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徐克武侠电影中的江湖叙事
2020-02-28金守波
金 守 波
(安阳学院, 河南 安阳 455000)
武侠电影叙事背景往往是缺乏法制约束下的乱世,行为主体(自我)面对突如其来的巨变如何应对与审视对象(他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看待亲情、友情与爱情在人类视角里的瞬时性缺失等状况等,都对我国的武侠片情节叙事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武侠片并不是一味夸大灾难性损失,而是通过灾难性情景再现拷问人们的心灵。
一、根植于现实的自我加工
观影犹如品尝美味,真正的美味肯定不是刺激性很强的事物,往往一杯淡淡的凉白开、一碗精心熬制的小米粥才最真挚可亲。此外,世上最动人、最真挚的故事一定是自己亲身经历和感悟的故事,徐克武侠电影讲述的故事多是普通的日常叙事。取材于现实生活又高于现实生活,让观众感觉亲切自然,在故事的发展脉络中寻找突破口,这里蕴含的就是人生五味。相传古时刚出生的婴儿都要让其用舌尖分别品味酸、甜、苦、辣、咸,使其明白在这世间的各中滋味。电影叙事也是这样,只有包含了人生五味的电影才是切合现实的电影,才称得上是功德圆满的作品。
传统的武侠电影多来自于对文学原著的改编,徐克亦如此,《倩女幽魂》《笑傲江湖》与《蜀山传》等就是明证。徐克并不仅仅满足于对原著的改编,很多电影叙事还来源于对历史人物的“二次加工”,例如《新龙门客栈》《黄飞鸿》《龙门飞甲》和《狄仁杰》等影片涉及的正反派人物,在历史书籍上多有记载。小说人物也好,历史人物也罢,可以说主人公的际遇周遭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古人写作多植根于现实,司马迁的“发愤著书”、韩愈的“不平则鸣”等无不折射出其创作来源于对现实生活的感悟和深思;徐克试图效法古人的文学创作,通过电影叙事来呈现自身对英雄豪杰的仰慕和崇敬。
根植现实讲求的是艺术创作应与作者所处现实紧密结合,这是一种充满现实主义的生活态度。文学创作应反映现实社会,尤其要表现现实生活中人民大众的喜怒哀乐,使读者读之如身临其境,如感同身受。自古以来,掌管史书记载的官员大多能做到高风亮节,对历史事实能进行真实记录,还后人一个真相。根植现实同样也是徐克武侠电影所遵循的创作前提,主要表现在对侠义精神的呈现和弘扬;对比当下社会中出现的跌倒的老人无人扶等现象,徐克武侠电影所表现之内容、弘扬之精神正是济世救困之良药,是对当下社会所发出的呼吁和呐喊,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途径之一。
王阳明在《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1]一文中对其所处时代的人伦教义进行了相关约定,他认为自后世背诵词章的风气兴盛后,先王的教化就消亡了,死记硬背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主张儿童更应该在孝、弟、忠、信、礼、义、廉、耻方面多下功夫。关于教育的方法,他认为儿童的天性是喜欢游戏玩乐而害怕约束,应该顺其天性而进行有益疏导,万不能对其天性进行摧残压抑。通过歌咏可以排解其胸中忧愁,在打躬作揖中活动其血脉,在叩拜屈伸中强健筋骨;通过读书研讨可以养其心性,增强其意志,在潜移默化中,消除鄙陋吝啬和粗劣愚顽。
王阳明的教育思想是与植根现实一脉相承的,不仅对当时,更对后世的教育起到了启迪作用。徐克武侠电影讲述的即是此种道理:例如现在所提倡的素质教育理念皆是对古人教育心得的继承和发展。植根现实就是要真正做到体会人生五味,徐克武侠电影无论从人物选择、形象塑造、情节设置以及化妆道具等皆从古人的风俗习惯着手,目的是为了在观影的过程中,真正与古人进行穿越时空的对话,从而继承其精神和意志,彰显华夏五千年之风尚。以史为鉴,可以知当今之得失;以圣人言做事,方知古人用心之良苦。
二、内在精神与墨行天下
