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幼儿木工坊活动探索

2020-02-26

好家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木工木块锤子

文 李 滢

一、背景分析

木工坊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区域之一。在木工坊,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园的教育教学目标和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指导幼儿以自然物“木”为主要材料开展一切创意活动。对于幼儿来说,木工游戏容易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冒险精神。从本园的实际案例来看,只要教师有高度的安全意识,在活动前充分做好准备与防范,如提供手套、护目镜、安全帽等保护工具,在活动中指导得当,木工坊活动在理论与实践上都是可行的。开展木工游戏不仅可以锻炼幼儿的体能,还能提升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发展幼儿的劳动技能,帮助幼儿树立与他人合作的意识。

大班幼儿具备了一定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愿意尝试自主解决一些问题,不懂得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

二、观察过程

【场景一】花花来到木工坊参加活动。她先取出一把锤子,又从筐中取出一块有一定厚度的木头,然后尝试用锤子将一个铁钉钉入木板。她敲了一会儿没有成功,于是就换了一块薄一点的木板,努力想把钉子钉进去,可依然没有成功。她又换了一块木板再次尝试,可钉了一段时间后仍然没有成功。她看了看同伴,发现同伴选择的是小钉子,于是她也换成小钉子再进行尝试。可是,她依然钉不进去。她与同伴交换了锤子再次尝试,还是钉不进去。这次,她没有急于尝试,而是坐下来观察同伴的动作,然后,她用刚刚同伴用过的木板再次进行尝试。终于,她成功地将钉子钉进去了一点。她开心极了,又用力地钉了几下,终于将小铁钉钉入木板。随后,她拿着这块钉了钉子的木板给我看。

【分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大班幼儿活动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明显提高。他们思维积极、活跃,愿意学习新事物,遇到困难时不愿轻易放弃,而是会继续不断地尝试解决困难,他们常常采取“尝试错误法”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努力找出一种比较合适或正确的操作方法。因此,根据幼儿的特点,在大班区域活动中,教师应努力创设幼儿自主探索的机会,大胆放手,让幼儿自己克服在操作中遇到的困难。在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幼儿对木工活动的兴趣很高。尽管花花在开展木工活动时遇到了困难,多次尝试都不能将钉子钉进木板,但她并没有放弃,而是通过不断变换工具和材料进行尝试。教师并没有直接为花花讲解钉钉子的方法,而是始终采取观望的态度,放手让花花自己去思考、操作。花花在不断的尝试中体验到解决问题的成就感,养成了善于思考的习惯,提高了自主学习能力。

【场景二】 乐乐来到木工区,也尝试钉钉子。但是,由于他不能很好地控制锤子敲打的方向,他的钉子越敲越歪。他想用手将钉子扳正,可扳不动;他想用锤子将歪向一边的钉子向中间敲,可也敲不动;他又想用手把钉子拔出来,也拔不动。几次尝试失败后,他又拿起锤子继续顺着这根歪掉的钉子向下敲,直到敲不动为止。钉完以后,他又去取了一根钉子,用同样的操作方法又钉了一次,钉子照样钉歪了。他不甘心,又试了一次,还是钉歪了。试了几次后,他放下锤子,把木板也放回筐中,自言自语道:“怎么老是钉歪?”就这样,乐乐放弃了尝试,只是坐在一旁看其他幼儿操作。

