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公平理念下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开拓式建构的路径与实施策略
2020-02-26王婷婷
文 王婷婷
2019 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发展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教育公平首先要解决“有没有学上”的问题,其次要解决“能不能上好学”的问题。对“教育公平”的理解应包括三个维度:一是教育权利的平等,二是教育机会的均等,三是成本分担的公正。我所在的地区,教学资源配置公平和幼儿受教育机会的公平已经得到了保证。但是,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背景之下,由于班级幼儿人数较多,在教育的过程中,幼儿的教育公平往往无法得到保证。我以教育公平理念作为大方向,阐述我园区域活动中开拓式建构的四个路径和三大实施策略,使教育公平易落实、有质量。
一、以高位均衡为追求,探寻开拓式建构的具体路径
调查显示,我园目前的师幼比为1∶14.5,每个幼儿室内游戏的平均面积是0.9平方米。班级幼儿过多,狭小的班级空间、单一的材料都阻碍了幼儿游戏行为的发展,无法满足幼儿的游戏需求,幼儿在建构游戏中难以走向深层次的学习。基于此,我园指导幼儿开启了开拓式建构游戏之旅。
开拓式建构是指对建构空间、建构方式、建构资源和建构水平的开拓。幼儿在建构的过程中会与环境、材料进行互动,迸发思维的火花,进而产生新的建构方式,发现新的建构材料,逐渐增强建构水平。在教师的鼓励和指导下,幼儿将建构游戏开拓至户外游戏场,解决了空间狭小的问题,使每个幼儿建构游戏的平均面积扩大到3.5 平方米。在此过程中,我们归纳了教育公平理念下幼儿开拓式建构的四个路径。
(一)向植物开拓的建构
亲近自然,寻找灵感的起源。一是“流动花园”建构活动。我们打破了班级自然角的界限,让幼儿自由分组、共同讨论、合作设计,共同寻找幼儿园每个角落的盆栽或辅材,自主搭建主题式自然角。随处可取的自然之物都是幼儿的建构材料,这样的自然角是“流动花园”,促使幼儿产生更多的观察、观赏与互动行为。二是“树链”建构活动。在测量树与树之间的距离、树木的高矮,以及树干的粗细后,我们设计了建构图纸,运用梯子、油桶、PVC 管、木板等材料,多角度连接树木,启发幼儿用攀爬、跳跃、拉吊、滑行、平衡等方式在树与树之间进行游戏。例如,我们在大龄香樟下建构秋千,在树上建构空中软梯、云梯、树上网兜、索道等,并鼓励幼儿在搭建的树屋里给大树涂鸦。一棵香樟树,就能让幼儿们玩得不亦乐乎。
(二)向楼道开拓建构
相比厅廊的建构,幼儿更加喜欢楼梯间的建构。由于楼道空间狭长,取材不便,因此,幼儿在构建前会带个小背包,装好自己需要的建构材料,再到楼梯间内进行建构活动。教师和幼儿一起数楼梯的阶梯数,测量楼梯的上下坡度以及楼梯转角的角度,运用小木板、小PVC 管、小型清水积木、乒乓球、小汽车等多种辅材在楼梯间的进行场景建构。新建构出来的楼梯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能够吸引幼儿积极开展游戏活动,幼儿不仅锻炼了动手操作能力,还能与其他平行班,以及不同年龄段的同伴共同游戏。
(三)向沙水开拓建构
我们指导幼儿观察、探究干沙和湿沙的黏性及特质,调整湿沙建构中沙和水的比例,利用砖、瓦、清水积木等各种低结构材料开展活动,完成有创意的作品,如“塌陷的沙坑”“挖沟渠”“挖海底隧道”“建堡垒”等;指导幼儿根据水的浮力、材料的重量和密度设计“水中建筑物”,如用鹅卵石、塑料积木、玻璃瓶、泡沫地垫、奶粉罐、PVC 管、砖头等材料建构“乌龟家族的水上威尼斯”。
(四)向山坡开拓建构
在教师的指导下,幼儿利用工具测量山坡坡度,并设计了要在山坡上搭建的房屋的平面结构图,并利用插、搭、拼、围合等搭建技能将“房屋”成功搭建起来。幼儿还将不同大小、不同材料的球状物体从自己搭建的山坡隧道上滚下来,以此来验证隧道的牢固和倾斜程度。此外,山坡上的泥土、树木、落叶都是最真实、最直接的教育资源,能够激发幼儿的搭建欲望。
