性,又增强了针对性、科学性,有效避免了空泛教条和官僚主义。

3.统筹国内国际大局,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

病毒不分国界,不分种族。在处理疫情防控与发展国际关系上,习近平总书记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统筹国内国际疫情防控两个大局,积极加强同国际社会合作,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需要各国携手应对。”(22)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5、12页。“我们将继续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同国际社会加强合作,共同战胜疫情”(23)《习近平同马来西亚总理马哈蒂尔通电话》,《人民日报》2020年2月14日。。3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出席20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并发表题为《携手抗疫 共克时艰》的重要讲话,进一步指出:“当前,国际社会最需要的是坚定信心、齐心协力、团结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强大合力,携手赢得这场人类同重大传染性疾病的斗争。”习近平总书记结合我国抗击疫情实践经验,就加强疫情防控国际合作、稳定世界经济提出一系列重要主张,展现了真正的大国担当,发挥了重要引领作用。之后在与外国领导人和政要谈话、通话、函电、会见时,又多次表达了相同的主张。按照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指示精神,我们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和立场,切实肩负起大国责任,本着公开、透明、负责任的态度及时向国内外发布相关信息,迅速甄别病原体,分享病毒全基因序列,研制成功快速检测试剂盒,先后公开发布7版诊疗方案、6版防控方案,积极向意大利、伊朗、德国等14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医疗物资、医疗援助等,为世界各国抗击疫情贡献了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中国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现出的中国力量、中国精神、中国效率,得到国际社会普遍高度赞誉。

五、坚持法治思维方法,把依法防治作为疫情防控的重要保障

法治思维说到底是将法律作为判断是非和处理事务的准绳,崇尚法治、敬畏法律、遵守法律,自觉运用法治思维想问题、作决策,善于运用法治手段化解矛盾、推进工作。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坚持“依法依规做好疫情防控,坚持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开展工作”(24)习近平:《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上的讲话》,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年版,第15、12页。,为疫情防控工作提供了坚实的法治保障,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家制度和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

1.增强法治观念

在这场疫情防控战役中,没有谁是旁观者,每个人都是责任人。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增强群众法治观念,强化公民法治意识,使人民群众充分认识到自身在疫情防控中的责任,激发大家尊法守法依法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如在北京调研时指出,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和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防控,提高人民群众自我防护能力。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上提出,“要加大对传染病防治法的宣传教育,引导全社会依法行动、依法行事”;“要加强法治建设,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25)《研究加强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人民日报》2020年2月4日。。2月5日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时强调,要加强疫情防控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组织基层开展疫情防控普法宣传,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增强法治意识,依法支持和配合疫情防控工作。

2.坚持依法防控

依法防控,就是按照疫情防控相关法律法规开展防控工作,依靠法律和制度的硬约束应对疫情危机。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习近平总书记始终强调“要依法科学有序防控”,“要依法严厉打击各种与疫情有关的违法犯罪行为”;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推动通过《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关于依法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意见》,并强调:“疫情防控越是到最吃劲的时候,越要坚持依法防控,在法治轨道上统筹推进各项防控工作,保障疫情防控工作顺利开展。”(26)《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人民日报》2020年2月6日。并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各环节发力,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依法防控必须严格执行疫情防控和应急处置法律法规,严格依法实施防控措施。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履职,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各种团体组织等依法发挥职能作用,全社会严格执行《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防疫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等法律法规,依法实施疫情防控及应急处理措施,依法在相关法律法规范围内活动,法院、检察院、公安机关等职能部门善于综合运用各种法律手段,协调运用《刑法》《刑事诉讼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价格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等各种有关的法律法规和司法解释,及时处理因疫情引发的各种法律问题。加大对危害疫情防控行为执法司法力度,加强治安管理、市场监管等执法工作,加大对暴力伤害医务人员的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严厉查处各类哄抬防疫用品和民生商品价格的违法行为,依法严厉打击抗拒疫情防控、制假售假、造谣传谣等破坏疫情防控的违法犯罪行为,依法规范捐赠、受赠行为,依法做好疫情报告和发布工作,为疫情防控创造良好法治环境。

3.加强疫情立法

依法防治的前提是有法可依。与疫情发展和防控形势需要相比,我国的相关法律法规还有不健全、不完善的地方,因此加强立法,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显得尤其重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加强法治建设,认真评估《传染病防治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法律法规的修改完善,还要抓紧出台《生物安全法》等法律。要完善疫情防控相关立法,加强配套制度建设,完善处罚程序,强化公共安全保障,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疫情防控法律体系。2月1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既要立足当前,科学精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更要放眼长远,总结经验、吸取教训,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抓紧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完善重大疫情防控体制机制,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27)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 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求是》2020年第4期。强调要强化公共卫生法治保障,全面加强和完善公共卫生领域相关法律法规建设。要从保护人民健康、保障国家安全、维护国家长治久安的高度,把生物安全纳入国家安全体系,尽快推动出台《生物安全法》,加快构建国家生物安全法律法规体系、制度保障体系。同时对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公共卫生服务体系、重大疫情防控救治体系等方面的制度和体制机制改革完善提出意见和要求。

这些重要思想和举措,一方面把疫情防控工作纳入法治化轨道,增强了疫情防控的规范化、有序化和科学化,有利于充分发挥制度优势,通过严格制度、严密法治为打赢疫情防控总体战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增强了全党全社会的法治意识和法治观念,提高了依法防控的自觉性主动性,使人们在重大疫情面前有了规矩和遵循,增强了有条不紊应对疫情、战胜病魔的信心和底气。

猜你喜欢

总书记防控疫情
带着“民政题”与总书记面对面
战疫情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猪常见腹泻病症状及防控
抗疫情 显担当
疫情中的我
守牢防控一线 静待春暖花开
疫情期在家带娃日常……
夏季羊中暑的防控
习总书记“下团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