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
2020-03-02韩强
韩 强
(北京联合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北京 100101)
根据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作出的概括,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和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执政能力建设是党执政后的一项根本建设,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是党成功领导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发展、开创新局面的关键。党的十九大作出了“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论断,这是党着眼于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统筹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新形势下对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任务、新要求。
一、什么是长期执政能力
长期执政能力是政党着眼实现长期执政对自身执政能力的全方位提高,就是在执政能力中更加强化执政为民的价值追求,更加突出党的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更加注重取得为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更加坚持履行好执政的责任和使命。
要实现长期执政必须提高执政能力,必须实现执政能力质的提升,必须使执政能力中起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战略性作用的方面得到新的全面增强。实现这一目标对全党来说日益具有必要性和紧迫性,对此,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概括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时,提出了加强组织体系建设、全面提升组织力的要求,并指出,必须更加注重党的组织体系建设,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员组织起来,把人才凝聚起来,为实现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目标团结奋斗(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560页。。新时代党的组织建设涉及组织路线、组织原则、组织建设、干部队伍等各个方面,但重点和落脚点始终是组织力,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提高党的组织能力的高度重视。由于我们党是执政党,因此党的组织力也是着眼于党的领导和执政而提出的迫切需要强化的能力,是执政能力在新形势下的集中体现,同时也是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内涵。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必须把提高党的组织力放在根本位置。
第一,党的政治领导力。政治领导主要是政治路线、政治方向、政治道路等大政方针政策方面的领导。坚持正确的政治领导是党长期执政的前提。政治属性是政党第一位的属性,政治领导力也是政党居于首位的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强调,政治领导力主要体现为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完善党的领导体制、改进党的领导方式的能力(2)《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意见》,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年版,第8—11页。。要提高党的政治领导力,首先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其次要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要把准政治方向,把党的全面领导特别是政治领导切实贯彻到管党治党、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体现到国家和党的建设的各方面,贯穿于各项工作的全过程。最后要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以政治建设统领党的各项建设,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教育引导领导干部自觉把讲政治贯穿于党性锻炼全过程。
第二,党的思想引领力。长期执政离不开正确的思想引领。坚持思想引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传统和优势。思想引领主要是在思想路线、理论指导与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與论等方面发挥引领引导作用。这种引领集中体现为坚持正确的思想路线,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全党,开展积极的思想教育和正确的與论引导方面。要提高党的思想引领力,就必须不断推进党的思想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着力从思想上建党、理论上强党。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全党,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改革发展重大实际问题的能力。要聚焦人民群众关心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做有针对性的解释宣传工作,让人民群众真正理解和认同。要构建具有充分解释力说服力和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教材体系、话语体系,用中国理论解释中国发展经验,指导解决中国发展中的问题。要同一切“左”和右的错误思潮进行斗争,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教育、理论引导,把全党全国人民的思想统一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上来。
第三,党的群众组织力。党的力量源于群众,来自组织,用组织的力量动员团结带领群众才能汇聚起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这个过程既是组织领导的过程,也是贯彻群众路线的过程。党的组织领导主要是通过发挥组织作用,通过制定正确的组织路线、完善党的组织体系、选拔培养任用党的干部、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广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来实现的。党只有通过严密的组织体系充分动员和带领人民群众落实党的纲领和路线方针政策,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发展,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才能不断提高,执政地位才能巩固。统一战线之所以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的三大法宝之一,就是因为我们把广大民众都动员起来,参与到民族民主革命的洪流之中,形成了推翻“三座大山”反动统治的强大合力。同样,新中国成立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改革开放的成功,都与我们党通过各级组织把人民群众动员、团结和组织起来,激发人民群众的主动精神、创造活力有着密切联系。今天,我们党要提升群众组织力,必须更加注重群众工作,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充分发挥党的优良传统,改进组织动员群众的方式方法,严格执行党的群众纪律,建立健全制度机制,进一步巩固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只有这样,新时代党的群众组织力才能不断提升,才能应对一切风险的考验。
