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充填式无张力与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对腹股沟疝气的治疗疗效对比评价

2020-02-27张晓峰苏文博郭云云

临床医药文献杂志(电子版) 2020年63期
关键词:疝气精索补片

张 鹏,张晓峰,苏文博,郭云云

(山西省临汾市人民医院,山西 临汾 041000)

腹股沟疝是外科临床常见疾病,目前手术治疗是临床广泛认可的治疗腹股沟疝最有效的方案。传统的疝修补术创伤较大,患者易产生应激反应,术后恢复慢。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无张力疝修补术被广泛应用于腹股沟疝气的治疗,该术式的出现弥补了传统疝修补术术后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慢、复发率高等缺陷,大大提升了临床治疗效果,随着无张力疝修补术式与补片材料的不断更新,如何选取合适的修补方式与补片材料成为了临床热议话题,本研究以我院近期收治的患者为例,对比了两种不同修补方法在腹股沟疝气中的应用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2018年1月~2020年1月期间收治的98例腹股沟疝气患者纳入本次研究样本中,以随机数列表分组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9例。观察组中,男31例,女18例,患者年龄范围24~76岁,平均(48.63±2.14)岁;对照组中,男3 3例,女1 6例,患者年龄范围22~74岁,平均(49.16±2.9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本次研究内容及程序均遵守医学伦理学相关标准制定,经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后实施。

1.2 方法

观察组实施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治疗,材料为丙烯平片(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硬膜外麻醉平稳后患者取平卧位,术野进行常规消毒、铺巾,会阴部位采用无刺激性消毒剂灭菌。自腹股沟韧带中点上方2 cm处与腹股沟韧带平行至耻骨结节处作一长约6 cm的切斜口,切口可略向下超过耻骨结节,将腹外斜肌腱膜及其外环切开,提起已切开的腹外斜肌膜,向深面作钝性分离,下至腹股沟韧带与髂耻束,向上充分暴露腹内斜肌及其腱膜,上下游离宽度6~8 cm,切除精索内脂肪瘤样组织。充分暴露疝囊,高位游离疝囊后翻入腹膜腔中,如疝囊过大进行横断,缝合腹腔端残留疝囊,并将其翻入腹膜腔,远端疝囊保留或切除,电凝止血。

间断缝合缩小内环口,将聚丙烯补片放置到精索下方,将精索套入补片尾部圆环中,精索向上部和外部牵开,将补片圆角固定于距耻骨缘约1.5cm处的耻骨面的腱膜组织上面,补片四周以连续或间断缝合固定,精索复位后采用可吸收缝合线逐层关闭切口。

对照组实施填充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硬膜外麻醉平稳后术野消毒铺巾,同观察组取腹股沟斜切口、游离精索、显露疝囊。在疝囊下缘约1.5 cm处将腹横筋膜切开,钝性剥离,进一步作疝囊高位游离,游离后的疝囊经疝环口还纳腹膜腔内,将疝环填充物置入后进行固定、缝合、止血,补片放置与固定方法同观察组平片无张力疝修补术。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等围术期指标。

分别于术后1 d和术后1个月及术后三个月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情况进行评价,分值0~10分,分数越高,疼痛程度越严重。

治疗期间对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进行观察,对比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1.4 统计学分析

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 18.0对资料进行分析处理,患者的计量资料“±s”与计数资料(%),分别应用t、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围术期指标对比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51.27±10.78)min、(83.87±5.69)ml、(26.36±5.21)h、(5.52±1.57)d、(3 1 2 4.3 6±1 2 0.3 6)元。对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分别为(52.66±10.57)min、(84.47±5.19)ml、(28.36±5.51)h、(5.98±1.23)d、(5231.25±117.62)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下床活动时间及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住院费用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发生尿潴留1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1例,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12%,对照组患者术后发生尿潴留2例,切口感染1例,阴囊水肿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8.16%。两组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3 术后疼痛情况

观察组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25±1.52)分、(2.14±1.25)分、(1.03±0.54)分、;对照组术后1d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VAS评分分别为(6.25±1.54)分、(3.87±1.02)分、(1.87±0.25)分。术后1 d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月、术后3月,两组VAS评分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腹股沟疝是指腹腔内脏器通过腹股沟区的缺损向体表突出而形成的包块,疝的发生大多为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人体在发育过程中,腹股沟区缺乏强有力的肌肉层保护;随着年龄增加,腹股沟区承受张力的能力降低;在站立时,腹股沟是腹部最低部位,其承受的压力比平卧时增加三倍之多;部分人群存在胶原代谢障碍,腹壁组织变弱等,加上腹腔内压力升高等机械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导致腹股沟成为最易发生疝气的部位[1]。

疝气发生初期,患者在站立时可见包块自行突出,在咳嗽、排便困难、搬重物等腹腔压力增加的情况下,包块可见增大,有时伴有疼痛状态,包块突出体表外的体积将随着病情发展而变大,对于男性患者而言,包块可坠入阴囊内,因此常表现为疼痛、腹胀与腹部不适等症状[2]。成人腹股沟疝主要通过手术治疗,传统疝修补术以缝合法为主,但这种手术弊端较多,术后疼痛、并发症多、恢复期长且复发率高,现已基本被无张力疝修补术代替[3]。常见的无张力疝修补术包括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以及疝环填充式修补,前者采取平片将整个腹股沟管底部完全覆盖,可加强后壁,从从而达到消除修补处张力的目的,该术式减少对周围神经组织的损伤;后者是对内环采取圆锥形网塞填充、固定和缝合的方式,最后覆盖补片来加强后壁结构。本次研究对比两种临床治疗效果发现,二者围术期指标及术后并发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明二者疗效相当,术后并发症均少。

术后疼痛也是衡量手术方案合理性的一项重要指标,最大程度减轻术后疼痛是所有临床医生的追求,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1个月与3个月的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多例患者主诉腹部有不适感,这或与填充式修补材料刺激周围组织相关。

综上所述,两种修补方式治疗股沟疝气疗效相当,但平片无张力修补术后异物感与疼痛感较低,且操作更简单,费用更低,适合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疝气精索补片
疝气患者日常护理需要注意什么
加味大黄蟅虫颗粒对精索静脉曲张大鼠的影响
食管裂孔疝修补术补片的选择与固定
疝气并不可怕,关键在于正确治疗
疝手术后注意事项
宝宝得了疝气怎么办?
自固定补片与普通聚丙烯补片在腹腔镜全腹膜外疝修补术中的对比研究
阴囊超声显像在诊断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中的应用探讨
郭子光治疗精索静脉曲张验案
改良Kugel补片修补腹股沟复发疝应用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