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高班“一家亲”教育的实践维度

2020-02-26蒋捍

江苏教育 2020年2期
关键词:民族团结教育一家亲教育管理

【摘 要】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致力于民族团结“一家亲”教育的实践探索,在宏观上通过“传统文化”浸润、“校本课程”领航、“生涯规划”引导等实施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在中观上进行“连高是我家,连云港是我第二故乡”的文化引领,实现家人的“人文关怀”,营造家居的“生活文化”,强化家国的“责任担当”;在微观上通过打造“亲情课堂”和加强“影子行动”培训及庆祝“民族节日”等手段巩固“一家亲”交往方式。

【关键词】内高班;民族团结教育;教育管理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02-0041-03

【作者简介】蒋捍,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江苏连云港,222006)校长,正高级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

内地新疆高中班(以下简称“内高班”)是由新疆教育厅从当地应届初中毕业生中选拔组成的,在内地省、市高中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的受教育群体。自2011年9月,江苏省连云港高级中学开始接受内高班的办学任务,至今已经累计培养2000多名学生,目前,在校生有356人。多年来,连云港高级中学一直致力于民族团结“一家亲”教育的探索,试图让内高班成为学生最深情的眷恋。目前,内高班学生(以下简称“内高生”)有的成了学业精英,进入国内知名高校深造;有的成了技术能手,在建设边疆的热土上领军一方;有的获得“美德少年”称号,赢得各界赞誉。实践证明,“一家亲”教育有利于提高内高班学生与汉族学生对彼此的再认识,促进团结;有利于调动内高班学生的社会参与主动性,提升学生走向社会的自信与能力;有利于促使内高班学生淡化自己在汉文化区的“他者”身份,实现民族认同、国家认同、政治认同。

一、宏观上,实施“我们共有一个家”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

中华民族是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多元共同体。“我们共有一个家,名字叫中国”,这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最朴素的表达。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是各民族政治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的辩证统一。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等重要思想,为我们理解和做好内高班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1.传统文化浸润。

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包含诸多促进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天然资源。利用好这些资源,可以把中华民族共同体教育落到实处。在民族团结活动月,学校开展“唱响民族歌曲”“非遗进校园”和“民族历史问答”等活动,让学生了解璀璨夺目的民族文化,增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比如,民族音乐通常是在少数民族文化发展中形成的交织着历史与情感的艺术形式。民族音乐作为中国传统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促进学生的民族认同发挥着重要作用。同样,诗歌作为一种文学载体,在宣传民族团结精神,挖掘民族团结资源,凝聚民族团结共识等方面也起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学校连续举办了八届的内高班“新年新诗会”已成为内高班师生共同的节日文化大餐。在“新年新诗会”中,每位选手声情并茂,语言流畅优美,极富表现力。学生在诵读诗歌的同时,感悟其中的民族团结精神,增强了对中华民族共同体的认同。

2.校本课程领航。

在建校之初,学校就开设校本课程“走进‘内高班”,通过教师导航、家长护航、社会助航等领航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引领学生增强中华民族责任感和复兴使命感。学校发挥各科优势,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中华民族共同体认同教育资源,研发“一家亲”教育特色课程。比如,思想政治教研组和历史教研组编写了民族团结教育案例,研发适合新疆内高班学生特点的民族团结教育的校本课程,采用课堂教学和活动体验相结合的方式,有意识地渗透民族风情、民族音乐、民族舞蹈、民族传统手工等内容。这些校本课程的实施,拓宽了学校民族团结教育资源的开发渠道,彰显了中华文化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深化了师生的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3.生涯规划引导。

随着新高考方案的逐步实施,江苏的“内高生”也进入“选考”时代。在此背景下,连云港高级中学适时引入“生涯规划”教育。该教育以指导学生学会“选择”和“规划”为目标,将学生现在的校园生活和未来的生涯规劃相联系,为学生量身定制发展指导方案。在“厚生德育”的整体框架下,学校制订实施了“树立远大理想,实现人生价值”的生涯规划,倡导学生形成积极的人生信念。在“生涯规划”教育中,学校强调“新时代是奋斗者的时代”,鼓励学生“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将远景规划与民族前途结合起来,强化了学生实现民族复兴的责任感。

