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探讨

2020-03-02李洪波丁大明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8期
关键词: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

李洪波,丁大明

(大庆油田总医院介入放射科,黑龙江 大庆 163001)

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多选择神经外科介入的方案,治疗过程中要为患者选择合适麻醉方式,才能保持患者血流动力学的稳定性,可以使患者术中保持充分的制动[1],而麻醉过程中应用的异丙酚-瑞芬太尼等药物选择科学的输注方式,为患者持续静脉输注给药,才能取得最佳麻醉效果。本次研究中将靶控输注给药方式与微量泵持续恒速输注给药方式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5月~2019年4月期间我院颅内动脉瘤行介入治疗62例患者,均给予异丙酚-瑞芬太尼输注治疗,按不同输注方式分组研究,分别是对照组和观察组,各取抽取其中31例患者。对照组男15例,女16例;年龄50~75岁,平均(60.2±7.1)岁;体质量50~70 kg,平均(58.1±5.2)kg;观察组男14例,女17例;年龄49~75岁,平均(61.5±6.8)岁;体质量49~70 kg,平均(57.6±4.4)kg;两组基础资料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可比性。

纳入标准:入选对象均符合美国麻醉师协会(ASA)分级标准,均为Ⅰ级-Ⅱ级,知情并同意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分组研究。

排除标准:排除了合并严重心血管疾病,肝肾功能疾病和神经系统疾病患者,排除术前昏迷意识不清的患者。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微量泵持续恒速输注给药,异丙酚给药1.5~2.0 mg/kg,瑞芬太尼2~3 μg/kg。观察组实施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其中异丙酚靶控浓度2 mg/ml,而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 μg/ml。两组气管插管后与麻醉机相连,控制呼吸、潮气量与气道峰压。对照组维持泵入瑞芬太尼药物浓度12~15 μg·kg-1·h -1,而异丙酚药物浓度控制在3~4 mg·kg-1·h -1。观察组持续血浆靶控输注异丙酚-瑞芬太尼,其中异丙酚靶控浓度2~3 g/L,瑞芬太尼靶控浓度4~5 mg/L。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麻醉医师暴露放射线下时间,异丙酚用药量,麻醉时间及瑞芬太尼用药量等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 17.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用t检验,以P<0.05表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麻醉医师暴露放射线下时间

观察组麻醉医师暴露放射线下时间(10.1±2.6)min短于对照组(13.5±5.7)min,t=6.0975,P=0.0135,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比较两组异丙酚用药量

对照组异丙酚用药量(522.2±23.5)mg少于观察组(585.6±30.7)mg,t=5.0640,P=0.0244,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比较两组瑞芬太尼用药量

对照组瑞芬太尼用药量(2.30±0.43)mg,观察组瑞芬太尼用药量(2.31±0.40)mg,t=0.0001,P=0.9922,两组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

2.4 比较两组拔管时间、麻醉时间

观察组拔管时间(165.7±8.5)min,麻醉时间(15.6±3.7)min,对照组拔管时间(168.1±9.2)min,麻醉时间(16.4±3.8)min,拔管时间对比,t=1.3127,P=0.2518,麻醉时间对比t=0.1000,P=0.7518;两组拔管时间、麻醉时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颅内动脉瘤临床治疗可以选择介入治疗创微方案,能减少夹闭术损伤,减轻患者手术风险,可以取得较好的预后效果。由于手术操作有着较高的要求,精确定位,维持患者长时间的制动,才能迅速达到麻醉诱导效果[2],维持患者稳定的血流动力学。异丙酚、瑞芬太尼均属于短效麻醉药,适合静脉输注,其中靶控输注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次研究结果与他人相符。可见,异丙酚-瑞芬太尼不同输注方式在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效果存在差异,其中靶控输注方式应用效果更为理想。

猜你喜欢

用药量异丙酚芬太尼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在全身麻醉术中的应用效果对比
异丙酚在人工流产手术麻醉中的效果
舒芬太尼在剖宫产术中对寒战和牵拉痛的预防作用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七氟醚、异丙酚的价值研究
持续输注右美托咪啶对丙泊酚复合瑞芬太尼静脉麻醉用药量的影响分析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防治生姜田病虫草害的农药及使用方法
半夏泻心汤临床案例用药量的聚类分析
瑞芬太尼与芬太尼用于腹腔镜手术麻醉效果对比观察
丙泊酚和瑞芬太尼联合应用对兔小肠系膜微循环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