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与突破
2020-02-26金蓓蕾
金蓓蕾
(浙江旅游职业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栋梁,社会发展的希望,其思想教育尤为重要,不可忽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从微观层面看关系到个人和学校的发展,从宏观层面看则关系的国家和社会的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的重点。新时期习近平总书记也提到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实现全程全方位育人,不仅提高大学生的职业技能,还要提高其思想品质。“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正符合全程全方位育人的要求,是新时期背景下应该重视病应用的新型育人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更有助于大学生了解国家动态,关系国家大事,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一、“三全育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联系
首先,从大学生自身发展上看,大学时期是个人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有助于其形成正确而完善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有良好而坚定的理想信念是个人发展的前提条件。而三全育人从全程性、全面性以及全员性上对大学生进行培养,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不仅如此,三全育人理念是现阶段国家大力提倡的新型育人模式,有着良好的育人体系,因此相对于传统的育人模式,三全育人视角下进行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更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促进其全面发展。
其次,思想政治教育是推进“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载体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尤其是新时期以来,国家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为重视,并且多次召开会议讨论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因此在“三全育人”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将更有利于推进“三全育人”全面走进教育,有利于教师、学生以及社会深入了解三全育人的内涵和作用,促进国家教育的革新。“三全育人”下的教育革新,可以充分整合社会上的有效资源,促进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甚至是整个教育体系的长远发展,有利于构建良好的育人体系。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国家人才培养的有效载体和实现路径,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学校育人成果提升,进一步促进国家的发展,也是促进新时期三全育人的有益途径。
再者,“三全育人”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视阈。三全育人理念于上世纪中叶出现并不断发展,直至近年来国家加大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才被提出,一经提出便受到国家高度重视。此外,三全育人讲求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育人,这三者之间相辅相成,形成了完善的育人体系。因此三全育人理念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理论基础和现实依据。
二、“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全员性没有得到有效落实。教育全员性没有得到有效落实,通俗来讲,就是教育主体并没有做到全员参与,以及专职思想政治教育老师的职业水准还不够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包含两方面的内容,即思想教育和政治教育,这两者要做到有机统一,不仅要促进学生的思想进一步提高,更要促进学生了解国家的政治大事,提高其思想觉悟。在大学里,除了辅导员,任课老师与学生的接触相对较少,一般课下少有接触,这就导致教师和学生之间沟通不畅,从而影响育人效果。其次,其他专业课的老师对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意识不够,全员性要求所有的任课老师都要有意识、有责任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但是在现实中有一部分任课老师只“教书”,而少讲思想政治内容,没有科学的育人意识。第三,一些管理服务部门各自为政,不进行思政教育。其实在实际的学校生活中,管理部门与学生的思政教育也是息息相关的。但是在实践中,一部分管理部门似乎忘记了自身担负有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只做好自己分内的事情,忽视育人责任。最后,大部分大学生自身对思政教育认识不足,认为思政教育离自己生活较远,不关心国家大事,学习思政也仅仅是为了应付考试和学院要求,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导致思政教育的效果大打折扣。
(二)教育过程的全程性把握不到位。尽管在我国的大学生教育中,思政教育一直都在进行,也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从总体来看,思政教育仍然存在诸多问题,不足之处仍然未得到弥补,比如在教育上存在只重视课上思政理论传授,而忽视课下的交流沟通,重视理论知识,忽视实践;而且思政教育零星分散。前文提到思政教育的全程性要求要覆盖到学生教育的全过程甚至是学生成长的全过程,要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显然对大学生的思政教育工作全程性仍然不够完善。其次对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各个环节缺乏了解和掌握,没有严密的管理体质,缺乏完善的制度来促进教育过程的衔接,因此造成思政教育零星分布,各个思政教育阶段衔接性不强,前后关联性差,教育目标不明确,也缺乏与时俱进的能力。
(三)教育资源全方位整合不力。“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整合多方面的资源,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是在实际的进行过程中学校、家庭和社会成员之间缺乏有机统一,联动性不强。比如,现在部分学校的育人活动形式仍然较为传统,缺乏与时俱进,创新性不强,大多还停留在以教师为中心的育人方法上,教师只是一味讲述知识,忽视去调动学生积极性,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造成学生被动的接受,导致教育效果低下,甚至是出现旷课、迟到以及上课睡觉等情况频繁发生。其次,许多家庭对学生的思政教育也缺乏关注,更不用说参与到学生思政教育中去。家庭教育贯穿学生教育的全过程,家庭教育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中同样起着重要作用。家庭思政教育做到位对大学生的思政观念培养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为思政教育本身就需要潜移默化地对学生加以影响。但是很多家庭尚存在过分关注学生的文化课,而忽视其思政文化教育,一些家境条件好的家庭资金充裕,对学生的教育投入较多,父母了解的多,因此对学生的思政教育比较重视,在个别的家境较差的家庭里,父母无暇顾及孩子的思政教育,更多的是关注孩子的文化课。再者,家庭环境也会影响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比如父母的文化水平高,比较重视和关注思想政治,那么在家庭中就会自然形成一种重视思政教育的氛围,其学生的思政教育效果自然就明显,但是一些父母文化水平不高,对国家的时事政治关注较少,家庭中缺少学习时事政治的氛围,相对来说学生的思政教育就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三、“三全育人”视角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一)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员性。在全员育人中,所有的参与者都要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大学生思政教育理念,根据学生的特点和“三全育人”的原则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不能逃避责任。首先要提高专职思政教育教师的职业水准,与时俱进,多关注时事政治,提高育人效果。其次,各任课老师也要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不能只关注课堂书本知识的传授,课下也要多与学生交流,加强思政教育的功能,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思政观,促进课上和课下思政教育相结合。再者,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育人作用,要改变过去管理层与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上存在脱节的现象,管理层也要担负起对大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责任,强化自身的育人意识,制定相关的教育制度,完善思政教育体系,多与其他授课教师进行沟通,努力了解学生的特点和差异,盘活育人活动。最后,大学生自身也要加强思政意识,摒弃先前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思政教育的思想,进行自我教育。
(二)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性。首先做好各阶段思政教育工作,并且做好衔接。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之所以分阶段是因为不同时期的学生自身的思想以及认知水平、自身特点不同,因此要分阶段进行,这个过程是由浅入深的。比如在大一阶段主要是做好高中与大学的衔接,使这些新生不至于在大学期间迷失自我,所以要开展各种思想政治宣讲活动,帮助其正确对待大学生活。大二、大三时期是学生思想教育的过渡时期,这时他们已经熟悉大学生活,所以尽可能多地进行一些道德实践活动,让他们学会用实际行动来树立良好的思想政治观念,树立起远大的理想。大四阶段,学生已经进入即将走向社会找工作的阶段,这一阶段主要先在思想上缓解他们紧张的情绪,其次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了解职业发展前景,做好职业规划。
(三)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坚持大学生思政教育的全面性就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合力。首先学校要根据学生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做好学生的思政教育,提高老师、管理人员的思政教育意识,强化学生的思政学习意识,做好各个阶段的衔接。其次家庭也要承担起对学生进行思政教育的义务,不能一味地关注学生文化课成绩,更要关注学生的思想变化,在这方面学校要适当的与家长做好沟通,带动家长自身关注时事政治,创造良好的思政教育氛围。最后社会也要承担起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责任,要积极进行思政教育知识宣讲,创造良好的氛围,为大学生提供实践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更多的思政知识,帮助他们树立爱国主义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