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思想

2020-02-27彭陵飞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颜之推颜氏家训伦理思想

彭陵飞

(泉州工艺美术职业学院,福建泉州 362500)

颜之推(531-约597),字介,生于今湖北江陵,祖籍今山东临沂,其所作《颜氏家训》内容丰富,结构完整,语言平实,举凡立身、治家、处世、为学,无不涉及,被历代文人士大夫立为治家之圭臬、处世之规范。《颜氏家训·叙录》载曰:“王三聘《古今事物考》二写道:‘古今家训,以此为祖。’袁衷等所记《庭帏杂录》下写道:‘六朝颜之推家法最正,相传最远。’”[1]叙录1二十世纪至建国后,学术界对《颜氏家训》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字、训诂、声韵、校勘及文学理论等方面。近年来,有关《颜氏家训》的家庭教育思想研究逐渐兴起:丁海东、李春芳的《〈颜氏家训〉中的早期教育思想及其现代启示》从及早施教、勿失良机,守道崇德、勤简自立,慈严相济、均爱勿偏,虽在童稚、便渐督正等角度概括了《颜氏家训》的早教思想[2];钱国旗的《〈颜氏家训〉的社会批判思想——论颜之推对不良士风及学风的揭露和批判》指出,颜之推批判当时的不良士风和学风,关注农业生产、各种治国经邦人才的培养,体现了其对社会公共利害的关怀[3]。对于《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思想研究,学术界多在研究家庭教育时有所涉及,深入的不多,典型的研究成果有:梅良勇、丁正亚的《治家教子之经典——〈颜氏家训〉中的家庭伦理思想探微》从家庭三伦关系、家教观、家风观、养生观四个角度总结了《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4];钱国旗的《血脉传承与扬名显亲——论〈颜氏家训〉的齐家之道》指出,通过血脉传承和扬名显亲两个基点,《颜氏家训》把传统的家族伦理意识转化为存续、繁荣家族的具体规范[5]。邵明娟的《〈颜氏家训〉中的家庭道德思想研究》借颜之推的“德艺周厚”的教育目标,强调应充分认识家庭道德伦理教育的重要性[6]。

回顾以往学界对《颜氏家训》的研究,成就是多方面的和主要的,在习近平同志提倡家风家教研究的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对《颜氏家训》伦理思想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一、《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思想

中国古代的大家庭往往几世同堂,人口众多,家庭成员间关系复杂。“夫有人民而后有夫妇,有夫妇而后有父子,有父子而后有兄弟:一家之亲,此三而已矣,自兹以往,至于九族,皆本于三亲焉,故于人伦为重者,不可不笃。”[1]23从人伦关系的渊源来看,有了夫妻,才会有父子,有了父子才会有兄弟,由此开始,上下左右,各种亲戚,一直到九族,都是从这三种亲属关系中派生出来的。 因此规范、调整父子间、夫妇间、兄弟间的伦理关系是《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的基本内容。

(一)“父慈子孝”的亲子观

《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思想中,尤为重视父慈子孝的亲子观。在注重宗法血缘的中国古代社会,“子与父骨肉同为体”,较其他情感关系,父子关系具有更明显的稳定性和温情性,它承担着延续家族血缘,继承财产、地位,传承家庭文化的重要职能,是家庭关系的轴心。

首先,父慈。慈,爱也。父亲对子女的慈爱是血缘亲情的本能体现。它能够使子女感受到亲情的温暖,在温馨有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颜氏家训》中认为,父慈包括三个方面的道德责任:第一,“不狎不简”。颜之推指出:“父子之严,不可以狎;骨肉之爱,不可以简。”[1]15父子之间应保持严肃庄重,不能够过分亲近;骨肉之间互相关心,但不能过于随便。过于亲近,晚辈可能会对长辈有所放肆不敬,过于随便会难以把握慈爱与孝敬的分寸。父亲在家中保持威严,拥有必要的权威,能够保证家中令行禁止。第二,爱子当均。在家庭教育中忌偏宠,不论子女是否聪慧,都应施以同样的关爱,即“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有偏宠者,虽欲以厚之,更所以祸之”[1]19。偏爱某一个孩子,作为父母虽然是想多给他一些好处,但客观上往往会给他带来祸患。颜之推认为,共叔段之死,实际上是其母亲姜氏造成的;赵王被杀,则是他父亲汉高祖刘邦所招致的。刘表的宗族覆灭,袁绍的失地丧兵,都可以作为偏爱某一孩子的鉴戒。第三,爱而有教。父亲对孩子固然要关心爱护,但更重要的是要关注孩子的教育。颜之推非常重视儿童教育,尤其注重儿童的早期教育。他认为幼年时期是一生发展的基础阶段,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应及早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教育。在品德教育方面,颜之推继承儒家传统思想,将勤俭、谦恭、好学、礼让、孝悌等作为主要内容。正人格,重修养,培养治国经邦的士大夫,是《颜氏家训》子弟道德教育的共同目标。

