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媒体课件之于语文教学的利与弊

2020-02-29李明瑶

课外语文·上 2020年2期
关键词:图文并茂激发兴趣想象力

【摘要】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在各个学科的教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多媒体课件是现代信息技术中较为便捷、教师最为常用的一种手段,在语文教学中,它扩大了课堂容量,增强了语文学科的丰富性和趣味性,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诸如师生双方均容易产生依赖性、扼杀学生想象力、抹杀教师个人风格等。语文教师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之于语文教学的利与弊,合理、恰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扩大容量;图文并茂;激发兴趣;喧宾夺主;想象力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490(2020)04-0088-01

【本文著录格式】李明瑶.多媒体课件之于语文教学的利与弊[J].课外语文,2020,19(04):88,90.

多媒体课件即利用文字、图形、图像、动画、视频、音频、数字电影等多种媒体创造的交互式教学软件。随着近几年信息化教学设计的提出,多媒体课件开始普及到各个学科的课堂教学之中;对于涉猎面比较广的语文学科,多媒体教学更是体现出了一定的优势,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一、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所发挥的优势

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教学可以改变传统语文课堂“一支粉笔、一块黑板、一本书”的单一形式,将图、文、声等多种资源整合到一起,提高教学效果,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同时还能培养师生熟练应用计算机的水平和能力等,所发挥的优势有目共睹。

(一)节省时间,提高效率,扩大容量

多媒体课件的播放,节省了语文课堂上的时间,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作者简介、文章写作背景介绍、引入名人名言、诗歌对比、相似篇章比较等环节中,这些内容在PPT课件中呈现出来,可以免去很多繁杂、冗长、琐碎的教师随机板书和教师叙述的时间,也有利于学生较好地理解感悟、加深印象。对于一些难于理解的文章,如文言文、说明文、科学小品文等体裁的课文篇目,还可以将多种语文教学资源加以整合,避免了传统课堂中一些枯燥抽象、干瘪无力的语言介绍,扩大了课堂教学容量,使语文课堂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立体。比如科学小品文《南州六月荔枝丹》的教学,全文引用古诗文、故事、史料多达20多处,如果没有多媒体课件作为辅助,单凭教师用语言去描述,不仅费时费力,最后学生的学习效果也不尽人意,而将全文引用的诗句全诗完整地呈现在多媒体课件中,让学生自己观看、体会,就增加了课堂内知识的容量。

(二)直观形象,图文并茂,声像一体

多媒体课件能够同时将多种媒体呈现在屏幕上,在教学中可以图文并茂、声像一体,生动形象地把教学内容展示出来,使学习者易于理解,消除陌生感且记忆深刻。比如笔者在执教高教社出版的中职语文基础模块下册《科学是美丽的》一文时,课文涉及的科学知识相当广泛,而学生对此又特别生疏,所以在执教过程中,笔者应用了随书附赠的多媒体教学光盘中的图片资料,以生动直观的形象,使学生切实感受到文章所描述的科学美。又如在讲授《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时,对于王熙凤人物形象的分析,学生刚开始的分析不是很到位,容易出现偏颇,笔者给学生播放了电视剧《红楼梦》中“林黛玉进贾府”这段故事的视频片段,观看视频短片之后,再结合影像资料去分析人物形象,就比之前相对容易得多。在诗歌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音频资源,可以更好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诵。

(三)生动有趣,激发兴趣,增强活力

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适当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和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堂教学效果。特别是笔者所任教的中职技工类学校,由于学生基础薄弱,文化知识水平较差,他们不喜欢过多的理论,而是喜欢直观生动的实例,语文课堂上如果单一地进行知识讲授、文本分析,没有声音、图片、视频作为补充,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厌学情绪。如在《边城(节选)》《雷雨(节选)》等文学作品的教学中,针对学生喜欢看电影的特点,通过多媒体插入电影片段,会使语文课堂更加生动有趣;又如在讲授爱情诗《致橡树》《我愿意是急流》时,运用多媒体教学资源给学生播放两首积极向上的爱情歌曲,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中所描绘的爱情的真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图画与视听等多种媒介的运用还增强了课堂的活力。

