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Web of Science数据库有关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的文献计量学分析
2020-02-28
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重型精神病[1],以感知觉、思维、情感和行为等多方面的障碍以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由于社会对这类疾病人群的偏见、歧视和隔离,以及精神分裂症病人自身对于疾病的负面认知和羞耻体验,病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病耻感。有研究表明,病耻感在病人患病期间持续存在,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的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疾病康复、社会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方面产生较大负面影响[2]。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的研究方法,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和总结,探讨目前该领域的研究概况和研究热点,为今后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的研究提供一定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来源
本研究使用的数据全部来源于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的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的文献,ISI是目前国际上最具学术权威性的引文信息源。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为数据检索平台,设定检索式为“TS=schizophrenia AND TS=(stigma OR shame)”,时间跨度为1999年1月1日—2019年4月30日,不限制语言和文献类型。文献纳入标准:与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相关的文献。排除标准:重复以及与主题不相关的文献。最终获取2 604篇文献。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瑞典于默奥大学社会学系教授Olle研发的BibExcel软件为主要研究工具,BibExcel软件已在科学计量学领域得到广泛使用[3]。同时使用Pajek软件对数据进行可视化分析。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纳入文献的时间分布、期刊分布、国家分布、机构分布、高频作者、高频关键词进行分析,并且以可视化图谱的形式呈现作者合作网络、机构合作网络,对高频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以呈现研究热点。
2 结果
2.1 时间分布
统计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年发文量,将相关数据导入Excel中生成折线图,结果显示,发文量整体呈现稳步增长趋势,2008年以前发文量增
长较为缓慢,年发文量低于100篇,2009年后年发文量增长较快,到目前为止2018年的发文量最高,为300篇。截至检索日期,2019年已发表89篇,1999年—2019年总发文量为2 604篇,精神分裂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详见图1。
图1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时间分布
2.2 国家分布
从国家分布来看,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领域的相关文献分布在89个国家或地区,美国在此领域研究最为活跃,发文量明显超出其他国家,占总数的29.95%,其次是英国、德国等国家。我国发文量为180篇,其中香港发文量为98篇,占3.76%;内地82篇,占3.15%。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居前10位的国家详见表1。
表1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国家分布(n=2 604)
排名 国家发文量(篇)百分比(%)1美国78029.952英国41916.093德国2067.914澳大利亚1897.265中国1806.916加拿大1746.687意大利1174.498瑞士1003.849奥地利913.4910以色列762.92
2.3 期刊分布
期刊发文量最高的3种期刊是PsychiatryResearch,SocialPsychiatryandPsychiatricEpidemiology以及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Psychiatry,发文量分别为142篇、107篇、94篇。从影响因子来看,影响力最高的期刊为SchizophreniaBulletin,在该领域发文量为54篇,其次为EuropeanPsychiatry,发文量为40篇,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分布详见表2。
表2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期刊分布(n=2 604)
