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论中国情景喜剧的历史嬗变与蝶变
2020-02-28马娇娇
马 娇 娇
(淄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山东 淄博 255100)
20世纪40年代,情景喜剧在美国诞生,经过持续发展、各种文化思潮更迭,风格不断推陈出新,各种题材逐渐趋于成熟,今天的收视率仍基本处于稳定状态,相比美国,中国情景喜剧的发展相对落后五十余年。
一、中国情景喜剧发展阶段
中国情景喜剧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开始萌芽,发展到今天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一)探索发展初级阶段
国内普遍认可国内第一部比较成功的情景喜剧应该是1993年上映、由英达执导、梁左编剧,宋丹丹、文兴宇、杨立新等人主演的《我爱我家》,这部作品以极具中国特色的情节、中国式的幽默语言、中国家庭特有的温情而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开山之作。随后,从1993年—2000年,英达的英氏影视公司继续探索,相继推出了与“家”相关的系列情景喜剧,但内容、题材仍囿于《我爱我家》,忽略了受众的接受能力和心理,缺乏新意,没有收到很好的反响。
(二)推陈出新涅槃阶段
进入21世纪,英氏影视公司继续推出了《闲人马大姐》系列,受到观众普遍认可,这一时期情景喜剧市场开始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不仅推出了如《外来媳妇本地郎》等颇具地方特色的作品,在题材与风格上,也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态势,如:2002年,由尚敬执导、空政电视艺术中心出品、以军营生活为叙事背景的《炊事班的故事》,通过六位年轻炊事兵生活中的日常小事,把军旅生活演绎的淋漓尽致、妙趣横生。尚氏风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把中国情景喜剧推到高潮、至今无法逾越的经典作品该是2006年上映的章回体古装情景喜剧《武林外传》。这部作品于2006年1月2日在中央电视台电视剧频道黄金档首播,接下来很长一段时间,在各地方电视台陆续重播,在香港无线电视台首播,在台湾八大电视台首播,应该说出现这样火爆的气势是编导和演员都始料未及的。
(三)独立创新瓶颈阶段
《武林外传》使中国情景喜剧登峰造极,红极一时,可以说是一次成功的蝶变。之后却鲜有好作品问世,大有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的意味。笔者认为,中国情景喜剧是在美国情景喜剧的基础上发展建立起来的。不可否认,中国的情景喜剧在创作上确实汇入了大量中国元素,但很多的作品缺少创新性,大有对国外情景喜剧换汤不换药式的改编,如2014年上映的《爱情公寓》一直被指摘与美剧《老友记》、《生活大爆炸》的情节相似,一度陷入抄袭风波。
二、《武林外传》的成功之路探析
纵观中国情景喜剧近30年的发展,《武林外传》是真正意义上的中国情景喜剧,堪称中国情景喜剧的经典范例。时至今日,《武林外传》的豆瓣评分仍停留在9.4,豆瓣网友评价其“从包装到内在都是里程碑式的”。 时隔13年,关于《武林外传》的话题仍旧在持续。这里没有巩俐、章子怡这样的大牌明星出演,没有张艺谋、陈凯歌这样的大腕导演的指导,仅有几个来自天南地北的“市井小民”,他们在那小小的“酒馆”里演绎出了这部让千千万万观众如痴如醉的影视,获得了众多的好评。时代在变,人们的审美观念,娱乐心理也在变,《武林外传》却成为我们不能忘却的经典,那它的成功原因究竟在哪儿呢?笔者认为《武林外传》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敢于颠覆经典,突破创新,有效利用网络资源,和网络互利双赢,走传统与现代结合的道路。
(一)颠覆经典,突破创新
1.解构与重建