精神内涵和情节叙事始终是萦绕在电影创作方面的两个重要问题,类似于一个人的内在(内容)与外在(形式)。对于内容和形式的关系问题,孔子提出的“美善统一”以及“文质之辨”学说均与此相关。关于“美善统一”的说法,其来源于“子谓《韶》:‘尽美矣,又尽善也。’谓《武》:‘尽美矣,未尽善也’”(《论语·八佾》),孔子认为“美”对应的是形式,“善”对应的是内容,只有两者统一起来,才能够让艺术作品更为精致。“文质之辨”则来源于“子曰:‘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这里一般讲的是人的修养问题,“质”指的是人内在的道德品质,“文”就是文饰,也就是一个人的外在表现。如果“质胜文”,这个人就会显得粗野;如果“文胜质”,这个人就显得虚浮,两者统一起来才会相得益彰,这也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墨行天下与内容为王就分别寄寓了内容和形式的关系哲学。
看过一部电影后,如果发现留在脑海里的只有情节的打打闹闹,内心感悟就会无所得;如果一部电影只是一味地说教,则会使观众产生枯燥无聊之感。只有把故事情节和思想内涵进行有机结合,作品才会竞放异彩。徐克武侠电影正是通过“墨行天下”与“内容为王”来展现其内在与外在。“墨行天下”讲求的是以墨家的思想(精神)行遍天下,意思是说墨家思想(精神)是超越时代和民族藩篱的普世思想,其言传身教时刻关注着时代政治形式,从平民阶层出发,为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和福祉进行鼓与呼。“内容为王”指的是电影创作应将人物形象的丰富性、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以及时代环境的映射性作为创作的重中之重;人物、情节和环境不仅仅是小说的三要素,更是电影创作所要把握的具体环节。
徐克在越南长大,十六岁时(1966年)才举家来到香港生活,三年后又去美国、德国等地学习,1977年又重回香港发展,因为小时候不在中国长大,徐克的思想相对来说属于自由一派,又因为自幼生活在越南,相信其骨子里带有很多“悲观”和“阴暗面”的东西,而恰恰是这种“悲观”和“阴暗面”,从而造就了徐克“剑走偏锋”的武侠世界。江湖虽多事,豪气心中留,正因为把胸中之豪气寄寓成丰富的精神内涵,从而让崇高之敬仰油然而生。
纵观美国好莱坞电影,之所以能够风靡全球的原因,很大因素上来源于对内在精神的深入挖掘。《变形金刚》《生化危机》与《X战警》等系列电影的诞生,无不是对奉献精神的呈现和颂扬。《变形金刚》表现的是以擎天柱为首的正义派(汽车人)如何舍己为人地保护地球和维持正义,誓与威震天率领的邪恶派(霸天虎)战斗到底;《生化危机》表现的是女主人公爱丽丝如何在与僵尸病毒的散播者斗智斗勇的传奇故事;《X战警》讲述的是一群具有超常体制被称为变种人的人生经历,他们行侠仗义、嫉恶如仇的个性特点在这一系列电影中都有所表现。纵观以上谈及的奉献精神就是与墨家所倡导的“言必信,行必果”“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人生信条相统一的,他们舍己为人,勇于奉献,与恶势力斗争到底,为了地球的平安和全人类的幸福永不止步。
徐克武侠电影所体现的侠客精神与此相应,通过个人言行与人格操守来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不顾个人安危来拯救黎民于水火之中,狄仁杰、令狐冲、周淮安与黄飞鸿等一系列经典的电影形象为观众树立了典型的人生坐标。以古人为鉴,可以正衣冠,墨子在《辞过》[2]篇中所讲述的治国之道,对历代统治者都有其警示作用。一部电影犹如一篇文章,要有摄人心魄的哲理在里面,观后时刻沉浸在哲理思维之中,不仅是对导演作品的肯定,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有益宣传和继承,观徐克武侠电影往往就有此种感觉,对江湖世界和社会人生的思索,贯穿于他的任何一部武侠电影中。