排名 期刊名称2017年影响因子发文量(篇)百分比(%)1Psychiatry Research2.223142 5.452Social Psychiatry and Psychiatric Epidemiology2.918107 4.103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ocial Psychiatry1.613943.614Schizophrenia Research3.958772.955Psychiatric Services2.205712.726Schizophrenia Bulletin6.944542.077BMC Psychiatry2.419521.998Community Mental Health Journal1.159501.929Journal of Nervous and Mental Disease1.940411.5710European Psychiatry4.129401.53
2.4 作者分布及作者合作网络关系
对作者的发文量和文章引用次数进行统计,可以发现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学者。伦敦国王学院Thornicroft Graham、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的Corrigan Patrick W以及以色列海法大学的Roe David发文量占据前3位,发文量分别为46篇、34篇、32篇,且这3位高产作者的文章被引用次数也相对较高,文章被引用次数均在1 000次以上。被引起排名前10的作者主要分布在美国、以色列等国家,详见表3。利用BibExcel生成发文量排名前50位的作者相关数据,并导入Pajek可视化软件进行分析,得到作者间的合作网络关系图,详见图2。图谱中每个节点代表1位作者,节点越大代表作者发文量越多,连线代表作者之间有合作关系,连线越粗代表作者之间合作次数越多,关系越密切,根据连线网络可看出作者合作形成的重要科研团队。从图谱所示,团队成员数量在4名及以上的团队有6个,其中较大的团队的有3个,以Thornicroft Graham为核心的团队规模最大,共包含17名学者。以Angermeyer Matthias C为核心的团队和以Roe David为核心的团队均包含7名学者。
2.5 机构分布及机构合作网络关系
分析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领域的发文机构,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除了奥地利公共心理健康中心外,其他均为大学机构。伦敦国王学院发文量遥遥领先,为152篇,其次发文量较高的有哥伦比亚大学、墨尔本大学、伊利诺伊理工大学等,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重要机构分布见表4。选取发文量排名前60的发文机构为网络节点,绘制机构网络图谱,每个节点代表一个机构,节点越大,表示机构发文量越多,连线代表机构间有合作关系,连线粗细代表机构间合作的密切程度,详见图3。由图谱可看出机构之间形成6个主要的机构合作网,且合作网之间并不独立,交叉合作较多。规模较大的有以伦敦国王学院为中心的合作网、以莱比锡大学为中心的合作网及以海法大学为中心的合作网等。
表3 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被引频次排名前10位的作者分布
图2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重要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图
表4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发文量排名前10位的机构分布(n=2 604)
排名 发文机构发文量(篇)百分比(%)1伦敦国王学院152 5.842哥伦比亚大学803.073墨尔本大学672.574 伊利诺伊理工大学642.465莱比锡大学552.116海法大学461.777奥地利公共心理健康中心441.698耶鲁大学401.549香港大学391.5010印第安纳大学391.50
图3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重要机构合作网络关系图
2.6 高频关键词及研究热点
关键词出现频次反映了研究者对某一内容的关注程度,高频关键词体现了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对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进行统计,排名前20位的高频关键词见表5。利用BibExcel生成排名前60位的高频关键词相关数据,并导入Pajek可视化软件,采用社区聚类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分析,解析该领域研究热点,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图见图4。节点大小代表关键词出现频次,节点之间的连线代表关键词在文献中共同出现,连线越粗代表共现程度越高,不同颜色区域代表关键词聚类结果,即研究热点。如图所示6个聚类结果为:①病人自身感知的病耻感体验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内在的病耻感、生活质量、自尊、抑郁等;②社会歧视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社会歧视、态度、社交距离、污名化(耻辱)等;③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精神卫生知识、教育、文化等;④病人治疗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心理治疗、精神卫生服务等;⑤家庭照顾者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照顾者、家庭、应对、负担等;⑥疾病康复相关研究,主要关键词有早期干预、康复、就业等。
表5 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高频关键词情况
图4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研究文献的关键词共现网络关系图
3 讨论
3.1 时间分布