第四,党的社会号召力。社会号召力集中体现为“一个政党将各个社会群体和各种社会力量,围绕着共同的价值理念、政治目标和社会愿景团结起来并付诸行动的能力”(3)古琳晖、叶念:《不断增强党的社会号召力》,《解放军报》2019年3月20日。。社会号召力同样事关党的长期执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伟大的事业,是中国人民、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在,党必须把全国人民凝聚团结在这一事业之中,必须通过切实有效的宣传动员团结最广泛的社会力量,为着全国人民的共同事业而不懈奋斗。为此,党必须适应形势任务发展,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号召人民群众,以中国共产党的先锋队作用带领人民群众,以干部的过硬本领带动人民群众,以良好的作风形象感染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当前,随着新的社会组织的不断涌现和人们就业方式、生活方式等的多样化,社会日益多元,利益更加多样,矛盾更加复杂,加强党对社会引领的重要性也进一步突出出来。但是在执政和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对社会的引领必须不断探索新方式,建立新体制,培育新能力,特别要注意运用新发展理念、治理途径和互联网、大数据等,进一步增强党在社会的号召力,把各种社会组织、社会力量团结在党组织周围,凝聚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力量。
长期执政能力是一个系统工程,既要着眼自身,还要有更宽广的眼光,既要注重外在具体执政能力的提高,也要注意树立和增强正确的意识和理念,既要能够进行正面能力的提升,也要有补短板意识,特别是提高风险化解能力,既要关注党的执政和自身建设问题,也要注重外在环境的营造与优化,只有这样,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才能得到综合提升。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世界政党执政的规律表明,越是长期执政的党越要加强执政能力建设,执政时间越长因为执政能力原因失去执政地位的危险越大。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必须汲取这一深刻教训,特别是苏共失败的教训,正确面对党长期执政这一基本实际,不断提高增强执政能力的自觉性,使党的长期执政能力随着执政实践的丰富而实现同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要完成这一历史使命,没有长期执政的准备和高超的执政能力是不可想象的。
(一)建设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的本质要求
先进政党必然是拥有高超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政党。无产阶级政党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南、由工人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以解放无产阶级并最终解放全人类为使命的先进政党,永葆先进性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所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要求。党是无产阶级的先锋队组织,党的先进性源于无产阶级的先进性,源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立党宗旨,也源于高超的服务能力和水平。只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始终做到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不断取得人民满意的执政业绩,才能为人民所认可和拥护,也才能实现长期执政。面对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我们党要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自身必须始终过硬。”(4)《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2、1页。其中,拥有过硬的执政能力无疑是根本所在。
作出加强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部署本身即清楚表明了党的先进性本质,表明了对执政能力重要性的清醒认识。与西方选举型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为全体人民谋利益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5)《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12、1页。为完成伟大历史使命,我们党付出了巨大的心血和牺牲。正是由于充分认识到使命光荣、责任重大,党的十六大才把“执政能力”写入党代会报告,并提出了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五个方面能力的要求。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命题,并作出了科学的筹划,从此,不断提高执政能力成为党的建设的根本任务,也被纳入了党的建设总体布局。
提高执政能力的实践为党的事业注入了极大活力。正是由于全党领导能力和执政能力的提高,才能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不断取得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发展的巨大成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实现了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年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平均保持在9.5%左右,这在世界上都是罕见的。我国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0%以上,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大国、第一外汇大国、第一制造大国、第二大经济体,人民生活水平也有了极大提高,政治、文化、社会各项事业也取得了巨大进步。这些成就的取得不仅是我们党不断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同时也为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充分表明,我们党不愧为马克思主义先进政党,不愧为善于为人民执政、靠人民执政的政党。
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是长期执政能力高强的重要表现。我们党始终清醒地认识到,党的执政地位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会一劳永逸。执政党执掌国家政权既是优势,也面临着危险。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一批长期执政的大党老党执政失败的根本原因还是执政能力出现了问题。虽然不同国家的执政党在不同时期面临的形势和任务不同,但是不断提高应对各种复杂局面、解决突出重大问题的能力以取得民众满意的执政业绩始终是不变的主题。