【分析】可以看出,乐乐最终放弃活动是因为他的数次尝试都失败了。大班幼儿愿意通过不断尝试来解决问题,他们碰到问题时,不会马上放弃,而是会想办法来改变这个不规范或错误的结果,但他们不会分析自己操作方法的不当,而是采用“错误的方法”不断地进行尝试,最终导致连续失败。这样的“屡战屡败”导致乐乐对操作失去了信心和兴趣,从而放弃了继续努力。我通过问题“为什么会钉歪呢?”重新激起乐乐探究的兴趣。然后,我一边操作一边通过“我这样做你能发现什么问题?”的提问及实际操作,引导他观察并发现不同的操作方法会产生的不同结果,鼓励他通过观察和分析逐渐明白自己操作失败的关键原因。当乐乐找对原因后,我鼓励他再次尝试。从这个案例中我了解到,教师应注重培养幼儿细致观察、分析思考的习惯,从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场景三】点点和同伴一起来到木工区,他想用一块木板和四根圆柱形木块做一张小板凳。他将木板横放在圆柱形的木块上,拿起一根铁钉,准备将木板和木块连接进来。在钉钉子时,下面的木块动了一下,导致钉子、木板和木块的相对位置发生了改变,他的首次尝试失败了。点点放下钉子和锤子,重新摆好木板和木块,再次进行操作,结果又因为同样的原因失败了。再次尝试,结果还是失败了……以他目前的能力,无法在控制木板和木块相对位置固定不变的同时钉钉子。可是失败了几次以后,点点依然没有放弃做一个小板凳的目标。看到这个情况,我及时上前引导他请小伙伴帮忙。于是,点点决定请同伴帮忙。他请琪琪扶住木板,自己调整木板下圆柱形木块的位置,然后再将钉子对准下面的木块钉下去。经过两人的配合,点点终于将木板和木块钉在一起了。于是,他继续请琪琪帮忙,以同样的方法将其他三个圆柱形木块钉上去,最终完成了小板凳的制作任务。

【分析】大班幼儿有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一些问题,不懂得在必要时寻求他人的帮助。当我观察到此现象时,随时询问点点是否需要帮助,在得到点点的肯定回答时,我让在一旁的琪琪参与点点的操作,帮助点点将木板和木块的位置固定好,在琪琪的帮助下,点点终于将一个钉子钉进了木块。活动后,我请他说说为什么后来可以将木板和木块钉在一起,他说:“是因为琪琪来帮助我了。”我启发他思考“为什么同伴帮助你了,你就能完成?你觉得同伴的帮助重要吗?没有帮助与有帮助有什么不一样?如果下一次同伴不在,你可以怎么做?”在游戏结束时,我请点点将自己做小板凳的过程与全班幼儿分享,引导幼儿明确同伴之间相互合作的重要性及意义,使幼儿懂得遇到问题时同伴之间可以互相帮助解决困难。

三、感悟与思考

在木工坊这个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幼儿的思维不受拘束,从而更乐意进行探索和创造。幼儿的创造以无意创造为主,在拼拼装装中,幼儿能在“不经意间”就完成一件作品。这样的“成功”能给予幼儿鼓舞和自信,激发幼儿进一步开展探索创造活动的欲望。随着幼儿技能的熟练和认知能力的提高,幼儿的创造逐渐变得有预想,他们会力图表现出预定事物的外部特征。当然,幼儿的能力毕竟有限,他们的作品与预想会有一定的距离,虽然稚拙,但都是幼儿智慧的结晶。

幼儿的性格具有外显和冲动等特点,决定了他们更需要情感情绪发泄的渠道。而木工活动就是一种很好的宣泄途径。幼儿可以通过敲敲打打使自己的情绪情感安定下来或表达出来,而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的成就感又能增强幼儿的自信,促进幼儿积极情感的产生。

木工坊活动开展到后半阶段,我们鼓励幼儿相互合作完成作品。为了促成幼儿的合作,我们故意在木工坊活动中适当增加人数,这样,已初步具备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的幼儿会因为工具数量不足而顺理成章地进行合作。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的合作作品相继诞生。

教师应谨记,幼儿才是活动区的主人,应创造一个适合幼儿主动发展的环境,设法调动幼儿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充分发挥幼儿的潜力。如何让区域活动更好地为幼儿的自主性发展服务,仍是我们需要不断研究的课题。我们只有不断实践、探索和积累经验,并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尊重幼儿的自主性,才能使区域活动更有意义、更具生命力。

猜你喜欢

木工木块锤子
像音乐和像锤子的敲门声
锤子歌
借锤子
Master carpenter becomes a YouTube sensation
木工课——《野孩子乐队》
怎样数出小木块的个数
黄木工
黄木工
锤子门铃
错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