从时间分布来看,1999年—2019年总发文量为2 604篇,精神分裂症病人的病耻感研究在这20年间发展较为平稳,2015年—2016年发文量上升较快,说明这两年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研究较多,2016年—2018年发文量走势平缓,提示目前该领域需要引起更多相关研究者的关注,加强研究投入力度,寻求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3.2 国家/地区及期刊分布
从研究的国家和地区分布来看,美国、英国、德国等发达国家对该领域研究较多,这些国家对精神疾病病耻感相关领域的研究开展较早,美国以接近30%的发文量占据首位,可见该国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研究较为深入。我国虽有一定发文量,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在精神疾病负担较重的现状下,我国应学习国外研究的先进成果,并结合我国实际国情,在该领域继续探索前行。从文献期刊分布来看,PsychiatryResearch,SocialPsychiatryandPsychiatricEpidemiology以及InternationalJournalofSocialPsychiatry的发文量占据前3位,提示这3本期刊对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研究关注度较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国内研究人员可以对这几本期刊的相关文献进行参考,掌握国际研究动态,从而更好地针对国内情况开展研究。
3.3 作者和机构分布分析
从文献作者来看,伦敦国王学院Thornicroft Graham、美国伊利诺斯理工大学的Corrigan Patrick W以及以色列海法大学的Roe David的发文量和被引用频次均较高,说明这几位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具有领先水平。由作者合作网络关系可见,由该领域的高产作者为主导,作者之间合作往来密切,已形成几个重要合作团队,说明团队协作对于研究不断深入和发展的重要作用。从发文机构来看,该领域的研究以大学为主,可见高校的研究者为科研主力,对该领域贡献度较高。从机构合作网络关系也可看出,不同机构之间合作往来频繁,已形成联系紧密的合作网络关系。在机构网络中占据核心地位的机构包括英国伦敦国王学院、德国莱比锡大学、以色列海法大学等,说明这些机构在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研究领域的权威性和主导性。
3.4 研究热点分析
从高频关键词及聚类分析结果可以看出,在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研究领域,病人自身感知的病耻感体验和社会歧视为主要研究热点,其次是针对社会公众的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研究和改善病人精神卫生服务相关研究,此外还有部分针对照顾者的相关研究以及与疾病康复相关的研究。社会学家Goffman[4]在1963年首先提出“病耻感”一词,指极大的玷污某人名誉的特征。其后病耻感相关研究相继展开,自90年代起与精神疾病相关的病耻感研究也逐渐引起学者的关注[5]。Link等[6]从社会学的角度研究精神疾病的病耻感,指出“被贴标签”“刻板印象”“孤立”“地位丧失”和“歧视”是病耻感的构成要素。病耻感包括“实际的病耻感”以及“感知的病耻感”,前者指病人在实际生活中遭受歧视和不公平对待的经历,后者指病人对自身疾病的负性认知,预期感受到的耻辱[7]。多项研究已表明公众普遍对精神病病人存在误解与歧视[8-9],长期以来的刻板印象导致社会公众对病人的排斥和疏离[10],造成病人严重的心理负担,导致病人对自身疾病充满负性情绪和羞耻体验[11]。
病人对疾病的耻辱感体验在极大程度上影响自身的康复[12]、预后、社会功能和生活质量[13],并且这种内心的耻辱感与自尊、希望水平、抑郁、自我效能、病人的应对能力等密切相关,病耻感水平越高,病人的精神症状越严重,越不利于疾病康复[14-15]。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对社会公众的精神卫生知识教育,如何采取有效措施改善公众对精神疾病的认知是未来的研究方向之一。此外医疗保健相关领域的机构和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时,应重视病人的心理健康教育,降低病耻感在疾病康复进程中的影响[16],目前的干预策略主要包括改善个人耻辱信念和态度的干预措施[17]以及通过提高病人自尊、自我效能等方式来提高病人应对自我羞辱的技能[18],进一步开展以降低病人病耻感水平为主的康复计划是未来的研究挑战。病耻感在精神分裂症康复过程的阻碍作用不容忽视[19],在疾病确诊后进行早期干预可以更好地改善病人的耻辱体验[20]。病人的病耻感问题也会对其照顾者产生影响,尤其是家庭照顾者心理负担较重[21],容易产生回避心理和消极应对方式,因此在对病人病耻感进行干预的同时,应对照顾者提供心理支持措施,从而更好地帮助病人降低病耻感水平,进一步促进康复效果。
4 小结
国外对于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的相关研究开展较早,研究较为深入,而国内研究相对较少。本研究采用文献计量学分析法对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精神分裂症病耻感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剖析,对文献的时间分布、来源期刊、国家分布、作者和机构、高频关键词进行统计分析,采用聚类分析揭示了该领域的研究热点。目前来看,病人自身的病耻感体验、社会歧视、公众心理健康教育、病人精神卫生服务、照顾者负担、疾病康复为研究热点领域,未来我国研究者可以以这些方面作为研究方向,并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开展研究,以不断提高我国精神分裂症病人病耻感相关领域的研究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