其次,子孝。孝是为人子女者应具备的首要人伦品行, 子孝即孝养父母,儒家向来最为看重为人子女对父母之孝,这个传统可以追溯到先秦的孔子和孟子。孔子把孝看成是最为关键的德行,比如“二十四孝”之一的闵子骞在《论语》孔门四科的“德行”科中赫赫有名:“德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冉有,季路。文学:子游,子夏。”[7]123颜之推认为,父母为子女的成长倾注了大量的心血,为了报答父母的生养之恩,子女必须尽孝。孝养父母,平日里要关心父辈的身体健康,伺候父辈的饮食起居:“抑搔痒痛,悬衾箧枕。”[1]15临危见孝,更显父子情深:父辈卷入祸乱,应“憔悴容色,除去饰玩,常为临深履薄之状”,毕竟兵凶战乱,难保安然无事,寡欲节制时刻关注父辈安危。每逢元旦及冬至,如果是父亲去世,就要前去拜见母亲、祖父母等长辈,并默默流泪;如果是母亲去世,则去拜见父亲、外祖父母等长辈,也要默默流泪,这是人之常情。遇父母忌日,“感慕罔极,恻怆无聊”,感怀父母养育之恩,自叹悲苦无依,“不接外宾,不理众务”,这是谨遵礼法、哀悼父母的表现。当然礼法的制定要顺乎人情,报答恩情也要符合道义。

最后,我国古代延续血脉的观念浓厚,子弟辈们必须承家继志。向父辈学习各种知识和经验,秉父辈之志、行父辈之道是承家继志的基本涵义。出身世宦的颜之推,把读书入学、入世为官居于子弟培养的第一位:“宜以传业扬名为务,不可顾恋朽壤,以取湮没。”在颜之推看来,读书仕进,立身扬名,以显父母,光宗耀祖,此孝之大者。这一点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中是可行的,而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代,“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读书并仕进只是三百六十行中的一行,我们大可不必拘泥于此。

(二)夫义妇顺的夫妻观

良好的夫妻关系是保证婚姻稳定、家庭和睦,乃至社会和谐的关键所在。夫义要求在家庭处于强势地位的丈夫遵守夫妻间的礼义,夫妻以礼相待,相敬如宾;重视夫妻间的情谊,与妻子和睦恩爱;不违背夫妻间的道义,甘苦同之,安危与共。与夫义的伦理要求相对应的是妇顺,讲求妻子性格温和,顺从公婆、丈夫等家人,操持家务,勤劳节俭。颜之推说:“妇主中馈,惟事酒食衣服之礼耳,国不可使预政,家不可使干蛊。”[1]47由此可见,颜之推所持的仍是封建的、不平等的两性观:妻子在家中扮演相夫教子的角色,如有能力,应辅佐丈夫,弥补丈夫的不足,在丈夫言行不符合道义时,直言劝谏,防止丈夫步入歧途。夫义妇顺是在“夫天妻地,夫日妻月,夫尊妻卑”的大环境下形成的,夫义更多的是靠丈夫的道德自觉,而妻顺则是礼法的强行要求。

夫妻从一而终固然最为推崇,但人有祸福旦夕,配偶离世频有发生。颜之推所处的时代世风较之以往更为宽容,女子再嫁、男子再婚的现象屡见不鲜:“江左不讳庶孽,丧室之后,多以妾媵终家事;疥癣蚊虻,或未能免,限以大分,故稀斗阋之耻。河北鄙于侧出,不预人流,是以必须重娶,至于三四,母年有少于子者。后母之弟,与前妇之兄,衣服饮食,爰及婚宦,至于士庶贵贱之隔,俗以为常。”[1]34颜之推对续弦之事持谨慎态度:“凡庸之性,后夫多宠前夫之孤,后妻必虐前妻之子;非唯妇人怀嫉妒之情,丈夫有沈惑之僻,亦事势使之然也。”[1]37对后夫来说,前夫之子,自然不敢与自己的儿子争夺家产,便没有戒备,抚养多年渐生感情,因此对他多为宠爱;而对于后妻来说,前妻之子,事事居于自己儿子之上,因此在学习、婚姻、家产问题上,处处提防,必然不会对其关怀有加。家有此者,门户之祸,应认识后娶的危害,丧妻后不娶,尽己力抚养膝下儿女;若后娶,要教导前子尊重后母,同父异母的兄弟也更要谦让有礼。

