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敏教授运用中医体质辩证治疗慢性便秘浅析
2020-03-02周嫚王敏
周嫚,王敏
1. 贵州中医药大学,贵州 贵阳 550002;2. 贵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慢性便秘与脾虚的关系
便秘属于中医“大便难”“脾约”“后不利”“阴结”“便秘”的范畴。便秘总病机为大肠传导失司,病位在大肠,与五脏功能密切相关。王敏教授认为慢性便秘虽与五脏相关,然与脾之功能最为密切。慢性便秘者或因先天脾胃虚弱,或因久病久泻损伤脾胃,故脾虚是慢性便秘之本。脾气亏虚,无力推动粪便运行;脾失健运,气机升降失调,不能正常推动粪便在肠道中运行;脾阳虚弱,不能温化水饮,痰湿内阻,大便运行受阻;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血少津亏,肠道失于濡养等均可导致便秘的发生。故在治疗慢性便秘上,王师认为“补即是通”,在治疗上以补脾运脾为主。用药上重用生白术(30-50g)健运脾气,多项临床研究表明,重用生白术治疗慢性便秘有较明显的临床疗效,且安全性尚可[1];山药、太子参气阴双补;茯苓、薏苡仁健脾除湿;陈皮、香附、紫苏梗、荷叶调理中焦气机升降。
2 慢性便秘与体质的关系
体质是形成先于天,定型于后天的个体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因素方面综合的、相对稳定的特性,是人在生、长、壮、老、已过程中与自然、社会生活环境相适应的特征。中医对体质的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秦汉时期就有关体质的论述。如《灵枢·阴阳二十五人》篇中记载:“先立五形金、木、水、火、土,别其五色,异其五形之人,而二十五人具矣”;《金匮要略》载:“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补体,为害则成疾”等。中医理论认为,体质偏颇是疾病发生的内在根据,也是疾病转归的关键,中医体质辩证是中医学重要的组成成分,历来得到许多医家的重视。从不同的观察角度,可以把中医体质类型,如七分法、六分法、阴阳分类法、五行分类法等。简单地可以把中医体质分为三类:偏阴质、偏阳质和阴阳平和质。结合中医体质,王师认为慢性便秘者,虽以脾虚失运为主,但因人体体质的差异,在病程中会有不同的表现,病程中也会向不同方向转化。
如阴偏质,寒湿较重,寒湿伤阳,故常有脾阳虚弱,阳虚不能温化寒湿,又加重体内痰湿,阻滞肠道。水谷虽由胃来腐熟,然胃之腐熟功能亦需靠脾阳不断补给,脾阳犹如“釜底之薪”,脾阳虚则胃的腐熟功能减弱,腐熟、运化均不能及时完成,加之痰湿内阻,致水谷停滞于胃肠导致便秘。此类患者大便不甚干结,然排便不畅,常伴腹部冷痛、畏寒喜暖,痰湿较重者还可见便秘腹泻交作。治疗上尤其注重温脾补阳、温寒化湿,可在补脾运脾基础上加淫羊藿、巴戟天等温补脾肾阳气之品;肉豆蔻、砂仁等温中化湿之属;吴茱萸、小茴香温中行气之类。偏阳质之人,阴液常有不足,津伤则化燥,此类患者大便干结少津、常伴肛门灼热,口干口苦、心烦等胃肠积热症。治疗上,健脾同时配伍软坚润燥,清热消积之法。王师认为慢性便秘虚症或虚实夹杂多见,治疗久秘最忌滥泻,然对于此类病症,知当下时就下,以硝黄软坚泻下,枳实、厚朴行气除满,是谓“急下存阴”、“以泻为补”,取大承气之意;连翘、公英清热消积;对于阴液亏虚较盛者,泻下之力不宜过猛,恐伤津液,又深知“增水行舟”之法,常用增液汤以达“增水行舟”之功;丹皮、栀子、淡竹叶清热除烦。阴阳平和质者,向阴阳转化不明显,长期以脾虚气滞表现为主,如排便无力、纳差、乏力、腹胀等。在注重健脾、调理中焦气机升降。气虚则予黄芪加强补气之力,运用香苏散加减调节中焦脾胃升降之气[2],香苏散本为疏散风寒,理气和中之方,王师更苏叶为苏梗,加强调中理气之力,枳实、枳壳通同用宽中理气,消胀除痞;还常加麦芽行气消食;郁金、佛手行气解郁;生决明子还下通便;炒莱菔子消食除胀,降气通便。
3 体会
王敏教授从事中医脾胃疾病诊治多年,倡导审证求因,审因论治,强调辨病、辨证、辨人相结合的诊疗观念。“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系统疾病多与脾胃虚弱、脾胃升降失常有关。慢性便秘多因脾胃虚弱,导致气血津液生化不足、脾胃升降失调、纳运相失,因虚致实者多见,故在治疗上“以补为通”的思想贯穿始终。六腑以通为用,而“通”法不拘泥于泻下通便,气血不和者,调气和血谓之通;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谓之通; 虚者补之、寒者温为通也。”临症辩病,应熟知中医“整体观念”、“辨证论治”等辩治特点,结合个体体质,仔细辩证,辩证准确后方可随证用药。知药可救人,亦可杀人,须谨慎用药,不可随心所欲,视其一二症,而妄用汤药也。
猜你喜欢
——琐忆王富仁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