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概论》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

2020-02-28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2期
关键词:概论全班小组讨论

赵 文 江 艳

(九江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江西 九江 332005 )

对分课堂教学法自2014年由复旦大学张学新教授提出以后,迅速得到广泛的传播与应用,成为近年来教学改革研究理论与实践领域十分流行的热点话题。学界高度关注这一新型教学模式,并积极在各学科范围内开展理论研究和应用探索,主要研究了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原理、理念依据和现实价值(张学新、陈瑞丰等)以及应用模式与应用经验(张成林、金兰等)等问题。这些研究成果对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有重要的借鉴价值。学界对思政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成果:集中在思政课教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价值(祝上翔)、模式(陈瑞丰、李建铁、韩秀婷)、融合发展(陈春华、李海凤)等方面。但与当前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发展要求相比,学界对思政课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研究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体现为缺乏针对思政课具体课程如《概论》课教学成熟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专项研究。因此,本研究在借鉴对分课堂教学法在各门学科中应用的成功经验,立足《概论》教学特点与校情学情,进一步探索《概论》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实践路径,以期对完善思政课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有所裨益。

一、《概论》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P-A-D)

张学新教授指出,“对分课堂把教学分为在时间上清晰分离的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 (Assimilation) 和讨论(Discussion),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1]在《概论》教学中,笔者依照这一模式将整个课堂教学设置为环环相扣的三个部分。

(一)教师讲授(Presentation)环节实现教师引导式教学

这一环节的操作要点是“精讲留白”[2]。与传统课堂相比,对分课堂不主张教师面面俱到地讲解书本理论与知识,而是要求教师在充分掌握专业理论的基础之上进行精要式、概括式的讲解。对分课堂教学法这一理念是值得肯定的。尤其是在《概论》教学中,更应注意做到精讲留白。一方面是因为今天的大学生思维活跃、知识面广、理解能力强,他们并不太需要中学阶段的填鸭式和灌输式教育,他们需要的是引导式和启发式的教育。对分教学将一部分课堂时间和学习任务“交还”给学生,教师授课的时间被压缩,因而教师要做到精讲,就要从相对宏观的层次去引导学生学什么、为何学和如何学[2],教师要善于凝练教学要点,把握教学重难点,并通过纲领式、图谱式教学在有限的时间内讲清、讲准、讲透基本的理论知识。另一方面,从《概论》课程本身的内容与特点来看,这门课程并没有太过注重抽象理论思辨训练,也并非着重强调学生对历史知识和社会知识的识记与理解,而是意在引导学生在基本的理论学习和历史认知的基础上,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与信仰,坚定学生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所以教师的任务并不在于纯粹讲授理论知识和传播科学理论,更重要的职责在于通过课堂讲解后充分留足让学生自学与独立思考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与思考。张学新教授认为,“理想的对分讲授要突出意义、价值,对于知识模块,讲清楚输入、输出,突出其功能,与应用、运用直接关联的功能,常常是意义和价值的明确体现。”[2]这就是说,教师讲授重在价值导向和方法引导,促使学生学会自主探究、主动思考,主动从课堂中汲取营养。

(二)内化吸收(Assimilation)环节实现学生主动式学习

内化吸收环节重在强调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对分课堂教学法最大的亮点在于其巧妙地将讲授法和讨论法的优点有机统一起来,实现了强强联合,发挥出了两种教学方法的合力作用,而对分课堂教学法所设置的内化吸收环节则正是联结讲授法和讨论法的关键枢纽。讨论法在传统课堂上并不少见,但是普遍反映其效果不是令人十分满意。笔者在教学中也确实发现有很多学生其实不是很清楚自己到底要讨论什么以及如何开展讨论,其关键原因就在于学生在课堂上还没有来得及消化老师讲授的内容,对将要讨论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理解和思考。因此,要想让课堂讨论有质量,就必须要让学生有一个学习消化的过程。

在内化吸收环节,笔者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主要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一是安排学生学习教材内容。思政课教材是教学之本,内化环节可以让学生学习教材对应的章节篇目,让学生在教师讲授要点的基础上掌握基本理论与知识要点。二是补充适当的学习材料。因教材的抽象性、概括性,学生在理解教材内容方面缺乏直观性和鲜活性,可以通过适当补充学习材料的方式改善这一问题。三是布置适当的作业。因为笔者基本上推行是当堂对分,所以内化环节基本上布置的是微作业,难度一般、题量适中,意在引导学生学习,辅助学生理解与消化学习内容。四是要求学生凝练“亮考帮”。 “亮”就是让学生总结出自己学习过程中感受最深、受益最大、最欣赏的内容,即“亮闪闪”;“考”就是让学生将学懂的内容问题化,再来考考他人,帮助大家一起进步,即“考考你”;“帮”就是让学生将自己还没有学懂弄通的问题表述出来求助他人,即“帮帮我”[2]。

这四个方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时间分布并不是固定的,也并不一定要求所有内容都必须在内化环节出现。如,在教材内容比较简单的情况下,可以不让学生复习教材;在教材内容比较多且容易理解的情况下并不一定要补充学习材料;布置的作业可以是当堂完成也可以课后完成;“亮考帮”的三元素也不一定要追求面面俱到,等等。但是,在内化吸收环节必须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还有什么疑惑,以便为接下来的讨论环节做好充分准备。

