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生物素养 尊重生命先行

2020-02-29曹宝明

中学教学参考·理科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曹宝明

[摘要]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了许多生命教育素材,所以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尊重“生命先行”这一理念,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生命意识及生物素养,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关键词]生命教育;生物素养;高中生物

[中图分类号]G633.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0)02-0092-02

开展高中生物教育,不仅是为了传授生物知识,更是为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从而让学生形成良好的生命意识。在具体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对生命个体的产生、发展、死亡过程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并让学生在对生命个体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有所了解的基础上对生命发展的内在规律进行探讨,从而使其对死亡的含义有足够的认识,激发其热爱生活、敬畏生命以及珍爱生命的情感,从而让学生能够形成积极向上的生命态度。此外,教师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良好生活习惯,让学生在学习生物知识之后,有预防和应对灾害的意识,并且掌握相应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对挫折与困境的能力,对他们的道德行为进行规范,使其可以正确处理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经过这样的生命教育后,学生的生命观念定会有质的飞跃。

一、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没有注意使生命教育贯穿进整个教学环节,导致生命教育与课堂知识脱节,影响最终的渗透效果。

第二,教师所采取的生命教育方式过于单一、枯燥,无法激发学生的参与兴趣。

第二,教师在进行生命教育时,没有注意对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筛选,从而使得生命教育与课堂教学内容不融合。

第四,不少生物教师认为生命教育的渗透是班主任的工作,自身的教学义务以及职责只是教学生物知识,让学生的生物学习水平得以提升。这样一种教育思想是不合时宜的,持有这种教育理念的教师需要及时纠正。

二、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措施

1.在课堂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课堂是开展高中生物教学活动的主要阵地,生物教师在课堂活动中,可有意识地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了解与生命相关的知识,对生命的共性以及差异性有所认识,掌握生命的内涵,从而使学生体会到不同生命个体存在的价值,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样的教学,学生能够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识,能够发现自身的潜质,进而将自己生命中积蓄的力量发挥出来。

例如,在教学“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相关知识时,教师可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社会调查。当然,在正式调查之前,教师需要设置问题进行引导,以使学生明确调查方向。如生活中,我们都会见到双胞胎,那么他们是否都长得一样呢?由此引导学生以学校所有班级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对所有班级中的双胞胎展开调查,从而发现这些双胞胎并非长得完全一样。另外,还可以引导学生调查了解一些人类的常见遗传病在本校的发病率,等等。

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调查后,教师还需要规定好调查时间,让学生在约定的时间内将自己的调查情况展示出来。通过开展调查、对调查数据及结果进行整理与分析,学生对生命有了更深层次的感悟,能够用正确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命,并且更加珍惜生命。而这样在课堂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还能促使学生在学习时更加认真与专注,也会更加听得进老师的话,进而使课堂教学更加高效。

2.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

之所以要在主题活动中渗透生命教育,是因为只是渗透而非主题活动是生命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开展类似的主题活动,其实就是在对课堂教学内容进行加强。若是要对其意义进行总结,可以归纳如下。其一,能够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并且还能够对症下药;其二,主题活动本身的意义就很大,且与课堂教学活动或多或少有着联系;其三,主题活动的形式比较灵活,能够活跃现场的气氛,进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例如,“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的教学主要是让学生能够在对这一理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深入理解的同时,形成正确的生物进化观。由此,在开展主题活动之前,教师可通过课件展示相关图片,比如树干上的桦尺蠖的图片,然后让学生结合达尔文的进化论进行分析,最后思考问题:由于环境污染使地衣不能生存,所以树干呈现黑褐色,那么你们认为两种桦尺蠖的数量是否会发生改变?为什么?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可示范演示一些类似的实验,或者是利用多媒体将相关的实验过程呈现出来,并且让学生围绕“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展开主题探探究。

通过开展这样的主题活动,来让学生讨论生物进化论对人们思想的影响,从而将进化论的观点确立出来。也借由这样的方式来培养学生的生命观念,使其珍爱生命,敬畏生命。对于纯文字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有不少学生感到枯燥无趣,对此,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教学方式,不断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从而使得生命教育的渗透真正落到实处。

3.在实验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

生物这门学科具有很强的实验性,所以在教学生物知识及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会涉及生物实验。由此,教师可充分利用好生物实验来有效渗透生命教育,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生命观。

例如,在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的生命教育时,教师可将学生带至生物实验室,让学生利用小麦的种子来进行相关的实验,并且注意对整个实验过程加以观察。其一,学生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需要对种子萌发的外界条件进行观察;其二,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练习,让学生能够制作出根尖结构的临时纵切片与横切片;其三,在操作完上个步骤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借助显微镜观察所制作出的切片,并且注意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记录下来,然后将其与根尖永久切片进行对照观察,并记录下差别之处;其四,学生在观察过程中,需要对叶片的结构以及形态进行记录;其五,需要引導学生开展探究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关系的实验,并完成叶的呼吸作用实验以及叶的蒸腾作用实验。

在这一系列实验中,教师要注意让学生爱护实验仪器,养成节约的习惯。在操作实验的过程中,教师可让学生尝试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前提下,对一些实验材料进行多次利用,在潜移默化之中对学生进行教育,让他们能够学会珍惜资源,爱护环境,并且使他们对生命的后续发展更加关注。总之,教师应有效利用生物实验,加强对学生的生命教育,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生命的种子得以健康成长。

4.在课外实践中渗透生命教育

不少学生对于生命的意义是没有明确认识的。对于生命的意义,不同的人在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时间会有不同的回答。为了让学生的生命观念得到正确树立,教师可通过开展课外实践的方式来实现对生命教育的渗透。这样,学生能够在参与课外实践的过程中对生命的意义有更加深刻的领悟。

例如,教师可先安排学生观看《生命的起源》纪录片,然后再组织学生开展与“生命”相关的主题演讲会。这样开展课外实践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深化对生命的认识。教师还可让学生在家中饲养一只小动物,或者是种植一株草、一盆花,让学生给予这些花、草、动物精心的照顾,并且对整个照顾过程进行记录,上报给老师。教师还可以此为引子,来与学生多多交流,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学生在种植植物或者饲养动物的过程中,也会逐渐对生命的萌芽、发育以及成长有更加深刻的体会。这样的教学,深化了学生对生命的体会。

在渗透生命教育的过程中,教师也要注意对课外实践活动进行有效的选择。因为有的实践活动是不可控制的,而高中生的课外时间又是有限的,所以在开展课外实践活动时,教师最好能够提前进行试验,借由这样的方式来对整个实践活动进行把控。这样,便可在有限的时间内有效落实生命教育。如此,也能够让学生对生命的本质以及内涵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促使他們产生自己的一些想法,能够用自己的方式认识生命、理解生命和关爱生命。

总的来说,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着极为丰富的生命教育素材,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效利用这些素材开展生命教育。在实际教学中,教师既要对这些素材进行充分利用,促使学生对每一个生命个体有所关注,又要注意渗透生命教育,让学生的生命观念与生命意识得到有效培养,使得学生的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傅栋.刍议生命教育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有效渗透[J].好家长,2017(29):143.

[2]陈苗.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J].广西教育,2011(26):55-56.

[3]王威,杨华.生命教育培养生命意识:在生物教学中开展生命教育[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19(5):14-15.

[4]尹成报,汪闯.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渗透生命教育的实践研究[J].中学生物学,2018(2):65-67.

猜你喜欢

生命教育高中生物
如何在影视欣赏课程中渗透生命教育的有效教学探索
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策略研究
合作学习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实践
高中生物解题教学中应用化学知识的可行性研究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