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近代环城圈区域水产业发展述略
——以天津县和宁河县为例

2020-02-25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5期
关键词:水产业银鱼鱼虾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350)

一个地区的水产业是当地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产的产品大体分为两种,一种是海产品,一种是淡水产品。据《河北省渔业志》记载:“天津市为河北省五河之尾闾,市民大都经营工商业,对于劳苦腥臭之渔业,殊多卑视,……然习惯虽不重渔,而市民大多嗜鱼,故各地鱼商,皆载货运津,善价出售”[1],故水产品为供给城市及出口之大宗。“春有蚬、蛏、河豚、海蟹,秋有螃蟹,冬有铁雀、银鱼、黄芽等,至青鲫、白虾,则四时皆有”[2],足可见水产品在津市的消费比例之大之重。当然,天津本为鱼盐之地,其“面临渤海,近郊有七十二沽,远郊有宁河、宝坻一带的东淀与文安、霸县一带的西淀,这些河、海、沽、淀的水面辽阔,鱼、虾、蟹、蛤四季不绝。”[3]当时天津有这样的民谣:“日进斗金的东西淀,日进万金的渤海湾”,“海邦七十二沽传,贱卖鱼虾不论钱”[4],可以看出天津及附近区域水产资源的富饶。

开埠以来,天津开始了城市近代化和港口贸易化的进程,这为周边区域水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和重要的发展机遇,水产业开始了商品化发展。环津圈区域内的天津县和宁河县在历史上为退海之地,内地河流沟渠纵横,洼淀星罗棋布,湖泊水道较多,宽阔的水面是适合鱼类生息的天然场所,“隔堤一望似汪洋,门泊渔舟墙晒网”,淡水资源丰富,又因靠近滨海之地,海岸线悠远绵长,所以无论是海水产品还是淡水渔产都异常富有,这为当地水产业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优质的自然资源和有利的生产条件。两县的水产业在继承传统渔业生产的基础上,抓住近邻大城市近代化带来的发展机遇,靠山吃山,近城吃城,在水产品的捕捞、加工、养殖和贸易等方面都有了长足发展。

一、海产品的捕捞销售

开埠后,作为渔产富饶之地的天津县,因地利之便,渔业生产发展迅速,产品种类繁多,“旧志谓,滨海之区每岁谷雨后渔人驾舟出海,约三百号,所捕鱼不下三十种。”[5]其中有羊鱼,“天津出,尾似牛尾,多刺,手不可触”;“鲁鱼,天津四月以后出海”;白条“似银鱼,而身细肉薄,干可以蓄,俗约面条,天津出。”[6]还有诗曰:“临流结得千丝网,双双网得比目鱼”[7],这些渔产除供给天津城市及郊区村镇消费外,名贵品种如黄鱼、对虾及银鱼等多销往北京。对虾被称为沙虹,天津近海产,大者逾尺,“沙虹作对大盈尺,汐水初平捞满帘。方物年年充驿使,也随东鲽与西鹣。”[8]津南泥沽、葛沽一带则盛产裙带蛏,曾有诗赞曰:“鸬鹚艓子小于萍,贩得鲜回尽入城。青鲫白虾充馔好,登盘须逊女儿蛏。”[9]到民国时期,海产品的种类更加丰富,运往津市销售的海产品数量更多。根据《天津志略》可知,“津沽食品之出产,当以海物为最全,价廉而物美。春日最著者,有贝,蛏,河豚,海蟹等类,秋季螃蟹肥美甲天下。冬则铁雀银鱼,驰名远近;……至若卫河及三岔口之金眼银鱼,内河之刀鱼,……不可多得之土产”[10]。《沽河杂咏》赞曰:“津门三月便持鳌,海蟹堆盘兴尽豪,转瞬又看秋稻熟,重阳时节好题糕。”[11]天津县渔产最丰富的大沽口“在海河下游,冬季有海河工程局压冰铁船,往来水中……故每届立春后,渔船即冒险出海,捕取鱼鲜,因之鲅鱼、晃虾在该地出产最早,销售平津鱼市场价格其昂。”[12]据调查,在民国二十五年,仅在大沽口就有渔户一千三百多家,“能捕鱼一百三十五万余斤,虾蟹类约一百六十九万余斤,……每日所获,即出售附近鱼店,装入木桶,由小轮转运津市销售。”[13]从数量上看依旧保持着民初以来的盛况。在大沽口东侧的军粮城“迩临沽河,出产鱼虾等类,销于平津等地,运津者以大车或船运往”[14]。

