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主题意义探究的英语阅读教学策略
2020-02-28陆冬娟
○陆冬娟
新课标倡导英语课堂教学要以主题意义统揽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并指向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目标。该理念对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也具有同样的意义和价值。聚焦主题意义的阅读教学不仅使学生理解语篇更准确,而且使他们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有所收获。因此,在阅读教学时,教师要以主题意义为引领,以语篇为依托,将语言学习与意义探究融为一体,彰显学习过程的综合性、实践性和关联性,多维度培养学生对文本的探究能力,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文本。本文以Hobbies中Story Time 板块的语篇教学为例,具体剖析阅读教学中的常见问题,并探究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
【案例】读前环节,教师带领学生欣赏了关于兴趣爱好的英文歌曲,导入本课话题;读中环节,教师设计了“What are Mike’s hobbies?”“What are Liu Tao’s hobbies?”“What are Yang Ling’s hobbies?”和“What are Su Hai’s and Su Yang’s hobbies?”等四个问题,让学生通过听录音判断、阅读填表、小组问答等活动获取文本信息,相机教授相关词汇并重点操练了本课的核心句型;读后环节,教师引导学生先根据板书复述语篇内容,接着在组内交流分享各自的兴趣爱好,最后欣赏西方国家孩子们兴趣爱好的视频。
【分析】从表面上看,教师能够自始至终围绕兴趣爱好这一主题开展教学活动。仔细分析不难发现,教师在教学前未能深入地解读文本内容和主题意义,教学时也只是基于语篇的基本内容,通过判断、填表、问答等活动,帮助学生获取事实性信息、学习语言知识和训练语言技能。这样的教学设计未能将语言知识的学习与对语篇主题意义的探究融为一体,致使学生对语篇的主题感受不深,对语篇的意义理解不透。
【策略】重视文本解读,挖掘语篇文本的主题意义
对文本进行深入而多元的解读是英语阅读教学的起点。新课标建议教师从What(语篇的主题内容)、Why(语篇的深层含义)、How(语篇的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三个维度展开,在文本解读过程中深入理解语篇的主题意义,挖掘语篇所承载的主题价值。
语篇Hobbies的话题是兴趣爱好,该主题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相关,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在设计本课教学时,教师可以基于语篇主题和内容对该语篇进行如下解读:在主题和内容方面,语篇围绕主题呈现了五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因此,学生要基于主题语境了解语篇中人物兴趣爱好的相关信息;在深层含义方面,文中人物的若干爱好之间以及文本的板块之间都有一定的内在逻辑,因此,学生要理解这些信息之间的内在逻辑,也要体会、感悟兴趣爱好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在文本特征、内容结构和语言特点方面,学生要掌握描述自身爱好的语言,联系自身生活实际并结合本课语言交流表达自己的兴趣爱好。
在教学时,教师可以紧扣兴趣爱好这一主题展开意义探究活动。在读前导入环节,通过猜测谈论教师信息和聆听语篇录音等活动引出本课主题,为探究主题意义做好铺垫。在读中理解环节,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自主梳理语篇中关于兴趣爱好的信息,继而在语篇情境中学习相关语言知识。在读后巩固拓展环节,先创设推荐文中人物参加学校俱乐部的情境,让学生借助思维导图复述并分析1 至2 个人物的兴趣爱好;接着,学生自主完成有关兴趣爱好的思维导图,并在组内进行交流;最后,通过呈现图文的方式,从兴趣爱好的种类、作用、培养途径等多个角度引发学生对主题意义的思考,加深他们对语篇主题的认识,完成对文本主题意义的深入探究。
【案例】在读中环节,教师将主要学习任务确定为了解文本中五个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学习相关语言知识。依次通过听录音判断、阅读填表、阅读选择、小组问答等形式,引导学生进行逐段阅读并获取人物的相关信息,同时教授play the piano/read stories/watch films等新词。
【分析】本环节,授课教师通过四种不同的活动形式,带领学生逐段了解人物的兴趣爱好。然而,这些活动仅仅停留于对文本表层信息的获取,未能帮助学生厘清语篇各部分内容与主题之间的关系、语篇段落之间的关系以及段落中信息之间的关系。此外,这些活动之间也缺乏关联性和递进性。