(三)兄友弟恭的手足观

五伦之中,君臣、朋友关系靠的是遇合会聚,讲求缘分际遇。夫妻、父子关系则以成人成家起,早者皆以二十岁为率。只有兄弟相处时间最长:“或一二年,或三四年,相继而生,自竹马游戏,以至鮐辈鹤发,其相与周旋,多者至七八十年之久。若恩意浃洽,猜间不生,其乐岂有涯哉!”[8]128兄长对弟辈要友好关照,“食则同案,衣则传服,学则连业,游则共方”[1]23,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如果父亲去世,兄长要履行家长之职,抚养教导幼弟成人成才,弟则视兄为父,视嫂为母,听从兄嫂安排。正如颜之推自述的成长经历:“年始九岁,便丁荼蓼,家涂离散,百口索然。慈兄鞠养,苦辛备至。”[1]4弟辈对兄长要尊敬,爱戴、体恤兄长,“人之事兄,不可同于事父,何怨爱弟不及爱子乎”[1]29。对待兄长不似对待父亲那般尊敬,又怎能责备兄长爱护弟弟不及爱护自己的子女呢?兄弟在生活、求学中相互督促,出现问题时及时规劝,既能使兄弟纠正错误言行,又能加深彼此间的感情。只有友悌深至,兄弟情谊才能不被旁人所移。

兄弟关系衍生出妯娌关系,而妯娌关系历来是家庭关系的薄弱环节。妯娌间本是陌生人,没有感情基础,相互间的脾气秉性也不同,容易抱有戒心。加之她们操持家务,相互接触的机会多,因日常琐事而起的矛盾也随之增加。遇事各怀私情,只顾自身利益,则“妯娌之比兄弟,则疏薄矣”。如果她们能够恕己而行,宽厚处事,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纷争和隔阂。

在传统社会,兄弟间的冲突会对家庭产生极大的破坏力:“兄弟不睦,则子侄不爱;子侄不爱,则群从疏薄;群从疏薄,则僮仆为分敌矣。如此,则行路皆躇其面而蹈其心,论语救之哉?人或交天下之士,皆有欢爱,而失敬于兄者,何其能多而不能少也!人或将数万之师,得其死力,而失恩于弟者,何其能疏而不能亲也!”[1]27兄弟不和睦,子侄就不会友爱,同族其他子弟也会更加疏远,家族缺乏凝聚力。因此,颜之推认为,兄弟间出现冲突和矛盾时,要从骨肉亲情出发,及时沟通协调,存大同求小异,如此才能保证家庭的稳定、家族的团结。

总的来说,颜之推所倡导的家庭三伦关系与儒家的纲常名教相适应,是对儒家家庭伦理原则的具体运用,其宗旨皆在于养成良好家风,确保家道长远。

二、《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产生的原因

(一)传统与时代原因

重视家庭教育,是我国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大学》开篇即言:“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7]4齐家是修身的目标、治国的基础。士大夫家庭除了开设私塾抓好启蒙教育外,还会为自己的家庭或家族编订一套家训,以先人经验叮咛后代子孙规范、明智地为人处事,以确保家门不衰。这种家训原本属于一个家庭或家族,经过时代选择、积淀,逐渐被奉为家庭教育的范本。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更迭频繁,乡国不可常保,官学屡有兴废。为了生存,人们更看重同宗血缘关系,合族而抱以应对祸难,并重视对宗族子弟进行训诫和培养,以保证家门延续和兴盛繁荣。此一时期,关于家庭教育的著作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要丰富,诸葛亮的《诫子书》、嵇康的《家诫》、杜预的《家诫》、颜延之的《庭诰》等,都是先贤对家人后代的谆谆训诫、苦苦劝勉,体现出深刻的生活体验、光明伟岸的道德人格和矢志不渝的理想追求。这对颜之推《颜氏家训》的写作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颜之推的个人际遇