“宁河县南临海滨,居民大部以渔盐为业,农田较少,内地湖泊及港淀丰产鲙鱼、梭鱼、比目、晃虾、对虾、琵琶虾、黄花、麻蛤、海蟹等,海深二三寻至五六寻,底质多粘泥。潮流和缓,有风则急。著名渔村为北塘、青坨庄、蛏头沽、蔡家堡、小神堂、前避风嘴、后避风嘴、于家堡、土桥子、双桥子、娘娘庙等处。”[15]“渔民按渔泛时期捕获,输入鱼市,包装成以冰块,交铁路装车,运唐山、天津或北平市销售。”[16]在每年三月至五月的旺季,芦台车站平均每月运五十吨,六月至八月的淡季,共计可运五十吨,其运达车站,首推天津,年约百吨。渔产最丰富的地方非北塘莫属,它位于蓟运河下游,“滨临海坝,除业鱼外,无恒产。……至每年所产之鱼、虾、蟹,皆运至天津销售。”[17]民国十九年是北塘渔业发展的鼎盛时期,“四丈以上的渔船有一百五十多只,小渔船八百六十多只,产量达四千五百多万斤,特别是对虾,年产二万四千七百万对,是历史上最高的一年。这样的年景持续了七、八年,……新河、葛沽、咸水沽、新城、军粮城、窝洛沽和鸦洪桥等地鱼贩竞相来北塘购买鱼虾”[18],每年经北塘站运出的渔产量约六百万斤左右,其中“银鱼1500斤,刀鱼5万斤,黄花鱼25万斤,鲙鱼20万斤”[19],经茶淀站“运出两千五百公斤(鱼),多运往天津。”[20]据民国二十一年调查,“凡北塘村、于家堡、青坨庄各村,每年所产,各种鱼虾,新鲜者,以火车远运东省,近销津平一带,获利甚丰。”[21]“距海口密迩之塘沽,鱼虾产量甚丰,除供给当地消费外,运出之量亦不少,因该地据渔产消费场之天津甚近”[22],所产鱼虾运津最早,且价格亦昂。汉沽地区年产鱼虾“有万余公斤,以筐篓装,销于天津、唐山、北平等处。”[23]地滨蓟运河属汉沽区、距汉沽车站甚迩的寨上镇所产“鱼虾有河产海产两种,运销平津唐等处”[24]。

二、淡水渔产的捕捞销售

海产品出产丰富,淡水渔产亦多。因天津县和宁河县境内的“淀泊及河渠极多,均富渔产,其大者如津西白洋淀(亦称西淀)、东淀、津东之七里海,津南之杨芬港、第六堡、大渔渡、为淡水鱼之繁殖渊薮”[25],淡水渔产的“种类不外鲫鱼、鲤鱼、青蛤、虾、蟹等,以捕获为业率多农民,设备愈形简单矣。”[26]运河产的银鱼、青鲫和紫蟹为淡水渔产中的佼佼者,虽产额不多,但价格颇高,“银鱼,十一月有,《天津卫志》按有冰鲜一种,类同银鱼,味腴美,以生于冰中故名。”[27]有诗赞曰:“一湾卫水好家居,出网冰鲜玉不如。正是雪寒霜冻候,晶盘新味荐银鱼。”[28]“产银鱼时,津市人民,自先尝其美味,次销售于旧都。”[29]“而青鲫,四季不绝,鲜腴无比,”[30]而紫蟹,“秋间肥美甲天下”[31],故时人称:“二月河豚十月蟹,两般也合住津门”[32]。该县的王秦庄“沿河为街,故住民多习水性,是以捕鱼为业者颇多”[33],“生计唯凭旧钓车,鲁鱼网罢网羊鱼,更临苇岸烹回网,更噉西施乳不如”[34]。而临近的柴家庄居民捕获鲤鱼、紫蟹等渔产后,除了供本地居民食用外,剩余的皆四外销售。

