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静脉置管在肿瘤内科治疗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2020-03-01齐雪
齐 雪
(吉林市第二人民院肿瘤内科,吉林 吉林 13200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80例肿瘤内科患者基础资料收集整合并纳入研究对象,病例资料收集时间为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参照区组随机设计原则划分本组患者为两组,参照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6:14,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68岁、39岁,平均年龄(55.28±5.88)岁,肿瘤类别:11例乳腺癌,13例大肠癌,8例肺癌,6例胃癌,2例其他类型癌症;研究组中,男女性别比例为27:13,最大年龄与最小年龄分别为70岁、35岁,平均年龄(56.90±5.28)岁,肿瘤类别:8例乳腺癌,10例大肠癌,9例肺癌,9例胃癌,4例其他类型癌症。经检验发现组间基础资料无P≤0.05的统计学差异值,即P>0.05,可开展统计学处理。
1.2 治疗方法
参照组采用PICC(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Venous Catheters,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将患者前臂置粗直的位置进行消毒,然后在选择的位置进行穿刺,在穿刺点的远端,选择皮肤下的静脉针。当穿刺斜向上时,可以看到输液管的血液回流,将针再入2厘米,然后拔出针芯,用肝素生理盐水封闭输液管后,封闭留置[1]。
研究组采用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中心静脉置管),选择肢体侧面下方右侧的位置进行穿刺,在右心房的位置置入中心静脉导管,以15~30度角进行合理的静脉穿刺,用负压穿刺针,血液回流,在穿刺时,能够感受到明显的突破感,引导管内出现暗红色液体后,将血液轻轻推回。如果没有感受到明显的阻力存在,则表示穿刺成功,将导丝穿入穿刺孔,拔针后严格消毒密封导管[2]。
1.3 评价指标
(1)对比组间置管效果;(2)对比组间给药效果。置管效果包括:导管留置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给药效果分为三个层级:良好、一般、较差。
1.4 统计学方法
组间检验运算以统计学软件包(版本:SPSS 20.0)进行辅助,对应执行t检验、x2检验用以开展计量、计数资料的检验,对应以(±s)、(n)%表示计量、计数资料数据,当P<0.05即表明数值比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对比组间置管效果
研究组40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52.11±11.25)d,一次穿刺成功率23(57.50%)例;参照组40例患者,导管留置时间(5.87±2.02)d,一次穿刺成功率16(40.00%)例,P<0.05。
2.2 对比组间给药效果
研究组4 0 例患者,良好2 1(5 2.5 0%)例,一般1 8(4 5.0 0%)例,较差1(2.5 0%)例,良好率为97.50%;参照组40例患者,良好16(40.00%)例,一般20(50.00%)例,较差4(10.00%)例,良好率为90.00%,P<0.05。
3 讨 论
化学药物治疗在肿瘤内科中的应用较为广泛,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应用效果不佳,并且对血管的损伤较大,甚至会引起感染等不良症状,所以在给予患者化学药物治疗时,应优化给药方式。而中心静脉置管可增加单次留置导管的留置时间,并且可有效减少穿刺次数,穿刺方法得到优化。根据研究表明,中心静脉置管可大大改善导管的留置时间,因为给药方式更为封闭、稳固,所以,在提高给药效果上有着较为良好的效果,可避免因多次给药导管插入术或药物外渗引起的感染。此外,因中心静脉置管使用的时间长,所以在患者的生活质量上需要为其提升,就有必要为患者的输液系统配备镇痛泵,使患者能够自由活动。此外,一些患者PICC失败或存在障碍,可选择CVC方法便可解决。在实际应用中,采用cvc和GEM10 mg•m-2•min-1可改善胰腺癌的治疗效果。
综上,本次研究后得出,研究组置管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研究组给药效果优于参照组,P<0.05。由此,肿瘤内科治疗时采用中心静脉置管的方法,可提升导管留置持续时间,且导管一次穿刺成功率也得以提升,给药效果明显增强,此方法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