面对着比执政初期更加严峻复杂的考验和挑战,强调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未雨绸缪的胸襟气魄,居安思危、直面危险的忧患意识,反映了我们党对历史方位转变、外部环境变化和党的自身建设存在问题的清醒认识和准确把握。我们必须始终坚持党要管党、全面从严治党,始终永葆纯洁性先进性,始终注重补短板强弱项,使党的执政能力提高拥有最坚实的依托。
(二)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经验的科学总结
我们党之所以高度重视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是因为党执政的历史经验为我们提供了明确答案。早在根据地的局部执政时期,我们党在领导革命根据地建设中,即取得了一定的执政经验,对于如何领导政府和经济、文化、社会工作,如何处理好党政等重大关系,如何提高领导能力等,取得了较深刻的认识,为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执政及执政能力的提高打下了良好基础。
1.建国初期党探索积累了成功执政的初步经验
新中国成立以后,党坚持民主革命时期局部执政形成的正确经验,把执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解决了有关执政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毛泽东对提高全党的执政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他在新中国成立前夕就指出: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还有更严重的经济建设任务,因此我们必须学会自己不懂的东西,否则,“我们就不能维持政权,我们就站不住脚,我们就会要失败”(6)《毛泽东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28页。。在党的领导下,我们从中央、地方到基层迅速建立起人民政权,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权利,实行人民民主专政,坚决镇压一切反动势力,取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保卫了国家安全;有效领导经济工作,接管城市,保证了城市商品供应和经济稳定,完成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起社会主义社会的物质技术基础,通过实施五年计划,促进工农业生产发展,建立起独立自主比较健全的国民经济体系,使社会主义经济得到有效恢复和发展;不断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教育、卫生、医疗、文艺事业都走上了繁荣之路;按照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原则,领导社会革命,开展新型社会建设,使整个社会在公民道德、社会风气、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等方面都发生了革命性变革。所有这一切都表明,党成功应对了执政初期带来的挑战,取得了显著的执政业绩,赢得了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也获得了世界的广泛赞誉。总体上看,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执政取得的各方面成就是巨大的,使中国人民真正站了起来,也证明了党的执政能力。
2.改革开放以来党的执政经验进一步丰富成熟
改革开放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面临着新的社会历史条件,这种历史方位的深刻变革对党的执政的影响是深远的、深刻的,但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以来的40年间,着眼于解决党执政的一系列重大难题,积极探索党执政的规律,形成了关于为谁执政、靠谁执政、如何执政的科学认识,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执政业绩,标志着党的执政能力得到新的提高,执政经验得到新的升华。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邓小平对提高执政能力有了新的认识,多次强调加强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必须改革党和国家的领导制度,把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同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密切联系起来,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形成一系列正确认识。
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到党的十五大以前,我们党形成了强化执政意识、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的思想。1990年前后,江泽民就指出:“我们的党是执政的党,党的领导要通过执政来体现。我们必须强化执政意识,提高执政本领。”(7)《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98、599页。“要认真改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活动方式。”(8)《江泽民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专题摘编)》,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第598、599页。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的要求。党的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其中特别强调提高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问题,号召党的高级干部要努力成为善于治党治国的政治家。1996年3月,江泽民在关于讲政治的重要讲话中,把提高执政能力问题上升为讲政治的一项重要内容,要求广大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从讲政治的高度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增强总揽和驾驭全局的能力,从而提高领导经济建设和现代化建设的水平”(9)《江泽民文选》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6年版,第517页。。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把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确立为加强执政党建设的两大历史性课题,并在随后不久使用了“执政能力”概念。
从党的十六大开始,我们党开始明确提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思想,并且把“执政能力”的内涵初步确定为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总揽全局五个方面,使执政能力建设成为执政党建设的重点。在此基础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作了全面论述和部署,成为指导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纲领性文献。《决定》的出台,标志着我们党对提高执政能力、把握执政规律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对全党加强执政能力建设起到了重大促进作用。