在宁河县,淡水渔产“上自宁河县城,下至芦家坞皆产之,……其由芦台车站运出数量每年约十六万斤。……蟹产于蓟运河,自蛟龙口至下窝一带,用筐、篓或麻袋运至芦台站,年约三十二万斤上下,……河港虾约四万八千斤。”[35]该县“七里海、蓟运河附近家家有网,户户捕鱼,清晨抢网出河干,网罢回舟夕阳残”[36]。据民国二十六年统计,宁河县的淡水鱼捕捞“沿蓟运河各地及北塘,每年可捕获鲤鱼八千斤,鲶鱼一万斤,鲫鱼四千斤、鲢鱼一千五百斤。……大部由铁路或民船运销天津。”[37]遗憾的是,“惟居民墨守陈规,捕鱼之术不求改进,以致终古如斯,是尚望提倡生产教育者,促其改进也。渔业在此数村不过副业,但与居民有莫大之帮助,亦生产事业之应当提倡者”[38]。

三、水产品的加工销售

新鲜的水产品通过鱼行、秤房子、冰鲜船、倒包船等几种买卖鲜水产品的组织经水运或陆运销售到天津或天津港外,因当时保鲜条件有限,“其多量不能卖出者,盖以旧式方法,以盐腌制或晒淡干装入包篓,运销天津而转售各方。”[39]这些加工好的水产品有腌制好的鲙鱼、磨好的虾酱、晒好的咸干鱼虾等。天津县南的上林沽港,因“该处无冰窖,渔人捕得鱼群,率多制成盐干鱼虾,行销远方。港虾干色红味甜,极为鲜美,销平津闽粤各地每斤一元三、四角,干辞暖鱼,普通制成锅包鱼,专销天津北平,每斤六角;其它干品,亦皆精良。”[40]据当时的报纸记载:“津县大沽口一带,素为产鱼之区,渔民赖以生活者达七千人,据津县建设局最近之调查该处有大小渔船七百只,鱼之种类每年产额约在三百万斤,渔民就其所获,或腌之使咸,或晒之成干,运销各处,平均售价在一角至贰角之间,获利颇厚。”[41]“天津北长兴的虾酱和天津葛沽镇刘长发的干制刀鱼”[42]在民国十一年直隶省第一次工业观摩会上获一等奖。

宁河县产的“咸干品海虾,对虾,蛤,蚶,虾子,虾头,鲙鱼,港虾,辞暖鱼,河蟹黄,该属蛏头沽专产蛏干,肉味鲜美名曰美人鲜蛏,全国闻名。”[43]据民国二十一年统计,宁河县“凡北塘村、于家堡、青坨庄各村,……(售)余外海中珍品,如干蟹黄,每斤价银三元,其味鲜美,年出百余斤。……虾子,每斤价二元五角,即春日海中所产之大青虾,晒干碾好,即成虾子,年出百余斤,……大海米,每斤价二元,每年五六百斤,小海米,每年出千余斤……味均鲜美,”[44]这些咸干淡干水产加工品,或由天津市水产商从原产地趸购来津,或由沿海商人运津,运输方法类似其它来津物产,不外乎人力挑运,或车装或船运或铁路运输,运津后,售之于各水产商号,再由该商号,分别挑拣,待价而沽,然后以天津为集散市场,远销闽粤、陕、甘、新、晋、豫各省,近销平热察绥辽吉等地。华北有名的大海货店隆昌号即“由塘沽、北塘,汉沽等地购进蛤蚶,虾米,虾皮,咸快鱼,虾酱等”[45]加工好的水产品进行销售。