二、中观上,进行“连高是我家,连云港是我第二故乡”的文化引领

“一家亲”教育强调“连高是我家,连云港是我第二故乡”“家是情,亲是爱”,“一家亲”教育旨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有家,有爱,有责任”的学习氛围。

1.家人的人文关怀。

在跨文化背景下办学,一定要让学生体会到家的关怀、温暖与幸福。学校领导以身作则,带头示范,倡导内高班教师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营造“学校就是他们的家”的氛围。为了让内高生在第二故乡生活学习得更好,学校投入巨资,为学生建造了专用的民族餐厅、学生公寓、微机房、阅览室等,教室、宿舍都装上了空调。学校给内高生提供学习用品,免费为内高生购买羽绒服、运动鞋、校服等。

2.家居的生活文化。

学校按照“家”的文化理念来构建学校文化,对学生进入学校以后可能遇到的各种典型问题进行专题指导。比如,学校以迎接60年校庆和全省“内高班”年会为契机,积极配合后勤部开展宿舍文化设计比赛,建设“生活家园”展示学校风采,营造一个温馨的生活环境;发挥寝室长在宿舍管理中的纽带作用,加强学生与班主任和内派生活老师的联系,营造安全、卫生、舒适的生活环境,构建生活区和谐的人际关系,让“家”更完美。

3.家国的责任担当。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努力让每一位内高生成为“家”的主人,培养他们献身家国的“责任担当”意识。学习之余,学校多次组织内高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比如,2018年6月4日,学校组织100多名内高班师生走进连云港市连云区法院,观摩未成年人犯罪庭审模拟活动,让学生分别担任原告、被告、主审法官、公诉人以及辩护人等角色。学校还组织内高生参观田湾核电站、连云港老街等地,让他们亲身感受港城的快速发展,增强学生建设祖国的责任感。

三、微观上,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一家亲”交往方式

倡导“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一家亲”交往方式,就是把民族观念渗透到日常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在此基础上,促进各民族学生的相互交流和沟通。

1.打造亲情课堂,拉近交往距离。

不同的课堂生态影响着师生的交往距离。为缩小心理差距,学校教师致力于打造关系和谐的“亲情课堂”。内高班音乐教学使用的是汉族学生使用的音乐教材,远离内高生生活,难以引起他们的共鸣。音乐教师孙卫民尝试“多元感官联动”教学法,在教学中与学生同歌、同舞、同乐。良好的师生交往,拉近了孙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在学习过程中,孙老师尊重学生的思想,聆听学生的需求和愿望。对于有语言障碍、理解能力较差的学生给予充分的鼓励和耐心的指导。

2.“影子行动”培训,提升交往能力。

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一家亲”教育交往方式,需要有一批专业的师资来支持。然而,指导师资不足,正是学校在办好“内高班”过程中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对此,我们在培训模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注重对班主任的培养,将“影子行动”作为班主任培训的主要形式。我们以省级课题为抓手,从理论培训到各种形式的校本培训,从兄弟学校的参观访问再到民族地区的跟岗学习,着力让“影子行动”直面具体现实的问题。经过培训,学校形成了一支具有一定专业知识的指导教师队伍。他们具备班主任的思想政治素质和业务能力,能巧妙处理内高生出现的过失,把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让远离父母和家乡的内高生感受到学校如家一般的温暖。

3.庆祝民族节日,提供交往契机。

民族节日是民族文化的展示,也是民族感情的表达。学校每年都会举行“古尔邦节”庆祝活动,为学生交往提供契机,让学生感受到“一家亲”的温暖和各族人民大团结的深厚情谊。這些互动性较强的节目不仅展现出内高生的青春与活力,更表现出内高生与汉族学生和谐相处,民族团结“一家亲”的浓厚氛围。同时,庆祝“民族节日”也能帮助汉族师生更好地了解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和精神世界。

猜你喜欢

民族团结教育一家亲教育管理
国画《一家亲》
《战斗民族养成记》上演中俄一家亲
浅论民族团结教育由“宣传”式向“认同”式的转换
民族院校创建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学校的途径研究
云南民族学院民族团结教育的经验与启示
西部大开发进程中的民族团结教育研究
ERP系统在成人教育管理中的应用分析
GIS在教育管理中的应用探析
动物一家亲
动物一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