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中外合作办学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办学政治思想

(福建农林大学 海外学院,福建 福州350002)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办学的步伐逐步加快,越来越多的学生借助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走出国门、学习深造、开阔视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鼓励各级各类学校开展多种形式的国际交流与合作,办好一批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若干所示范性中外合作学校”[1]。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扩大教育开放,同世界一流资源开展高水平合作办学[2]。截至2018年8月,全国经审批机关批准设立或举办的中外合作办学本科及以上机构、项目1112个(机构88个,项目1024个)。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在校生规模为50万人,高等教育中外合作办学毕业生已超过160万人[3]。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政策和举措,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对照新时代对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要求,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任重道远。

一、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一)认而不全,使命感亟待加强

中外合作办学学生年龄相对较低,以本科层次为主,尚未树立正确的民族观、文化观、历史观等,尚未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比较,未能全面客观的认识当代中国、看待外部世界。部分学生通过合作办学平台到国外后,面对多元化世界,缺少理性判断,未能理性比较中国与他国在各方面的优劣长短,对自己祖国的文化缺乏认同感和自信心,未能肩负起传播中国文化、宣传中国形象、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使命。

(二)爱而不深,归属感亟待加强

当前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本科项目通常采用“2+2”、“3+1”等双校园模式,学生需在国内完成一定的课程、通过语言考试、达到合作院校录取条件后方可前往国外学习。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内有限的时间里往往疲于专业课和雅思、托福等语言考试[4],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系统性不够,参加第二课堂次数较少,集体荣誉感较低,学生对所在培养机构或高校的归属感不强,爱校、爱乡、爱国的家国情怀亟待进一步培育和升华。

(三)变而不快,跨文化适应能力缺失

有别于国家公派留学生,部分合作办学学生出国并非“学而优”,他们的家庭经济条件相对较高,父母普遍迁就他们,使得他们的独立自主及适应能力较差,对未来发展的定位也相对模糊。虽然合作办学学生在国内有接受并了解一定的异国授课方式及国外文化,但这些学生到国外后,由于语言、风俗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等的不同,难免出现文化“休克”,对学生的心理和生理产生不良影响,产生孤独和挫败感,进而影响到学生的生活、学习等方方面面。

(四)学而不归,优秀人才滞留现象尚未彻底扭转

中国是目前世界上出国留学人员总数最多的国家,留学人员学习着国外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理论知识,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一股重要力量。近年,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对海外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截至2016年底,我国留学回国人员总数达265.11万人,其中2016年回国43.25万人,十八大以来5年回国人数占到总回国人数的70%[5],但仍有大量优秀人才滞留国外。进一步扭转这种局面,有待于持续加强爱国主教育,持续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学生的“四个自信”,把自己的青春梦融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强化第一课堂,把思政元素全面融入知识教育体系

要用好第一课堂培养这个主渠道,包括提高思政课的针对性、授课方式创新、课程气氛营造等,推动专题教学、网络教学、实践教学“三位一体”教学模式改革,全方位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6]。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和亲和力,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求和期待。国外高校虽然并未开设专门的思想政治课,但开设有公民教育、历史课等,通过学习历史的推进,国家的发展来培养学生的爱国心和民族自信心。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具有独特的历史、独特的文化、独特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必须走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道路。我国高校思想政治课,囊括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政治、历史、法律、心理等,以及时政分析等多学科知识,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为大学生提供一个学习及思考的阵地,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国家观、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因此,对于每一个在校大学生来说,特别是致力于出国深造的合作办学学生来说,思想政治教育必不可少,应成为他们高校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我国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的特殊性,目前思想政治课程的针对性还显不够,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授课水平等方面还不能满足学生的需求。《中外合作办学条例》明确规定“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应当按照中国对同级同类教育机构的要求开设关于宪法、法律、公民道德、国情等内容的课程。”2017年《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党的建设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形势与政策、中国近现代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要认真落实思想政治理论课2018方案的具体要求,结合中外合作办学的实际,努力提高中外合作办学思政课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党执政的坚定支持者、先进思想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担起学生健康成长引路人和指导者的责任,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实施教学方式方法多样化,通过分组讨论、鼓励学生上课提问,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教学全过程,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使教育产生内化效应,让思想政治教育入脑、入心,让先进文化塑造人、鼓舞人,让先进文化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不断引导学生争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模范践行者和积极传播者,引导学生把个人追求融入到党和国家的事业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充分挖掘各类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探索专业课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可能性,如将思想政治理论融入基础教育教学相关科目中,形成一套完整的教育体系,形成协同效应,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在学好专业课程的同时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去进行思想政治领域的探索,让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学科领域。