《武林外传》解构了传统的“精英叙事”,建构的是“平民外传”,以独特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表达了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和奋进精神。《武林外传》是一部披着古装外衣而展现现代人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作品。在这里,所谓的江湖险恶、争强好斗的武林完全被解构和颠覆,七侠镇同福客栈成为武林世界的一个缩影,这里聚集了武林江湖中的佼佼者,盗圣、衡山派掌门人、关中大侠,经常打交道的也是朝廷、丐帮、六扇门等名门正派中的人物。但是,随着剧情的展开,当你深入其中,会发现,这里非但没有江湖的险恶和杀戮,反而是明确了反对暴力和打杀的主题,那些江湖人士的身份也一一被戳穿,江湖传奇“盗圣”白展堂其实是胆小如鼠的客栈伙计,令人望而生畏的“衡山派掌门”莫小贝不过是个天天喊着吃糖葫芦的小丫头,大名鼎鼎的“关中大侠”是个迂腐而又酸气的账房先生,那些武林传说的江湖绝世武功在这里彻底被颠覆,如“降龙十八掌”实际是“降龙十巴掌”,高手之间的对决是“石头剪刀布”。通过这种矛盾、碰撞和冲突,向我们揭示了传说中江湖的本质和真实面目,那些赫赫有名的大侠和所谓盖世武功,往往只不过是一些江湖传言、骗术和把戏,那些所谓的江湖道理不过是些损人利己的说辞。另外,在情节设置上,彻底打破时空限制,如吕秀才嘴里常常会拽几句英语:“To be or not to be,that is the question;While there is life,there is hope. ”再比如:“子曾经曰过,武力是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的。”李大嘴和白展堂的对话:“李大嘴:平谷一点红?我是他粉丝!白展堂:你还腐竹呢,边儿去!”莫小贝是追星族,老白会唱《忘情水》,大家都会唱流行歌曲《两只蝴蝶》,并且当下的社会现象如传销、追星、偷税漏税、非法书商、环境污染等问题在剧中都以幽默调侃的方式一一呈现和映射,将丰富的后现代艺术手法展现得淋漓尽致。
2.渗透流行元素
《武林外传》是古今中外、大江南北各种材料杂烩成的一锅“粥”。其对当时流行歌曲,广告词,综艺节目主持词,现代舞,电影片段及时下热门的话题等的引用也是突出表现之一。对各种流行元素的重组,使其更显喜剧风格和活力,如莫小贝要偷出去溜冰,佟掌柜要查他的包。莫小贝:我要保留我的隐私权;佟湘玉:我要保留我的监护权。还有佟掌柜对李大嘴的那句“如果上天能给我最后一次机会,我会对李大嘴说3个字……少放盐!”第三十七集,小郭拖地,忽然闪到腰,扶腰呼痛……祝无双:“年纪大了,骨质疏松,身体提醒你,缺钙啦(展示)白驼山壮骨粉,北宋欧阳锋独家秘方,专为武林人士研制”。
这些充满当时流行元素的语言,嫁接到情景喜剧中,不仅提升了喜剧化的效果,同时也拉近了与观众的距离,使追求流行时尚的现代青年争先恐后的加入到收视潮流当中。
(二)有效借助网络平台
自网络时代到来,网络与传统媒体之间关系已成为当下人们乐此不疲的话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有人对网络大肆赞扬的同时,传统媒体会被网络挤出历史舞台的观点也浮出了水面。从某个角度来说,这只是一种暂时的现象,并非常态。“互助融合,兼收并济”才应该是二者最终的走向。可以说《武林外传》之所以成为中国情景喜剧的经典之作,至今被人津津乐道,很大部分确实源于对网络的引入。
1.网络语言的引用
只要看过《武林外传》的人都清楚,该剧中充斥着大量的网络语言。这些网络词汇极具时代鲜活气息。本剧的原作者宁财神本身就是一位网络写手,所以在借用网络语言创作时游刃有余,恰到好处。大量网络语言的运用,给人以网络无处不在的感觉,就满足了大量“网虫”的趣味:欣赏影片的同时与网络同在,从而拉近了与他们的距离,似有觅到“知音”之感。
网络语言的最大特点是创新性、谐谑性,也许在此可以引用“无厘头”这个词来形容。 “无厘头”话语开始是专属于网络上的“新人类”和“新新族”这一群体的。这一群体最大的特点是张扬个性,标新立异,他们在语言上追求“语不惊人死不休”,通过对前文本的颠覆、改造、重构来开辟自我发展的空间,同时网络世界为其提供了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最大自由空间,天马行空,互联网方式使其能够把时尚、民间、国外的元素兼收并蓄,实现语言的“国际化”。于是“无厘头”这样一类新型的语言产生了。这种语言给人的最大感受是直观、通俗、风趣、幽默和极富个性化。诸如:“粉丝”“各回各的家,各找各的妈!”“菜鸟”“不蒸馒头争口气”等网络用语在剧中大量出现,极具网络特点。
