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能背景下五年制高职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探讨
2020-02-27张云洁
张云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创新的不断发展,互联网紧密不断与会计业务融合,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技术已深深地影响整个会计行业的发展。《经济学人》杂志调查显示,在未来20年最有可能被自动化机器替代岗位中,会计岗位位于前三。英国牛津大学的研究报告也表明会计职业是最有可能被机器人替代的职业之一。2016年3月,德勤国际会计师事务所宣布与Kira System 公司合作,已经将人工智能引入会计、审计等相关工作领域,这必将给会计行业带来一场根本性的变化。作为培养会计人才的高职院校,如何适应新时代的变迁,改革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要问题,迫切需要对目前形势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改革。
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不足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科学
传统的财务会计主要为与企业相关经济利益者提供决策有用的信息。基于此,我们高职教育主要是从技术技能方面开展有关教学,所以人才培养的目标主要在于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但培养的学生缺乏一定的职业判断分析能力和竞争力,很难在目前快速发展的的经济环境下立足和得到长远发展。
(二)课程体系设置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现阶段,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教学内容主要倾向于以核算为主的财务会计,即使是财务软件类信息化课程,也大多以讲授如何进行会计软件操作为主,至于为什么要这么操作以及得出的数据又将如何进行处理分析,学生对该方面掌握的较少,教师也弱化了对学生会计职业判断力与决策分析力的培养。因此,目前的课程体系已经不能满足会计行业飞速发展需要,迫切需要优化现有课程框架体系。
(三)教学方法仍显陈旧
虽然我们经常说以学生为本,但是事实上很多时候都没有真正体现在学生的专业学习中,也没有考虑学生个体多样化发展的需要,没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四)教师素质有待于提高
会计专业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专业,在智能化时代背景下,作为会计专业教师,也应该顺应企业越来越重视注重企业内部管理的管理会计,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前沿发展动态,通过下企业实践更好地服务企业,并和企业一起合作开发搜集一线相关素材案例运用于教学,不断更新自己知识结构。
二、会计五年制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具体内容
(一)人才培养具体目标
在智能化的背景下,管理会计越来越受到企业内部重视,会计已成为一项重要的价值管理活动。因此,高职院校会计专业也应顺应经济环境的发展和变化,调整人才培养思路,不仅需要将学生培养成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更需要培养一批具有基于互联网思维的管理会计意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同时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入其中。
(二)加大课程建设力度——模块+平台
将所有的课程进行整合,主要突出四个模块:以提升综合素质为目标的职业素养课程模块系统(职业道德与法律、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等),以会计基础知识为基础、提高专业知识为指向的专业核心课程模块系统(基础会计、企业财务会计实务、成本会计、税法实务等),以提升专业技能为指向的专业实训项目课程模块系统(会计基本技能、企业财务会计实务实训、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纳税申报实训、会计岗位综合实训等),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指向的拓展课程模块系统(管理会计、审计软件应用实务)等四个较为完善、层次分明、相互独立、相互融合的课程模块体系。通过这四个模块来形成相互协调的工作,各自相辅相成。
(三)改革教育教学方式——线上+线下
传统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则是被动的接受,再加上五年制学生刚从初中毕业,对经济管理类课程理解不深,同时会计专业课程本身较为枯燥,学生对专业学习兴趣不足,这种教学方法既没有充分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考虑学生多样化发展的需要,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主动思考能力的培养。
依托互联网的网络教学模式,可以共享网络教学资源库,可以使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得到一定的提升。但是,单一的网络教学模式存在不足,比如缺乏面授教学中师生的互动,没有办法针对学生提供个体差异化的教学,不能做到真正因材施教,考核形式也过于单一化和固定化。而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弥补了以上两者的不足,结合了两者的优势,遵循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融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形成多样化的教与学,塑造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四)推进校企深度融合
