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视文化助推家校育人

2020-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9期
关键词:家长教育教学

綦 桂 芬

(牡丹江市教育教学研究院,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13)

众所周知,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最完备的教育模式是‘学校-家庭’教育,学校和家庭是一对教育者。”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基础,是与学校教育互为补充的重要教育途径,在教育孩子问题上,家长和教师是平等的,两者只不过是不同场合的教育者而已。其中任一方的缺位,对学生的教育都会有影响,只有学校和家庭、教师和家庭协调一致,有机结合,才能形成教育的合力。自线上教学作为常态化教学以来,家长反馈以及教师之间交流发现一些共性问题,摸索家校共育的经验,引进影视作品建构线上课堂教学,以期让孩子充分享受来自老师和家长的关怀,享受教育给孩子带来的欢乐与成长,达成线上教学圆满实现。

一、线上教学家校育人存在的问题

(一)现象

疫情期间, “宅在家里”和“线上教学”成为家长和教师、学生的常态。家长与学生的亲子关系、教师与学生的师生关系骤然发生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沟通障碍。

线上教学师生关系出现状况。老师之间交流,最常提到的现象是学生听课时眼神游离,注意力不集中,教学效果反馈不好,课后作业质量较差,明显敷衍应付,没有学习气氛,线上出勤率无法保障,学生懒散、懈怠,漫不经心。教师们普遍认为线上教学事倍功半,远不及面对面的传统教学效果,有“鞭长莫及”之感。

值得重视的是家长与孩子的沟通。因为宅家,家长从早到晚,24小时面对孩子,除饮食、起居日常生活外,还须关注孩子上课、检查作业,包括闲暇时间安排,全程目睹学生宅家状况,担负督促学生线上上课的全职。对于有的家长来说,这是很难适应、胜任的。面对孩子走神、犯困、易怒、暴躁,他们常常无所适从,甚至惶惶不可终日,焦躁不安。要达成线上教学的圆满效果,如期完成教学任务,解决家长与孩子的亲子关系是当务之急。

从家长反馈看家庭高频话语,家长对孩子最常说:“该起床了”“该吃饭了”“该学习了”,学生最常说的就一句:“等会”!家长一句“我是你妈”,学生会怼“那还不是你乐意”;“我是为你好”“不用你对我好”;“你得听我的”!“太不公平了,凭什么都你做主,我的事情我做主,不要你管”等等。很多家长会全权委托老师:“我的孩子小时候可乖了,到了高中怎么这么不听话了呢,孩子就听老师的,拜托您啦”。

(二)分析

高中作为中学教育的一部分,正是学生初步形成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阶段,从心理学的角度看,青春期心理健康、逆反心理学等诸多教育理论都揭示这一阶段的重要性、特殊性。宅家的学生被家长戏称“神兽”,这个称呼很可爱,里面包含着家长的关爱,也有无奈,容易让人想到《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哪吒。不妨看看这部电影三句经典有代表性台词。申公豹说:“人心中的成见就像一座大山,任你怎么努力也休想搬动”;太乙真人说:“人是否能够改变命运,我不晓得。我只晓得,不认命是哪吒的命”;哪吒说:“我命由我,不由天!是魔,是仙,我自己决定!”。针对哪吒的命运,三句话三层含义:以申公豹为代表的是世俗意义上有邪恶野心的人的观念即命运天定,不可改变;以太乙真人为代表的是富有正义而且仁慈、有爱心的长者观念即虽然命运有不确定性,但是坚信哪吒是勇于反抗不公、不认命的;哪吒的话则代表很多当代高中生的心理:反抗不公,不认命,自己选择的路跪着也要把它走完!不论是否有足够的能力支撑,他们都有强烈自我意识的觉醒,有独立自由的渴望。某种意义上,这部取材中国传统神话故事的动漫电影,给观众深刻印象,启人思考。哪吒奋力抗争,改变着自己的命运,给自己父母、师傅以及信任、爱他的人一份震撼、感动,也给不看好他的人提供了一份教育启示录。

当代社会、家庭、学校存在一些教育成见,或者说偏见,家长、老师代表的教育者以居高临下的姿态“发号施令”,学生则应该“唯老师是从”“唯家长是从”,好孩子的标准用一个字来概括,就是“乖”:学生在家“孝”“顺”,在校“惟师”,“惟学”,听话,懂事,服从家长的权威和师道尊严。这种观念不是绝对的不好,它代表中国传统美德、至高道德规范,是值得提倡与弘扬的,却不应该被奉为圭臬,成为“一把尺子”。高中阶段学生自主意识正在觉醒,作为独立个体,渴望由自己主宰自己的生活,但因其思想境界、心智水平,是非判断、见识阅历、性格缺陷等各个方面尚待完善,又极容易被社会流行的电子游戏、电视剧、抖音、小视频等等五花八门外在因素干扰,学生身上出现的各种逆反,与师长缺乏共识,沟通出现障碍,情感出现疏离,因此有上述“不听话”现象。