3.十八大以来形成了长期执政的新思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继续高度重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并上升到长期执政的高度来认识,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采取实施了许多重大决策,使中国共产党的执政能力达到了新的高度。
第一,明确党的执政理念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习近平总书记上任伊始就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10)《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版,第4页。,这不仅是他担任总书记后的执政理念,更是全党的执政理念。此后他又多次教育全党,我们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
第二,党执政的基本途径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一定程度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为道路、理论、制度、文化的统一体,其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制度是根本保障,文化是精神力量,它们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之中。只有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增强“四个自信”,党才能真正完成执政使命,才能实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才能带领人民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第三,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领导在新时代的内在要求和基本实现形式。只有实现党对政府、司法、社会等各方面的正确领导,才能履行执政职责。坚持党的政治领导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首要任务,即正确政治方向、大政方针的领导,最重要的是引导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四,必须健全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建立健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体制和制度体系,是坚持党的领导的首要条件。为此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地位,把党的领导要求落实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要研究制定党领导经济社会各方面重要工作的党内法规,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健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地方党委党组、党的工作机关实施党的领导的体制机制,建立健全国有企业党委(党组)和农村、事业单位、街道社区等的基层党组织发挥领导作用的制度规定(11)《十九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9年版,第798—799页。,使党的领导既有体制保障,又形成良好的机制。
第五,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本领。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不断提高领导和执政的本领是中国共产党先进性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把提高执政本领放在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要位置,提出了需要加强的八个方面的本领。提高这些本领,党的执政才能更好地把握方向、凝聚力量,才能作出正确决策、取得新的辉煌。
此外,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长期执政还有很多新的思考,如把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推进,坚持依规治党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创造良好的党内政治生态,把依规治党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等等,都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确保党长期执政的深邃思考,是新时代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指南。
(三)新时代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
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的能力。这一能力是共产党人的看家本领,也是推动各项事业发展的根本所在。新时代我们党要带领人民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这是前所未有的创举,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我们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发展实际相结合,集中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智慧,探索出一条切实可行的成功之路。在探索过程中,必然会出现大量没有遇到过的难题,也会面临巨大的风险,需要我们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能力,把对马克思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一个新水平。这种运用马克思主义的能力的提高是一个根本性的能力提升,对全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不断提高推动改革发展的能力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当务之急。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必须要抓牢抓好改革这个动力,切实提高以全面深化改革促进事业发展的能力。实现新的奋斗目标要靠改革,没有不断的改革,就难以汇聚起发展的强大动力,也难以平衡各种重大关系,协调各种利益矛盾。随着改革进入攻坚阶段,改革面临新的困难和挑战,一方面要继续全面深化改革,通过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还要通过统筹“四个伟大”,为改革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形成深化改革的合力。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不断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就是善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注意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人民群众的可接受程度结合起来,做到了在改革中实现发展,以发展促进改革,在稳定中保障改革发展,这是全党智慧的结晶,也是党执政能力显著提升的突出标志。今后,改革发展能力将仍然作为长期执政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始终发挥作用,受到不断强化。