二、以圆融悦纳为基准,提炼开拓式建构的实施策略
开拓式建构能满足幼儿好动与探究的本性,趣味性强、层次性高、富有挑战,能使幼儿成为活动的主动参与者,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理念的实现。当整个幼儿园都在进行开拓式建构游戏时,幼儿之间跨班级、跨年龄、跨内容的游戏,能激发幼儿更多的内在潜能,引发他们进行深层次的探究。
(一)权威控制的突破
在大班额的情况下,教师为了安全起见,有时候会过多干涉幼儿的游戏,并对游戏进行高控。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方式淡化教师在开拓式建构中的职能。一是“材料先生”助阵。这里的“材料先生”是指辅助幼儿游戏的物品,包含作品展示板、流程图、多媒体演示器等。幼儿可根据需求选择自己的“材料先生”和游戏方式。二是“游戏拍客”登场。“游戏拍客”是指运用手机、平板电脑、相机等设备拍摄建构过程的幼儿。在“游戏拍客”工作之前,教师会对他们进行关于拍摄器材的运用、拍摄内容的选取的系统培训。活动结束后,还会组织所有幼儿对所拍摄的内容进行集体讨论,请“游戏拍客”先对视频背景进行介绍,再请其他幼儿共同分析。活动中,“游戏拍客”有时会记录下被教师忽略的有价值的建构游戏瞬间。三是“安全卫士”督查。各班推选1 ~ 2 名幼儿成为“安全卫士”,组建幼儿园“安全巡逻队”,教师对这些幼儿进行统一培训。这些“安全卫士”会戴着红袖章对全园的开拓式建构游戏进行环形巡视,对游戏中幼儿的危险行为进行黄牌警示并提出整改要求。“安全卫士”还会定期发布和更新安全标记,并将其贴在幼儿园的醒目位置。
(二)学习思维的串联
在开拓式建构中,幼儿在最愉悦的状态下会流露出一种自然的本真。根据这一特点,我们尝试用“贝优创客”这一形式来激发幼儿潜在的创造力,包含材料的创新、玩法的创新。而这些创新会通过文字、照片、绘画等形式被教师和幼儿记录下来。
材料是激发幼儿思维创新的有效媒介,但建构材料的收集、整理和归类工作比较烦琐。通过“贝优收纳”这一形式,我们鼓励幼儿设计标记,设置建构材料固定置物点和流动置物点。通过这一形式,一能帮助幼儿认识标记;二能节省整理归类建构材料的时间;三能让幼儿养成收放材料的好习惯,懂得自我服务;四能节省空间并使材料便于取放。
(三)游戏评价的适切
为提升开拓式建构中幼儿评价的适切使用性和立体性,杜绝教师片面地评价幼儿,我们提倡“贝优档案”。我们要求教师做幼儿活动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记录幼儿在开拓式建构活动中的言行,从而发现教育的契机,提取教育的价值。由于班级人数太多,因此,记录一般以连续性的照片、视频为主,以文字为辅的方式对活动区进行小组观察记录。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幼儿收集静态、动态的素材,以支持后续的教师评价及幼儿自评活动的开展。
教师如果不对开拓式建构中幼儿的行为进行剖析,那么游戏中的观察与记录也将缺少一定的意义,因此,我们还推出“贝优论坛”。用幼儿自评、幼幼互评、教师评价三种方式,以便利贴、互动卡等为评价载体对幼儿进行科学、多领域、多角度、多层次的评价。在评价活动中,教师评论的比重相对较少,教师的角色定位应是探讨者,而不是权威发言者。很多时候,我们会觉得幼儿不会评价自己和他人,其实是我们给幼儿的机会太少,评价方式太单一。
《管子·权修》中有云:“一年之计,莫如树穀;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教育是漫长而又幸福的旅程,教育公平的研究应当是微观视角下的师幼共鸣。如果每名幼儿都能拥有合适的区域活动机会,这将是教育公平理念下幼儿成长的最美样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