以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为重点,充分利用手工会计模拟实训室、电算化会计实训室、会计分岗综合实训室,充分发挥学校的实训室设施资源,同时吸纳社会资源,加强校企合作。依托会计行业企业,增加一些相对稳定、深度合作的校外实践基地。根据“共建、共管、共享”的校企合作建设思路,同时结合专业教师下企业实践经验,一起开发实训项目和实训素材,全面进行实践教学改革,同时完善校内外实训基地规章管理制度和运行机制。希望将来能加大经费投入,购买一套税收实务方面的实训软件。同时联系新的校企合作单位作为实习基地,选择高质量的、强化过程管理、注重实习基地质量和专业对口性,将实习基地的建设和专业培养有机结合。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建立“双师型”教师标准,使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因此,作为会计教师不但需要非常熟悉本专业基础知识,和本专业领域的前言信息,同时也需要有扎实的会计专业技能,另外教师还需要有良好的教学职业素养和专业素养。校本培训、校外培训交流以及下企业实践等多种方式来更新师资队伍的知识水平,进一步改善与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全面强化专业教师队伍在具体的实践教学过程中的综合能力,以此来培养出一批具有高素质的“双师型”,这样能够更好地使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深入的合作。
(六)完善实践教学体系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坚持以会计各岗位的工作任务为导向,用工作体系代替学科体系,按照“认识性训练——基础性训练——会计分岗位训练——会计综合岗位训练——顶岗实习”的“五段递进”的方式,分别在每个实践阶段来提升会计专业的基本技能、核心技能和单岗位技能和综合岗位技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财会商圈虚拟仿真实践教学平台,强化实践技能,确保学生毕业入职时岗位职业能力得到增强。每一门纯实践课程以及含有实践课时的课程,都编有实践活动记录本、完整的学生实践作业。有些集中实践课程,编有实训讲义。
(七)改进教育质量评价
改革课程评价方式。结合校企合作单位,校企共同制定考核学生的标准,改革考试方法,采取学校与企业考核、专业技能考核与专业知识考试、过程性测试与期末终结性考核、课程考试与职业技能鉴定等“四结合”评价方法。整个学习过程采用“学校+企业”结合的评价方式,校企双方共同评价学生的平时表现、任务完成情况、实践技能情况、课外活动活情况、技能大赛等情况,结合技能要求及期末考核给予课程总总成绩。比如《电算化会计核算实施与维护》课程,学生成绩由学校和企业共同参与评价。课程总成绩=形成性考核(50%)+期末考核(50%),期末考核采用以证代考形式,考核通过后获得工业和信息化部、用友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颁发的《全国信息化工程师管理信息化应用资格证书(ERP应用能力)》。随着时代信息化和人工智能的影响,我们很多专业课程不仅局限于纸质考试,更加注重学生的信息化水平,实践操作能力,我们在对学生进行课程考核时将来也会更加偏重于该方面。
三、改革举措
(一)不断完善课程体系
课程内容上拓宽。在其他不变的情况下,拓宽课程的教学内容。人工智能逐渐替代大量的会计核算工作,所以高职会计专业课程方面重新整合会计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程内容,减少部分会计核算方面的内容,并在课程教学内容上减少重复核算,使课程体系的连接上更加合理、更加紧密。未来的会计工作更多需要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分析和决策能力,因此在课程内容的拓宽,增加部分经济、金融、法律、管理、税务筹划等内容。
同时课程教学内容方面我们一方面和会计岗位结合,另一方面和技能竞赛相结合。根据会计各岗位的职责要求,将岗位职业标准所对应的知识、技能和素质要求贯穿于会计专业核心课程,确定各会计岗位的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实施以岗定课;积极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并根据各类技能竞赛,设置相应的技能竞赛课程,实施以赛定课。对教学内容在教学过程中采用情景模拟—岗位任务—技能检测—技能竞赛层层递进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融入信息技术手段,推进混合式教学模式
混合教学模式一般可分为三个阶段:课前的自主学习、课堂的翻转教学、课后的总结评价反馈。基于翻转课堂的混合式教学模式,遵循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融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线上、线下等一系列学习活动的构建,开展互动式教学,形成多样化的教与学的混合,塑造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融合现代网络技术,通过线上、线下教学活动,开展师生互动式教学,形成多样化的教与学,塑造学生批判性、创造性和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三)优化教师队伍
作为校内会计专业教师,也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会计职能向管理转型,密切关注会计行业前沿发展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利用假期下企业实践主动参与企业财务相关方面的工作,既为企业出谋划策,同时也为教学积累案例和素材,共同提升教师的综合实践能力。学校也应定期组织专业教师参加互联网知识和信息化水平方面的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参加会计专业微课等形式的信息化教学与设计比赛,不断提升信息化操作水平和教学能力,实现教师角色从“教学型”向“复合型”的转变。同时组建由学术带头人、青年骨干教师和校外实训指导教师三类组成的教学团队,参与会计专业建设,承担部分实践课程讲授,实习实训指导等工作,每月进行教研室研讨,做到月月有主题,并通过校内外教学和专业技能交流等活动,不断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有了多样的发展,高职院校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应加快步伐进行调整,向社会培养既有厚实的专业基础和良好的职业素养,又具备互联网思维下的会计管理意识的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因此,应树立正确的人才培养目标,在会计专业课程体系中纳入互联网技术方面的课程与企业深入合作,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水平,加强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