提高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能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当前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要实现新的奋斗目标,我们党在执政能力上会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互联网时代的挑战、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化建设的挑战、反腐败斗争的挑战,还有实现社会公平公正的挑战、保护生态环境的挑战、国家意识形态安全的挑战等等,都需要我们不断学会用新思维、新方法、新能力去正确应对和解决。正确应对这些挑战是提高长期执政能力的必由之路,也是衡量执政能力是否提高的根本标志。
必须看到,越是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党遇到的风险就越大,问题也就越严峻复杂,国际敌对势力会加紧反对我们,国内矛盾也会更加突出,近期我们党遇到的内外部风险显著增长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因此,进一步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实现执政能力的与时俱进,必须成为全党的共识和努力的重点。
三、新时代加强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思路
对于世界各国政党来说,长期执政都是一个极其艰巨的任务,马克思主义政党亦然。长期执政既检验一个政党执政能力的内在素质,也考验其执政绩效,最终体现为其执政理念、体制、能力、绩效等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与时代发展趋势、与最广大人民群众利益意愿的契合程度,这就需要执政党必须既要坚守自己的初心使命,又要不断明了大势、认识不足、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执政能力不断提高,执政地位日益巩固,长期执政得以实现。
(一)进一步明确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和目标
坚持目标引领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经验,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也要在明确基本要求和目标的前提下展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目标融汇在党的建设目标体系之中,党的十八大把党的建设目标明确表述为“四个成为”,即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归根到底始终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领导核心、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党的十九大则进一步表述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这些目标要求从多个方面集中回答了我们党为谁执政、靠谁执政、怎样执政以及如何长期执政等根本问题,是长期执政能力要求的集中体现。此外,从党的组织体系方面倡导提高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也展现了党长期执政能力的内涵。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八个方面的执政本领更是着眼长期执政对党的执政能力要求的具体化。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又提出了提高斗争本领和治理能力的任务。有鉴于此,我们需要进一步明确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具体要求和目标,并尽可能建立一个目标体系,从而明确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结构化体系化要求,特别是要弄清本质能力要求和外在本领表现、不同能力和本领之间的关系(12)韩强:《论新时代党的建设目标的体系化建构》,《广西社会科学》2019年第12期。,努力以本质能力的提高引领执政能力的提升,以具体执政本领的增强促进执政能力的总体优化,这样才能避免长期执政能力建设中因抓不住本质和重点而迷失方向。
(二)把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能力放在首位
虽然发展不是一个政党长期执政的充分必要条件,但发展是长期执政的根本,也是解决长期执政问题的出路所在。没有发展要想长期执政是不可能的。我们所讲的发展是执政党在领导国家建设中在各个方面出现的积极变化,特别是经济发展更具有基础性地位。我们党正是一个主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长期执政地位的典型。早在党的十六大上,我们党总结自身建设的基本经验,提出了党的建设必须根据党的政治路线来进行、围绕党的中心工作来开展、朝着党的建设的总目标来加强的基本结论。长期以来,党的建设和党的领导与执政正是遵循这一基本经验才得以不断取得新进展、新成效。着眼长期执政和能力提升,我们更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放在突出位置,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五大建设”总体布局,全面落实五大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各项国家发展战略,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好惠及全国各族人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展现,党的长期执政必然得以实现,因此,我们要把长期执政的着眼点、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立足点牢牢定位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上,始终做好抓大事、谋发展这篇大文章,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用发展筑牢党长期执政的根基。
(三)在全党培养树立长期执政的正确意识和理念
执政意识和理念,是政党形成的以执政宗旨为核心的一整套价值判断,包括执掌政权的宗旨、目的和任务,以及实现这一任务所需要的执政方针、执政手段等方面的理性认识和总体把握。这是长期执政能力心理层面的素质要求(13)韩强:《论新时代党长期执政意识理念的建构》,《观察与思考》2019年第8期。。执政意识理念决定执政行为,也决定着执政活动的总体方向和最终成效。能否形成正确的执政意识和理念对于执政党能否成功执政至关重要。党是人民群众在特定历史时期完成特定历史任务的一种工具,党的人民性、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关键,这决定了党的宗旨必然是为人民服务,必然是实现无产阶级和人类的解放。因此,对于中国共产党而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也是党的根本执政意识和理念。对此,我们党不管在局部执政时期还是执掌全国政权后,不管是计划经济时期还是改革开放以来,都始终坚持这一根本理念,虽然期间也出现过失误,但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意识理念始终如一、坚定不移,正因为如此,我们党才能始终得到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才能使我们的事业得到如此迅速的发展。着眼长期执政,党的执政意识和理念需要不断赋予新内涵、作出新概括,特别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在全党倡导树立治理理念,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了党的执政理念的与时俱进。此外,还要进一步增进全党对长期执政的共识,要让全党全国人民深刻认识到,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坚持党的领导。在中国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引领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没有其他任何一种力量可以取代党的领导核心和执政地位,全党全国人民都要树立这样的自信,强化这样的共识,这既是实现长期执政的前提,也是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任务。