宅家与线上学习对于学生有一个适应过程。关注学生的心理、关注学生的精神成长尤其重中之重是。其实家长与孩子关系紧张,由来已久,只不过是疫情期间加剧而已。作为教育者,一直在探索解决策略,摸索切实有效的措施,以期达到教育目标。教育的“终极目标”,简单地说就是育人。育什么样的人,怎样育人,用爱因斯坦的话说:教育终极目的是培养独立自主的完整的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不是留声机、照相机、复读机可以原样不动机械接受灌输的所谓知识点、考点;多数情况下他们只会接受感兴趣的事物,培根说过:“求知是一种快乐,而好奇则是求知的萌芽”。无论家长还是教师,只有理解学生的独特心理,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与好奇,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才会张扬个性,将来才会有幸福的人生。2019年7月暑期上映影片《银河补习班》,以教导处阎主任为典型范例,刻画他兢兢业业做教育,只注重学习成绩,却不注重情感教育、挫折教育,培育出成绩上的学霸,生活中的巨婴;与之相反,作为马飞父亲马浩文以言传身教,培育马飞独立思考能力;发现其兴趣爱好,启迪其认识人生意义,“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化,你每天拉弓有什么意义”这句比喻直击心灵。这部影片并不是要解决应试教育的问题,但观影后会启发人们思考:什么样的学习模式更适合现在的学生。

二、线上教学问题应对策略

(一)以影视文化为契机,延伸自主学习

作为二十一世纪的学生,在线上教学期间,接触最多的当属父母、电脑、电视、手机。凭借电脑、电视的影视文化渗透与研究成为线上语文教学重要推手。狭义地讲,“影视文化”指的是电影、电视共同的“有声有画的活动影像”即影视艺术及其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广义地讲,“影视文化”泛指以电影、电视方式所进行的全部文化创造。有调查统计显示:75%中学生先接触影视作品,然后再去读原作[1]。也就是说电影和电视成了学生和名著之间名副其实的媒介和桥梁。

由于影视剧展示的世界是形象世界,在欣赏影视节目的同时能了解世界各种风貌和社会历史各方面知识,而这个形象世界是个无限宽广的世界,它能在一瞬间跨越不同领域,使观者看影视节目即可见识广阔,思维活跃;同时,由于影视文化具有娱乐性,寓教于乐,满足不同层次人群消遣娱乐等心理需求,潜移默化地引进丰富的社会教育意义,因此,观赏影视节目不会令人感到枯燥、疲惫和乏味,反而放松、愉快的沉浸其中,不自觉地受到感染。

师生关系、亲子关系紧张不睦很多时候是学生反感教育者的说教。影视剧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的艺术创作,说教少,强调生活与情感化,对于生活经验不足、分辨能力弱、还没有形成完整价值观的青少年来说,从影视作品内容传递所建立的意识形态则会直接变成其价值观,对青少年产生深远影响[2]。优秀的影视作品可以拓宽学生生活积累,成为培养学生人文精神有效的途迳,对培养学生审美情趣、综合素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观看影视剧成为家校共同关注的话题,是自主学习课外延伸,同时是一种相互陪伴,增进彼此情感的纽带。

(二)育人者先育己,储备影视文化资源

“君子慎独”, 孔子作为“万世师表”,他“敏而好学,不耻下问”以及“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的学习态度、方法以及为师的高尚品质至今依然是很多教师难以企及的高度。教师宅家须严格自律,研究专业影评人的专业表达,梳理学习心得,形成教育资源。有空杯的心态每天积累这方面知识,做学习型的教师;不断提升育人的素养和技能,做教练型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格局和修养,做智慧型教师。以充沛的爱心、耐心,“捧得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从教学方法上采用点映式、探究式、讨论式,辩论等,力求有趣、有料,给学生提问的时间,不担心课堂因为谈论问题看起来的“乱”,比起死气沉沉、呆板单调“一言堂”,这种环境下更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才能。