颜之推本身的个人际遇是《颜氏家训》产生的最重要和最直接的原因。颜之推祖籍琅琊临沂,九世祖颜含从晋元帝东渡,为“中原冠带随晋渡江者百家”之一,官至侍中右光禄西平侯。祖父颜见远生活于齐梁之际,博学有志行,官至御史中丞。父亲颜勰,博涉群书,工于草隶,曾任梁湘东王绎镇西府谘议参军。出身士族,世代书香,这对颜之推思想观念的影响是不言而喻的。颜之推“一生而三化,备荼苦而蓼辛”[9]625。梁武帝中大通三年(531),颜之推出生于江陵。七岁起接受家庭教育;十二岁为湘东王绎的门徒,初学老庄之学,空谈非其所好,还习《周礼》《左传》,博览群书、才华横溢。梁武帝太清三年(549),颜之推出任湘东王国右常侍加镇西墨曹参军。也正是这一年,侯景叛乱攻陷台城,梁武帝饿死城中。从天保九年(558)起,颜之推仕于北齐,先后担任赵州功曹参军、通直散骑常侍、中书舍人、黄门侍郎等职,主持文林馆事务,主编《修文殿御览》。北齐幼主承光元年(577),北周灭北齐,颜之推第三次成为俘虏,被遣送至长安,授予御史上士。公元581年,杨坚灭北周建立隋朝,颜之推又被征为隋朝效力。入隋十余年,奉命与他人重编《魏书》,也最终完成了《颜氏家训》的撰写。颜之推身逢乱世,饱经忧患,独特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独特的思想品格,故“述立身治家之法,辩证时俗之谬,以训世人”[10]235。

三、《颜氏家训》家庭伦理思想的现代启示

(一)言传身教与道德自觉相结合

《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体现了对家庭成员间责任和义务的重视,认为只有做到父对子爱教结合,子对父孝敬统一,夫对妻和乐厚道,妻对夫敬听善劝,兄弟间互相维护、互相扶持,每个人都对家庭尽了自己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家庭才能和睦幸福。传统家庭之所以拥有强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一定程度上源于对家庭责任和义务的强调。

在家庭中,作为教育者一方的长者,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会有形无形地影响着受教育者。假若教育者本身不正,品德有亏,就会使他的言传影响力大打折扣。故在教育子弟的同时,教育者应不忘自身的道德完善。“夫风化者,自上而行于下者也,自先而施于后者也。”[1]41家庭的长者正身垂范,为子孙树立起榜样,就能起到上行下效的教育效果。当然外在的道德示范、环境熏陶要发挥作用,也离不开作为道德主体的子弟们的自我陶冶和自我修养。如果子弟自身没有较强的伦理自觉和道德需要,无论外在的道德伦理环境多么优越,都难对受教育者起到化性起伪的作用。颜之推为启发子弟的道德伦理自觉,提出“日日知非,日日改过”观点,要求子弟们及时自省,迁善改过。

(二)情感感化与法规约束相结合

家庭伦理教育注重“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情感感化作用,即所谓“禁童子之暴谑,则师友之诫不如傅婢之指挥;止凡人之斗阋,则尧、舜之道不如寡妻之诲喻”[1]1。家长面对子女、家人,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比起强制的法律规则、行政命令,这种情感感化和委婉说教显得更有说服力。但在有些时候光靠情感感化是行不通的,还需要强有力的法规约束:“笞怒废于家,则竖子之过立见;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1]41惩罚不是目的,而是手段。先进行教育,再进行惩罚,惩罚辅助教化。若不可教,然后怒之;若不可怒,然后笞之。子弟在合理的惩罚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从而改正错误。

(三)道德标准下道德习惯养成

《颜氏家训》中许多具体伦理规范对于现代家庭伦理规范的构建有着直接的借鉴意义。《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要求主要体现在亲子、夫妻、长幼三个方面,“慈、孝、贞、敬、悌”是其道德标准。“慈、孝”伦理强调亲子间以仁为本,善推之,有益于天下之爱。“贞”的伦理规范在除去对女性禁欲主义的规定后,在今天可以成为对夫妻双方的道德规约,即夫妻双方彼此坚贞,维护婚姻的稳定性。“敬、悌”的伦理规范可以启迪当下家庭成员养成一种自敬、敬人的道德习惯,彼此平等,相互尊重。家庭成员互助、互爱,互动,多替家人着想,多替家人分忧,从而建立起美满幸福的家庭关系。家庭和谐与社会和谐是高度统一的,倘若每个家庭都能和睦、友爱、上进,必然也会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四、小结

《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体现了“人和”精神,所强调的“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夫妻和睦”能加强代际亲情和际内亲情。颜之推所阐述的家庭伦理思想,同时也与我国现代所倡导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和谐、友善”等主要内容相一致。通过探析颜之推《颜氏家训》的家庭伦理思想,以其为蓝本作为现代教育及传统文化输出,对构建新时代的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猜你喜欢

颜之推颜氏家训伦理思想
党派之争与颜之推的历史书写
颜氏家训
《颜氏家训·教子篇》对现代家庭教育的借鉴作用
《颜氏家训》的外译流传情况
以儒为本与因时之变:颜之推的家庭社会伦理思想论
两方对特殊教育人文关怀的伦理思想
浅析颜之推的家庭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今家庭教育的启迪
马克思伦理思想中的“道德”理念
欧茨小说《大瀑布》中的生态伦理思想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