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合作共建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2020-02-28梁维中陈永生安永良尹东松毛新宇王振廷
●梁维中 陈永生 宋 良 安永良 尹东松 马 波 毛新宇 王振廷
随着机械、汽车、船舶、航天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材料类相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发生转变,大量需求面向生产实践及管理的一线应用型人才。但是在目前各学校教学实践的结果来看,尚未从根本上重建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在校外企业实习通常存在走马观花、敷衍了事的实习状态,普遍存在学生实践能力差、工程师素质缺乏、岗位适应能力弱的问题。这种状况培养的大学生不能满足企业对应用型人才的要求。基于上述背景,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解决应用型人才匮乏的问题。
“校企双赢顶岗3+1+ 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前3年在校内完成相应的理论学习及实验课程,最后1年在校企双赢条件下合作完成“专业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实践,同期进行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建立顶岗实习基地群,体现顶岗实习优势,整合实践教学体系,实现校企双赢;拓展素质教育及创新教育,建立工程师培训基地,进行工程师素质培训。黑龙江科技大学在高校应用型转型发展过程中,立足应用型人才培养,在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四个专业实施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毕业生的工作表现受到了用人单位的肯定,达到了预定效果。
一、校企合作制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运用系统工程理论,深入企业调研,与企业共同制定“3+1”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完成人才培养模式顶层设计。依据应用型大学办学定位,与黑龙江省东安集团、哈尔滨第一机器制造厂等企业进行合作,并对天津、上海、无锡、苏州相关企业调研,倾听企业对我校毕业生质量反馈和对人才需求意见,科学确定了我校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根据企业实际需求,拓展专业课程,从材料类专业毕业生应具备的能力和企业对学生掌握知识的能力要求入手,采用逆序设计和模块设计理论建立了“传统+ 企业特色”的动态专业课程设置体系。
在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根据企业需求的机械设计及制图能力、材料工程基础能力、材料成型技术开发能力、液态成形工艺及模具设计能力,运用模块化理论设计了材料成型专业新的课程体系。在原课程体系基础上,添加模具方向的《压铸模设计软件》《压铸模具设计》《无损检测》等课程及压铸模具设计课程设计实践环节。为适应企业材料成型及加工智能化的需要,在课程体系中进一步强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液态成型、模具两个方向与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结合,提高学生的社会竞争力。开设了《计算机铸造模拟技术》《材料成形CAD/CAM》等与计算机应用相关课程。解决了人才培养方案中课程及课程设计适用性弱和学生应用知识能力差的问题。
二、创建与企业发展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体系
使用多元分析法研究“校企双赢顶岗3+1+ 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的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中,“校企双赢顶岗3+1”的内涵及应用问题。设计“3”的理论教学形式与内容,完善教学大纲,使学生直接掌握材料专业的应用型知识及技能。进行“1”的方式探索,制定“专业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方案。基于强化理论对材料类专业实践体系进行优化,以发展实践技能为核心,重点在综合实验、专业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等方面。
在我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学生进行为期6 周专业综合实验及专业技能训练后进入6 周铸造工艺课程设计及压铸模具课程设计过程,再进行20 周带薪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毕业生带薪顶岗实习+ 毕业设计从寒假开始,学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毕业设计,并同时实现就业。综合实验和专业训练按照企业需求的动手操作能力及铸件显微结构和性能的分析能力进行技能培训,课程设计按照企业提供的零件进行铸造工艺设计及模具设计。在专业综合实验、专业技能训练和课程设计中,将科学研究思想和成果注入实验及实践教学中,科研促教学。通过教师横向课题开展企业所需的实践内容,如针对企业需求进行矿山耐磨材料制备实践。顶岗实习及毕业设计全方位培养学生在实际生产条件下进行不同铸造工艺方案设计及铸造缺陷分析,提高了解决实际生产问题的能力。
三、创建应用型人才校企联合培养的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体系
以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研究“校企双赢顶岗3+1+ 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的材料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中“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问题。搭建中国铸造协会、哈尔滨焊接工程师培训机构合作平台,建立东北地区首家铸造工程师培训基地,建立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面向材料类专业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铸造工程师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进一步满足国内企业的使用需求,极大促进了学生就业。
借助中国铸造协会及哈尔滨焊接研究所分别搭建“材料成型专业+ 铸造及焊接企业群”平台,与企业共建顶岗实习基地及产学研基地群。优化实践体系,设计校企联合培养体系流程,建立学生校外实习基地群。建立了哈尔滨吉星机械有限公司、宁波吉烨汽配模具有限公司等顶岗实习基地,宁波市北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官网及黑龙江科技大学官网都进行了相关报道。解决了实践教学资源匮乏的问题,同时学生顺利进入企业进行岗位学习,提高了工程实践能力及岗位适应能力。
进行大学生素质教育,提高创新能力。开展大学生科技活动,组织学生参加中国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及中国大学生材料设计大赛。学生两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铸造工艺大赛决赛,并获得铸造工艺设计大赛一等奖及二等奖多项的好成绩,材料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解决了培养学生工程师素质及提高学生创新能力的问题。
四、主要创新研究成果
1. 在材料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上取得突破,在国内率先实行“校企双赢顶岗3+1+ 工程师素质教育培训”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创新模式,效果显著。对“校企双赢顶岗3+1”的实现途径进行理论分析,制定了“专业训练—课程设计—顶岗实习—毕业设计—就业”一体化的校企双赢实施方案,在实践中取得实效。学生一次性就业率达到92%以上,一些工艺方案为企业采用,学生受到企业认可。
2. 实现工程师素质培训及多元实践活动有机整合,学生工程师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得到提升。利用建构主义教育理论为指导,建立东北地区首家铸造工程师培训基地,建立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基地,进行铸造工程师及国际焊接工程师培训。将工程师培训、假期实践带薪顶岗实习、大学生科技活动、全国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全国材料设计大赛等多元实践活动整合,形成人才培养特色。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学生两次代表黑龙江省参加全国铸造工艺设计大赛决赛获得一等奖,材料设计大赛获得二等奖。
3.按照企业需求,制定了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按照学校应用型转型发展需要,依据企业需求,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引入企业急需的《压铸模设计软件》《压铸模具设计》及《无损检测》等方向的课程,构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在国内同类院校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中同时开设模具设计及无损检测方向课程,得到了一些高校的学习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