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2020-02-28朱凤

经济技术协作信息 2020年26期
关键词:双一流绩效评价财务

◎朱凤

一、“双一流”建设背景下高校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高校财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

近几年,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陆续出台了一些列推动高校“双一流”建设的规章制度,各高校并未及时更新修订当前制度,充分指导和落实校内部门有效实施。财务制度建设相对滞后,与国家对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和高校快速发展形势不相适应,已不能完全满足当前“双一流”高校快速发展需要。另外也存在对上级文件执行滞后、理解不到位的情况,对于教育、科研活动的规律和实际了解不够深入,现有政策尚不能完全符合实际工作及未来发展的需要。

2.高校建设资金不足,资金筹措能力有待提升。

“双一流”高校处于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期,“双一流”建设、人才队伍建设、学科建设等发展资金需求持续增长,但是高校人员经费、水、电、暖、网络运行、物业管理等基本运转刚性支出矛盾依然突出。产生刚性支出紧张的主要原因是高校资金来源仅有财政拨款、学费和住宿费等,财政拨款中专项资金用于限定性用途,无法弥补基本支出的不足。大部分高校过多依赖财政拨款,自筹能力严重不足,导致资金短缺无法满足高校对“保工作、保运转”经费不断增长的迫切需求,自筹收入能力不足导致高校自主开展工作受到限制,不能充分开展预期工作。

3.预算编制缺乏前瞻性,预算管理水平有待加强。

大多数高校预算编制大多以前一年预算基数为基础,甚少采用完全的零基预算。预算编制的目标仅考虑收支平衡,将绝大部分资金安排在高校当年的项目计划上,缺乏对中长期发展的战略资金布局。同时,在编报过程中,更注重对基本支出的使用分配,项目库建设意识薄弱,没有提前对“双一流”等重大的发展类项目进行充分论证,只是在财政下达预算编制通知后草草进行布置安排,由于上报时间时限较短,只能匆匆安排,敷衍了事,制度和管理的缺失导致大量的财政资金未被合理安排,造成了资金的不合理安排,未充分发挥项目支出对高校“保工资、保运转”的支撑作用,同时容易产生预算执行难以推动等问题。

4.对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不够重视,预算安排未与绩效评价有机结合。

高校财政资金绩效评价工作近几年成为财政主管部门关注的重点,每年都会下派检查组进行专项检查,但是高校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尚处在探索阶段,工作重点在于审核资金的使用是否合法、合规,而对资金使用效益的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不到位。预算绩效管理未建立相应的跟踪、分析和评价体系。财政等上级部门的绩效评价的结果时常存在下达不及时等问题,工作结束后得不到反馈应用,不能在第一时间传达给相关的执行部门,责令其进行总结或制定进一步的方案,提升日后绩效目标的设置及监控其实施。在以后年度的预算分配上,也未明显体现出绩效评价结果对年度预算的影响,无法保证将有限的资源用在“刀刃”上,各种要求只是停留在纸面的通知或制度上,并未充分应用。

5.高校财务信息化水平,不满足学校快速发展需求。

第一,大多数高校预算申报、批复、执行、绩效考核、决算管理等分散在不同的系统软件中,不同软件彼此缺乏关联,不能直观、迅速的了解学校的财务运行情况,需要后期加工和处理,不利于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第二,现阶段高校财务系统的功能模块主要集中在报销管理、学费管理、工资管理等模块,缺少与学校科研管理部门、教学管理部门、人事管理部门等职能部门实时无缝对接的系统和模块,职能管理数据更新后,将数据导出传送给财务部门,财务部门转化成符合自身系统要求数据格式,一方面重复劳动,另一方面因数据更新滞后出现管理漏洞。

6.财务队伍的建设和服务水平有待提高。

随着“双一流”高校的不断发展壮大,经费量也较之前多了很多,财务人员日常的工作压力与日俱增,当前将更多的重点集中在如何完成眼前的日常工作,没有系统的搭建财务队伍的梯队建设,进行进一步的能力培养,创新思维的业务能力提升受到限制。财务工作在提供服务支撑的同时,为高校战略规划及决策提供支持力度尚不足。从目前财务服务水平来看,更多停留在满足日常报销的层面,主动服务师生的意识不足,财务讲解和延伸服务还不到位,深入师生间宣讲政策、协助解决财务相关问题的经验不足。高校在财务队伍培养工作的投入不够,并未纳入高校整体师资队伍培养计划当中,重核算不重管理,仍将财务人员视为“记账先生”,这以不能满足当前高校发展的脚步。

