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理据学视角下网络语言词内理据性之研究
2020-02-28王卓景然韩方颖
◎王卓景然韩方颖
一、语言理据学概述
所谓的语言理据学其实是在认知的语言的基础之上形成的一门学科,语言理据学包括了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狭义的理据学是音译的学说,主要是对词语之间存在论证关系进行考察的学科。广义的语言的理据学,是从语言的实体的产生出发,对语言发展、语言的构词单位和进行系统考察的理论研究,其应用较为广泛,在文章中对语言使用的理论考察应用是最为广泛的。
语言理据的重点是对词语的解释,这种对词语的解释和说明的结果可被我们称之为理据意义。理据意义是在整个理据学中占有着相当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基于理据意义可以进行语言的符号判断。更多的时候,理据意义被认定为语言理据学的核心,没有理据意义的语言往往就是一种空谈。在语言理据学的研究中,求证语言的理据意义是理据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理性的对语言进行分析,除了发生于学术与理论研究领域,其也是促进语言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源动力。
在网络语言的理据学研究中,研究的内容不但包括了语言阐释的客观事实,还涵盖了理据性及理据意义之间的诸多联系。语言理据学影响着网络语言的研究,网络的语言的多样化,需要使用多种方法进行深入的研究。此外,网络的语言的传播的速度也是十分快,网络的语言的理据学使用的也是较为频繁,理据学能将网络的语言的相近的形式进行良好地统一。
二、网络语言理据性的类型
理据性通俗地讲就是道理之所在,张永言认为语言的理据就是“用作命名根据的事物的特征在词里的表现”。在当下,关于单纯词、合成词的理据性的分析,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索绪尔认为合成符号是具备可论证属性的,但是构成其的每个符号却是难以论证。但却有其他的学者认为,理据的研究作为语言发生与发展的动力,其不管是合成的还是单纯的符号都必须是能够进行论证的。其中单纯的符号,其虽然没有语素的“组合”,也缺乏典型的内部形式特征,但是因为其自身的音义结合了语源学方面的某些特征,形成了一种音义间、非自然的、人文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是可以论证的,因此也是具备理据性和理据意义的。
根据网络词语其构成方式、产生因素等,研究将网络用语的理据分为词内理据性、词外理据两大类,以下将专门讨论词内理据性。
词内理据性也就是语文理据,通常情况下词的理据分为:拟声理据、形态理据以及语义理据三种。由于网络词语中的拟声词很少,因此以下的探究中主要对形态理据、语义理据的影响进行分析与探究。
三、对形态理据的分析
某些词语的词义往往是通过对词的形态分析而取得的,这种情况下形成的理据也就是形态理据。词语的形态分析往往是从词的内部形式的分析开始的,内部形式主要涵盖了语的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等,一般情况下,凡是有了语法结构、语义结构的语言符号才会具备一些内部形式。网络语言的产生主要包括传统的构词法构成的新词语,旧词衍生与吸收的外来语,以及创造新词语等形式,其中在传统构词法领域里复合法、缩略法和派生法三种构词形式的应用频率较高。
1.复合法。
网络语言中的复合词所占的比例较大,其产生的理据条件来主要是来源于对原有事物的创新性的认知及原有简单概念基础上一些内容的抽象提炼。如:generation gap(代沟)就是其中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
网络语言其表达要做到简单化,其表现方式也崇尚自由化,多数情况下是不受句法限制的,在网络交流中在找不到准确的词来表达时,便把词组中的单词或是一些的几个单词用连字符连接起来,构成新的词(复合词),这是网络语言中复合词的主要来源形式。因此,网络语言演化出“netizen”作为英语单词“网民”(net citizen)的新应用。
2.缩略法。
在网络交流中,实际的互动节奏很快,在这种情况下缩略法构成的网络用语越来越多,主要是因为缩略法构成的新词简练易写,能够实现更为迅速的传播速。例如PK(player killing)对决等,就是典型的缩略性的网络用语。这些缩略词的网络用语,其在原有的全称时是具有十分明确的理据性的,但缩略后却一般很难发现其理据性,不过由于缩略词使用频率的增加,其意义的理解其实也并不难了。
3.派生法。
对于英语语言而言,其属于表音文字中的音素组合,其形式主要是字母-音素,因此其具备了形态发生能力,带有着十分明显的形态功能标志、词性标志,同时语法结构也十分显性。由派生法构成的网络语言往往具备十分明显的内部形式,其意义、形式的关系的理据性同样十分的明显。
四、对语义理据的分析
词语的语义理据在多数情况下是可以通过词语的基本语义的引申、比喻进行描述和阐释的,也有人认为语义理据本身就是一种心理联想。很多时候网络用语的产生也是因为某个语境刺激中旧词被赋予了新意义,在这样的一过程中,网络语言及相关词语也完全可以进行理据分析的。语义理据的分析不仅涵盖了单纯词还包括了合成词,在语义理据分析中这些都是可以论证和分析的。
如Mr.Clean由清洁剂的本意,被网络用语引申为“廉洁的人”,由此可以看出,网络用语对一些旧词获得新义的理据引申中是通过隐喻、借代等方法与形式实现的,这样的应用使得人们对这些词的意义产生了心理联想,进而引申出了词的比喻义,基于此新义也就随之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