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穴贴压对剖宫产产妇术后发生恶心、呕吐及镇痛效果的影响
2020-02-28
剖宫产术后产妇会因腹部切口及宫缩而疼痛,最大限度地减轻产妇术后疼痛是剖宫产术后护理工作的重点问题,传统子宫镇痛的方式为自控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但由于宫缩痛是因子宫强烈收缩产生的内脏痛,机制复杂,通过上述方法很难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PCIA存在着严重的胃肠道反应,产妇易出现恶心、呕吐等并发症,严重影响到产妇术后恢复[1-2]。有研究证实,耳穴刺激有助于减轻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并辅助镇痛[1,3]。耳穴贴压是一项中医治疗手段,具有简单、方便、安全等特点,但是否对剖宫产术后抗恶心、呕吐有作用的临床机制尚不清楚。本次研究拟选择我院产科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观察耳穴贴对术后产妇恶心、呕吐的影响,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8年1月—2019年1月我院产科择期剖宫产手术的产妇60例作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初产妇,孕周为37~42周,年龄18~34岁;②实施剖宫产术;③经医院伦理学会批准,产妇知情同意。排除标准:①阴道分娩失败再接受剖宫产者;②有内分泌疾病及其他严重产科并发症者;③术前24 h有恶心、呕吐者;④术中大出血或严重并发症者;⑤心肝肾功能异常或精神病史者,不能配合完成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选产妇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30例。共入选60例产妇,两组产妇的年龄、体重、手术病种、平均手术时间及受教育程度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基线情况比较
1.2 干预方法
所有产妇采用PCIA方式镇痛,术后0.5 h内开启PCIA泵,泵中药品为100 μg舒芬太尼、10 mg托烷司琼、生理盐水共100 mL,泵入速度维持在2 mL/h,产妇出现明显疼痛时可按压1次,单次输入0.5 mL,常规使用至术后48 h拔除。试验组产妇接受耳穴磁珠贴压治疗,取耳穴神门、皮质下、交感3穴,采用75%乙醇棉棒消毒穴位处皮肤,以消毒牙签在相应的穴位附近按压寻找敏感点,并做好相应的标记,将医用胶布剪成0.5 cm×0.5 cm,将耳穴磁珠粘贴在标记处。嘱产妇家属于术前、术后1 h、6 h、12 h、18 h、24 h通过拇指和食指指腹于耳郭的正背面,双耳同时按压,动作需轻柔,手法由轻到重,以耳穴处产生酸麻、热感和轻度痛感为准,不再加力,单次按压时间为5 min。对照组产妇仅粘贴相同大小的医用胶布,其他操作同试验组。
1.3 观察指标
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产妇术后1 h、6 h、12 h、24 h、48 h疼痛情况,选择10 cm长游动标尺,标尺“0”表示无痛,“10”表示剧痛,移动游动标尺于产妇疼痛的位置记下数字,数字越大产妇越疼痛。记录术后48 h内两组产妇恶心、呕吐的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每例产妇只统计1次),分级标准为无恶心、呕吐为Ⅰ级,轻微恶心、无呕吐为Ⅱ级,恶心、呕吐,无内容物吐出为Ⅲ级,有内容物吐出为Ⅳ级,需要药物控制。恶心、呕吐发生率=(Ⅱ级例数+ Ⅲ级例数+ Ⅳ级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术后疼痛VAS评分比较(见表2)
组别例数1 h6 h12 h24 h48 h试验组303.1±0.61.8±0.31.6±0.41.5±0.31.4±0.2对照组303.3±0.72.6±0.42.2±0.42.0±0.31.8±0.3t值-1.188-8.764-5.810-6.455-6.076P 0.240 0.000 0.000 0.000 0.000
2.2 两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产妇术后48 h内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
注:两组产妇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χ2=5.455,P=0.020。
3 讨论
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造成产妇产后睡眠不足、难以哺乳、情绪低落等,研究证实,剖宫产术后急性疼痛与产后抑郁关系密切[4]。因此,临床加强对产妇术后的疼痛管理能降低其疼痛,并对产妇心理及生理产生影响,有助于帮助其生理机能的恢复。PCIA被证实能有效缓解剖宫产术后产妇疼痛,并对新生儿影响较小[1,5-6],不过值得注意的是,经PCIA镇痛后,产妇会出现严重的胃肠道反应,并且可能镇痛不全,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使用。临床上关于减少妇科手术病人恶心、呕吐等的报道较多,周愚等[7]使用电子止吐仪经皮电刺激内关穴有效减少了妇科腹腔镜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李煜等[8]使用韩氏仪复合恩丹西酮亦有效减轻了病人术后恶心、呕吐等的发生。
中医典籍指出“十二经脉上结于耳”“耳者宗脉之所聚也”,认为耳与经络关系密切,同时剖宫产手术疼痛属创伤疼痛,中医认为经脉之血外溢留于肌肤之间导致气滞血瘀、脉道不同[9-10]。耳穴神门位于耳三角窝的顶点,中医认为按压此穴位可宣畅经络,疏通气血,通则不痛[11-12]。胃穴位处在耳轮脚消失处,现代医学发现,迷走神经是耳穴发挥作用的重要介质,是支配胃的优势神经[13],陶涛等[14]研究结果显示,胃迷走神经兴奋时能刺激胃动素分泌,交感穴位处在耳轮与耳轮下脚的末端交界处。现代医学研究结果显示,耳郭的血管壁内有丰富的交感神经、副交感神经,耳穴贴压镇痛可能与此神经调节有关[15]。基于以上考虑,本研究取此三处穴位对产妇进行耳穴贴压治疗,结果显示,辅以耳穴贴压的PCIA镇痛方法能更好地减轻剖宫产产妇术后的疼痛,除术后初期外,其他术后各时间点产妇的VAS得分均低于同期单独使用PCIA镇痛的效果,之前有关耳穴贴缓解内脏痛的报道较多,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16-17]。朱晓辉[18]在研究耳穴与内脏的功能联系时指出,耳穴内脏代表区正是在耳甲区的舌咽与迷走神经感觉纤维分布的区域。因此认为耳穴贴压重点缓解的是剖宫产术后的缩宫痛,这有待进一步的试验证明,当然术后初期两种方法在缓解疼痛时效果一样,主要考虑到耳穴贴压时间、次数不够,未发挥出效果。耳穴磁珠中医传统疗法可调理肠胃,减轻产妇术后经麻醉镇痛产生的胃肠道不适[19-21],本研究结果进一步验证了上述结论,术后经耳穴磁珠贴压有效减少了剖宫产产妇术后48 h内因PCIA镇痛引起的恶心、呕吐。当然本研究还需更多的理论知识和循证证据支撑,其具体机制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