三、外在叙事与内容为王
如果说“墨行天下”重点说的是内在,那么“内容为王”强调的则是情节。一部电影情节是主线,思想是灵魂,情节的表述要与思想紧密结合在一起;试想一部电影情节设置冗杂就会带给观众拖沓繁复之感,一部电影情节过于简单则少了许多神秘感。电影情节的设置还是要与中庸思想结合在一起谈,恰如《登徒子好色赋》中对“东家之子”的描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著粉则太白,施朱则太赤”,所以说,要吸引更多观众的眼睛还需要在情节设置上多下功夫。传统的武侠电影叙事过于简单,要么是“锄奸除恶”,要么是“替父报仇”,亦或者是为了金银财宝等等,这些叙事的重复性讲述,似有“吃老本”之嫌。
徐克武侠电影中的情节叙事,始终遵循着中国观众的审美情愫,多顺序其事,按照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示之。但徐克具有天马行空般的视野和眼光,在《笑傲江湖》系列电影中,他可以让演员上天——东方不败(林青霞饰)在树枝间飞行,还可以让演员入地——东瀛武士的土遁,当然还有草上飞、水上飞等等。《狄仁杰之通天帝国》中对通天浮屠的建造与涉案人员自燃事件的展现、《神都龙王》中对龙王、海怪的情节叙事等等都深深吸引着观众的心。这些情节的变幻莫测有的是对原著的改编和改造,有的则是“徐氏风格”对故事情节的融合和操刀,观众们在观影之际即可以领悟导演高超的叙事技巧和表达能力。徐克武侠电影对外在情节的把握终极目的还是为了吸引更多的观众,让自己的作品能够异彩纷呈,这些都源于对“内容为王”始终如一的坚持。
现代社会中,随着人们工作压力的增大,仿效古代侠客的仗剑江湖是不现实的,侠客形象只可能存在于自我(行为主体)的想象与联想之中,形象虽然逐渐消解,但是永恒不变的则是侠义精神的传承。侠义精神永不过时,其不仅表现在劳苦大众对公平正义的呼唤,还表现在对传统精神信仰的有力支撑,“言必行,行必果”的责任担当彪炳史册。侠义精神的外化主要表现在自我对他者的改造与改变,是正义战胜邪恶的制胜法宝。《龙门飞甲》中的赵怀安敢于在敌强我寡的前提下,继续同西厂厂公雨化田斗争到底就是一个明证,行为主体(正义方)通过自己的言行很好地诠释了侠义精神的内核。
总的来说,电影的内在(精神)和外在(内容)始终是决定电影质量的关键点。我们不能说好莱坞电影重精神,也不能说印度电影重情节,只有让两者结合起来,达到完美的统一,才能够让观众在欣赏故事的同时,得到心灵上的精神启迪。因此,电影创作中强调的情节设置与“内容为王”、悲剧叙事与“期待遇挫”、内外兼修与“狂欢化”执着、歌舞呈现与内容整合等方面时刻与电影的高质量要求息息相关。这不仅需要中国导演们重新审视自身差距,更重要的是在拍摄和制作影片时不要抛弃本民族的审美倾向与喜怒哀乐,自己的(本民族的)才是最真挚的,期待着新生代导演群体能够一步一个脚印地去挖掘开采属于本民族的高质量的审美艺术影片。
四、结语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说的是人们的心中都有恻隐之心,心中有爱的人皆具有侠义精神,侠义精神信奉的是:自由、平等、博爱,其崇尚的基本准则是:义、信、勇。受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熏染,徐克武侠电影时刻体现着深入人心的侠义精神。从中国文化历史发展轨迹来看,不论是先秦时期侠义思想的迸发,还是民国时期侠义精神的传承,侠义精神始终存在于知识分子与人民大众的头脑。侠文化是全人类思想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融汇了几千年来民间意识的精粹,代表了人民大众对自由平等生活的热切向往,是当今社会追求公平正义不可或缺的动力源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只有这样,社会才会是和谐平安的社会,而其前提就是要拥有侠义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