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润泽”文化背景下的班级微课程探究
——以大班“小旗手的大愿望”为例

2020-02-26

好家长 2020年11期
关键词:升旗润泽脉络

文 项 吉

“阅读润泽”是我园的课程文化特色,我们提倡幼儿、教师、家长在阅读中获得“润泽”,直达心灵深处,感受生命的美好。具体地说,幼儿的“阅读”是指幼儿的学习活动,是让幼儿与环境、生活、同伴展开思维交流,形成对话互动,在真实情境中充分感知与表现创造。“润泽”是指幼儿在此过程中获得积极的成长体验,滋养心灵,感受生命美好。

采用何种支架与方法来开展“阅读润泽”活动一直是困扰我们的问题。“微课程”的出现让我们茅塞顿开。“微课程”是基于幼儿的经验,从幼儿当下的兴趣与需求出发,由小到大,由一点到多元,形成连续、渗透的呼应式课程。它强调生成性,更贴近幼儿的生活。这一特点与我们提出的“阅读润泽”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在这样一种文化背景下,我们开始尝试进行班级微课程的探究。

一、追随兴趣和价值,构建课程主题

课程游戏化项目中提出:要追随幼儿的兴趣、经验,为幼儿的生成活动做准备。“追”是指教师观察、捕捉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兴趣;“随”是指幼儿领路,教师跟随,也就是教师对幼儿的兴趣进行筛选和价值判断。

(一)“追”,捕捉幼儿兴趣

幼儿好奇心强,对身边新奇的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幼儿的学习强调生动性和主动性,只有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和兴趣所在,去发现课程资源,让幼儿产生想要了解和探索的主观意识,才能真正投入地、专注地、主动地学习和理解事物及其之间的关系。那么,在寻找课程主题前,教师应该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去捕捉幼儿在游戏和生活中的兴趣。

例如,微课程《小旗手的大愿望》源于一次升旗活动中教师随机安排了两名升旗手。这件小事引起了全班幼儿的“不满”,他们对此“耿耿于怀”,认为应该挑选出让大家都认可的升旗手。于是,顺应幼儿的要求,大(二)班开展了关于“升旗”的探究活动。

(二)“随”,判断课程价值

课程的选择不仅仅需要考虑幼儿的兴趣,还要对所选择的课程进行价值判断,对课程实施进行可行性研究。

在开始探究之前,教师进行了课程的价值分析,主要有以下几点:1. 通过探究活动,幼儿可以深入了解升旗的相关知识,从而萌发爱祖国、爱家乡的情感。2.通过探究活动,幼儿能构建自我发现问题、自我探索、自我面对挑战、自我解决困难的能力。并且,全班幼儿对升旗这件事有强烈的兴趣。在这之前,他们对于升旗没有直接的经验,只是通过网络和图书对升旗有了粗浅的认知。进行价值判断后,教师就能明确在此课程中幼儿能获得多少经验,知道课程实施的意义在哪里。

二、挖梳资源和脉络,满足课程需要

(一)挖掘课程资源

为了最大限度地让幼儿的需求得到满足并获取直接、深入的经验,教师可以深入挖掘家长、社区资源,让课程更加深入,让活动内容更加丰富。

在微课程《小旗手的大愿望》中,为了获取关于“升旗”的信息,教师通过家长资源了解到能让幼儿直观了解“升旗”的地方。通过热心家长的联系,全班幼儿到消防大队参观了消防员的升旗仪式。在幼儿开展的“训练小分队”活动中,慧慧爸爸主动担任起教练员的角色,两次走进幼儿园给幼儿进行队列和仪态姿势的训练。

(二)梳理课程脉络

结合幼儿的兴趣和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清晰地梳理出活动的主要内容,从而生成微课程的脉络图。清晰的脉络图能够让教师清楚地掌握开展课程的具体思路,然后在实践中及时去反思和梳理,让课程和活动更加可视化。

三、善于探究和生发,实施课程内容

(一)基于观察,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力量

《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要求》中提出:“观察和理解儿童是教育的起点。”实施课程内容的核心价值应该是让每一个幼儿有机会挖掘自身的力量。幼儿在与环境的持续互动中,不断构建对自我形象的认知,获取有意义的知识信息。教师要做好课程实施的观察者和记录者,跟进和助推幼儿的学习和发展。