(二)拓宽第二课堂,营造浓厚校园文化

充分发挥第二课堂实践育人功能,促进课内外、校内外多种资源的充分融汇贯通,推动创新创业教育与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广泛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注重以文化人以文育人;遵循文化发展规律,凸显高品位,弘扬主旋律,搞好校园人文环境、文化设施,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校园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形成良好的校风、学风[7]。学校要积极创造各种环境,既要采用全面、广泛、深入的教育方式,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在学校的每个角落,让思想政治教育深入学生日常生活;要精准化、精细化教育个别特殊学生,营造健康、积极、向上的社会主义新风气。借助校园人文环境、学习交流活动、社团志愿服务等,巧妙的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方方面面,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受到教育,如在教室、宿舍、走廊、湖畔亭椅等展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学生随时浸透在思想政治文化的环境中,润物无声的提高思想境界;广泛开展主题明确又接地气的思想政治教育论坛,从学生角度出发探讨如何更好的成为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组织学生观看爱国影片,如《建国大业》、《建党伟业》,了解我党我国发展历程,把握当下、憧憬未来;观看中国文化纪录片,如《大国外交》、《辉煌中国》,展现中国的变化和成就,不断增强学生的国家荣誉感和自豪感;践行寒暑假“三下乡”社会实践,开展“两学一做”教育常态化,丰富红十字会志愿者活动等,通过各类社会实践加强学生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真正的进入社会、了解社会,最终服务于社会,在实践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道德素质与社会责任感。抓住关键节点,因时施教,如期末开展诚信教育,在节假日等举办各种喜闻乐见的中国传统文化活动,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加强学生的集体主义,加深学生的爱校、爱国情结。

(三)制定留学指南,加强行前培训

制定留学生指南,加强行为培训。要充分汲取前人留学经验,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学生成长规律,通过网络视频、现场咨询、大会报告等方式广泛开展国际讲坛、归国学者讲坛,积极邀请已在国外就读的合作办学学生及优秀毕业留学生进行经验分享,了解出国手续、国外学习生活注意事项,掌握如何疏解心理压力,提高跨文化适应。加强引进课程远程视频授课、外方教师来校授课,让学生尽早熟悉国外授课方式。合作办学学生离开祖国前心理是最为慌张和忐忑的时候,要尽可能的给他们提供准确详实的信息,告知国家外派机构大使馆的联系方式,安抚学生烦躁情绪,让学生由被动灌输变为主动要求地接触思想政治教育,强化爱国主义教育。

(四)充分运用新媒体等多种渠道,实现全程育人、全员育人

当学生到国外后,在观察与体验时难免会受到国外价值观、媒体等的影响,此时思想政治教育更不能停,要实现全程育人,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连贯性和延续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没有暂停键。要主动掌握运用新媒体,构建网络平台,主动占领网络教育新阵地,如QQ、微信、博客、电子邮件等克服跨境教育产生的时空障碍,加强与合作办学学生的沟通互动,了解学生思想、生活、学习状况,主动实施教育;此外,辅导员不仅要经常性的传递学校、祖国的新动态,推送新举措新战略,满足合作办学学生的需求并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性目标,同时也要定期与学生家长保持联系,间接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家校共促学生健康成长成才。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要积极组建、充分发挥外派进修教师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以身作则,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发挥榜样示范作用;外派进修教师要在国庆节、中秋节等重要节点开展庆国庆、话中秋等活动,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全覆盖、全程性的爱国主义教育格局,激发合作办学学生遵纪守法、勤奋学习、热爱生活、富于创造的爱国热情。当合作办学学生抵达外方院校后应及时与其接洽,让合作办学学生迅速找到精神归属,尽早渡过文化适应期。聘请进修教师为班主任,高年级合作办学学生作为联系人,关心、指导低年级合作办学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第一时间解决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实际问题,养成向上向善的良好心态。建立校友会,定期组织聚餐、徒步旅行、球类竞赛等活动,打造温馨和睦的家庭氛围,缓解思乡情绪,扩大朋友圈。利用合作办学学生放假回国间隙,邀请学生返校畅谈,了解学生状况,开展谈心谈话,培养胸怀祖国、不忘初心的社会主义合格接班人。

(五)推送就业创业信息,鼓励留学生回国就业和创业

当前,我国经济平稳快步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一带一路”战略发展如火如荼,需要大量的人才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智慧和力量。我们要积极收集并多渠道的推送吸纳留学人才的各项优惠政策和就业创业信息,鼓励合作办学学生回国就业和创业。活跃毕业校友群,鼓励事业有成的校友牵线搭桥,提供就业信息,乃至共同创业。

总之,中外合作办学学生作为青年一代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特殊性又有普遍性,因此我们开展工作时更应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精准发力,精准施策,持续开展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教育引导,为学生点亮理想的灯,照亮前行的路[8]。

猜你喜欢

办学政治思想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在晋招生部分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梳理
思想与“剑”
“讲政治”绝不能只是“讲讲”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政治攀附”
“思想是什么”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