(四)健全完善党长期执政的制度体制机制
实现长期执政从根本上要靠制度,要把科学有效的制度固定下来,变成执政的效能。在制度中,体制是具有长远作用的决定因素。长期执政为党执政的体制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特别是要把执政体制放在长期执政的重要位置,要对现有的执政体制机制进行科学评判和持续优化,对其中制约党长期执政的方面进行改革完善。党的十九大提出了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的任务,为长期执政的体制机制建设指明了方向。2018年自上而下开展的大规模党的领导机构改革也是着眼长期执政采取的重大举措。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进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全方位建构,提出了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任务,更是具有长远历史意义的根本之举。长期执政需要我们着眼长远克服各种阻碍,通过改革解决好权力高度集中、党政关系不顺畅、官本位突出、官僚主义严重、为官不为等深层次问题,从体制机制上保障党长期执政的实现。要健全长期执政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必依法度。依规治党是管党治党的主要途径和基本方向,也是对长期执政的政党的基本要求,为此必须健全完善促进和保证长期执政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抓好党内法规制度的实施,实现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的有机结合,使用制度管人管事成为党内权力运行和党内工作开展的常态。
(五)以党的建设打牢长期执政的基础
党的建设是长期执政的根本依托,管党治党能力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的核心。只有建设一个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永葆党的先锋队性质和领导核心地位,党才能更好地执政为民,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得到真正贯彻落实,才能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执政能力也才能全面提高。相反,如果党内存在人民立场不稳、理想信念不坚定,甚至是严重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贪污腐化等现象,党的长期执政就会面临危机。因此,我们党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严格依规治党,坚决开展反腐败斗争,深入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就是要通过加强党的自身建设,使党永远保持革命政党的先进性和勇于自我革命的精神,永远保持先进政党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这样的政党,才是先进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执政能力的提高才更具有根本性和长期性。
(六)全面增强党长期执政的各项本领
从事的事业越伟大,本领就要越全面、越高强。党的执政能力必须落脚到处理具体事务、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上来,落脚到现实的本领上来。党的十九大对全党提出了全面增强八个执政本领的要求,要求在加强学习、政治领导、改革创新、科学发展、依法执政、群众工作、狠抓落实、驾驭风险方面都有一个大的提高(14)本书编写组:《党的十九大报告学习辅导百问》,北京:党建读物出版社、学习出版社,2017年版,第54—55页。。这八个执政本领体现了新时代党对执政能力提出的新要求,是对党的执政能力认识的深化,是实现长期执政必须强化的基本能力和素质。要正确认识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的关系,从长期执政的高度把两者统一起来,实现相互促进、共同提高。同时也要看到,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本领的提高也要做到与时俱进,特别是要把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斗争本领和治理能力融入其中,使全党在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正确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使党的长期执政作为创新性实践活动为党的建设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七)正确认识和把握党长期执政的规律
认识规律才能掌握规律、运用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是我们党必须深刻把握的三大规律之一,其中长期执政规律更具有根本性。要通过理论研究和创新实践,讲清楚为什么共产党必须长期执政,如何才能实现长期执政,中国共产党的长期执政与其他政党的长期执政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化解长期执政中的各种风险和考验。还要深入思考如何培育有利于长期执政的国内外环境。长期执政离不开优良环境的支持,环境是长期执政的重要影响因素。我们党作为长期执政的主体,抓好自身建设、强化党的领导固然非常重要,但是国内外环境的优化也对党长期执政有着深远影响。我们既要注意对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树立中国共产党的良好形象,让认同支持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人更多起来,声音更响亮起来,同时也要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对于一切抹黑、攻击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潮、言论、力量要敢于亮剑、敢于斗争、敢于胜利,以斗争求合作、求发展,这同样是党的长期执政能力提高的重要体现。
此外,长期执政涉及的能力因素还有很多,最根本的就是要善于根据形势任务的不断变化,提高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本领,在面对任何问题和风险时都能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切实在执政实践中提高能力,打牢发展的基础,赢得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提高长期执政能力,必须围绕人民拥护这个根本,民心这个最大政治,把党的领导和执政牢牢扎根于人民之中,这样才能真正实现长期执政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