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酸氨溴索给药方式对小儿肺炎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
2020-02-28张永兵卢冬梅
张永兵,卢冬梅
(陕西省凤翔县医院,陕西 宝鸡 721400)
临床儿科中小儿肺炎是出现频率较高的呼吸道疾病,其中冬季和春季是发病高峰期,发病后患儿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气喘[1]。若不及时采取有效治疗措施,病情拖延后不仅影响治疗的效果,提高复发率,还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出现,甚至导致死亡,给患儿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极大影响。由于患儿年龄较小,生理结构不同于常人,不同给药方式的治疗效果存在较大差异[2]。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 在 我 院 接受治疗的108 例小儿肺炎患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随机表法分为三个组别,其中A 组(36 例)包 括 男24 例,女12 例,平 均年龄(2.4±0.3)岁;B组(36例)包括男25例,女11例,平均年龄(2.6±0.3)岁;C组(36例)包括男26例,女10例,平均年龄为(2.4±0.6)岁。三组患儿在年龄、症状等基础资料上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三组患儿治疗前均给予抗感染、降温、吸氧、水电解质调节等基础治疗,A组采用雾化吸入盐酸氨溴索,使用雾化器将药物雾化后指导患儿吸入,每天2次,每次吸入10分钟左右。B组采用口服盐酸氨溴索(国药准字:H20031314;生产厂家:上海勃林格殷格翰药业有限公司;规格:100 mL:0.6 g) ,每天早晚2次,每次1.5 mL。
1.3 观察指标
调查3组患儿退热、肺部啰音以及咳嗽等症状消失时间。统计3组患儿在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不良症状发生情况,得出总发生率。调查3组患儿治疗效果,得出治疗总有效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不良症状发生率上A组为11.1%,B组为8.3%,C组为11.1%,三组差异较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退热、肺部啰音以及咳嗽分别为(2.04±0.62)、(1.84±0.73)、(3.03±1.15),
B 组为(4.99±0.82)、(2.54±0.42)、(6.99±1.65),C 组为(3.08±0.74)、(2.09±0.55)、(5.06±1.36),三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7.2%,B组为80.6%,C组为66.7%,三组差异较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由于儿童年龄较小,当体内支原体、细菌和病毒感染后极易引发小儿肺炎的出现,主要表现为气喘、呼吸困难、发热等。发病后患儿肺组织受到浸润,炎性分泌物大量释放,造成气管的阻塞引发呼吸功能障碍[3]。
同时患儿粘膜较为脆弱血管丰富,纤毛运能力够力不足导致对细菌、微生物无法有效清洁,炎症逐渐扩散后致使病情加重,出现呼吸衰竭等危害生命安全的症状[4]。
综上所述,盐酸氨溴索能够有效治疗小儿肺炎,而雾化吸入给药方式可减少不良症状的发生,加快症状的消失,促进疾病的康复,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患儿更容易接受该方式,值得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