1.记录珍贵的“哇时刻”

在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就是“哇时刻”的记录者,既要善于捕捉幼儿的精彩表现,又要让幼儿看到自己的能力。

幼儿在梳理调查结果时,觉得用“排队”的方法得出的结果不是很清楚,很多内容都看不明白。活动遇到了瓶颈,教师意识到这个问题后,在语言区巧妙地提供了绘本,幼儿们通过阅读绘本,发现书中关于统计的方法,开始尝试制作“柱状统计图”来进行统计。统计图让人一目了然,最后顺利推选出了有资格当升旗手的幼儿。从“调查表排队”发展到“柱状统计图”,可以看到幼儿们能够将书本经验转化为实践经验,数学能力在不断提升。

2.践行“幼儿在前”的理念

在观察幼儿活动的过程中,教师不能随意干扰幼儿活动,要判断介入的最佳时机,学会退位。

例如,训练队长每天都召集队员进行练习,但是几天下来,队长们发现训练任务总是没法准时完成。怎么办呢?队长们一起商量解决办法,贝贝提出要列《训练计划表》。于是,幼儿们开始列计划表,并将表格张贴在醒目的位置,方便大家观看。

在幼儿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做了一名“旁观者”,没有急于教给幼儿方法。幼儿通过自我探究获得的经验远比从教师处得来的更为扎实、有效。教师的退位让我们看到了幼儿成功的精彩瞬间,也让幼儿感受到了成功的喜悦并更好地认识到自身价值。

(二)善于支持,让幼儿发现自己的力量

在班级微课程的实施中,教师要认识到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个体,要理解和尊重幼儿的兴趣、想法和需求,观察幼儿的活动情况,在活动中支持幼儿自主生发活动。

在《小旗手的大愿望》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发生了这样一件事:一天早晨,峰峰一进教室就告诉教师:“老师,我把我要去当护旗手的好消息告诉了哥哥,哥哥说我很棒!”一旁的小艺听到了,说:“我前几天就把我要当升旗手的事情告诉我大(三)班的好朋友了。”同组的琪琪说:“我也把我要当护旗手的好消息告诉我弟弟了。”小艺立刻说道:“那我要把升旗的场景画下来,我要把升旗手、护旗手和仪仗队都画出来,然后送给大(四)班的涵涵。”“你这个方法很好。”教师说。峰峰说:“我们可以将这件事告诉更多的人,邀请他们都来观看我们的升旗仪式。”由此,幼儿园各个班级的幼儿都收到了一张来自大(二)班的特殊“邀请函”。

幼儿的思维是活跃的,在活动中会迸发出很多新奇的点子。虽然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了脉络图,但在实施的过程中,幼儿的活动内容会不断发生变化。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不断生发,动态地填充脉络图,使课程活动越来越丰富,也让幼儿在探究过程中构建自我认知,发现自己的力量。

四、关注反思和评价,收获教育价值

对课程实施的反思与评价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在微课程实施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回顾课程实施活动中的得与失,反思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获得了什么,教师获得了什么。

(一)评价幼儿的收获

在《小旗手的大愿望》微课程实施以后,教师从五大领域出发,对幼儿获得的核心经验进行了梳理,让教师、家长清晰地看见幼儿在微课程实施中的发展,也更好地为下一步的行动提供支持。

(二)评价教师的收获

微课程构建与实施的过程是幼儿探究与收获的过程,也是教师思考与收获的过程。评价教师的收获,是为了更好地让教师审视自己在课程实施中的价值与缺憾并积累课程实践能力。

微课程的实践让每个幼儿在阅读中获得“润泽”,获得积极的生命体验,让幼儿相信自己是有能力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在未来,我们将继续开展班级微课程探究,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猜你喜欢

升旗润泽脉络
升旗
居住建筑中装配式钢结构的应用经济性分析
串联知识脉络 巧用动态资源
倾心之吻
An Interesting Class:贾润泽
福州吟诵调留存脉络梳理
延安时期的党建“脉络”
党的建设学术脉络与前沿动态——基于CiteSpace的知识图谱
天安门前看升旗
郑润泽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