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提升亲和力的问题和对策分析
2020-02-25蔡双仁
蔡双仁
(广州南洋理工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广东 广州 510925)
1 提升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高校思政教师的教育工作,强调办好思政教育关键在思政教师,高校教师要理直气壮上好思政课,要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正确的认识和把握思政亲和力,能够有效的诠释思政课程的思想性和理论性,能够更有效紧扣时代脉搏,契合当前的实际需要,实现思政课程的针对性。
亲和力是思政教师的重要教学能力之一,是思政教师核心能力和综合素质的体现。提升思政教师的亲和力,有利于提升展现教师人格,学识和教学魅力,形成良好的互动氛围,增强教学的感召力,说服力和吸引力,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特别是对于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以下简称思政“概论课”)教师而言,提高教学亲和力,有助于讲清楚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理念,中国人民奋斗圆梦的历程,中国坚持和平发展共赢的外交理念和从严治党的治党要求。有利于促进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增强四个自信,增强坚持走中国道路的信心,培养合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 班人。
2 影响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因素
亲和力本质是一种互动能力,思政“概论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的学习阶段、需求层次,个性特点等,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方法,活用教学资源,实现良性互动,从而构建良好的教学氛围。影响教学互动,阻碍思政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主要体现在教材的程式、教学的僵化和教学对象的新特点相互关系的协调和聚合上。
2.1 “概论课”教材的程式制约“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概论课”教材的程式主要指两个方面。首先指的教材内容理论性,学习理论是艰难的过程,学习理论必须要把握抽象的概念和辩证的思想,要运用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去分析,总结和提炼。其次是教材内容的政治性,学习政治必须要理解政治观念的整体性架构,当前政治内容已经形成了固有的一套框架结构,教学对象要运用政治的思维方式在这套框架中去思考“大到国家社会,小到个人生活”的问题。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学习,还是中国政治观念和理念的学习,它们所展现的是刚性的语言和理性的思维方式,而这思维方式与变现亲和力的柔性语言和感性思维方式恰恰相反,制约着“概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提高。
2.2 “概论课”教学的僵化阻碍“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概论课”教学的僵化主要指两个方面,一是教学模式的简单化,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和学生的单场境进行教学活动,这种教学活动依赖于教师的大量活动和花费心力和精力去调动学生,往往教师主动积极过界和学生被动参与且参与不足。二是教学方法的单一话,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是教师单一主角,运用重理论强灌输的方法,往往一堂到底。既使附加提问,讨论等教学方法,也是强理论主导下的生硬僵化的教学。僵化的教学颠倒了教学目的的主次关系,使教学对象被动的参与教学,缺少教学感染力,严重阻碍了“概论课”教师亲和力的提升。
2.3 “概论课”教学对象的新特点隔膜“概论课”教师的亲和力
“概论课”教学对象的指的是新时代高校学生。当代大学生都是00后,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习惯,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都有着很大的不同,他们个性独立,思想创新,不拘一格。时代在发展,思想在进步,当代学生的现实境况已不同于以往的学生,思政“概论课”教师如果不研究新时代学生特点,不接触他们的生活形式和表达方式,运用旧式的教育话语方式和思维方式去教育学生,是很难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无法让思政课入脑入心。思政“概论课”教师和其所教育的学生的时间差别导致教学沟通成为时代隔膜,隔膜分离了教育者和教育对象的沟通关系,严重削弱以至隔离了 “概论课”教师的亲 和力。
3 提升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亲和力的对策分析
当前思政“概论课”教学过程中遇到许多突出问题,亲和力是缓解这些问题的有效途径。提升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亲和力责任重大。为了提高思政“概论课”教师亲和力,促进思政“概论课”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有必要探寻符合新时代教学对象的亲和力教学方式方法。
3.1 研究教材,增强内容的阐释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上好思政课要做到“理论性和政治性的相统一”,既要将教学内容富有逻辑理论体系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教给学生,对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而言,仅仅深挖教材,融会贯通知识是不够的,还要讲好中国故事,必须做好思政“概论课”的整体设计和安排,可将领导人的革命故事,改革开放深圳广州故事,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故事等引入课堂,让学生学会用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性思维认识和分析问题。还应该积极的对发生的时事进行解读,与学生进行分享和探讨,使学生自主的参与到课堂教学重,真正提高思政“概论课”的教学效果。
3.2 研究教学,探寻新时代新方法
新时代的到来带来了教学技术上的突破,高校思政“概论课”教师要加大新媒体和教学的结合度,运用新媒体可视性和立体性的优势,使思政“概论课”既接“高大上的天气”,又接“现实生活的地气”。体现思政课堂的时代性。另外要结合各种教学方法,例如合作探究,专题讨论,情景模拟等多种方法,使学生充分参与课堂,自动融入课堂,构建良好的师生教学互动,提升思政“概论课”教师的亲合力。
3.3 研究学生,适应新情况新特点
新时代的大学生带着与以往大学生不同的特点进入教学,要求思政“概论课”教师,要适应教学对象特点,即进行生活转向,思维转向以及沟通转向,在转向过程中教学语言发挥重要作用,要构建极具特色的教学语言,生动活泼,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贴近实际的教学语言,消除时代所带来的差异和隔膜。拉近师生距离,达到师生沟通顺畅,实现思政“概论课”的教学目的。