二、多媒体课件对语文课堂教学的负面影响

多媒体技术对于语文课堂教学带来的优势不言而喻,但是与此同时,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普遍性,随之而来的一些负面影响也是我们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一)教学资源喧宾夺主

多媒体技术与课堂整合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但是如果片面地追求课件的花哨、素材的丰富,就会造成教学内容喧宾夺主。比如在教授《故都的秋》这一课时,有的教师花费了很多精力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搜集了大量的素材和图片,但是最后的课件却成了“北京图片展”,偏离了教学主题,还有的教师为了追求内容多样性与直观性,课件中插入过多与教学内容无关的信息,造成了无关信息的干扰,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真正的教学目的没有达到,偏离了语文教育、语言学习的目标中心。

(二)图片扼杀学生想象

语文教学离不开思维培育,语文教学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可多媒体中的图片资源却容易让人形成固化思维,不利于学生展开联想与想象的翅膀。比如在讲授写景状物的文章时,很多语文教师喜欢在课件中插入过多的课文插图、图像动画等,在遵循直观性教学原则的同时,也容易将学生的思维限定住,扼杀了学生的想象力,久而久之,学生容易依赖于多媒体课件中所出现的画面,脑海中没有形成自己的画卷,不再进行深度思考和研究。又如在进行小说教学时,对于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如果总是用网络资源或其他素材中所提供的“人物肖像”或“影视形象”,就容易给学生造成一种固有的印象,认为小说中的人物就应该是长成这样或那样……头脑中没有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甚至在古典文学的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光盘的素材资源里出现了一些卡通人物形象的图片,如果把它直接照搬到课堂,显示在屏幕上,是否会对学生的思维造成一种误导呢?

(三)程序淡化教师个性

教师把多媒体作为粉笔和黑板的代替品,虽然是一种进步,但是天长日久就会抹杀教师个人教学风格。因为教师一旦依赖了多媒体的便利,就不愿意在精心设计板书上下功夫,不愿意再亲自进行范读,特别是在中小学课堂,有板书的课堂才是完整的课堂,板书决定着一节课的重点和学生的思路,教师的板书是带着教师的温度的。隽美的板书和优美的简笔画对学生的熏陶感染是任何课件的文字和图画所无法取代的;带有教师个人感情的范读会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给学生留下更深刻的印象和榜样示范作用,是任何一个名家音频视频朗诵所不能替代的。

另外,语文学科的学习是灵活多变的,课堂教学中有很多不可预设性。而多媒体的制作恰好有一个固定的程序,教师往往按照自己的思路设计多媒体课件,课件一旦生成,其内容、程序就固定不变,教师只能跟着课件进行教学,课堂就会受限于课件。呆板的预设妨碍了活生生的生成,教师很难发挥出自己的特长,很难形成自己的个性。

基于上述所言,语文教师要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多媒体课件在语文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在课堂教学中综合权衡,要把多媒体课件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工具,不要产生过度依赖性,不要为了用而用;在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素材时,要加以甄别、筛选,不要盲目“拿来”;不要一味地追求花樣繁多而造成“分散”“干扰”现象,偏离了主题;要将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教师自身的风格和个性结合起来,将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时尚与传统教学的精髓相互融合,两者统筹兼顾,取长补短,让多媒体的使用恰到好处。

猜你喜欢

图文并茂激发兴趣想象力
看见你的想象力
打开新的想象力
浅谈幼儿园美工区活动的有效开展
如何开展图文并茂的初中地理教学
论公共图书馆中的优秀儿童绘本
培育情感之花 铺就成功之路
提供语言交往平台,促进幼儿语言发展
浅谈如何让学生“乐学”“会学”初中物理
课外实践活动的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