二、高校财务管理存在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校改革发展目前已经进入攻坚阶段,面临的管理问题和难度较以往更高;对财会队伍建设重视程度不够,知识更新不足,工作量快速增长使财务人员疲于应对,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转型的进程过于缓慢;另外,财务管理改革意识不强,监督和制约机制不健全,存在着“重业务轻管理”的情况,对财务工作的前瞻性、全局性、整体性的深入思考明显不足。

三、“双一流”建设背景下提升高校财务管理对策措施和建议

1.梳理规章制度,加强内控体系建设。

以内控建设为契机,全面梳理高校各项财务制度,加紧对制度的修订、完善和持续更新,优化适应高校新发展要求的财务制度体系。通过对审计和财务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对于普遍存在的典型性、共性问题,要从制度层面深入分析原因,建立健全相关规章制度,形成制度体系并及时更新。深刻认识和把握高等教育的运行规律,平衡财务制度设计的前瞻性和实用性,提高财务制度的生命力。

2.进一步拓宽筹资渠道,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高校将谋划筹资新机制,研究探索筹资新渠道,通过培育和发掘新的收入增长点,建立起“保工资、保运转”的长效机制,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密切关注国家和地方改革动向,努力争取财政拨款的同时,积极开展和地方政府、科研院所、企业等相关单位的战略合作,用足、用好国家在教育科研等方面的减税降费政策;二是深化科研“放管服”改革,稳步提高科研收入;三是提高办学水平与层次,扩大学费收入规模;四是探索制定激励政策,充分发挥杠杆作用,激发学院和高校筹资的双动力,争取教育、科研收入双增长;五是提高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获取更多的社会捐赠及资助,如大力与相关企业合作,建立实训基地,设立与企业合作的奖学金项目,大力发挥校友的作用,获取更多的社会捐赠。

3.提升预算管理水平,推进项目库建设。

高校应构建以发展战略目标为导向,以项目库管理为基础的预算管理模式,进一步提高预算的政策导向性、业务关联性、内容合理性、需求科学性和成本经济性,为保工资、保运转提供有力保障。主要措施包括:一是加强预算项目库建设,将资源集中投入重点任务和事项,保障项目建设内容的可行性与科学性,提高项目预算执行与预期目标的契合度,使项目资金安排与高校改革发展目标相一致,充分发挥预算项目经费的引导作用。二是进一步明确责任部门分工与职责,提高预算资金安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同时做好沉淀资金盘活工作,提高预算资金利用率。三是继续加强预算执行序时进度考核,总结经验,提前预判,加大预算调剂统筹力度,确保各考核节点的预算执行率序时达标。

4.推进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全面预算管理。

借助信息化手段加快推进高校全面预算管理工作,实施全面预算管理。在支出管理方面,引入绩效管理理念与方法,完善绩效目标设定与审核,监控绩效运行情况,促进绩效目标实行。建立预算评价体系和反馈机制,侧重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确保绩效评价工作的权威性,根据评价结果调整和优化预算支出结构。通过开展绩效评价工作,发掘高校办学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原因,提升自我完善的主动性和创新意识,建立和完善资源配置模式,优化支出结构。

5.持续加大财务信息化建设水平,助力财务管理水平提升。

财务信息化的建设水平对于财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高校财务管理水平的提升有着重要的影响。以预算管理为例,集人事信息、资产信息、预算编报、预算执行、绩效考核监控、决算管理为一体的全面预算管理系统,对预算资金实行全流程的管理,立项有依据,执行有监控,绩效有考核,结束有分析,帮助学校领导和财务人员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分析应用。同时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应将财务信息化建设纳入学校整体的信息化建设当中,注重各个管理板块的协调联动,保证信息及时传递和更新,避免信息传递失误。

6.夯实财务工作基础,推动核算会计向管理会计的过渡。

财务人员不能仅仅满足于报销核算,更多的应参与到高校的管理当中,熟知高校的发展战略,年度工作重点和规划,紧密与相关职能部门进行探索与交流。高校层面调整财务处人员队伍结构,搭建管理型财会人才梯队。采取行之有效、模式多样的培训,全面提升财务团队的专业素质。落实财务助理管理办法,配足力量,建立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专业化队伍;同时,定期规范财务核算,夯实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利用信息化技术,提升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逐步推进财务工作由核算型向管理型的转变。

猜你喜欢

双一流绩效评价财务
党建与财务工作深融合双提升的思考
论事业单位财务内部控制的实现
欲望不控制,财务不自由
水利财务
高校“双一流”能否打破身份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
基于BSC的KPI绩效评价体系探析
非营利组织绩效评价体系的构建
气象部门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初探
绩效评价及其政策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