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02-27孟庆丽
孟庆丽
(松原吉林油田医院,松原 吉林 138000)
哮喘发病表现出呼吸道、咳嗽及呼吸急促等症状,一般可自行缓解,未有效控制哮喘,还会使患者病情加重,严重时还会进展成重症哮喘,使患者身体健康受到严重的威胁。患者休息时也会出现呼吸困难,不及时治疗还会并发呼吸衰竭,使患者的生命安全受到威胁[1]。临床实施常规治疗并不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本次研究中将常规治疗与急诊治疗疗效对比,分析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取2017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病例7 4例,入选对象均符合W H O提出的重症哮喘相关诊断标准,临床表现出不同程度气喘、呼吸困难等症状。按双盲法分组,对照组37例,男21例,女16例;年龄24~68岁,中位年龄(45.2±8.9)岁;观察组37例,男20例,女17例;年龄23~68岁,中位年龄(46.8±9.2)岁;两组资料比较,无明显组间差异(P>0.05),可以比较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针对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给予患者吸氧、解痉、平喘、抗感染、营养支持及纠正电解质失衡等治疗措施。分析患者的血气指标,监测24h的液体出入量,给予患者静脉注射药物抗炎治疗,雾化吸入药物解痉平喘,对症治疗基础疾病。
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接受机械通气联合急诊治疗,将患者摆放成舒适的体位,保持通气机S/T的模式,调节呼吸频率每分钟在14次,适当调节吸气压,维持12~18 mmH2O,维持每日通气时间在6 h,对病情严重的患者要保持全天通气,当血气指标恢复到正常状态后,适当为患者调节通气时间。呼吸比控制在1.5/1.0~2.0/1.0,调节为加压通气的模式,维持呼气末正压通气治疗,设置在15 cmH2O,为患者调整呼气末正压通气,设置在5 cmH2O,维持7 mL/kg加压支持通气治疗[2]。
1.3 观察指标
统计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变化情况[3]。
1.4 统计学方法
S P S S 1 7.0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t检验,P<0.05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治疗前,比较两组P a O2,对照组(4 6.0±3.6)mmHg,观察组(45.8±3.4)mmHg,两组比较t=0.1221,P=0.7267;比较两组PaCO2,对照组(72.0±3.8)mmHg,观察组(72.5±3.3)mmHg,两组比较t=0.0179,P=0.8936;比较两组pH值,对照组(7.18±0.18),观察组(7.19±0.20),两组比较t=0.0033,P=0.9539;
治疗后,比较两组P a O2,对照组(5 9.5±9.0)mmHg,观察组(74.0±9.2)mmHg,两组比较t=5.0499,P=0.0246;比较两组PaCO2,对照组(46.9±4.8)mmHg,观察组(55.9±5.9)mmHg,两组比较t=5.0651,P=0.0244;比较两组pH值,对照组(7.24±0.15),观察组(7.41±0.14),两组比较t=4.0506,P=0.0441;
治疗后,观察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3 讨 论
哮喘是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疾病发作时多合并呼吸衰竭,危及到患者的生命安全。此病临床治疗重点是重症哮喘,当与呼吸衰竭合并以后,预后较差,要及时给予有效治疗,才能改善患者的预后。常规治疗的吸氧、抗炎及解痉平喘等方案能改善患者病情,有些患者则不能取得理想效果。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比较两组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pH值等指标均优于治疗前,观察组优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与他人研究相符[4]。可见,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同时,增加机械通气联合急诊治疗,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进而改善患者的预后[5-7]。
综上所述,急诊治疗重症哮喘合并呼吸衰竭患者,可以取得理想的临床治疗效果,可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