(三)课堂讨论(Discussion)环节实现团队协作式学习

课堂讨论是对分课堂的第三个重要环节。在具体教学中,这一环节还可以细分为小组讨论、全班讨论和教师点评三个部分。在整个课堂讨论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在小组小团队和班级大团队中实现充分的互动交流,通过团队协作来完成课堂学习任务。

1.小组讨论。小组讨论是让组内成员都一一分享学习内容、学习所得、学习困惑,主要是以交流“亮考帮”的形式进行。在当堂对分模式中,小组讨论的时间一般是10-15分钟,通常每个小组有3-5名成员,这样每个成员均有3-5分钟的时间来表达自己的“亮考帮”。小组讨论环节教师要及时关注全班,对那些还不会开展讨论的小组进行适当的介入,为学生独学与讨论提供方法和技术上的指导,引导学生分享体会,提出问题,讨论问题和解决问题,并通过团队合作凝练出小组的代表性意见,即小组“亮考帮”。

2.全班讨论。全班讨论环节主要是展示小组讨论成果,并将小组讨论中未能解决的问题在班级范围内提出来,以供全班讨论思考,互答互启。在全班讨论中,教师扮演的是“导演+演员”的角色。一方面教师要组织班级讨论。教师要从各个小组中选择学生来代表小组发言,这种选择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固定的,甚至可以请学生自由发言。另一方面,教师要适当参与班级讨论。当学生在班级讨论环时偏离主题或提出问题而无法获得有效回答时或者错误回答时,教师应及时参与讨论,并简明扼要地回答学生的问题。

3.教师点评。通过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已经被充分调动,多数小组都会提出问题并寻求帮助。教师在课堂收尾阶段首先需要对整合对分教学流程进行点评,尤其要对学生讨论的过程、状态和成果进行点评,以帮助学生在后续的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学习活动。其次,教师还需要对全班讨论中出现的典型的共性问题或疑难问题给予必要的解答,帮助学生释疑解惑,增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

二、《概论》课教学中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

《概论》课教学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需要思政课教师做好课前准备工作、课中组织工作和课后总结工作。

(一)教师要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在《概论》课中运用对分课堂教学法,教师必须充分做好课前的准备工作,主要包括备教材、备学生和备教师三个方面。首先,要“备教材”。要运用好对分课堂教学法,《概论》课教师的基础性工作就是要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从系统、全面、详细式的讲解模式向概要式、框架式、图谱式的教学模式转变。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深厚的理论功底,通过认真备课,研究教材,进而才能深入浅出、提纲挈领地讲授教学内容。其次,还要“备学生”。教师要提前了解学生的特点,向学生介绍清楚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着重阐释清楚对分课堂教学法的基本要求和操作要领,并提前将学生分组,以便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对分实操。最后还要备教师自己。思政课教师要在《概论》课程教学中有效应用对分教学法,需要教师真正认同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理解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理论精髓,在课堂上充满热情与活力,感染和带动学生实施对分教学活动。

(二)教师要做好课中组织工作

对分课堂的核心要义在于将课堂时间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时间为教师主讲,系统地概要地讲解理论知识;一部分时间则由学生扮演主角,进行自主学习、思考、讨论等。需要注意的是,后一部分时间虽然是学生扮演主角,但并不是说教师就失去其主导者地位;相反,教师的主导者地位应当更加凸显出来,教师要发挥其对分课堂教学的管理组织作用。首先,教师要把控课堂教学节奏,根据时间变化及时发布操作信号。如,教师讲授环节结束后,教师要向学生宣布内化吸收环节开始,并在内化吸收环节结束后再在相应的结点发布信号,引导学生进入小组讨论和全班讨论环节。教师的这种节奏把控作用能有效引导学生按时完成相应阶段的学习任务,有利于推动对分教学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要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教师要关注各个环节学生的学习状态,在内化吸收环节督促学生独立学习、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环节要防止个别小组(同学)出现偷懒不参与、不认真敷衍了事、不守课堂纪律等现象,及时予以介入引导,以避免在班级中形成不良的影响。

(三)教师要做好课后总结工作

思政课教师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还需要做好课后总结工作,以不断完善对分课堂的应用模式、操作方式等,提高课堂教学实效。首先,要积极开展课后反思。在每一次对分课堂教学实践之后,教师都要及时回顾整个对分流程,找出每节课应用对分教学法的亮点,也要找出每次应用对分教学法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在下一次对分课堂上及时修正,并通过实践的反复检验来完善对分课堂的实践模式。其次,要及时开展调查研究。要深入学生,从学生的课堂反映和与学生的课后交流中,了解学生对思政课应用对分课堂教学法的真正感受,进而判断对分课堂教学法应用效果,并主动吸收学生提出的宝贵意见以修正对分课堂教学模式。最后,还要积极与同行进行比较互鉴。一方面,要加强与同样在开展对分课堂教学法的教师之间的交流。同样一种教学法,不同教师运用起来在实践模式、实践效果上都可能会呈现出较大的差异。通过交流和比较,可以认真审视自身应用对分教学法方面存在的不足,并可以积极学习其他教师运用对分课堂的成熟宝贵经验。另一方面,也要同应用其他教学方法的教师进行交流比较。思政课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不同教师因其知识背景的差异会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通过加强沟通与交流,可以吸收其他教学方法的优点来进一步完善对分课堂教学法。

猜你喜欢

概论全班小组讨论
原因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概论》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凭什么第一是你的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全班都“疯”了
厘清小组讨论的两种取向
惜字如金
如何帮助开放教育学生有效开展小组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