【策略】基于主题中轴,设计层级递进的阅读活动
围绕主题意义培养语篇结构意识的阅读活动,遵循英语学习活动观从学习理解到应用实践,再到迁移创新的逐层深入的设计理念,有助于实现基于语篇、深入语篇、超越语篇的意义建构。因此,教师应以主题为中轴,围绕主题开展层级递进的阅读教学活动。
在基于语篇的学习理解环节,教师可以聚焦语篇中的关于兴趣爱好的特有语言表达,引导学生借助思维导图理解和梳理它们在语境中所传递的意义。
古代陶瓷绘画中有很多经典之作,例如清代宫廷画师郎世宁的代表作《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雍正圆明园十二行乐图》表现的是清帝雍正与其众多子女在圆明园游戏的场景。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排序,每个月主题内容依次是正月观灯、二月踏青、三月赏桃、四月流觞、五月竞舟、六月纳凉、七月乞巧、八月赏月、九月赏菊、十月画像、十一月参禅、腊月赏雪。场面宏大壮观,建筑气势恢宏,意境深远,人物刻画精细并与建筑浑然一体,整体风格细腻、精致,观者能从这组画面中真切地感受圆明园在未被破坏之前的风光。不论是雪后的楼宇、庭院,还是绿水青山掩映下的楼阁亭台,在艺术家的笔下,“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中国传统建筑比真实更美。
在深入语篇的应用实践环节,教师可从语篇的整体结构入手,为学生提供几道判断正误题,一方面需要学生把握意义表达的内在逻辑,另一方面引导学生提炼和概括语篇的主题意义。相关判断题如下:
1.Mike can’t play football well.
2.Liu Tao can help Mike with football.
3.The five children like sports.
4. Yang Ling can learn a lot from her story⁃books.
第1 题属于理解性题型,需要学生深入分析语篇段落中信息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学生通过分析“I can play basketball well,but I am not good at football.”一句中play...well 和be good at 之间的意义关联得出答案。第2、3、4 题属于启发性题型,需要学生梳理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关系,把握意义表达的内在逻辑,进而提炼和概括文本的主题意义。以第2 题为例,学生先对Mike 不擅长足球和Liu Tao 擅长踢球这两个事实性信息进行分析、比较和推理后得到答案。接着,教师呈现I can play basketball一课中Mike擅长打篮球并且鼓励Liu Tao 尝试学习打篮球的插图,让学生尝试用本课所学新知综合描述图片信息。最后,教师引导学生基于Mike 和Liu Tao 拥有相同的爱好自由表达自己的看法,进而升华主题意义,启发学生深刻感受运动促健康和阅读启智慧的意义和内涵。
在超越语篇的迁移创新环节,学生首先用自己的语言介绍文中人物的兴趣爱好并推荐他们参加合适的俱乐部。而后,学生结合本课所学语言畅谈自己的兴趣爱好,交流了自己兴趣爱好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并且表达了拥有兴趣爱好对自己成长的促进作用。他们将文本主题意义与自己的生活实际相关联,形成感悟和共鸣,进而促进对主题正确且较为全面的理解。
【分析】授课教师设计的问题由2 个一般疑问句和7 个特殊疑问句组成,看似环环相扣的提问,实际上是教师不断引导学生的回答逐渐接近教师预设的答案。同时,这种高频率、低水平的提问直指信息的简单提取,迫使学生进行机械地、模式化地思考,不利于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策略】优化问题设计,实现主题意义的深度探究
在细读语篇的过程中,教师需要以主题为线索,设计一些指向主题意义探究的深层次的开放性问题。本节课,教师可基于人物的兴趣爱好设计如下开放性问题,并提供必要的支架,循序渐进地将学生的思维引向纵深。
1.Why can Liu Tao help Mike with football?
2.Why do the children like sports?
3.Why do we need to read a lot of books?
...
从上述开放性问题设计不难发现,教师围绕主题优化问题设计,形成层层递进的问题链,引导学生从文字信息的提取上升为信息的理解和处理,促使学生在讨论、分析、判断、评价等活动中,实现了基于内容深度学习、发展思维品质的目的。
在实施阅读教学时,教师要在深入解读文本的基础上,以主题意义探究为引领,以语篇文本为载体,通过一系列围绕主题意义的具有关联性和递进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获取语篇信息,理解表达主题意义的各部分信息之间的联系,探究文本背后的隐含信息和深层意义,准确把握文本的主题内涵、价值和意义,进而促进学生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