四、水产品的养殖捕捞

值得一提的是,随着水产业的繁荣,这一时期已经有了水产品养殖业。据《河北省渔业志》记载,天津县以南的上古林渔港,因濒临渤海,“每届夏秋之交,阴雨连绵,该处港沟接连海水,放入潮流,引进鱼种,下闸蓄养,迨立秋后,即盛产港虾、港梭鱼、辞暖、黄花鱼等,以港虾为大宗,辞暖鱼次之。”[46]这种渔产被时人成为咸淡鱼。据20世纪20年代的调查显示,天津县有五处渔港,“其中小站南部的上古林渔港,每年得四万余斤,运往小站销售;葛沽李家圈官港,每年得三万余斤;高沙岭漫口港滩,每年五万余斤;小站潮水边港,每年四五千斤;小站南甸子,每年三千余斤,皆在城市周围售卖。”[47]此外,天津县的大港、大沽、驴驹河、草头沽;宁河县的北塘和蛏坨沽均为著名的渔港。在大港地区,“淡水养鱼始于清朝末年。第一个淡水养殖场是官港,面积为10305亩,有效水面7000亩,马厂减河是其淡水主要来源,稻田区排水河(官港外围)与之相连直通渤海湾,是其纳苗主要渠道。每到稻田排水季节,有大量梭、鲈、鲤、鲫和虾蟹苗涌入,因而该港水产资源丰富,产鱼虾、河蟹、水禽和芦苇。”[48]

在塘沽的北隅、北塘一带,有辽阔的草甸,其中杂草丛生,积水成洼,人们开始积水养鱼,后有人见有利可图,便向政府承租,建成渔港,养殖鱼虾。民国时期“宁河县在塘沽一带的渔场地每年捕鱼200万斤,”[49]养殖渔产捕获后,“也和渔船一样,运往天津销售。”[50]水产养殖“渔区自大沽口起渔港甚多,尤以宁河县之北塘口为最著”[51],据民国二十五年统计,“大沽鱼港拥有渔船1500只,年产值50万元;北塘渔港拥有渔船1200只,年产值60万元。”[52]因为渔业的商业化发展,在这一时期,各种渔业公司开始成立,如民国初年冯国璋发起的 “北洋淑兴渔业股份有限公司”和严范孙为股东之一的“中华渔业股份有限公司”[53],都是设立在近海之区的近代化渔业公司,这些渔业公司的成立是水产业发展规模化、商品化的标志。

五、结语

开埠后,天津市成为环津圈区域水产品的消费、集散和贸易中心。天津县和宁河县由于濒临沿海且境内水域分布广泛,既有淡水产品的捕捞养殖,海产品的捕捞养殖加工也形成一定的规模,淡水产品和海产品在津市的销售和出口稳步向前发展。不过,从两县的水产品捕捞加工养殖销售的情况可以看出,相对于海产品捕捞销售的规模和数量,淡水产品的出产明显处于弱势;并且由于受当时的养殖能力和养殖加工技术水平所限,水产品以自然捕捞为主,加工和养殖产品则成为捕捞水产品的有力补充。随着天津城市人口的消费增长以及港口贸易运转的需要,两县的渔业产品以很大的比例销售到津市,水产品成为天津周边区域不同于其他腹地的一个明显的物产优势,水产品贸易成为城乡商品交流的一大主要内容,从而拉动了当地渔业、商业经济的发展,使水产业成为当地的主要产业和农户的主要收入来源,捕捞船只甚至成为当地家庭财富的主要标志。若政府能设立更多的水产学校,改进渔产运输工具,拓展渔业销售市场,减轻渔产税收多如牛毛的状况,从资金、技术、渔具、减负、冷藏、运输等各个环节着手,天津城市近代化发展对两县渔业经济的带动会更为明显,水产业的生产主流亦不会再局限于捕捞业。

在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实施的今天,我们可以从近代环津圈区域水产业的商品化生产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即必须重视开发已有良好基础的水产业,着实提高水产业养殖加工推广技术,大力发展水产养殖和捕捞业,搞好水产品的多层次深加工行业,全面实现水产业生产的商品化和现代化,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猜你喜欢

水产业银鱼鱼虾
稻田鱼虾养殖技术研究
常见水草在鱼虾蟹养殖中的作用小结
停产!断粮!原料暴涨!节后限电令再升级,水产业遭受暴击……
浪漫抵达之处——读《银鱼来》
《银鱼来》创作谈
银鱼来
小河抓鱼虾
风起云涌立潮头 做健康水产业的推动者——访常德市科雄饲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王万强
银鱼和蚂蚁
健康饮食,从鱼虾蟹“称霸”团圆饭餐桌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