除了对网络语言的大量借用以外,《武林外传》在形式也大量采取网络模式。用WINDOWS开机音乐作为每集故事的开场音响,电视剧的片头制成电脑桌面的样子,剧中的人物更是以电脑窗口的形式出现。
《武林外传》的大部分观众兼具网民身份,他们熟悉并创造着网络语言,看到该剧时莫不有亲切之感,如物理学上的“力的影响是相互”作用一样,网络语言在影响剧本台词的同时,剧本台词也极大地丰富了网络语言。自《武林外传》开播以来,很多经典搞笑的台词在各大网站和BBS上传诵,“腐竹”们不时更新,完善经典语录,整理搞笑情节,还自发的形成了“武林侠客”这一特殊群体。大量的剧本台词,如女主角佟湘玉的口头禅“额滴神啊”、邢捕头“我看好你哟”已经成为网上的“时髦用语”了。因此,《武林外传》这部情景喜剧充满网络时代的思维和网络元素,极大满足了观众们收看时的快感。
2.充分利用网络的互动交流功能
《武林外传》开播以来,全国各地无数网友倾情力捧,大量的剧本台词高挂各大BBS榜首。“从众心理”和溢美之辞使得大家纷纷争相效仿。网络扩大了影响力,观众与编导间由昔日的“单向性”转入到了“互动的双向性”。网络为大家提供了这样一个交流平台和空间,自发形成了所谓《武林外传》的粉丝流派,如佟湘玉的粉丝称为“香米派”, 郭芙蓉的粉丝称为“锅巴派”, 白展堂的粉丝称为“汤面派” ,莫小贝的粉丝称为贝壳派”, 李大嘴的粉丝称为“围嘴派”,这些“派别”拉近了观众与演员的身份,固化了他们之间的关系,为了提高“偶像”支持度,他们会不辞辛劳的交流和宣传,这也促进了收视率的飙升。
3.剧情与网络的自由性和平等性不谋而合
《武林外传》虽名为古装剧,但与所谓的“华语大片”又迥然相异。它始终以一个平民的视角,对江湖文化进行调侃解构,颠覆和谐谑,将玄之又玄,充满恩怨厮杀的江湖“幻化”成一场琐屑世俗市民的喜剧。让观众笑之余感受到“人的自我价值需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和人与人之间的关心和和谐”。它绝不仅仅像有些人说的那样是一部“什么也没有”的“垃圾”。人们在这里找到的是社会遗失的东西,在这里找到的是心理的慰安。情景喜剧和网络可谓在这一功能上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三)《武林外传》的审美得失
《武林外传》对于网络符号和流行元素的引入,应该说有得有失,对广告,流行歌曲等的引入到最后甚至有些过度了。在某些内容上明显表现出媚俗、做广告之嫌;在剧情上也存在过于牵强之态。这种“无厘头”式的影视被众多的“精英分子”称为“无教养”的世俗文化。尽管《武林外传》中存在诸多的瑕疵,但这抹煞不了人们对这部情景喜剧片的喜爱和狂热的追求。作为为大众群体服务的“情景喜剧”必须把握住“贴近观众,轻松而不肤浅,娱乐而不恶俗,搞笑而不低俗”的原则,否则,“过犹不及”就非大家所愿了。但不管人们对这种舶来产品的态度如何,它依然坚强自我的向前发展着。“其非连续非逻辑性图像中种种颠覆性规范理念的呈现,悲喜交加而又挣扎享受的普通弱势小人物反抗生活力量的展现,以及平俗平智而又酸甜苦辣的建构”,所有这一切无不在证明,这部作品已经深入人心。情景喜剧并非像有人说的那样只是“昙花一现”, “经典与时尚,继承加创新,亦正亦谐,戏说武林”,《武林外传》成功的秘诀正在于此,这一点对于当下仍彷徨于街头的情景喜剧是应该有所启发。
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社会压力逐渐增长的今天,情景喜剧为在高速、高压中生活的人们找到了情感宣泄的出口,找到了心理的安慰。同时也深刻的影响了当代社会的价值观、文化观和时尚观。中国情景剧经历了几十年大发展,既取得了累累硕果,也遭遇了“成长的烦恼”。 在当下国际化、多元化、复杂化的时代语境中,情景喜剧应充分把握助信息化、全球化、市场化的发展机遇,打造属于自己独特的既有大众文化的娱乐性,又有审美教化功能的高质量作品,期待下一个武林奇迹再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