建构家校沟通机制——家长委员会,家长对家长,时时交流、互通有无,发挥传帮带重要作用。教师身在其中,平等沟通,引导家长学习2015年教育部出台《教育部关于加强家庭教育工作的指导意见》[3],用现在一句流行语:“家长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家长的自我教育是家庭教育的逻辑起点,家长的自我成长是养育孩子的最佳路径。家长在家庭中的言行是重要示范,正如著名作家龙应台致孩子的文章《亲爱的安德烈》《目送》,充分尊重学生的思想差异、个性差异,摒弃教育上的急功近利、揠苗助长,遵循教育规律,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安排家长与孩子一起看好电影。父母陪伴孩子在光影世界徜徉、思索,在看似慢下来的节奏下,给孩子、家长开启课堂之外的另一把生命钥匙,用《小别离》中金琴琴的话:“好的教育,不光是学校的教育,更是父母的爱和家庭的教养”。希望学生成长很简单,家长不放弃对自己的成长要求,作家阿瑟.克拉克有一句话说:“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家长的不放弃,是学生成长的重要环节。介绍家长阅读《曾国藩家训》《钱派家训》,好的家风是最好的教育。

作为教育者, 无论教师还是家长,都要不断接受新教育理念,适应当今现代文明的迅猛发展,牢记以学生为主体,提倡“孝而不顺”“惟学不惟师”,鼓励学生有“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勇气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行为证明自己的能力。社会、家长、学校应该给与学生机会,假以时日,放手让学生“走自己的路”,即使会错,会走弯路,会摔跤,疼痛也是最好的老师。在实际教育过程中,因材施教,以平等的身份,自觉尊重学生的人格,不以成绩高低、听话作为评价好学生的硬性标准,努力营造一个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氛围。 “亲其师,信其道”,让受教育者因喜欢亲近教育者而喜欢学习,实现“不拘一格降人才”。当教师与家长转变教育理念、自我更新之后,“资之深,则左右逢源”,学生很多问题会迎刃而解了。

(三)实际教学上的几点尝试

在商品经济大潮裹挟之下,影视剧作品难免鱼龙混杂。推荐经典、精品影视剧,注意筛选典型、有代表性的优秀影视剧,以代表社会文化的主流价值观、民族重要精神支柱为原则,从影视作品类型出发,以点带面,在教学设计与实践过程中, 进行了以下几点尝试:

1.组织学生观看央视大型纪录片《必由之路》

历史是培养学生家国情怀最好的教科书,以纪录片为窗口了解社会、生活,增加学生认知的广度、高度,通过纪录片的解说词,对人生理性的思考,揭示出一种超乎现实的普遍意义和永恒价值。纪录片按时空跨度分古今中外,组织学生观看2018年12月21日央视大型纪录片《必由之路》,由于《必由之路》是八集纪录片《历史之约》《关键抉择》《伟大跨越》《力量之源》《立国之本》《兴国之魂》《大国之盾》《共同命运》,每一集播放时间偏长,故而安排三个课时:首先,截取片段,课堂展播,课下安排家长与学生自行网络观看;其次,课上集中设置问题、讨论,加深学生再认识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历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曲折道路、中国人民的伟大品格;最后按照个人理解自行整理其中风云激荡的感人故事、国家民族砥砺奋进的壮丽历程、感触深刻有话说的内容课上再交流、写观影笔记等等。

在拓展延伸方面,介绍央视9台纪录片频道,如人文地理、自然、万象、发现、真相、时代、纪录电影等栏目,激发学生对纪录片的热情,自主搜索感兴趣的纪录片丰富各自的知识、情感,在广泛接触不同领域社会生活中,以期学生养成习惯、兴趣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比如科学、务实、认真、严谨,又敢于探索、勇于创新等,找到各自未来发展方向,成就不同人生。

2.选择适合的电影在线自行观看

影视剧类型庞杂,从教育者意愿来看,当然是名著名片,或者表现亲情伦理,或者表现成长历程,或者其他有教育意义的励志意义为好。从语文教学来说,品味经典名句是一项重要课堂内容。比如国产影视剧《战狼》,“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当你在海外遭遇危险,不要放弃!请记住,在你身后,有一个强大的祖国!”《我是你妈》这一电影里,作为单亲母亲秦美丽,她的话很值得一般同样情况的妈妈们借鉴,她对女儿说:“我不是要掌控你的人生,我只是想参与你的成长”,强势母亲的个性,却加进美式开放培养,而不是“虎妈”的主观武断;比如印度电影《嗝嗝老师》嗝嗝老师对F班14个抽烟、打牌、逃学自暴自弃的“差生”的教导:“贫困不是堕落的借口,成绩才是最好的反击”,与同样来自印度另一部《摔跤吧,爸爸》中的爸爸对吉塔说:“只有你取得了胜利,你才将作为榜样被人们永远记住,你才能通过自己改变印度所有本来注定要与锅碗瓢盆、相夫教子过一生女孩儿的命运!”铮铮话语,拳拳心意,都表现父母老师对学生的爱与激励。包括《少年派》中林妙妙父亲林大为对高三玩网络主播的女儿“投其所好”,吃着饭,唠着家常话,看似闲庭散步就化解“问题”女儿的问题;《小别离》对方朵朵的教育也是如此。比如《安娜卡列尼娜》《静静的顿河》《雾都孤儿》《大卫科波菲尔》《基督山伯爵》《巴黎圣母院》等等都是名片推荐在适当时机自行观看。

从思想内容方面选择系列电影。比如2019年国庆档三部献礼作品《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也作为疫情期间,布置学生观看、课堂上谈论的电影。三部电影不同程度的使学生接受爱国主义教育,激发起一腔英雄豪气,在扣人心弦、荡气回肠的光影之中感受到心灵的震撼与洗礼,留下心得体会。同时关注学生观影后拓展延伸,如攀登珠峰的有关常识、绿靴子的故事;中国机长的刘传建的传奇;香港回归1997年7月1日0时0分的约定等。比如DC制作的《超人》系列、漫威制作《复仇者联盟》系列,有很多学生在公映时看过,利用课堂讨论,激励学生英雄情怀,勇敢、担当的精神与使命感,系列电影犹如一个技能动作反复训练,它所表现的核心思想精髓通过一部部电影不断强化,最终根植于观众内心,成为身体流淌的血液。每一部电影都是一场心灵的洗礼,一份成长的滋养,也成为人生理想信念的亟待挖掘的宝藏。

同时从学生年龄阶段出发,关注人生成长的影片。诞生在美国上世纪六十年代《阿甘正传》一上演,打败《肖申克的救赎》,横扫奥斯卡,成为经典影片中的经典。 羽毛的沉浮与巧克力的隐喻对于当时 “迷惘的一代”无异于一份振奋人心的强劲力量,阿甘的人生对于观看的中国学生而言也一样是很励志的榜样。美国电影《怦然心动》中朱莉的爸爸妈妈对待早恋的朱莉的理解与包容,让朱莉成为“斯人如彩虹,遇上方知有”的人,《心灵捕手》教授蓝勃、心理学家桑恩、和朋友查克对待威尔都是教育很好的借鉴。其光影效果以及美好温馨的社会生活意义比比皆是。

教是为了不教。尤其重要一点是让学生参与推荐自己看好的影视剧,彼此交流好的作品,彼此走进内心,满满正能量,满满的幸福感,这种正能量与幸福感恰恰是教育的成功之处。“独学而无友,孤陋而寡闻”。宅家期间教师适时恰当地架起学生沟通的桥梁,让学生线上交流彼此所获所得,交流中成长,交流中进步。这份快乐学习的记忆会伴随学生终身。学生提到《虎口脱险》《憨豆先生》等喜剧片,西方人的幽默豁达带给学生不一样的体验,这一点值得提倡,在挫折、困难面前保持一份乐观好心态;《勇敢的心》里对自由的讨论引进自由与独立的辩论,作为线上课堂教学的切入点,以胡适曾对北大学生有一句精辟的论述做结:“你们要先争独立,不要争自由。给你自由,你不独立,仍然是奴隶。”“独立是不盲从,不受欺骗,不依赖别人,这才是独立的精神。”

从学生的偶像出发,探讨老一代优秀演员的成长之路,也是非常好的教育角度,譬如结合经典香港电影如周润发、刘德华、古天乐、成龙等系列影片进行挫折教育,认识到:没有成功只是天赋使然,成功是无人处努力,是迎难而上、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结晶。

结合影视剧探讨影视文化,强化语文核心素养训练,做一个精神、情感丰盈的人。让致敬英雄,热爱祖国,尊重自然,珍爱生命,共同担当人类命运的情怀,融入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让学生感受快乐,给学生以时间成长,身体与灵魂同行见识生命的奇迹与力量,告诉他们生命的卑微与无奈,激发生命内在的潜力,使学生真正成为可发展的生命主体。发现人生意义与奋斗目标,激发理想信念。

三、结语

德国教育家雅思贝尔也说:“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是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颗心唤醒另一颗心”。作为语文教育工作者,像人民教育家于漪老师所说:“一辈子做老师,一辈子学做老师”。在网络教学中,不断探索,有效融入影视文化,发挥课堂听说读写思的特点,运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做引导者,不露声色,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做倾听者,高屋建瓴,实现走心的教育,为学生量身打造发展规划,做学生喜欢的教师,在教育焦虑与亲子紧张的时代语境下,从自身出发,不断提升教育教学的艺术。

家校育人形成合力,在教育过程中不单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面向未来;不单是孩子有个高学历,可以拿高薪,而是可以适应多元化发展的社会,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独立自主的精神,让教育为了孩子终极的幸福生活。

猜你喜欢

家长教育教学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微课让高中数学教学更高效
家长日常行为规范
我心中的好家长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家长请吃药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